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零开始创意写作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读后感锦集

2020-10-15 19: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读后感锦集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是一本由王小麦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1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读后感(一):作者很有才气,内容看了却云里雾里

  

平时喜好阅读,偶尔写写书评或者其他类型的文章,但是总感觉写作方法不系统,离大神还有很多距离。近期一直在找寻写作类的书籍指导,在网上游荡的时候注意到了此书。豆瓣上看着评价不错,遂购入。

现在图书市场的发展有点畸形,很多书在宣传的时候言过其实,只能靠着读者去理性分辨,购买此书前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准备,毕竟掌握或精进一项技能,不仅仅是单靠一本书就OK的,需要多看多实践,在此过程中不断筛选出“金子”。只不过整本书读下来,我可以很确定的说,至少它不是我的“金子”。

此书是非商业性文学写作指导书,包含7个章节:日常、灵感、技巧、人物、故事、风格、名作鉴赏。读者会感觉作者很有才气,结合国内外经典著作(小说居多)、作家,为你展现、剖析写作方法。但是文学气息过于浓厚,有的段落甚至晦涩难懂,过于抽象。各个章节相互独立,靠你自己去梳理整合,最终对如何写作形成系统认知,所以看的时候其实会感觉内容有点散。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你的书名“从零开始”,应该是针对写作小白,小白要的是具体的操作方法指导,就像使用产品配备的那个产品说明书一样,使用者一看就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哦,原来是这样啊的”。而不是抓耳挠腮,琢磨半天没啥头绪,就是觉得你说的挺对的,貌似你还挺厉害的。

“创意写作”中的“创意”二字谈何容易,必须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进行另辟蹊径的创作方能达到“创意”吧。从小白到大师,路漫漫,书中讲到的神韵般的写作方法肯定是大师们也有涉及的,当然,可能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还运用了此方法。

此外,作者在前沿中强调此书旨在“ 启发和感悟 ”,也就是说,方法我给你了,具体你掌握的如何,写的如何,全靠悟性。如果看了以后,没有受益,不是我说的不对不全,而是你悟的不够透彻,多读几遍。

综上,就问个人而言,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实用性不是特别强。如果你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尤其是热爱小说的人,可以看看此书,作者列举了诸多名著和名家,可将其当做书单指引,而且里面作者对于有些作家的分析鞭辟入里,也有助于增进你对相关作品的理解。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读后感(二):如何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当我还是很小孩子的时候,能感受到的快乐是很多的,似乎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让我开怀大笑许久。

  然而,这些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在消失,在紧绷的生活状态下,要放松,要有真正舒展的笑容,都在变成一件困难的,近乎奢侈的事情。

  对我来说,写作便是放松的最佳方式。

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当沉入写作的时候,一切外在的负担之物都在不经意间褪去。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量,也开始变得轻飘,我在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同时,也收获着那些日常生活中难以期盼得到的快乐。

  正因为这样,我才说,写作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情。这种快乐更像是一种纯粹的快乐,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快乐。

  很多人喜爱写作的原因也大致在此。这种单纯记录自己心情,表达对万事万物看法,重建对世界认知的写作,属于一种本真而质朴、易得而又难得的快乐。

  写作就这样,帮助我们脱离开外在的种种束缚,剩下的唯一重要的,便是,我们想写,我们有内心的愿望,我们想把那些情感表达出来。

  写作的初心应当在于此。

旅程的起点

  我很长一段时间就是沉浸于这样的写作状态里。特别在大学期间,当深夜伴随着熄掉的灯光缓缓而至,舍友都沉沉睡去,我则借着充电式台灯不断微弱下去的灯光,周遭安静的,唯剩下我刻意压低的键盘声。

  在这样一个个不知疲倦的黑夜中,我写下了太多太多的文字,这些虽略显稚嫩,甚至谈不上太多文学性的文字,却成为我漫长写作旅程中最原始的起点所在。

  这些经历让我对文字始终抱有某种敬畏,也让我迫切地想成为一名作家。这些愿望日积月累,作家的身份在我心中也变得近乎神圣。

  我到现在仍记得第一篇小说变成铅字时候的兴奋,那是一种认可,更像是内心秘密的公开。终于有编辑、有读者可以读到我所知晓和描绘的那个世界。这种感觉就像是终于被人所接纳的愉悦,像是那些内心所爱终于可以分享出来的欣喜。

