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1000字

2021-05-02 01:29: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1000字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是一本由〔法〕弗雷德里克•勒诺瓦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一):幸福是否值得求索?

  幸福是什么?我们可以感性地去体会,却难以理性地加以诠释。正因为如此,幸福亦是哲学探讨的母题之一,幸福的定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为哲学的意义。在弗雷德里克的《幸福,一次哲学之旅》中,作者试图网罗幸福哲学的各个角度,破解幸福之谜。在书中,打通了地域与时间的隔阂:佛祖与埃彼科泰特相视一笑,蒙田与庄子隔空神交,这样混搭的解读,新颖而充满吸引力。

  在很多哲学家看来,幸福是一种运气。基于这样的观点,对于幸福追寻的意义被消解。幸福是个人经验还是普适价值?这是作者在书的开头向读者提出的问题。所谓“主观幸福感”,常常源于生活中短暂的激情与偶然,因为短暂,所以难以捕捉,因为偶然,所以难以捉摸。有限罗列个体幸福的经验,并不能帮我们彻底弄清幸福的模样。因而在书中之后的章节中,作者仍致力于寻找收获幸福的一般方法。

  弗雷德里克首先厘清了“幸福”与“快乐”的差别。相比花园学校中所追求的“简朴的幸福”——快乐,幸福的内涵更为宽泛,不仅包含了伊壁鸠鲁所倡导的祛除不必要忧惧与追求自然而必要的欲望,更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指向了适宜的生活质量。

  而为了得到这种幸福的境界,作者指出了以下一些途径:学会选择、活出自我,并归纳了幸福的要素:平衡好金钱与梦想,权衡好艺术与思考,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为了寻找到幸福的秘密,无论是哲学学派还是宗教皆使出浑身解数,无论是借助于凌驾于幸福之上的高贵理由,还是如歌德所倡导的“保持个性”,或是针对“幸福的傻瓜”这一悖论绞尽脑汁。幸福易失难得,甚至在努力追求幸福的途中,并非有了理论的积累便能一帆风顺,相反,极有可能会迷失,甚至走向反面,在追求中反而遭遇了不幸福。

  如书中所引用的《伦理学》所言:“所有美的事物,唯其稀有,所以艰涩。”追寻幸福的征程,必然路漫漫其修远兮,然而仍吸引着人们前仆后继地上下求索。其路曲折,其心坚决。当我们读完这本小书,无法妄言自己找到了有关幸福的捷径,但足以引发我们对于追求幸福的热情与思考。如伍迪•艾伦曾说的那样:“如果我幸福,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二):与幸福同在的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哲学问题,通常无解。比如:幸福是什么?你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幸福观。有时候很难左右,只有慢慢调节。而生活像流淌的水,顺流逆流,都选择享受是很难的。我们在这样的旋涡中,左冲右突的时候,很可能早已丢失初心。一如《幸福,一次哲学之旅》书中所说:就在我们对生活有所期待的时候,生活已然流逝。这是塞加纳的话,很显然是翻译过来的句子。那就应该有不同的语气了,我曾在〈为希望而创〉的片尾看到相同的话,是这样说的:当我们为生活而拼命的时候,生活往往已离我们而去。——某大师。我在猜测,这句话也许就来源于塞加纳吧,或者也有可能来自某个热血青年,在挥汗如雨的征程中翻然醒悟,拼命的赶路,却把自己的灵魂放逐了,丢失了自我,哪里还是什么幸福的生活呢。

  在《幸福,一次哲学之旅》里,你会看见众多哲学家眼里的幸福观。其实哲学书还是有些深奥,我通常不怎么看哲学书的,怕看不懂啊。这次只所以要读《幸福,一次哲学之旅》,的确是因为自我认为真的不是太幸福,而又很渴望一次幸福之旅,所以我来了。哲学家们对幸福的解释,其实有时候也很简单的。亚里士多行德说“没有快乐,就没有幸福”,言下之意,快乐的时候,就是幸福的,这个比较容易认同。让·吉奥诺说“自我是得到幸福的唯一因素”,原来认识自我跟认识幸福一样难得。诸多的说法里,对我刺激最多的还是塞内加。他的经典名言,深深刺痛我。“当我们为生活而拼命的时候,生活往往已离我们而去。”我曾经是幸福生活里的瞎子,我瞎走了许多路,现在正在向回跑。今天还看到这样的段子,笨小孩说他往城 里发展的时候,城里人流行乡村了;他学会用TT了,城里人流行丁克了;他学会开车了,城里人又流行骑自行车了……早知如此,何必辛苦的跑圈后又向回跑哦。

