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达洛卫夫人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达洛卫夫人读后感精选

2020-09-25 16: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达洛卫夫人读后感精选

  《达洛卫夫人》是一本由(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2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达洛卫夫人》精选点评

  ●“同靈相比 腦子有什麼用”

  ●其实我们的一天,或许也可以一个庞大复杂世界

  ●不动声色浓烈似不相干事物的联接却能给人以新的奇妙感受影响深刻的就是微风穿梭于枯树时发出的声响和路边乞讨的老妇那一段,伸手讨钱的举动却伴随着女性几百万年来的与恨。恰似音乐高潮过后的平淡,之后一段是另一个女人的沉思,而更早一些的披得路过他俩却于不经意间隐退了,把舞台让给了年轻夫妇,再往后顺理成章地引来了该死的 医生,以及吴尔夫对英国中产阶级的描画与讽刺。一切都行云流水,没有一丝雕琢造作的痕迹也许等到彼得再次登上舞台,我们才从书里抬起头,说一句好久不见。

  ●“达洛卫夫人说她要去买花。”好像伍尔夫在伦敦的街道上匆匆走过。低垂着眼睑忧郁反抗,那是因为朝向内心

  ●伍尔夫的意识流使内心的感受往返于伦敦的街道、盘旋于皮卡迪利广场上空,流连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石阶。它使一处场景揭示生命意义,它使一种芳香心灵声音。它追溯着人物一生河流而上,却又在下的现实中荡漾开来。它牵引着我的思绪,飞越了绵长的时间,遵循着心灵的律动。它是如此真实,比眼前的任何现实都更为直指人心深处。 好庆幸在我出生之前意识作为文学表现形式已经被创作出来,感谢天才如伍尔夫者能够如此精准刻画出我最真实的白日

  ●说不上来为什么 我就是很喜欢 PS:我觉得很明显开始时就是打算让达洛卫夫人死的 而且可能那样确实比较合适 ps:我一点不觉得这本书有突出写布雷德肖。。。

  ●原来意识流就是很长很长的从句吗。。“现在她不愿对世界上任何人说长道短。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却又难以形容老迈。她像一把刀子,插进每件事物之中,同时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至此,能接到的伍尔芙东西就都看完了 年轻最重要的是拼命地经历经历经历,难免会错过一些东西

  ●“达洛卫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誉翔给我们讲伍尔芙,放了与这本书有关的《时时刻刻》当时深刺激,写了《口红之死》

  ●虽然文笔我喜欢类型,但叙事太跳跃了,脑细胞明显不够用,两次躺地上看,两次睡着。。不过时时刻刻里太多的不明,看完书好像明白了大半,编剧真是厉害,把这么个不通俗小说呈现地如此透彻

  《达洛卫夫人》读后感(一):社交恐惧症绝少的时代

  意识流我还是比较适应的,没有什么违和感。但是也没有非常喜欢毕竟形式只是形式。这本书通过克拉丽莎影射出伍尔夫本人,来参加宴会的各色人等影射出一战后英国的上流社会的蝇营狗苟。尤其是克拉丽莎和青梅竹马沃尔什重逢时那一番内心的互相吐槽互相看不清又互相依恋,看的人实在是想喷饭。这可能是印象最深的细节描写了。其次伍尔夫的文字感觉细节描写很是令人佩服,一些细节犹如红楼梦的细节处理,令人心怡。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社交软件的时代,人们想克服孤独只能去俱乐部,参加宴会或者去礼拜。估摸着那个时代社交恐惧症患者相对比较少。书里面达洛卫夫人一边热衷于组织宴会有一边自己吐槽这种宴会的毫无意义。可见伍尔夫也是从这种应接不暇的交际圈里成长起来的,一如萨克雷的《名利场》。吉尔曼小姐和她的学生伊丽莎白这种宗教的潜移默化实在是太可怕了。

  《达洛卫夫人》读后感(二):What a girl's life!

  《达诺卫夫人》弗吉尼亚·伍尔夫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年 孙梁译本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用一天的时间写一个女人的一生。很难读但是更难写,伍尔夫阿姨太厉害。 “达诺卫夫人决定自己去买花”,读意识流小说,让我们跟着作者走吧,虽然时常分不清作者的意识和主人公的意识。小说里比较典型的意识流手法是叙事视角的转变,多重叙事逐渐补充或言丰满人物与事件的细节。所谓缥缈的意识流,其实主要是对时间与空间不停进行转变、前拉后扯,需要以自己的逻辑重新规整为顺序想象全貌。(p.s.我读到的多重视角转变体现最集中明显、叫人印象深刻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枯枝败叶》,视角转变,重复对话与情节) 在传统与创新这个二元对立的层面来讲,意识流写法的意义在于某种现代性、先锋性与抵抗性。但在《达诺卫夫人》中伍尔夫创造了两个对立的形象,大医师威廉和精神失常的史密斯,并尖锐讽刺前者同时哀婉同情后者。这就是伍尔夫小说超出一般技巧性意识流小说之所在,其社会批判价值不逊于现实主义。 除了这种社会性的批判,伍尔夫的立场还是女性的。一个女人的一生,这个主题让我想到1938年上海的英文报纸 Shanghai Evening Post 上刊登了一篇题为“What a Life! What a Girl's Life! ”的文章,作者是一位十八岁的中国女孩,名叫Eileen Chang,张爱玲。继而联想,女性主义的典范除了伍尔夫的《自己的房间》、波伏娃《第二性》,不能忽视的还有吉尔伯特与古芭《阁楼上的疯女人》。而“房间”、“阁楼上的疯女人”与张爱玲自身经历、《雷峰塔》沈琵琶的被囚患病濒死,这是何等类似啊,是跨越小说与现实的互文及隐喻。

