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繁荣时代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大繁荣时代读后感锦集

2022-03-28 03:34: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繁荣时代读后感锦集

  《大繁荣时代》是一本由[美] 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著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398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0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繁荣时代》精选点评:

  ●它让我开始觉得历史有趣

  ●一战后的十年,美国经济快速繁荣。除了农业外,各项工业产能迅速提高。人们的思想更为开放,道德沦丧,科技也有很大发展。但是房地产与股票市场的泡沫也应运而生。最终在股市泡沫破裂中,过剩的产能更加过剩。如果没有二战,通缩会一直伴随美国。

  ●作者亲历的时代且出版于1931年,因此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把握很到位,细节描写很生动。对三K党、收音机、进化论审判案以及禁酒与卡彭等事件印象较深。

  ●可读,不过和《光荣与梦想》明显不是一个档次。

  ●对于美国那个时期的描述非常详细,看的比较粗,有时间再看一遍

  ●现在明白为什么美国人对这个黄金十年如此着迷了。

  ●虚拟一个普通美国家庭所见所闻,娓娓道来一战后的黄金十年,这样写历史的手法值得借鉴。

  ●译者明显不理解为什么信达雅中信占首位。试阅中第一章第一页的内容删删减减,还有各种显而易见的字词翻译错误,以及可谓是恶意的擅自添加内容(比如ankles翻译成脚跟,第二段括号内德内容完全省略,还加入人物所谓的喃喃自语)。这是“翻译”历史研究文献,不是注疏资治通鉴,可以说这个译本毫无准确性和参阅价值(就连 google translate 都比此书要准确的多)。

  ●废话少一些还可以多一颗星星。揭示了人类心理预期与经济实际增长不匹配带来了经济周期的产生。感觉2008-2018年的中国无论在人民的心理还是生活状态都与这1919-1929的美国太像了

  ●了解历史中的美国

  《大繁荣时代》读后感(一):放任自由的时代

  1919-1931的美国,战后军工生产逐步转向民用,没有证监会,没有中央银行,没有政府规划,大片的土地等待开发,大量欧洲移民,一切都遵循古典的经济理论,民众普遍的思想是崇尚商业,小政府,大市场。债券市场发达,铁路修建都可以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佛罗里达的房地产泡沫,那是真正的地产,可以购买的是土地,不是土地上的房屋和土地的使用权。跟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大不同。

  《大繁荣时代》读后感(二):莫名其妙的译本

  译者明显不理解为什么信达雅中信占首位。试阅中第一章第一页的内容删删减减,还有各种显而易见的字词翻译错误,以及可谓是恶意的擅自添加内容(比如ankles翻译成脚跟,第二段括号内德内容完全省略,还加入人物所谓的喃喃自语)。这是“翻译”历史研究文献,不是注疏资治通鉴,可以说这个译本毫无准确性和参阅价值(就连 google translate 都比此书要准确的多)。

  《大繁荣时代》读后感(三):一个纸面的历史

  一个纸面的历史

  历史走过仅仅大约80到90年的时间,我们的对那个时代的了解就需要透过封存在图书馆的资料进行了解。。。但对于在任何时代都有可能被权威强势的力量所影响甚至把持的世界上,想要了解到最真实朴实的一面,仅仅是这样的摘抄资料,总是会有所偏颇吧。。。

  所以,要想了解一个时代,就还应该再看看描写那个时代的那些写实主义的小说会有比较客观的想法吧。。。

  恩。。。

  《大繁荣时代》读后感(四):常态终将回归

  这是一本历史书,一本通过当时普通民众的生活点滴来评述历史的书。

  半夜,得知一战停战协定签订消息的人们纷纷走上街头,以狂欢和游行来庆祝苦难的终结和和平时代的到来。

  当中年的美国人民还在刻守传统生活,他们年轻的儿子们开赴战场,大批女子亦作为护士之类随军出征。时刻面对着死亡 ,年轻的男男女女们完成了由传统思维到及时行乐观念的转变。

  战争结束数百万抱有及时行乐观念的年轻回归国土,于是爱抚晚会开始变得稀松平常。年轻女性热衷于穿越来越短的裙子,拥有和上百个男子轻吻的经历也数常见。

  战争让民众得以史无前例的团结一致和依赖政府,战时禁酒令在被迅速通过的时候就被决定永久执行。

  科学思潮开始泛滥,宗教势微,严禁在课堂上讲授进化论的法律更像是旧时代的苟延残喘,Dayton 小镇上因教授进化论而被起诉的生物学老师和诉讼案引发全国关注,,,,,,确定的科学似乎直接否认了上帝的存在,盛极一时,而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出现又似乎表明确定的科学里也存在着缝隙,宗教力量马上抬头宣称这个缝隙大到足以容纳下上帝的存在,并得到默认。