  大师德尼·狄德罗说“我们只有一项义务:那就是让自己幸福。”大师不是说说而已,所以我们也不能只是听听而已。在这样的深夜,我想问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我最想要的幸福生活。我想了许久,还是很难决断。想要的想做的,跟必须放手的和失去的,仍然是一个纠结人的难题。但《幸福,一次哲学之旅》带给我的最大收获,还是学会了思考幸福。我想有了这样的起点,我应该会越来越坦然面对自己和生活,然后向幸福出发。

  未完待续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三):找到幸福的真意

  如何让自己过得幸福,远比给幸福下定义要容易得多。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或者达成某个愿望,那时那刻的感受就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种完全个体化、个人性的生命经验。

  在《幸福,一次哲学之旅》中,法国作家、哲学家弗雷德里克•勒诺瓦从“幸福如何诞生”以及“何为真正的幸福”开始,将我们引领至关于幸福真意的探寻中。这场探寻,与心灵鸡汤无关,因为作者不仅在阐发着自己对于幸福的思考,而且还将那些先贤哲人对于幸福的阐述加以自己的理解贯穿于全书之中。这场关于幸福的哲学之旅,不仅能够让我们反省自己的思想,剥离那多余而荒诞的欲望,而且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幸福的本色,以及如何让自己真正地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果说,对幸福进行哲学性探讨是一件枯燥而乏味的事,那么弗雷德里克•勒诺瓦的这本书便足以颠覆上述的观点。作为一本哲思随笔,这本书文字清新流畅,读到精彩处,常有一种被猛然抽醒的感觉。对于幸福,我们的认知总是比较肤浅,要么是把尽情占有当作幸福,要么是把满足欲望当作幸福。这种浅薄的幸福观,往往被绝大多数人认同,我们在这种浅薄的享受中日益变得麻木混沌而毫不自知,想来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所以,我才说,能够读到这本书的人是有福的。像“幸福与智慧的关系”、“幸福的生活应从何而来”、“怎样做,才能过上有意义的幸福生活”这些问题,真的是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然而,正因为这些问题看起来太艰深了,因此许多人才刻意地避而不谈吧。从这一点上来说,作者的贡献便在于尽自己之力去改变人们对于幸福的那种粗浅理解,同时也在普及“人人皆可过上幸福生活,找寻到幸福真意”的这种观念。

  更难得的是,作者将东西方哲学中对于幸福的认知融合在一起。虽然幸福这个词很抽象,但幸福生活却可以很具象。且去看看伏尔泰、苏格拉底、康德、佛陀等圣人先哲们对于幸福的理解,我们便不难设想出,自己的生活应该如何步入幸福的轨道,自己的人生应该如何安排,才能称得上与幸福结缘。

  作为一本有格局、有深度且文笔清新优美的书,读完它并结束这场幸福之旅可能仅仅花费自己几个小时而已。但对于幸福生活、幸福感受的理解、把捉和实现,却需要我们尽余下的生命时光去践行。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四):幸福之美

  幸福从来不是一个舒坦的话题,谈着谈着,气氛由轻松变得凝重。这个世界上各式各样的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当然,也存在一模一样的幸福。大多数人喜欢讨论别人,但很少有人会去谈论别人幸福与否。如果我们把别人的幸福挪到自己身上,实为不切实际。而《幸福,一次哲学之旅》由浅入深地把幸福探讨了个底朝天,袁筱一那柔软不失理性的语言,更让阅读的人心里踏实。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阅读这本书刚刚好,陷入昏沉和清醒之间的大脑,更容易看得懂及接受人间真相。作者仿佛一个做衣人,用针小心翼翼、镇定自若的把碎步串联起来,呈现出来的便是一个宏伟明亮的命题,毋庸置疑,本书不失为一部杰作。尤其是分析蒙田和庄子那一部分,可谓精辟独到。当蒙田在议院看到几个可怜的印第安人时,随即把印度安人和西方人大胆、准确地作比较。“西方人有钱,但他们却永远处于不满足中,而印第安人‘成天都在跳舞’,他们仍然处在幸福的分界点上,只欲求自然产生的需求。”庄子的快乐,正是在于他知道如何与这世界快乐的气息融为一体。接着,作者为“智者“下定义:真正的智者是自由的,与天地共舞,是不朽的。这也是一种幸福。作者是法国人,却生活活泼地讲述孟子的幸福,几乎一气呵成。

  然而,作者勒诺瓦和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不一样,他更喜欢深入地挖掘生活之后,再建设或者重建,他提出“漂亮”理论的时候,更愿意顾忌其他人的感受,为他人着想,如何幸福地活着。由此而言,这本书并非夸夸其谈、纸上谈兵。

