《父亲的智慧》经典读后感有感
《父亲的智慧》是一本由蒂姆•拉瑟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国大32开 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父亲的智慧》读后感(一):为父亲唱首歌
摘自《99网》 作者:杨文哲
儿时,耳边总会想起“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块宝。”却从来没有赞美父亲的歌,当我读完《父亲的智慧》一书后,我认为我们有必要也为父亲唱一支歌。
《父亲的智慧》一书向我们呈现了多则父子故事,有的让人感动,有的让人遗憾,但我始终认为该书给我的最大影响是其实父亲既是我们的长辈,更是我们的朋友。
书中的许多故事都象是在我的身边发生过,这可使我更好得体会。当我们迷茫时,父亲作为长辈在我们身边指导我们,帮助我们走向阳关的明天,可每当我之后仔细回忆起这些事时,却发现这一路上父亲一直都伴随在我们身边,与其说他是一个有经验的长辈在引领我们的话,还不如说是父亲以一个好朋友的身份在你的身边与我们同舟共济。是的,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朋友,在心灰意冷时鼓励我们,在困难时可以与我们来共同承担,而这个朋友,亲爱的同学们,就是我们的父亲啊,你们发现了没有,是那个父亲啊!与你们一路走来的是谁?对啊,是父亲啊!你成功时向你微笑的是谁,还是你的父亲啊!我爱你,我的父亲!感谢一直有你这个朋友!
另外,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也会对父亲更加尊重,有更多的爱与关心,我可以在平日里为他沏上一杯茶,也可以与他下几盘象棋,总而言之,要让他感到温暖就可以了。但是,眼下在社会中的许多孩子和年轻人对待父亲非但没有一点感激,有的则是抱怨。更有甚者对父亲暴力相加,这真是太可恶了,太可耻了,难道他们忘了是谁给了他们生命,是谁象一个朋友一样伴随在他们身旁?是父亲啊!那个生你养你想你爱你的父亲啊!
最后,我想为父亲唱一支歌:
我的身边有一个朋友,
爱我的一个朋友,
你我都有的朋友,
爸爸你就是那个朋友。
您一定要多保重保重,
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乐的永不老!
我爱你,父——亲!
《父亲的智慧》读后感(二):这份爱——很遥远?——读《父亲的智慧》有感
微风阵阵,往事一件件现于眼前。看着多年来的一个个“脚印”,我感觉好冷好冷。阳关顿时转移了方向,射向了一个小角落,那正是我忽略父爱的地方,不是吗?
看着书目上的一个个书名,顿时觉得“父亲”二字很是扎眼,我不禁别过头。发现直到现在,我仍会为这两个字而伤怀。或许他伤我真的太深太深。要不是其他我看中的书都断货了,我也不可能买《父亲的智慧》,因为这书名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讽刺……
看着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我哭了,原来我竟是这么粗心,竟忽略了父爱这么久。这个世界可以说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或许是有了太多的爱,我们才忽略了这些微小的爱,中国式父亲总是太过于羞涩,太不会表达爱,以至于太多的人竟忽略了他们的爱,很不幸,我也是这部分人群之一。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吵架。一天,他们突然告诉我,他们离婚了。那时的我还不懂,只知道父亲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于是乎,他留下痛苦给我,只身离开了。