探寻独属的模式

  后来,阴差阳错,我成为了一名写作学老师。在大学课堂上,我一遍遍地和学生们分享着各种写作的知识、技巧、智慧等等。这些对写作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们,他们渴望着从课堂中获取更多易学的写作锦囊。

  然而,当我自觉手中的教案是生硬的,教材中的条条框框是强加式的,甚或学生的思维是呆板固定,毫无新意的,我开始思考,真正的写作到底是什么样子?作为写作学老师的我,可以教、应当教的写作又应该是什么?

  世界是丰富的。人是多样的。自己是复杂的。写作,自然也应当是丰富的。我虽然是老师,但不代表着我就要教给学生A和B,教给学生A B的排序方式,或者教给学生A和B应当如何组合架构。相反,应当是,虽然我讲的是A B,但学生们从中体悟到的,是从A B当中延伸出来的C D,或者是Y Z。写作不应当拘泥于方法,其重点应该是怎样去看待世界,看待人,看待自己,是怎样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体会不到的事物。

  正因为如此,我在教学的时候,刻意地弱化了普遍的知识、单纯的技巧和浮泛的理论。而更着力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情感。在我看来,写作并无固定的好坏,对初习写作的人来说,只要包含着真挚的思考和情感,就一定是好的,能引起读者共鸣的。

  这些来自于实际教学中的对写作的思考和体悟,被我搬到了简书平台上,我渴望将这些简单的思维乐趣进行分享,并将之全部都命名到“小麦谈写作”的集子里。

  奇妙的是,初到简书,还算是初出茅庐的我,却一连被简书首页、简书日报等收录,点击量和评论量也颇为客观。当看到后面那一串充满肯定和感激之情的评论时,既让我有了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又在与读者的交流中,碰撞出了新的写作思路。

  我从未设想到,这样一些有关写作断片,这种来源于自身切实体验和实际写作教学经验的文章,带给了那么多写作者关于写作的启发和启示。

  再到后来,陆续在简书大学堂、网易公开课、知乎、喜马拉雅等平台开设写作课程。无论是写作本身,还是写作教学的延伸,我都特别警惕这些投放于网络之上后的流于鄙俗和粗浅。写作内容的固守模板,写作课程的各种定式教法,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是对写作者的疮害,它磨灭了写作者自身的灵气,也让写作这一行为耽于表面和世俗化。我在开设写作课之初,都力避这些可能的问题,而是回到写作的原点,去探寻每个人独属的写作模式。

让写作回归到本心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可以说是汇聚了我以上写作或者说是教写作的所有经验。

  这本书的出版过程虽然有些曲折,但最后的出版速度又是极快的,这就像是我的写作历程一样,最开始的进步是缓慢的,无人知晓的,留下的唯有散落的那几厚沓稿纸,但当有了一定积累之后,达到了一定写作水准之后,其进步和成就则是突飞猛进式的。

  同时,这本书的内容与我在简书上发表的文章及教学、网课的内涵是相似的。我竭力想将初习写作者拉入,或者说是拉回到写作应当进入的情境中,让写作者远离“短平快”且充满模式化的写作路径,而做到真正地内化于心的启蒙;让写作者能够慢下来,在慢中看到写作的真义,在慢中找到真正“快速”的写作方式,这是这本创意写作书籍的核心指向所在。

  正如我在前言中写到的一样,在这本书中我不会说写作是什么,阅读是什么,思考是什么,而是启发写作者拥有一个独特的属于自己理解中的写作、阅读和思考。

  这虽然与现今的许多速成式写作教学大相径庭,是一种看起来有些“违逆”式的教学,但我真的是想帮助到那些初习写作的人,那些对写作抱有真正追求的人,那些和我曾经一样迷茫的找不到写作路向的人,去告诉他们——“你其实也可以这样”,无须机械式的模仿,无须将写作思维固化,更无须平白增添各种枷锁……让写作回归到本心,让写作变成一件自觉好玩儿的事情。

  在此之后,我们终将会形成那种为我们所艳羡的写作——深刻且带有自我印记的写作。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读后感(三):有了这几个方法,还要什么灵感

  

有小伙伴发信息问我:“我想练习写作,可是有时候没有灵感,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办呢?猫姐,你有这样的情况吗?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一般是怎么处理的呢?”