  整本书都在讲述幸福的脉络,当你跟着作者探索一遭后呢,眼睛回到日常中来,还得面对琐碎和无常,人会被消极的脾气捆绑,但不会轻易掌控情感密码。其实,作者在最初就给了一个基本却坚实的答案,那就是布吕克内所说的,“我太热爱生活,以至于它仅仅是幸福的还不够。”这句话看似无关痛痒,却可以深深击打着我们的内心。“我热爱生活”这是谁都能说出来的观点,然而,并没有多少人会主动欢迎痛苦的到来。不免让人试想,如果你活得艰难,房子、车子、票子,等等什么都没有,但如果你不热爱这些的话,你始终会卑微地活着。不免让人唏嘘。

  说的太多,容易犯迷糊-----是不是我的生活比以前好了,我也就幸福了呢?也可以这么说,但不能完全这么说。如果一味的追求比现在更好的生活方式,随之增添更多的苦恼和烦恼,还不如一心一意地享受当下,关注当下,热爱当下的生活。如此,你收获的幸福,也会承载着明日的幸福。幸福无边界,生活不打烊,想来,也是同一个道理。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五):知足是快乐的秘诀

  文/河北小珊 评《幸福,一次哲学之旅》

  谈起幸福,让我想到小品演员范伟对于幸福的解释,他说:“幸福,那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幸福的定义既简单,也复杂,既浅显,也很深奥。本书的书封上有一句话很触动人心:“我们总是在听到幸福离开的声音时才发现它曾经来过”。幸福有很多种,健康的体魄、和睦的家庭、优异的成绩、知心的伴侣、稳定的工作、三五之心好友等等都能带来幸福的体验,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幸福,但为什么真正觉得自己特别幸福的人却并不多呢?人们总是习惯将目光盯着自己不如意的地方,总是想着要是再多拥有一些该多好,于是将自己陷入永不知足的追求中,虽然目标一旦达成会带来满足,但这种满足只能给予我们短暂的快乐,并非长久的幸福!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就是一本探求幸福到底是什么读物,作者是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宗教史学家弗雷德里克•勒诺瓦先生,他捕捉到人类思想长河中关于幸福的耀眼火花,独辟蹊径地将东西方哲学融为一炉,用一种有趣又易懂的方式告诉我们怎样听到幸福敲门的声音,学会享受幸福!

  本书共有21个篇章,每篇开篇处都有一句关于幸福的名言,亚里士多德的“没有快乐,就没有幸福”、伏尔泰的“我和自己说了不下一百遍,如果我和周围人一样蠢,我一定会幸福的,可我不愿意得到这样的幸福”、塞内加的“只要你想要还可能更幸福,你就永远不会幸福”等等,每一句都是这些学者们关于幸福的思考,也都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印象最深刻的是《钱能够带来幸福吗?》,我们深知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还是为了挣钱、为了富足的生活努力,甚至不惜透支健康,不管是富有的大老板还是广大的工薪阶层都不会停止挣钱的脚步。调查数据显示,不管是美国还是法国,经济的发展、收入的翻倍并没有带来幸福指数的提高,美国或瑞典的幸福率与墨西哥和加纳的幸福率差不多,而这些国家人均收入的差距却是十倍的关系。那么幸福与钱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调查发现在幸福感中,社会性的因素占决定性作用,正如儒勒列那尔说的“仅仅自己感到幸福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别人不够幸福”。可见人们喜欢的是别人不如自己,并不是自己过得多么多么好,是相对的优越性带来满足!

  家庭、健康、工作、友谊等是我们认为的幸福必备的几大因素,其实仔细想想如果单单看这些的话,很多人都是幸福的。为什么还想着要更高的收入、更漂亮的容貌、更高的职务、更多的人民币?就是因为对于拥有的东西不知道珍惜,还想要占有更多。俗话说知足常乐,人学会满足才能感恩,才能快乐,才能幸福,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学会知足,因为知足才是幸福的敲门砖!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六):《幸福,一次哲学之旅》:去喜欢生活原本的模样

  好像是我们越多谈论的东西,正是我们鲜少拥有的。所以市面上有关“幸福”的书籍越来越多,其实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另一方面,一件事情的道理被反复谈及,并不意味着“倾听者”会更容易得到有益的结果——相反倒容易造成混乱。

  如果非要推荐一本关于幸福的书,那么我很乐意推荐的,是法国作家弗雷德里克•勒诺瓦的这本《幸福,一次哲学之旅》。当然,推荐它的意义,并不在于关于幸福的秘密,我们只要读这一本书便可以完全洞悉,而是因为这本书的阅读的确如其书名所言,是一次愉快的旅程——藉由这样一本书,你可以饱览许多风景,发现许多关于幸福的“未经之路”。