这痛苦延续了许久,直至长大后渐渐被岁月冲逝。
看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思忖着一个问题:父亲对我的爱是否遥远?突然间,一阵微弱的光从那陈旧的“箱子”中发出光亮……
从前,每到晚上,爸爸都会和我一起坐在床前看电视。我看的总是那么专注,爸爸就趁我不注意,悄悄用被子蒙住我。我就会在被子中“挣扎”,可爸爸就是不放手,还时不时地挠我痒。我“挣扎”了一会后,就假装生气(不动了),爸爸见势不对,就会立刻掀开被子,那时候我就笑得在床上滚来滚去,而他——也笑了。
是啊,与父亲在一起的每一个夜晚,我都不会再害怕黑暗,再孤独,因为总有他陪着我笑,看我入睡。
还有那晚,一个特殊的夜晚。
那一天的星星是很美丽的,就好像父亲那双深邃的眸子。可我却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还吐得满床都是。
我带着一股酸臭未走进了爸妈的房间,打开了他们房间的灯。爸爸与妈妈背着光线刺得立刻醒了。他们见我狼狈的站在门口,便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妈妈立刻带我去厕所冲洗了一下,换了一件衣服。爸爸一摸我头,便发现不对劲,背起我就往外走。
天很黑,很冷,爸爸背着我在黑暗中走着。原本热闹的街市,也早已变得冷冷清清。竟已到了拦不到一辆车的地步。夜晚甚是寒冷,冷的我直哆嗦,可爸爸却在流汗。
终于,在半路上,他拦到了一辆车,立马抱我上了车。“去医院!”他焦急又疲累地说道,“没事的,很快就到医院了,要是累就睡会儿。”望着父亲的侧脸,我的眼皮越来越重,甜甜的睡着了。
醒来后,天已亮了。我躺在病床上,床边,多出了许多零食,还有一个伏在床边的身影,那沉睡的身影分明写着“疲惫”二字。
我怎么可以忘呢!与父亲的记忆有那么多,那么美好。看来,痛苦真的是会蒙蔽双眼。父亲带给我的痛化为雾气在我眼前缠绕,让我将曾经的这些美好忘却,让我将父亲的爱忽略。
想着想着,我哭了,泪水滴在手中的相片上。父亲的脸有些朦胧,可那颗属于我和父亲的小黑痣,是那样清晰。那是属于我和父亲的,是我们的专属天使,是爱的证明。
我感谢蒂姆,感谢上帝。是他们让我明白,我真的很迂,竟迂到会忽略这么重要的东西。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恨着父亲。其实我错了,父亲其实一直爱着我,只是一直不善于言表,再加上我对他的恨,导致这微小的爱更难让人发现。
“父爱如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父爱的羞涩,太多的人忽略了他。我庆幸,庆幸我发现得早,没有一错再错下去。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缕阳光,记住不要吝啬心中的阳光,可以分给父亲一半,提示你不要忘了父爱。
过去,我一直困扰于一个问题:父亲的那份爱,很遥远吗?
不,我想,它早已不再遥远。
《父亲的智慧》读后感(三):我的第一篇关于爸爸的命题作文
我承认自己是个泪点极低的人,一部烂片、一本烂书、一段烂文都可能引来我的滂沱泪水。为了避免无谓的劳心伤神,我颇有自知之明地回避一切煽情的东西,决不给自己一个误入陷阱的机会。《父亲的智慧》 却是个例外,让我红了眼圈,却湿到了心底。