当然有!

肯定有!

我相信每一个写作的小伙伴都遇到过写作没灵感的时候。

我的方法很简单,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直接写“我现在不知道写什么......”,就把当下的心情写下来,想到什么写什么,写着写着就会有灵感,就知道接下来写什么了。

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除了这个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昨天翻的《从零开始创意写作》这本书里读到几个方法,觉得还不错,分享给你。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这本书的作者是简书大学堂写作课的人气导师王小麦。千万不要因为头衔和名字就以为作者是普通的靠网络混人气的作者。作者王小麦是在读文学博士,大学老师。这本书的内容来源于她给大学汉语言文学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上课时的思考以及她自己十几年写作实践的感悟和反思,还有她的阅读经验,可以说这是一本理论加实践以及实践后反思相结合的书,内容非常的落地,可操作性较强。

我们常说写作的时候,需要灵感,似乎有了灵感就会下笔如有神了;没有灵感,就像那个肚中无货的秀才一样,怎么都憋不出来。但是《从零开始创意写作》却认为“写作活动促进了灵感的诞生,而非灵感创造了写作活动”,对于作者而言,灵感并没有那么重要,写就好了,如果一定要等有灵感才写作,那注定是失败者的游戏。

根据我个人的写作经历,确实如此,写就是了。可是有小伙伴会觉得没有灵感的时候就是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从哪开始写起,这个好办,《从零开始创意写作》里给出了五个非常简单的方法。

1.记录梦境 2.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 3.回到童年 4.随手记录 5.将写作当做一种习惯

01记录梦境

人每天睡觉都会做梦,很多梦境的内容会出乎我们的想象,与我们的现实出入比较大,有的甚至还很科幻或者荒诞,完全超出平常自己的想象。

不妨在床头放纸和笔,遇到这些梦境的时候立刻记录下;也可以直接用语音记录。没有内容可写的时候,直接对这些梦境进行加工、细化,把梦境里的内容变成笔下的故事。

我曾经做过一个荒诞而神奇的梦,堪比科幻大片,当时还特别惊讶这个梦情节的完整和神奇荒诞。可惜没有及时记录,很快就忘记了,只留有震惊的感受。如果当时记录下来,就是一个完整而有趣的故事,可惜当时没有想到这一招。

如果你有特别的做梦体验,不妨及时记录,说不定它就是你下次写作的开始。

02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

很多写作者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往往会写自己的经验体会,但是慢慢的有经验 之后,反而会从外部寻找灵感,而忘记自己本身就有很多可写的内容。

在觉得没有内容可写的时候,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想想有哪些难忘的事情,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特别强烈的情绪体验、特别感触的场景等等。当你把这些内容写下来之后,不仅对曾经发生的事情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说不定还会因为增加了写作时的思考,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或者新的感受。

没有内容的时候,我会写一个小经历,有时可能就是与别人的一段对话,有时可能就是看到的一个信息,但是写着写着就有话题了,很快就写出了一篇文章。

03回到童年

有人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无论幸福与否,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没有内容可写的时候,可以从童年开始写起。

对童年的经历进行回顾和反思,甚至进行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去挖掘自己性格的根源,去发现生活的秘密,去找寻生活的更多可能。

对于这一点,很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莫言笔下的高密乡的生活,萧红笔下呼兰河的生活......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些经历不断重写,不断复述或变换叙述人称,或变换故事场景,但唯一不变的便是们不停的返回能够记忆中的世界,不停地重构童年的记忆。

没有灵感的时候,童年就是一个灵感库。记得去挖一挖。

04随时记录

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灵光乍现的时候,可能是突然冒出的一个观点,一个金句,也可能是一个新颖的思考角度.......总之,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立刻记录,以免这种灵光乍现转瞬即逝。