  作为一本散文集,本书并没有采取很严谨的结构框架去剖析所谓的“幸福”本身,而是将有关幸福的话题一一铺开。由幸福的本质出发,作者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入到关于个人的生活态度与状态的讨论之中,进而明确幸福的获取途径,是“主体幸福感”的产生。而关于“主体幸福感”的达成,其手段往往因人而异,却也有高下之分。粗鄙的幸福感往往容易获得,却短暂而具有破坏性;只有那宽容的、富于体验价值的行为,才能带给人源源不断的幸福感受。

  幸福的达成与快感的获取密不可分,而快感的认定所依赖的价值观念,则要以人对生活的认知来形成。这里便涉及了一个很经典的“你究竟想要什么的?”话题——欲望始终是人生里无法摆脱的课题。人生圆满,其终境是无欲无求,而无欲无求在幸福中的表达,其实就是在生活本来的面貌之中,热爱每一刻的当下——欲望来自于想象,是想象中的理想状态。于是欲望的诱惑在于,它是对快感的“提前预支”,是去从想象中生活的模样中汲取快感。一旦这种“预支”无法兑现偿还,人便会受到名为“失落”的惩罚——那便是不幸的根源。

  可是人从充满渴望到无欲无求,终究是不易达成的事情,那么在最终的完满实现之前,人要怎样幸福地度过自己自己的人生呢?答案其实是管理自己的情绪。既然无法做到无所欲求,那不如尽可能去选择美好的情感来充实自己,去取代那些“负情绪”。正如佛家所说“心有莲花开,福禄自然来”,既然心思可以明净美好,又何必委身污浊之中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勒诺瓦大量地引用了东西方的哲学思想,而在引用的过程中,他也自觉地将二者进行了比较,并且不时对二者的相似性发出赞叹。经由他优雅的文笔,读者既可以发现有关幸福的秘密,同样也可以发现很多相关的哲学思考。其实哲学向来不是“与人无关,不说人话”的东西——它恰恰是与人相关的最重要的研究。而所谓“殊途同归”、“真理的相似性”,在作品里也可找到例证。

  人们常说,“我们总是在听到幸福离开的声音的时候,才发现它曾经来过。”也许幸福太过美好,所以我们总以为它是不易达成的东西——其实幸福不过是一种“喜欢”,去喜欢当下,其喜欢你的生活原本的模样,有所期待并保持平和,不必等到幸福离开,你便可以察觉,自己已经处在幸福之中了。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七):请问你幸福吗?

  请问你幸福吗?

  文 by 静流

  请问你幸福吗?

  如果当年记者在街头问我这个问题?我会怎么回答?张大眼睛,盯着他看是必须的,顿时傻三秒也是必须的,只是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对于一个没有什么急智的平凡人来说,即便在看完了这本名为《幸福,一次哲学之旅》的书后,也没有像《华尔街日报》的推荐一样那么轻而易举得到关于幸福的指导,还是停留在茫然的阶段,依然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无从回答。

  这也许不能怪老师教的不好,而是幸福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也太抽象了。弗雷德里克•勒诺瓦这位被誉为欧洲最受欢迎的心灵作家,被法国三位总统联名推荐的作者,从人类伊始对于幸福的讨论开始讲起,告诉我们在历史长河中,智者在思考,愚者不把它当回事;富者在追寻着,穷者在苦恼着;而这长河流到了今天,我这非智非愚的凡人,没有大富大贵的追求,也未经历一贫如洗的悲剧,只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为什么要去思考幸福呢?不过,庆幸的事情是,世人并不总这样想,并不总去想他应该去想的问题,而常常去想一些自己身份、能力范围外的问题。因此,幸福顺理成章成了人人关心的问题!

  我们上下求索的幸福,被每一位曾经思索过的人们都定义过,书中介绍了它的历史渊源与内涵,而今天它更多的是被当做动词在解读。在新兴的积极心理学中,我们更多的关注正面的、积极的一些感情与情绪,幸福名正言顺的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幸福,更多的被解读为一种名为当下的运动,当下却不是一种泛泛的时空概念,而是一种用灵与念关注的当下,就像是河流一样它专注着自己的流淌,顺着水势,可以安安静静,也可以波涛汹涌,它不去改变,不去使劲,不去左右。它只是顺势力道,而这个势却又常常被披上一件名为幸福的外衣,来使人迷惑。