看惯了《背影》这样含蓄、温吞、意境深远的中国式父子情,我很是好奇热情奔放的山姆大叔们是如何表达父爱的,于是带着一丝忐忑翻开了这本书。书的名字乍看起来平凡、空泛,和内容似乎也并不十分贴切,书里的一百多封信件,件件都是子女们对爸爸的回忆和怀念。凡人琐事,实在是谈不上什么大智慧。抑或,爱,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这也许是作者的又一番深意。
看别人的信件,读别人的故事,总会带着一份好奇和新鲜,让你忍不住想往下看。这本书信集就是这样的易读。缓缓地读完这本书,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没有误入铺天盖地、让人窒息的情感大潮中。一百二十九位父亲,一百二十九段父子或父女情,虽然职业、身份、性别各不相同,但是文风却出奇的一致,语言流畅、平实,没有丝毫的渲染和造作,只是将那些泛黄的家事娓娓道来。文淡而情深。也许是因为父爱本身就如此,深沉而不外露,朴实低调地几乎会让人把它遗忘。
读这本书,常常会分心,会把自己给代入那桩桩件件的琐事,会让自己一次次地回到以前和爸爸相处的那些日子里。 想来自己也觉得奇怪,上了那么多年学,我居然没有写过一篇关于爸爸的命题作文,如果当时真的遇到这个题目,我一定会为此头疼。爸爸常常出差,他对于我而言就是那个“熟悉的陌生人”。(很多同学的爸爸应该都是这样的吧。)我对他真的不熟,不了解。严厉、沉默是我对他唯一的印象。爸爸对我说的话很少,有限的话语也都是关于纪律和规范的,诸如:不准在饭前吃零食:坐下的时候不准摇晃自己的双腿:不准驼背弓腰;不准睡懒觉……除了这个”Don’t”列表,也有一个相对简短的“DO”列表:要练字;要锻炼身体:要写点东西。种种纷繁的纪律中我最讨厌的就是早起锻炼。学生最盼望的就是一年两个假期,每逢假期就像如临大赦,每天必睡到自然醒,当然醒来常常已临近中午。而与别人相反,放假对我而言意味着要更早起床。于是,每到放假,晨曦之中体育场的跑道上众多晨练的大爷大妈里就会出现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迷迷糊糊地瞌睡着,一步三晃,边晃还边四处张望。晃上个一两圈之后,一旦没有发现监督者行踪,便一点点地往出口蹭,直到蹭出门外。屡次奏效之后,我的胆子日渐增大,跑步的距离以半圈的速度递减,到最后,索性在门口晃一下就到花鸟市场看猫狗去了。好日子没过多久,终于有一次被抓个正着。体育场很小,以我当时的眼力,毫不夸张地说要想把爸爸从一堆老头老太太中给认出来只需扫上一眼,何况为了保险起见,我扫了好多眼,也没有发现他的存在。心中纠结揣测良久,终究还是没敢问出口。后来从妈妈口里得知,感情他老人家在体育场附近一座大楼的窗口盯着我呢。
爸爸打心底里就有一种彻底规范我的一举一动的想法,考大学时他不出意外地把我送进了一所警校,这一招不可谓不高明,至少在这四年中我可得天天早起锻炼,时时规范仪态。于是,在一个明媚、凉爽的初秋,他和妈妈拖着山一样的行李和我北上来到了京城。在一块荒芜之地,今天的北五环上,算是给我这个四年找到了一个全托之处。离开前夜,爸爸有些动情,依然沉默,却红了眼圈。懵懂如我,还是感受到了浓浓地离愁别绪,哭了个稀里哗啦。抹干眼泪一转身,我就了无牵挂地和新同学打成一片,专注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完全不似书中作者的儿子卢克内心那般纠结辗转。多年以后,爸爸已日渐衰老,话也密了起来。一次休假回家,酒酣耳热之时爸爸告诉我,离开那天早晨他和妈妈在雨中看着我出了第一次早操……语未竟已哽咽。想起自己当年的没心没肺,心下愧然,父母之爱总是比你感受到的要深一些,再深一些。
大学四年并没有让我觉得比爸爸掌管之下的日子更难捱,偷懒甚至会更容易些。 故态复萌的时候,我依然爱睡懒觉,讨厌运动、走路没形没款。再严厉的纪律也敌不过爸爸的铁腕, 我常常这么想。
《父亲的智慧》读后感(四):《父亲的智慧》 跋