  红色恐怖让刚刚拥抱和平的人民继续抱有恐惧。

  道德标准越来越低,新闻媒体的日渐强势,人们的关注点似乎都集中于性、丑闻、谋杀案,失落的英勇无畏精神似乎在不间断飞行至欧洲的lindbuger身上找到,并被视为时代英雄。各种体育明星层出不穷。

  战后产生的信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总统的沉默放任政策,导致投机盛行,从房地产到股市,盲目的对未来的信用主导着美国人民。

  。。。。。。。。。。。

  一阵喧嚣过后,曲终人散,变短的裙子再度变长,生活回归常态。

  历史不会重演,或许经济危机会再次发生,禁酒令却不会被再次通过。历史终究会教会一个民族成长,历史越苦痛,民族愈成熟。

  《大繁荣时代》读后感(五):这就是大繁荣时代?

  “有69种构造部落谣曲的方式,其中每一种方式都是对的,”一代人之前,鲁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这样吟唱道。讲述这一代人的故事,应该也有同样多的方式,如果《大繁荣时代》遵循的是马克•沙利文(Mark Sullivan)的历史学方法,而不是传统的政治史家们的方法,你大可不必去跟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吵架。作者在本书的序言中已经告知读者,他的目标是要“记录那个时代的流行时尚,记录数百万芸芸众生所想、所说,记录让他们为之激动、同时还触及其日常生活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一位评论者如果还要指责它缺乏对现代美国生活中更深潜流所作的透彻分析的话,那么他本人就应该公正地受到责备。这本书站在另一极,跟它相对的是诸如詹姆斯•C.马林(James C. Malin)教授的《世界大战后的美国》(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World War)那样的著作,后者则几乎完全专注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事实上,艾伦先生根本没有提到马林教授的著作,哪怕是在书后附录的文献索引中也没有提及。跟《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以及笔者的《大圣战及之后》比起来,《大繁荣时代》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它一直写到了大约两年之后,并因此能够追踪股市崩盘的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那场让我们耿耿于怀的工业萧条。

  艾伦先生的著作,考虑到其选择的限制,其优点可以说非常大。没有一个人——就连马克•沙利文本人也不行——能比他更好地抓住公众注意力的聚光灯,并影响公共舆论的潮流。大多数历史学家只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是什么,但艾伦先生还知道那些从不阅读历史著作、只读小报和看电影的平民大众感兴趣的是什么;这使得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而且也是一份为未来历史学家准备的历史文献。他提供了一些令人赞叹的横截面,这些截面抓住了时代的瞬间,并使之具体化,从本书第一章中对1929年5月一个普通美国家庭及其兴趣的描述,到一些简洁精确的不经意间拍下的快照。战后理想主义的式微,“红色大恐慌”,德普西,麻将,轻佻女郎的轻浮,哈丁政府的丑闻,收音机的兴起,坐旗杆的人,著名的凶杀和离婚案,“知识分子的反叛”,佛罗里达繁荣,对禁酒的反作用,“大牛市”及其崩盘,全都呈现在书中:事实上,你几乎很难发现书中缺少什么东西。

  然而,新闻式的历史也有它的局限性:其中主要的局限是过分强调表面的东西。轻佻女郎的琐碎小事,以及少数年轻作家的颓废崇拜,都被刻意强调,就好像所有美国人都身陷于异端和悲观,直至1930年前后出现反动。这其实是把波浪的起伏沉浮,误认为是大洋底部的沧桑变迁。另一个局限是热衷于追逐流言蜚语。对哈丁丑闻的卓越研究,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评论而受到了损害,比如说米恩斯的故事(大意是哈丁夫人毒死了总统)看上去“似乎蛮有道理”,这样的故事,对那些熟悉哈丁夫人性格的人来说,多半就像维多利亚女王杀死了阿尔伯特亲王的谣言一样荒谬可笑。书中的插图非常棒,参考书目很不充分。

  注:抄的书评。原作者:普雷斯顿•威廉•斯洛森(Preston William Slosson,1892~1984)。美国历史学家,先后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教授,其代表作《大圣战及之后》(The Great Crusade and After)属于“美国生活史丛书”的第12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