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读后感精选

2020-10-14 20: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读后感精选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是一本由曹雪芹(著) / 脂砚斋(评) / 邓遂夫(校订)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精选点评:

  ●我的那個本子呢。

  ●哎哟~我真的在读了

  ●至今都是我阅读历史中的美好回忆~

  ●#二十二岁之前#

  ●哪里都有周汝昌

  ●世事众生相

  ●常读常新

  ●甲戌本是最接近原著的,批语也最多。要是能看到曹雪芹的整部红楼梦就是死了也值啊

  ●这个版本所存章节最少但批注最全,全都在。

  ●红楼梦最古版本,最接近曹公笔墨原貌,且有大量的脂批揭示文字背后隐情,确为深入红楼梦阅读的好版本。惜乎仅存十六回,叹叹…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读后感(一):作风

  这里乃有鉴于前人关于作风的论述,借来表示对此校本的观感;

  作风一旦发展到极端,就近似我们所说的习气,就是听任个人的、单纯的、狭隘的、主观性的摆布,变得浅薄和空疏,就这种意义来说,就是拣取了一种最坏的东西,形成某种癖性,顽强地在作品中冒出头来,成为令人生厌的赘疣。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读后感(二):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曹雪芹辛苦十余载反复修改推敲的著作,无疑是呕心沥血的。何况在那个文字狱兴的年代,史笔断不可行。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中,夹缝里写作,无疑是难上加难。而脂砚斋所批的“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深深的勾起再读红楼的欲望。向来看红楼只看前八十回,并且一遇到大篇的诗词歌赋曲令,装束和用具,就囫囵越过,难字、涩字太多,阅读起来着实疲累。每每立下雄心万丈,字斟句酌细读红楼,到最后总是不了了之。

  自认不具备这种处处埋线铺垫的创作能力,也没有发现逗漏幻笔非艺术加工的慧眼,看红楼,从来只是看文字的精到。譬如寥寥百字将一个人物的相貌性格跃然纸上,譬如四季不同魅力的景致使人如临其境,譬如变化万千、丰富准确的语汇,看的是佩服、惊奇、神往。

  粗浅的阅读让人很是记不住一些经典的章节,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思想高度自叹企及不上,但那些唯美的意境的词句,倒是让俗人有了俗人的乐趣。这也算是一种阅读吧,权当自勉。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读后感(三):我也说红楼

  说实话,《红楼梦》读的很少。记得初中时期读过,不过还是很糊涂,只是一味看故事了,也并没有觉得特别。

  近期看过一些红学书籍,也听说过所谓秦学之类,然而,于我这等看闲书的人而言,总觉得胡扯八道的多,离原书似乎总有些远。

  不管怎么说,《红楼梦》毕竟只是一部小说,说它包罗万象,说它具有进步思想,似乎并不为过;说它写的奇特,用语熨贴,也不算错。要从书中缝里看到东风压倒西风,看到历史事实,看到夺权之类,大概难免离题万里。也许正如有的论者所言,曹雪芹也真不一定有这个胆子,和珅与皇帝也未必蠢到看不出。当时代的没看出来的,现代倒有人发现了,也的确聪明的可以。

  于我,读这本甲戌校本,看看脂砚斋弹幕,倒也有趣。 不过,终于只是个残本,内容有限。仅凭这16回,自然称不上最伟大的小说,也就只能说“写得真好”。 看过这16回,倒的确觉得,曹雪芹大概真的是写着写着不知道该怎么写完全书了。 好在,高鹗续完全书,成就了曹雪芹的伟大,也造就了身后骂名。 有人说,高鹗续作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意志等等,是千古罪人。 然而,红楼续书种种,终究只有高鹗的流传不衰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读后感(四):红楼梦 评注

  楼梦

  (清)曹雪芹 (清)高鹗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2016-03-01

  宝玉别喝冷酒

  注: 其实是提醒黛玉轻浮的行为,因为王夫人等都在场王熙凤真是伶俐人儿,而且待黛玉算厚道。《新版红楼梦》中这点表现的很贴切。

  2016-03-01

  小姐,又知礼读

  注: 呼应前段黛玉忘情的轻浮行为,《新版红楼梦》中黛玉明显不安,表现的很好。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2016-03-01

  小丫头子小吉祥儿没衣

  注: 赵姨娘果然这么穷么?不是很受宠的吗,可见贾政不惯俗物。

  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2015-09-16

  王夫人焦躁道:“用不着偏有!但用着了,再找不着!成日家我叫你们查一查,都归拢一处,你们白不听,就随手混撂!”彩云道:“想是没了,就只有这个;上次那边的太太来寻了去了。”

  注: 可以看出王夫人管理疏忽,没了,不知道又是哪个彩云之流盗了去吧。

  2015-09-16

  也只有些参膏;芦须虽有几根,也不是上好的,每日还要煎药里用呢。

  注: 也看出家道中落了,什么都不受限了。

  2015-09-16

  邢夫人

  注: 不知是否因为素日小气。

  2015-09-16

  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余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不等,遂秤了二两给王夫人。王夫人出来,交给周瑞家的拿去,令小厮送与医生家去;又命将那几包不能辨的药也带了去,命医生认了,各包号上。

