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读后感精选
《格雷厄姆》是一本由本杰明·格雷厄姆著作,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做投资的这帮人都是极其相似的,聪明,冷静,多学科的学习背景。无比强大的学习能力,可以快速学习任何一本学科的能力。查理芒格,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罗斯。。。向他们学习吧,少年
●很赞,
●读过,挺好的。
●我读过的第二个开宗立派的伟人自传,之前是彼得德鲁克。能开宗立派,天赋、教育、家族和机运共同发挥了作用,而教育首当其冲。
●他的为人就有足够的“安全空间”,所以他发现这一理论也不例外
●按需。
纵贯全书,一直写到40多岁,没有提到过买房子。30岁时租房所交房租即高达几万美金。这个价钱不要说当时,就是放到今天在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一栋不错的房屋。
《格雷厄姆》读后感(二):格雷厄姆的投资精华
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成了
评论还是太短了
评论还是太短了
评论还是太短了
评论还是太短了
评论还是太短了
评论还是太短了
评论还是太短了
《格雷厄姆》读后感(三):《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回忆录》
1)1920s的债券交易方式非常原始,每天结束有大量债券需要人工交割和清算;在支票传递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加密措施,甚至靠口口相互承诺,却很少出错。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促使欧洲投资者收回了手中持有的大量美国债券,导致债券市场的崩盘;这一点不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由于给美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利益,因此股票在暂时恐慌性暴跌后很快收复失地。
3)在早期股票是不受到重视的,由于空开信息的匮乏,人们普遍认为股票投资就像赌博一样,除了受到统计数据的影响之外,主要还是认为的因素导致股价涨跌。
4)分析一家公司应该将其置于同一行业的背景之下;在采取套利策略的时候,买入一只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同时卖出一只被高估的股票。或者是通过期权,例如:“在面值附近买入可转换债券,同时卖出相关普通股股票的看涨期权;或者通过更复杂的变异形式,即卖空普通股股票,同时卖出看跌期权。通过卖出这些看涨或者看跌期权,我们获得了客观的期权费,因此,不管股票价格上涨、下跌还是不变,我们都能在整个交易中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
5)二战后美国的税法变得复杂起来,当然这对于提前研究者来说反而是好事。由于税法的特殊规定,格雷厄姆发现了如何通过税收来反向计算公司的商誉价值,而这些商誉往往是具有水分的。
《格雷厄姆》读后感(四):诚实真诚到生硬的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金融上的辉煌成就,作为一个金融系毕业生,我早已熟知。但读完这本书,格雷厄姆才从一个标记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看完整本书后,合上书静思片刻,发现能想起的就是“诚实真诚到生硬”。不管是对事还是对人(包括对自己),他都秉持着诚实真诚的态度——程度太过到生硬。比如,对金钱的执着,曾经对女人的厌烦,对自己的虚荣自恋。一个人如果对事物保持这样严格诚实的态度,加上持续的努力,成功几乎是必然的;一个人如果对人保持严格诚实的态度,那么人际的亲密值大概很难提升。所以格雷厄姆自己也承认“本有许多忠诚的朋友,几乎没有冤家,但是也没有一个亲密知己“。
每天面对繁杂的数据呈现的金融事物,排除感性严格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几乎是必须的。但离开工作,需要让自己放松时,面对亲近的人们时,需要的是柔和的态度,感性的脑补也是必须的,毕竟真实有时近乎丑陋。虽然本杰明•格雷厄姆宣称自己是个宽容的人,可以选择性无视缺点,但发现了缺点自然会影响心理评价,进而影响互动行为。个人认为,也许正是这种态度才让他无法建立亲密关系。
一个人对外如果保持诚实真诚到生硬的态度,我们会佩服他,同时也会敬而远之。当这个人同时对自己也是同样的保持这种近乎生硬的态度时,我们在佩服之余,会觉得有点可爱?反正我感觉被戳到了萌点。大概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跟他属于同类:对人对事对自己,都生怕不够客观,尤其评判自己更是生怕掺入主观因素。
《格雷厄姆》读后感(五):坦荡,诚恳的大师回忆录
格雷厄姆作为巴菲特的老师,被称为是投资界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但是对于他是怎么样一步步成就倒是很少有涉及,这本由作者自己捉刀的回忆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空白。
回忆录是传记中的难得精品,不像传记那样追求的是旁观者的角度对于细节精确性和完整性的追求,回忆录更多的是作者对自己人生各阶段的感悟,尤其是作者印象深刻的事件回味。这对我们了解作者的成长历程更加难能可贵。
拿到书后很快速就翻完了,意犹未尽又刷了一遍。总体给人的感觉,作者作为一名成功人士,在人生后期对自己的人生做了一次坦荡的剖析。这也是作者本身境界的一种体现。
书中坦荡列举了自己追求正直的过程中所犯的,像偷吃妈妈糕点,收受别人贿赂,帮朋友欺骗保险公司等等。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当年行为的后悔,此等勇气绝非常人所能有,尤其是公众人物。
另外作者也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和私生活也做了反思和分析。尤其是和第一任妻子的关系和纵容是作者认为最终导致两人分手的主要原因。从一个70岁老人来说,这些反思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的。
当然作为投资大师作者也用了相当的篇幅介绍自己在投资和学术界的历程。尤其是作为股东三斗标准输油管公司的案例让人也体会到作者对于财务和规则的把握和娴熟运用,继而产生财富。这让喜欢商业案例的同学一定不会失望。
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尤其是看到他在抱怨大家说他开车技术不好后反击的章节,他一一列举了,他哥哥,第一,二,三任老婆历次交通事故。让人忍俊不禁,感觉他也就是个可爱的老头。
大师就是大师,在书结尾的80寿诞上的演讲更让人觉得大师是时刻在反思,时刻在学习,这也是大师能够坦荡回味自己一生的原因吧。
最后用大师勉励自己孩子的话勉励一下自己:
岁月,命运使我们步履蹒跚,
但坚定的信念 依然激励我们去奋斗,
去探索,去追求
永不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