《父亲的智慧》 跋
我十岁,记者来家里采访父亲,问我们父女间有什么又好玩又感人的故事。父亲和我嗯嗯啊啊地想了半天,扭捏着,一件也想不起来。记者急了,发文章时编了个段子,说有一天叶兆言做饭,酱油没了,想让女儿去打,女儿不乐意,做父亲的说商店里新到了一批文具盒,女儿一听,攥着酱油瓶就往门外跑。我对这个故事很不满意,一直记到现在。现在有人问到父女的故事,我又嗯嗯啊啊,老想起这个无中生有,从来没发生过的故事。
当然有些事儿真的发生过。我上高中,记不清为了什么事,父亲拍了我一掌,打在大胳膊上。夏天,胳膊露着,立刻五个红红的指印。我在日记里控诉,没想到后来日记出了书。有人见了父亲,拐弯抹角地劝他,说女儿不能打。父亲回来后很委屈,说厉害啊,明明从来不打小孩,就这么一次,还搞得天下人都知道了。
今天是父亲52岁生日。四年前在香港,也是这一天,也是凌晨,也是第二天要考试,顶着一只电力不足的空调熬夜,该背的书不背,给父亲写了篇自作聪明的小文章。父亲看了,一个字也没提。有时候我会后悔自己写过那样的东西,我一直想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却从来也没有问过他。日子过得真快,不是一天一天过,而是四年四年过。四年后的我,依旧在念书,依旧不在父亲身边,依旧是一个长也长不大的女儿。《父亲的智慧》里,每个人写自己的父亲,语言都自然通顺,都像是老练的文字工作者。不仅是傅惟慈先生的译笔漂亮,还因为每一篇都真切,因为要谈自己的父亲,每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叙述者。白纸黑字记下亲子情,无论如何都有了不得的意义。现在我明白,父亲早已领了我的情。
我父亲很少特别为我买礼物,从不会在床前吻我的额头道晚安,也从没装扮成兔子从大礼盒里跳出来。美国父亲们的各式浪漫与风度,我父亲身上几乎一点也没有。他说话容易着急,一着急就大声,听着像吵架。他也偶尔和我一起散步,可走起来又急又快,与他肩并肩很困难。我永远落下一步追赶他,他的话总是劈头盖脸,一点不留情面。我很少听到来自他的赞扬。心灰意冷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父亲是世界上最难以讨好的父亲。
即便这样,在我眼里,他也最迷人。我父亲做世界上最好吃的凉面,用起电脑来总是小心谨慎。他爱吃菜场门口两块钱一张砖一样厚的灌云大饼,十几年来,都用一只理发推子自己给自己剃头。父亲一点也不时髦,我告诉他穿皮鞋不能穿白袜子,T恤不要塞在裤子里,他都记得。重要场合出门前会问我,这样穿好不好。这种时候我都特别高兴。从小到大,我的最高理想,是嫁一个父亲这样的男人。
真的就像本书开篇所说的,我父亲对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爱我的母亲。就像说不出父亲到底有多么爱我一样,我亦说不出父亲有多么爱母亲,说不出什么好玩又感人的桥段。有一次半夜我和母亲吵架,我说的话太刻毒,气得母亲夺门而出。父亲来不及换衣服,拿着钥匙追出去,关门前怕我在家不安全,还锁了门。那急急的锁门声,急急的下楼脚步,一辈子都在我脑子里转悠。
2009年1月5日凌晨 于上海纪念路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父亲的智慧》读后感(五):读懂父亲
摘自《山东广播网》 作者:林 雨
长大了都觉得自己比爸爸聪明 到老了才发现父亲的不凡
近来读到的书,着力推荐的是一本朴素的小书《父亲的智慧》。
这本书收录了 129 位美国人写给著名新闻人、《会见新闻界》主播蒂姆•拉瑟特的书信。这些书信虽然是写给一位名主持人的,内容却无关政治、无关时事,他们谈论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自己的父亲。