  《达洛卫夫人》读后感(三):达洛卫夫人与花

  “达洛卫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这开头我记得比《百年孤独》的熟,不是因为短,而是因为有感悟。

  十二个字里,前五个字和书名一样,没有拖泥带水,主人公第一时间出场露面,伴随着“说她自己去买花”说,对谁说?对仆人说,也对读者说,“自己”哦,“自己”这个强烈的身份意识的词表明达洛卫夫人有自己的想法,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达洛卫夫人是你眼前这本书最大的主人公,一切故事或者这意识流的一天就在她的买花的动作拉开序幕。同时“花”,这个很重要的意象也第一时间伴随着主人公出场。

  好了,不去往书后面翻,第一个句子给你什么感觉,至少我会觉得真不错,买花,多美好的事情。这个女主人公肯定会享受生活。不过她买花做什么呢?这个疑问,也可以由第一句带出,翻过几页你会你也会得到答案:为了晚宴。一个会享受生活爱开晚宴给大伙带来欢愉的女主人——这就是本书呈现出的达洛卫夫人的形象,或者说她在其他人面前的普遍形象,因为在读者面前,达洛卫夫人的笑容之下有着她的忧伤与烦恼。

  再来看看“花”的意象,花寓意希望,美好,同时也寓意青春,不再青春的达洛卫夫人去买寓意青春的花,一幅深意的画面,事实上,书中伍尔芙确实也写了达洛卫夫人对自己年岁的忧虑,对青春的缅怀,以及,对正处于花季的女儿的一种疏离。当然,“花”的意象非常丰富,达洛卫夫人的丈夫——也就是达洛卫先生啦,不知道怎么表达心意的时候就带一束花回,达洛卫夫人的少年好友萨利对花的态度和别人不一样,雷西娅买下快凋谢的玫瑰插在瓶里,“阳光直射在花朵上,雷西娅在室内欢笑,雀跃”然后寓言般短暂的幸福时光后,他的丈夫突然离她而去。铁娘子一样的布鲁顿老夫人把嫣红的康乃馨一股脑塞在胸前,有点不和谐对不对,因为花代表女性的柔媚,这个老妇人当然不太有。还有快结尾时萨利个彼得讨论达洛卫夫人的女儿伊丽莎白“她像一朵百合花,一朵池边的百合花”,嘿,你觉得这是随便写写的吗?

  所以,读完书再看第一句话,我真的wow,第一句话太厉害了,当然要感恩托马斯·福斯特在《如何阅读一本小说》里指点这些重要的东西:第一句话,意象之类的,我才能从一句话中读出这些。

  以及,伍尔芙最开始想把书起名《时时刻刻》,后来,这个名字用作了与伍尔芙和这部作品很有关系的电影的名字。里面,也出现了“达洛卫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

  《达洛卫夫人》读后感(四):摘—达洛卫夫人

  我们都是些大傻瓜。只有老天才知道人为何如此热爱生活,又如此看待生活,在自己周围构造空中楼阁,又把它推翻,每时每刻创造新花样;甚至那些衣衫褴褛的老古董,坐在街头台阶上懊丧之极的可怜虫(酗酒使他们潦倒不堪)也这样对待生活。

  也许好似在夜半时分,黑暗笼罩大地,一切界线都不复存在,整个国土恢复到洪荒时期的形态,宛如古罗马人登陆时见到的那样,宇宙一片混沌,山川无名,河水自流,不知流向何方——这便是她内心的黑暗。

  仿佛一片乌云遮住太阳,寂静笼罩伦敦,压抑人的心灵。一切努力停止了。时光拍击着桅杆。我们就此停顿,我们在此伫立。唯有僵硬的习俗的枯骨支撑着人体的骨架,里面却空空如也,彼得·沃尔什喃喃自语;他感到身体被掏空,内部什么也没有。

  骄阳依然炎热。人们依然会忘却往事。

  她认为,神始终在利用每一个社会去伤害、妨碍、摧毁人的生命,但是只要你举止端庄,不失大家闺秀的风范,那么神的威力就会大受挫折。

  一代人在伪装下传给下一代人的秘密信息,无非是憎恶、仇恨、绝望

  实际上,人既无善意,也无信念,除了追求眼前更多的欢乐之外,没有仁慈之心,这就是真相(尽管她对此并不理会

  他已被判决,遭到遗弃,孑然一身,同濒死的人一样孤苦伶仃;然而,在这孤独中,却自有莫大的欣慰,崇高的独立不羁,逍遥自在,那是有牵挂的人无法享受的。

  每时每刻感到他们各自孤独地生活,不由得怜悯他们,觉得这是无谓地消磨生命,因此心里想,要是能把他们聚拢来,那多好呵!她便这样做了。所以,设宴是一种奉献:联合,创造嘛。然而,奉献给谁呢?

