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固化
社会,按照某种规则给人划分了阶层,现今流行一种说法,“阶层固化已经形成”。
学校,按照社会逻辑,也拉开档次,我们都清楚,什么人上什么学。那么,教育能够改变什么?如果教育什么都改变不了,人的希望在哪里?
今天下午活动时间,在某乡村中学的操场,看到孩子们打篮球、打羽毛球、跳绳。他们脸上有自信,身体有力量。老师们三三两两的聊着天,很轻松的。
语文课堂,高一的男生磕磕绊绊讲着《史记》里的三个故事。中心是母亲的伟大。老师很有耐心,听着他讲完,请同学评价。一个羞怯的女生说故事的条理不怎么清晰。老师帮着理顺了一下,男生的面子保住了。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会想起来这个课堂上他讲的故事。或许他会为自己的口才觉得惭愧,也说不定呢!但更多的是,他一定记得老师对他的认同、呵护。那个弱弱的女老师,是那样维护着他,一心想要让同学也夸夸他。不过,也有另一种可能,他从此刻苦练习口语表达,很快地能力展现出来。说不定他还能做一个部门主管什么的---因为他所选的三个故事,对人很有启迪意义。
我又想到:人在心灵的修为方面是无止境的,从这个角度看,人人平等。教育不是为了升学,虽然升学离不开教育。教育有为之处,就在于既遵从人的禀赋,又能通过教育提升人的气质,增加人的气概、能量,获取超越自身的一些美德。
槐文化,关怀文化;求索,追梦文化。今天的两所中学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学生大都得到了这独特文化的熏染,慢慢改变。老师们他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