  注: 可看出贾母和鸳鸯素日有心,可看出以前的鼎盛之期。

  2015-09-16

  宝钗

  注: 薛姨娘虽然没有贾府的气象,但是中落后管理有方。宝钗也是惯于 俗物 的。

  2015-09-16

  省得旁人口舌

  注: 呼应袭人的建议

  2015-09-16

  五儿

  注: 是个有心人。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2015-09-16

  且没有明说

  注: 桃花又一春 的根源了吧。

  2015-09-16

  王夫人

  注: 自己得罪了人,还不知道,怪到自己儿子身上。真真是不了解自己儿子。

  2015-09-16

  凤姐

  注: 凤姐 也算是宝玉知己。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读后感(五):小说是没有主人的文字

  小说是没有主人的文字,是别人造的镜子。

  我第一次接触红楼梦不早也不晚。在小学和初中之间那个漫长而又无所事事的夏天里,我翻开了红楼梦的第一页,但我读到“遗帕惹相思”就读不下去了。原因是情节实在是太琐碎而且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太寻常了。整部书无非就是一个特大的家庭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之类的。现实里,我也有个很大的家庭,我的家人,尤其是老人,也特别喜欢聚在一起吃饭(而且还是那种会无聊地耗费一整个上午的广式早茶)。而我对这种吃啊闹啊形而下的东西感到非常厌倦,因而厌屋及乌,也就把手里刚读了个开头的书给放下了。

  后来,我再一次想起那本没读完的红楼梦就已经是高中的时候了,那时我正沉迷在一段禁忌的地下恋爱中。少年人读小说总有一个无法避免的盲动:总是把书外的自己幻想成书中的主角,然后把书外的和书里的人物对号入座(贾政就像我爸,史君好似我奶奶)。因此,整部红楼梦就给我读成了一部反对束缚追求自由的爱情小说了,我就整日找着宝玉和黛玉的情节,其他的人物都给我忽略掉了;而仅仅是宝玉黛玉的故事就已经够让我长吁短叹,不可自拔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当然是浅薄得可笑了。但是在那个多愁善感的危险年代,书里抽读出来的悲伤如同一张巨大的网,把生活里的一切都罩住了。书里和书外的世界纠缠在网里,必是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幻了。

  我再下一次读红楼梦就是大学里的第一个暑假,那时刚好高中毕业一年,在不同的城市里见着了一些分别一年的老朋友,我也渐渐发觉了我和他们之间不可逆转的变化。当然,就像每一个毕业了之后的年轻人一样,我也会怀念过去不可复制的美好回忆,又感叹于那些我最初的几个朋友的飘散。我过去上的学校有点特殊,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同一个学校之下,因此有很多朋友是从小学就相识一直到高三毕业。对于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来说,从小学到高中这十多年的时间几乎就等同于一辈子了,而从小学就相识相伴一直到高三的朋友几乎就是一辈子的朋友了。但高三毕业就是和这些“一辈子的朋友”分离的时刻,最后我们不可避免地都要考大学,然后第一次离开家的城市分散到不同的城市——恰如大观园里的兄弟姐妹,纵使他们自小生活在一起,有多么深厚的感情,终有一天,做兄弟的要出去赶考做官,做姐妹的要嫁到别的人家里去。这样一想,假使晴雯不死,贾家不败,大观园里的人长大了却还都自然是要离开的,而这个大观园也终究自然还是要散的。所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春花散尽,并不总是因为风雨的摧残;青春结束的时候,分离就注定要上演。而高三毕业,和大观园的散落一样,上演的都是岁月流逝里人的成长所附带略显悲伤的结局。在一个下雨的夜晚,我忽然从红楼梦的字句中读出了这样一个情景,脑海里忽然横下一股雷鸣般的巨响,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平静的、透明的、不带一点波澜的心绪。书里和书外两个世界是如此纠结却又泾渭分明,两个世界里的悲伤在仔细端详对方并且相互拥抱后以一种很舒坦的方式同时消失了。如果一定要我用红楼梦来做比喻,那么或许可以是这样一个结局:最后,贾宝玉真的遇上了甄宝玉,两个人在如同镜面一般指尖触及对方的一瞬间,忽而各自化成了一股灰,风一吹又扬成一缕烟,再一吹烟就四下散去了。

  我生活的故事在这最初的二十年里才刚刚起个头——贾雨村才刚刚别过冷子兴,黛玉也才进了贾府。但在这二十年里,红楼梦给我的感受却一直在变。我想说的是:当一个人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他(她)是在用他全部的过去来阅读这本书的。

  许多人总是在问:“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红楼梦?”是啊,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红楼梦?他为什么不写橙黄绿青蓝紫楼梦?太阳为什么是暖的?花为什么是香的?人为什么活着?——可是,人活着的时候为什么要追问那么多为什么呢?就不能好好享受阳光、享受花香、然后抽空读读红楼梦然后大哭一场呢?不哭也罢,但为什么一定要去揣测杜撰那么多为什么呢?

  红楼梦到底要表达什么?书写成在哪一朝,哪一代?写书的人是谁,有着怎样的经历,他究竟要说些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于我而言都不过是细枝末节。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这一些没有主人的文字,仿佛是一面别人造的镜子。镜子经于陌生人之手,造成于某朝某代,与我原本是不相干的,但镜子里的象却和象外的我同样真实。镜子本身是冷冰冰的,既不会成长也不会衰老,但照镜子的人会的。

  出发的时候我如同一张白纸,在这面镜子里,我看见了变化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里,我走进了一个亦幻亦真却又完整纯粹的生活;

  最后,在这样的生活里,我遇到了美。

  2011/1/7凌晨

  于深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