及时记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写着写着就会想到更多,越写越多。

随时记录的另一种表现是写日记,把当天发生的事情,遇到的人,自己的思考,甚至别人的观点,都事无巨细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为日后积累素材。

我去年写过一篇文章,就是翻阅我前一年的日记写的。梳理一年的晨间日记,我总结了 74 条教训

05将写作当做一种习惯

将写作当作一种习惯,就是去写,每天去写,不管有没有灵感,也不给自己提要求,就是简单的去写。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当你把写作当作习惯培养,你就会在潜意识中关注身边有哪些可以写的内容,可写的内容自然也会增加。

现在,回顾一下你以往的写作,是不是每次都是有灵感才写作的?如果没有灵感,你做了什么,让自己得以写下去的?去总结一下,说不定与上面的部分内容不谋而合。

写作时真的没必要非要等待灵感。你自己就是灵感的源泉。

  《从零开始创意写作》读后感(四):从文学爱好者到作家的成长之路

  

引言

1936年,美国爱荷华大学成立“作家工作坊”,首次将培养作家作为了一门学科。自那之后,全美国350多所大学都开设了写作班,创意写作也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到今天,美国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都有过写作班的学习经历。

创意写作如今在中国也正在兴起中,尤其是借助于互联网的传播,让普通大众也有机会参与到文学创作活动中来。许多创作者的作品在网络上一炮而红,又被改编成影视剧大获成功。这让更多文学爱好者想要学会创意写作,也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

创意写作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可以包括在内。从内容上来说,有虚构与非虚构;从体裁上说,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可以说,在创意写作上有太多的方向可供发展,那怎样从一名零经验的爱好者成长为一名作家呢?简书大学堂写作课人气导师王小麦推出的《从零开始创意写作》这本书,很好地讲解了创意写作的要素,以及列举了许多文学作品的实例,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创意写作入门书。

接下来我们从六个方面看创意写作的成功之道。

日常

万事开头难,对于有志于成为一名作家的文学爱好者来说,第一件要做到的事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就是每天坚持写作。这看起来不就是句正确的废话吗?都想当作家了,不去动手写能行吗。

坦白说,没有一腔真正的热爱,也许还真做不到。可能兴头来了,能坚持一两个月,但时间一长难免被孤独和挫败感打败。钱钟书老先生就说过,“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把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认为是自己的创作才华。”

不过,坚持写作并不是要求一开始就要像专业作家那样,每天写出多少高质量的文字才行。其实就算是很厉害的作家,也并不是一次就能将文字写得很好,写完之后还有反复打磨修改的过程。

写作者找到自己最舒适的节奏和环境就行。例如许多作家特别喜欢在夜深人静时创作,以至于作家一个符号化的形象就是三更半夜埋头爬格子的人。还有的作家在创作时必须离群索居,不能被任何事物干扰,这就是节奏与环境对写作者的影响。

好了,现在真的能持久地坚持下来了,那么接下来就会遇到另一个烦恼,那就是要写些什么呢?

有天赋的写作者,往往有着细腻的情感,对这个世界有细致的观察。他们不担心没有东西可写,总是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表达出来。

不过好消息是,天赋并不是成为作家的必备条件,这种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力与感受力是可以培养的。例如,看到一个事物,自己能够去发现它的特点,并刻意去发掘其内涵,接着为其想象出有意思的故事。历练得多了,自然就能将平常的事物也表达出闪光点来。

无论对于作家还是文学爱好者来说,他们都必须是是阅读爱好者,甚至会超过对写作的喜爱。一名能稳定输出优质内容的写作者,他必定是大量阅读了许多的优秀内容,然后经过思考内化为自己的见识,从而在写作时能凝练地表达出来。

所以,一名写作者的日常活动是:

找到自己的节奏,坚持写作;细致观察现实生活;大量阅读优秀内容。

灵感

许多对写作有兴趣,但一直不知道从何入手的初学者都会有一个疑问:我写东西总没什么灵感,是不是就没法成为一名作家了?