  噪声将囊括一切,把它们席卷而去,恰如在汹涌的冰川中,巨大的冰块载着一小片骨头、一枚蓝色花瓣、一些橡树的残骸,把它们全都卷去,滚滚向前。

  无论如何,生命有一个至关紧要的中心,而在她的生命中,它却被无聊的闲谈磨损了,湮没了,每天都在腐败、谎言与闲聊中虚度。那青年却保持了生命的中心。死亡乃是挑战。死亡企图传递信息,人们却觉得难以接近那神秘的中心,它不可捉摸;亲密变为疏远,狂欢会褪色,人是孤独的。死神倒能拥抱人哩。

  《达洛卫夫人》读后感(五):读《达洛卫夫人》

  第一次接触到弗吉尼亚·伍尔夫是通过无意中看到的电影:《时时刻刻》——由梅丽尔•斯特里普,妮可•基德曼和朱丽安•摩尔主演,电影展示了不同时空三个女人一天的生活,她们虽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点,但《达洛卫夫人》这本书将她们联系在一起。那部电影有困境、有希望,也有自己还未完全理解的地方,不过她带给我去了解伍尔夫的冲动。

  弗吉尼亚·伍尔夫,这个名字就很戳中我,像苏珊桑塔格一样,让我不由自主去了解她们,随后喜欢她们。像是感受到秋天的风,然后抬头突然瞥见一团形状模糊但吸引你目光的云,云随风缓缓向南方飘,你的目光一直跟随着那团云,终于你辨认出它的形状,一只鲸鱼,你喜欢鲸鱼,在这样一个秋天的傍晚,你在天空中捕捉到一朵你喜欢的云,于是满心欢喜。

  自然,我想一口气读完伍尔夫的所有作品。在读《达洛卫夫人》之前,我先读了她的论文集《论小说与小说家》以及《一间自己的房间》。《论小说与小说家》向我塑造的是她阅览群书、睿智并有自己阅读品味的批评家形象;《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展示给我的是一个更真实的女性形象,也让我重新思考争取女性权利的意义,倘若百年后后人在梳理历史时发现这百年间女性生活状况止步不前,那这个社会发展了吗?(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倾向于将自己与过去的女性作对比,觉得目前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未想奢求更多。但现在有所改变:止步不前是另一种退步。)

  回到《达洛卫夫人》,这本书充分展示了伍尔夫作为意识流作家的深厚功底以及她脑中对人生、意义的各种思考,虽然我对各文学流派了解不多,但意识流确是我喜欢的一种,很久前读《追忆似水年华》的一部时,恨不得把整本书都摘录下来。《达洛卫夫人》以克拉丽莎一天的生活展示了似乎是她一生的经历。伍尔夫以行云流水般顺畅的描写将各种人物交织、联系在一起,我用了两天时间读完它,但感觉伍尔夫却是在一天内写完的,场景、人物转换无缝衔接。其中人物间的转换像是舞台中随音乐起舞的男男女女交换舞伴那样自然,一个转身,搭在作者手中彼特·沃尔什的手换到雷西娅手中,两人经过短暂的舞步后雷西娅欠了欠身转头又将手放入一双冰冷的手中,抬头她的面前是塞普蒂默斯,她的丈夫。舞池中央是克拉丽莎,穿着她缝补完的裙子,她舞步优美但似乎心不在焉,伊丽莎白、基尔曼、理查德、休也纷纷在舞池中起舞,有人舞姿轻盈、有人却别别扭扭,有人想去乡下,有人眼找权贵,有人在旁观察记录,有人却想离场,他们一起赋予了这场舞会以灵魂。

  关于从小说中获取了什么,尤其是在思想层面,每个人所汲取的精华都不相同,对我而言,小说带给我与持不同观念的人对话的机会,我可以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思考他们的生活方式。除了思想观念外,伍尔夫也符合我对一个作家对文字掌控的期待,文字在她笔下变成了音符,被谱成曲,它们不仅向我展示画面,也向我传递声响,仿佛身临其境。内心层面那些自己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也都被作者用文字一个个勾勒出来,丝毫不差。她似乎见过全世界、体验了各种状态,与各种生命有过交谈,她写道“在所有的岁月里——当人行道上布满青草,成了一片沼泽,历尽长毛象与象牙的世纪,历尽太阳静静升起的世纪——受尽创伤的女人——她穿着裙子——右手裸露,左手贴在身边,伫立着,唱起爱情的颂歌—她歌唱持续百万年的爱、亘古不灭的爱”,她像是在斯嘉丽之前感受斗转星移,回到万年前,第一个与露西触碰手指的人,而后她回到书桌前,拿起笔在泛黄的纸上创造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你,也有我,有万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