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丧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丧事

2020-09-29 08:00:12 作者:苏小旗 来源:苏小旗 阅读:载入中…

丧事

  我有光芒,此生不灭

  丧 事

  来到港后我才知道原来这里人去世了是在家里办丧事的。

  江南鱼米之乡富庶有钱人们大都住的是私房

  平地,至少两层,住着一家三代。

  丧事就在这私房里办。

  搭灵棚,摆供果,系孝带,请乐队流水席。通常是家里停灵两天,第三天出殡。

  以前我家周围和单位周围都是私房,说不上隔三差五吧,反正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听到办丧事的“热闹声”。

  乐队不仅奏哀乐,还会给歌手伴奏

  歌手唱的基本都是《真的好想你》《好人一生平安》之类表示挽留的歌,其实搁我说,丧事的主角逝者,从逝者的角度,最该唱的应是《向天再借五百年》。

  有一次我家附近有私房里办丧事,一大清开始奏哀乐,那一天我脑子里和嘴里哼的都是哀乐,太上头了。

  我所见到的这些丧事,通常都是老人的,因此人们脸上也看不出多悲伤,反正大家都很忙,各种忙。

  我无数次骑着电动车从私房中穿过,都会看到一帮中年妇女忙着洗菜、切菜、洗碗筷,这个时候左右邻居也会为办丧事的人家提供场地办流水席,那些中年妇女,也是左邻右舍来帮忙的。

  有时也会有人哭。拿着麦克风哭。因此这会让我认为这其实并不是逝者的儿女,而是乐队的“代哭”,就像早年东北的“哭灵人”,比如我奶。

  毕竟现在能哭得好听又动情的人,太少了。

  出殡的清晨会放炮,很响。出殡时乐手们都坐在露天卡车里,不管冬天还是夏天,不管冷热,都是穿着制服戴着大沿帽端坐在车上,有男,也有女。

  这丧事就算是办完了。

  这种在家里办丧事的场景,我也经历过,我姥姥姥爷都是在我家去世,我奶在家中去世。而我参加的第一个丧礼,是我大舅的。

  那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

  在我看来,东北的丧事办得更有味儿,有东北味儿

  比如,同样是请乐队,南方乐队演奏的都是现代乐器,而东北,是民族乐器,其中那唢呐吹得尖亮而又凄凉,凭空而起,婉转悲戚,直听得人的魂儿都跟着缭缭绕绕,失神而又空落,半天缓不过来劲儿

  除了放哀乐,也会循环佛经和对圣母玛丽亚赞美——大概此时只有东西方神灵共同加持才能让逝者了无牵挂离去,才能佑护逝者顺利到达西天堂

  也必须得哭灵。说是如果死后无人哭灵,逝者来世就会投胎为哑巴,我姥姥姥爷的哭灵人,主要是我舅妈。我妈不会啊,她只会默默流眼泪,一声不出。

  后来呢,东北的丧事都必须在殡仪馆办了。主家到殡仪馆租灵堂,租休息房间,停灵两天后,第三天火化。

  但是张家港直到现在,还是在自家里办,虽然很多私房都拆迁了,都变成了商品房

  就糖小姐开始军训那天,听到有女人用麦克风说话,老钟还说军训开始了,接下来就是哀乐,我说你家军训放这个啊?那是有人去世了好么。

  就在现在,我还隐约听到有音乐声,虽然听不仔细,但明显是有人家在办丧事。

  我早就注意到,在丧礼上会有一些老人,大都七八十岁了,腰里也系着孝带,坐在门口,或者胡同口。去世的也许是他们的兄弟姐妹,也许是他们的朋友,我在他们脸上看不到任何表情,既没有悲伤,也没有担忧。

  这是我一直觉得奇怪的地方,对于同龄人的去世,难道他们内心没有一点波动吗?那去世的人,曾与他说过话,吃过饭,喝过酒,如今却油尽灯枯,只剩一具干瘦僵硬的躯体安安静静躺在那里,难道他们,没有一点感慨与哀伤吗?