这是对作家的一个误解,从来没有哪位作家是等灵感来了才拿起笔动手写的。相反,那些伟大的作家们是写起来以后才会有灵光一现的时刻。

这些时刻也许很重要,因为它让作家为作品找到了一个更精彩的表达,或者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情节。但对于一部完整的作品来说,它并不是由各个灵感构成的,它是经过了作家深思熟虑之后,再逐渐从草图到细节的精心打磨。

所以,写作者与其把希望寄托在灵感来临,不如扎实做好写作的积累工作,这样让自己在动笔时能言之有物。

我们应当善用工具,现在移动设备功能十分强大,我们能用手机随时随地记录下各种信息。例如,看见一幅美景和有故事的人物,就可以拍照或录视频;读书时看到名言警句,可以记录在笔记应用中;碎片化时间,就可以用来写日记和生活感悟。

不要小看了这样的点滴积累,只要时间足够长,从素材库里随手就能找到灵感了。

我们在成为作家的道路上,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体验更多的生活。这样,就能做到动笔时流畅表达,远胜过徒劳地寻找虚无缥缈的灵感了。

技巧

当我们积累了足够的素材之后,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了,接下来就要提高文字表达的感染力了。有个三字诀可以作为写作技巧的概括,那就是“圆巧深”。

圆,不是说圆滑讨巧,而是要多维度的呈现事物。使得表达具有层次感。

例如写人物的时候,直接写人物的性格是一种方法:“他是一个很勇敢的人。” 这样很直白但是让人没什么特别的印象。

换一种方式:“就算他面前的敌人五倍于己,他明明怕得要命,但他还是会站起来去面对。” 可以体会一下这种不同的感觉。这里没有出现“勇敢”两个字,但读者会从这些话里得出那个你想要告诉他们的结论。

巧,也不是投机取巧,而是表达的时候要有画面感,这样读者就很容易融入文字的意境中。

例如,“远处开来一辆车。” 这个看着就比较抽象,换种方式:“远处开来一辆京A牌的黑色奥迪A8。” 显然读者脑子里就会有很生动的场景。

深,就是表达的内容要具有深度,不能满篇尽是无意义的废话。不过这一点也是对写作者要求比较高的方面,不是那么好把握。

一部作品能够成为经典,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其所具有的深刻意义。有两个方法可以使用,一是让语言脱离短暂的时间,让语言能够延续时间。二是利用反讽、荒谬、戏剧化的语言,让语言更有弹性和张力。

另外,表达还需要有分寸感。就是叙述不要太直白,要展示而不是讲述。例如“我爱你。”就是讲述,而“今晚的月色真美呀,和你一样。”就是展示。

对于情感表达则不要太澎湃,例如马景涛式的咆哮“你到底爱不爱我?!” 就不适合。不如说“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不过,任何写作的技巧,终归都是要自己多写多练之后才会领悟学到。技巧不是捷径,我们还是要勤加练习。

人物

创意写作中,塑造人物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因为有一句话就是:文学即人学。要写好人物,首先自然是要在生活中有细致的观察。这不仅是去用眼睛看,还需要交谈、聆听。

路遥为了写《平凡的世界》,就曾亲自下到矿井中,体验一名煤矿工人的生活。这是一名作家为自己的作品所具有的最负责任的态度。

还有一个揣摩人物比较有意思的方法,就是对生活中看到的人物展开想象,在心里给对方画像。例如在沈巍还没有成为网红大师前,如果在街头遇到这样一个流浪汉,我们可以生出多少想象来。

有了观察,在对人物进行外在表现的时候就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描摹,生动灵巧地表现出富有画面感的场景来。例如《红楼梦》中,宝玉初见黛玉时,“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便是一段优美的直接描写。

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他人的陪衬将主要人物展现出来。例如武侠小说中就会在开头出场一些威风的配角,但让他们轻易就被主角打败,衬托出主角的更厉害。《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七怪很早出场,但看到后面我们发现超过他们的高手比比皆是。有了对比,我们就知道一位高手的厉害程度了。

让一个人物最终立体丰满起来的,是他所具有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直接描摹和侧面烘托把人物外在表现出来,但展现性格则需另辟蹊径。