给一位主持人写信说自己的父亲,由来是主持人蒂姆•拉瑟特这位清洁工的儿子在 2004 年春天出版了一本写父亲的书《老爸拉斯和我》。
书中所描写的父子深情让千千万万美国人拿起笔回忆自己的父亲。蒂姆•拉瑟特收到的信件一下子有了六万封。从这些信件中精选出 129 封集结而成了《父亲的智慧》。
《父亲的智慧》其实是写如山父爱的一本书。
读这本书的时候,同时也会想着:应该拿起快生锈的笔用几乎不会写字的手来写写给我们生命和如山父爱的父亲。并且想:在书写的时候也应该想想关于父亲的智慧这个问题。
忘记了是谁说过这样的意思:一个孩子刚长大时,非常佩服自己的爸爸,感觉爸爸是英雄。随着长大,慢慢感觉“父亲,他,不过如此”。再到自己成人了,觉得父亲实在没有什么,很多事情做的很没水平。到了自己做了父亲,有时会想:噢 , 我爸爸其实还挺不一般的。等到了自己做了爷爷,爸爸早已经离开自己时,想的是:我爸爸这个人真是有一套,不是平凡人啊。
这是非常准确和普遍的感觉。虽然现在个性充盈的孩子厌烦父亲的时间会比从前的孩子时间长。但是,不管怎样,在很久以后很多的人对于如山的父爱和父亲不同寻常的智慧都会在回顾中重新评价。一如那六万个给主持人写信的人一样。
每一位父亲会有让子女感觉到不同的爱与智慧。小到做个玩具大到做关乎命运的抉择。成年人在一起叙旧的时候,经常会聊到这样的话题:当时我爸爸怎么说怎么说,我怎么怎么做。常常是因为没有听爸爸的话结果或者命运变成了另一样。因而对于爸爸有了重新的认定与钦佩。
我也是。突然,有时会想到自己从前的某个事情或者时刻,想到自己在那个时刻没有听从父亲的指点而一错再错。大到择偶、择业小到琐事的任性,现在想来似乎哪一件事情上父亲的意见都是正确的。但在当时,没有感觉出父亲有多么高明,并且很多时候是违背着这些高明而自作主张的。现在想这对于父亲其实是很难以容忍的,可眼见着生活中很多太多的父亲容忍了子女的无厘头并且似乎没有什么怨言。
只是在后来自己做了母亲才理解到父母对于孩子的宽容和忍让是怎么回事。也只是自己对于孩子有了很多的宽容和忍让之后才知道宽容和忍让后面的理性和智慧。
因为男人和女人是有区别的,父爱和母爱也是有区别的。尤其在男性没有普遍被雌化的从前,父亲通常伴随着夫权在一个家庭中比较有尊严和不容易亲近。据我那已经快七十岁的哥哥说,从小宁愿被妈暴打十次,不愿被爸批评一次。
这样的父亲尊严在很多从前的家庭中很普遍。大概与父亲工作养家的经济基础有关,也与大多数父亲不苟言笑不轻易与孩子亲近有关。但也一定与父亲的智慧有关。
父亲到底有些怎样的智慧?为什么很多人在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体会到父亲的智慧?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答案有普遍性。
父亲的智慧与责任同在。
因为责任在身,为人父比为人夫对男人的要求更高了一层,压力更大了一些,成就自己的动力会更加强劲。好多人的付出明确的标明是为了家庭和家人的幸福。为此很多为人父的人会把自己的才智发挥到极致、把自己的体能使用到极致。很多父亲的工作能力有效地变化为生活的智慧在平凡的日子里自然流露,使家人感觉到踏实和可倚靠。
父亲的智慧在爱情之中。
一个没有成年孩子在博客上写道:“父亲总是不苟言笑,令人生畏。但只有我看得到他的另一面,就是当他在母亲面前时,他永远像小孩一样,不停地说笑话逗乐,即使被母亲骂,也照样乐此不疲。父亲对母亲的爱,很深,很深。”孩子看到父亲的智慧是在对于母亲的深爱之中。可想而知,这样家庭中的父亲会用怎样的智慧来经营家庭和为家人付出。我听过不止一个男人说:有脾气回家冲孩子老婆发的男人是最没有本事的男人。大概在智慧的男人看来:家庭,这个属于自己的领地是最可宝贵的,而和自己一起过日子的女人是最该取悦的。孩子看出了爸爸很深的爱,不会因此取笑爸爸,只会更加敬爱爸爸。并且可想而知,这对于一个孩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父亲的智慧在亲情之中。