  又或者,人人都是向死而生,人人早晚有这样一天,同龄人相继离去,难道他们,心里就没有担忧和恐惧吗?

  后来我想,也许正因为人人皆向死而生,人人早晚有这一天,所以他们才会看起来没有什么情绪波动,反正大家早晚都会团聚,只是这一场在人间,下一场在天堂。

  我对张家港这边在家里办丧事并不反感,这是TA在人间路的最后一程,没有什么好计较的。

  有人会觉得扰民,有人会觉得浪费,有人会觉得虚伪——虽然名义上为丧事,但实际上更像是活着的人一次特殊的聚会。可能这样认为的,大都是年轻人吧。

  这怎么说呢,你可以去看一下韩剧《请回答1988》第二集。

  德善的奶奶去世了,德善和姐姐连夜乘车前往奶奶家参加葬礼,葬礼上人们的表现,让悲伤的德善非常失望。

  全院子的人都在吃喝玩乐,妈妈不停为客人上菜,爸爸陪着前来吊唁的亲戚喝酒唱歌,两个姑姑在一起互相比较自己的金戒指,大家看着都特别高兴愉悦。

  原来大人都是铁石心肠的人啊,不然,大家为什么都不伤心呢?这就是德善当时真实的想法,她甚至认为爸爸一点也不爱奶奶,她为奶奶感到悲哀。

  吊唁的人离去后,第二天,德善的大伯从美国赶回来,哽咽地叫着德善爸爸的名字,德善爸靠在大哥肩膀上哭得不能自已,姑姑们也过来痛哭。

  是夜,兄弟姐妹坐在一起守夜,彼此关心。

  德善终于明白,大人不是铁石心肠,只是比孩子更加能忍耐,因为大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大人们只是故作坚强。

  其实就是这样,在那个场合,哭比笑容易多了,除了个别生前对父母不孝在其死后以大办丧事来表明自己是“孝子贤孙”的,大部分丧事,都是一个通告:TA来过,TA走了。

  TA来时是大事儿,TA走了,也是大事儿。毕竟人这一辈子,也就办那么几场事,这是最后一次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就像德善的爸爸姑姑们,除了悲伤,也得把事办好,亲朋好友来了,虽然不见得有多么悲伤,但也都是帮帮忙捧捧场,谁都不用做作,主家应该做的,就是招待好来宾。

  至于逝者愿不愿意,我想至少过去的人,或者老一辈儿的人,是愿意的,如果不愿意,也早都交代儿女从简了。

  至于现在的人和以后的人,也许会越来越从简,毕竟这一辈子活的,大都比老一辈尽兴,身后事,就无需隆重,也不需张扬了吧。

  · End ·

  唢呐分大、中、小,大唢呐音色低沉,多用于祭祀、仪式、列队等大型活动,中唢呐音色优美活泼,适用于各种喜庆表演,小唢呐音色高亢活泼,常跟中唢呐配合用于喜庆场合。

  我今天放的是小唢呐的,还挺好听,可听。

  早安各位,不想那么多,吃火锅去吧!!

  苏小旗电子信

  苏小旗抖音账号:surface0320

  苏小旗新浪微博:@苏小旗

  欢迎阅读苏小旗其他文章

  不愿别的男人见识你的妩媚

  对男人生硬,对生活温柔

  一段终于修成正果的婚外恋

  好物推荐

  “金面子”套装优惠来了!手慢无!

  太刺激了!小旗国庆“抄底福利”来啦!

  秋季护肤难?吴亦凡周冬雨强推!兰蔻粉水中秋大福利实力宠粉!

  感谢经历

  ,

  这一路的深意

  。

  姑小

  苏旗

  | 苏小旗。自媒体人。东北女子客居江南。三观不错。五官更好。善养猫。善自拍。善买衣服。比年轻时更美丽。精神在云之上。眼睛在泥土之下。心在云与泥土之间。一切皆可用文字表达。愿你好。更愿我自己好。 |

  长按关注苏小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丧事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