例如,《红楼梦》中钗黛二人俱是顶级颜值,单论外表才华,都在伯仲之间。真正将二人区隔开的,还是各自的性格。黛玉心思细腻敏感,宝钗机智深沉,她们的言行就落在了这性格之中,我们就会觉得特别合理。

展现性格需要多方面着笔,例如语言特点、眼神动作、心理活动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知道这是凤姐来了;《祝福》中祥林嫂那随着命运多舛而变化的眼神;宝黛二人斗嘴时的种种口是心非……

所以展现人物可以从外在画骨,从性格内涵画魂,从而使得人物立体、鲜明。

故事

一个故事读起来生动有趣,这就是一个故事的外在性。一个故事还能够引人深思,那就更好了,这就是故事的内在性。

对于初习写作的爱好者来说,能将故事写得生动好看,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我们往往会将故事讲成流水账。小学生写作文都知道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能把一件事讲清楚,那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之上,我们可以有各种技巧让故事写得好看。

通过悬念和矛盾制造冲突,往往是将一个故事戏剧化的力量。构思出人意料的情节,能让人拍案惊奇。例如《三体》这套系列小说,其实人物形象都比较扁平,但因为大刘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给我们留下了叹为观止的情节发展。

还有通过正邪对立的方式讲述故事,例如《魔戒》三部曲,就是巫师甘道夫组织起中洲军民对抗大魔头索伦的精彩故事。

塑造人物对一个故事也可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能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因为人物的不同而特别出彩。例如让一个路人甲去《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转一圈,可能就是“我去,好大,真好看。” 但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就是文学史上的永恒经典了。

每一个有追求的写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创作是有生命力的,这就是对文字内在性的追求。这往往需要写作者能够站在一个更大的格局里去看待自己的创作。这一点也可以称为一个作家的使命感。

鲁迅用刀锋般犀利的文字想让国人觉醒;史铁生用厚重悲凉的文字对抗生命的不公;莫言用充满魔幻的文字记录时代的变迁;刘慈欣用不可思议的文字表达他对于宇宙、生存与人类命运的思索……

每一位写作者在成长为作家的路途上,也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主题,并且愿意为之不断探索,让作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风格

说到风格,这是一名作家经过长期摸索实践之后,形成的语言文字范式。可能作家本人都不一定能够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风格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

当然,对于初学的写作者来说,开始时难免是模仿其他作家的风格进行写作。古龙出道时就是模仿诸葛青云、卧龙生等武侠作家。等到了创作中后期时,古龙的独特风格形成,他的作品也脱颖而出,成为台湾武侠界的代表,他也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新派武侠三大家。

写作风格的形成,除了需要不断打磨的文笔,还有写作者本人对于人情世故的体察。同样一个故事,在不同风格作家的笔下展开,它的阅读体验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中国科幻文学界,刘慈欣的作品经常拿来与另外一位科幻作家王晋康的作品进行对比。二者的创作风格也是被讨论最多的话题,在王晋康老先生的一次新书发布会上,这个话题再次被提及。

当时王老说道,如果把他放到一个极端的生存环境中去,要靠吃人才能活下去,那他绝对不会去吃。这时主持人在旁边幽默地补充说,但是大刘一定会吃。这句话让全场爆笑,因为这几乎就是对二人创作风格的最高度概括。

所以,我们看到,写作者很难说从一开始就为自己选择一种特定的风格,如果说有,那也只是在模仿一种风格。这必须要写作者经过大量的写作,反复地思考,不断地磨练,最终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结语

创意写作在国外已经是一项非常时髦的工作了,因为写作者可以写出畅销书以获得丰富的版税收入,或者编写影视剧本,甚至是教导别人学习写作,都是写作带来的机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机械性的工作都会被机器取代,大量的人力会被释放出来。那个时候,人们对于创意产品会有空前的需求,能够掌握创意写作的本领,在未来必定是占有了先机。

创意写作,不仅能够给写作者带来物质利益,同时写作者还能通过写作行动获得心灵的疗愈。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人的情感总是需要有一个渲泄的出口,写作无疑就是这样一种抒发情感的极佳方式。

当然,成为一名作家并不是朝夕之功。这还需要写作者从日常点滴积累开始,勤写苦练,不断领悟文学之美,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写出优秀的作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