没有人生来就是合格的父亲。做个好父亲、做有智慧的父亲是男人成就和成长的必须,也是男人自我价值的最重要体现。很多父亲暮年时,病困在身,对于一切都没有很多兴趣,唯有说到孩子时眼睛是亮的。孩子的每一点成就都是父亲最大的骄傲,因此父亲的亲情中一定有很多没有说出来的期望,这些期望在父亲有意或无意的言传身教中,使孩子受益终身。
父亲的智慧是不事张扬的智慧,是无需回报智慧,是小到微不足道大到恩重如山智慧。
不用特殊去发现,每个父亲都有这样的智慧——我们的父亲有,我们作为父亲也有,我们的儿子将来也会有。因为父亲的智慧其实就是人生存智慧的一部分,只是这部分智慧因为更加纯净和指向单一而更显得弥足珍贵。
有一天和旧友相聚,其中的一位拿出了八十多岁的老父亲用蝇头小楷写的同学聚会记录和感想。我们赞不绝口的传看,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慨,都说要复制一份学习写字。朋友说,她老爸这样的写字每天都有,只是现在手有些抖写不了太小的字了。言语间,有着非常的钦佩,说自己和女儿也在学习写字,但永远达不到父亲的水平,因为境界不行。
这是我很理解的。
我的手中有一些父亲在病榻上凭记忆手写的京剧戏词。
比如“《二进宫》唱词回忆”:
净唱(二黄原版)怀抱着幼主爷把国执掌,
生唱:为什么恨天怨地,哭哭啼啼,颊带惆怅所为哪桩?
旦唱:并非是哀家颊带惆怅,都只为吾朝中不得安康。
净唱:吾朝中有什么祸从天降?
生唱:你就该请太师父女们商量。
旦唱:太师爷起下了篡位的心肠,他要夺我皇儿锦绣家邦。
如此等等,好几出京剧的唱词。我在网上查了一些,唱词都没有明显的出入,凭着几十年的记忆写出来,实在是不容易的。
更加不容易的是回忆和书写这些唱词是在癌症全面转移的晚期疼痛之中。我几乎不怎么敢去摸那些写着优美京剧唱词的陈旧纸页,感觉那其中隐藏着太多身体剧痛的父亲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表述。
是的,每一位父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智慧的生活尽可能给与家人更多的幸福,并且在不动声色中诠释自己对于生命的认识。
因此每一位合格的父亲都是值得尊重的。
但是被忽视的父爱呢?在他们有生之年应该得到肯定和回报的父爱呢?
是的,我们享有的父爱很多不为我们所知和所感。
那是我们的漠然,是我们的习以为常,也是我们得到的太过于容易。对似乎预存于天性中源源不断的父爱,很多时候很多人不但感觉不敏锐接受起来还经常有些不以为然。在某些时候甚至还会有不知好歹的过分与不满。
有一次看到对于留学孩子家庭的报道。一个很普通的城市平民家庭把孩子送去英国读书。为了孩子高昂的学费,那家庭的父亲母亲都做着好几份工作,并且节衣缩食到了苛刻自己的程度。可孩子不知情还在和有钱人家出去的孩子比消费。看着使人非常揪心。
这样的揪心或许不普遍,但对于父爱的漠视和习以为常普遍。我看到《父亲的智慧》这本书,买了十几本送人。在有些书中我写了这样的字条:好好爱你的爸爸,在他能够感受到的时候。
《父亲的智慧》翻译过来有好几个版本。好像香港版的书名是《爸,我知道你其实很爱我。》大概这样的书名翻译的更加贴切。
推介一本书,说说读后感,很简单。
但读懂父亲读懂父亲的心智比读一本书艰深。
唯此,也才知道父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