  它可能在你大吃大喝满足口腹之欲的时候,悄悄对你说你是幸福的;它可以在你吞云吐雾的时候麻痹你,偷偷对你说你是幸福的;它还可以在你追逐金钱,失去本性的时候,媚笑地对你说你是幸福的。而这一切,伪装后的,你以为的幸福,却会在某一天忽然告诉你它们并不是幸福,所谓的幸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而那时你会发现你所追逐的不过是黄粱一梦,你以为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幸福,就像曾经探索过幸福的先烈们一样,他们曾以为幸福是要通过苦行修来的,他们曾经以为幸福不属于这个世界,可现实却残酷的告诉了他们,幸福是哪飘渺的仙山,你等凡夫俗子耗尽一生也是寻他不着的。

  是啊!既然寻它不着又为何要去寻找?这便又回到上一个问题中去,我们不去思考幸福,是否就能幸福呢?我们难道不是活在当下的吗?谁也没有本事即活在过去又同时活在未来,我们都是活在当下的,可为什么我们活在当下却也不幸福呢?

  答案可以很简单,寥寥几句话“幸福取决于内心世界的平和”!“幸福是内在的:他在尘世之中得到自我实现,承认世界,包括自己最为私密的内心世界的原本模样。”而这样的幸福却不是我们在某个时间点上能回答的,是我们的习惯使然,是我们的思想使然,就像书中举过的例子一样,一个眼中只有恶的人无论去哪儿,看到的都是恶;一个眼中有善的人,无论在哪儿,也都能看到善。换言之,心中有幸福的人,无论何时都会感觉到幸福!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八):找寻幸福的答案

  文/文小妖

  幸福是什么?幸福可以很抽象,也可以很具体,它容易把握,也容易失去。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个人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然而,对于追求幸福,我想,这应该是所有人统一的目标。

  究竟怎样才能幸福或带给他人幸福?这是人生中,每个人必修的课题之一。巴黎高等商学院社会学教授弗雷德里克·勒诺瓦的散文集《幸福,一次哲学之旅》以优美的文笔和深邃的哲思为我们理清了关于幸福的脉络和导向,让我们在感知幸福、找寻幸福、享受幸福的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凝结了弗雷德里克·勒诺瓦对西方、东方哲学的长久思考,呈现出一种集大成式的表述方式。他对基督教、佛教、斯多葛派等宗教教派以及苏格拉底、叔本华、伊壁鸠鲁、蒙田、老子等众多哲学家的深入研究,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哲学研究和论述结构,这些提取出来的精华构架成了全书的脉络。

  关于幸福,弗雷德里克·勒诺瓦首先提出了,我们必须要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再进一步了解自身的身体构造,才知道怎样获取幸福,如同我们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漂亮鞋子时,知道怎样选取一双漂亮、适合自己、穿着舒适好走路的鞋子;最后,在独乐乐的时候也别忘了众乐乐,带给别人幸福的同时,自己的幸福感也会增强。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同样,对于我们自身,也需要做到知己知彼,了解自身的构造,也才能调整出最佳状态,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弗雷德里克·勒诺瓦从医学、生物学角度向我们揭开了直接作用于人类主观幸福感的大脑的秘密。每个人因个体差异,对幸福的感知能力也不一样。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本性、特点、敏感所在、自身身体状况、自己能力的优点弱点以及自己的向往和梦想,那么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就会变得轻松简单。

  本身幸福是自己的事儿,可是大多数人却把自己的幸福依托于外界或其他人身上。别人有房有车,我也要买房买车;别人小孩学钢琴,我家的不能落一步;别人换手机了,我也要换……一切不幸源自比较开始,当一切有了对比,幸福感就会骤然下降。欲望的膨胀与自身的实际能力不成正比时,痛苦也将会如影相随。然而最可悲的是,很多人最后发现自己辛辛苦苦追寻到的,未必是自己想要的。犹如猴子掰包谷,总以为还会掰到更大更好的,一路掰一路丢,到最终发现最好的已失去。

  书中,弗雷德里克·勒诺瓦一次次佐以哲学家们的哲思提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就是为了在让人们从自己身上找到最本真的初心,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有这样,幸福才会以最清晰的形象出现,让人感知它的意义。

  幸福是什么?我想,看完这本书以后,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也许它不是最好的,却是最适合的。

  .文字皆为原创,若转载或另作他用,请豆邮告知!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九):追寻幸福,永无止境

  文/绮心

  幸福一词在如今的世界中已被滥用,而它又是如此匮乏。2012年央视记者采访几千名各行各业的人,“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有的回答发人深省,有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我们获取幸福的方式从来都不单一,关于幸福值得考究的问题太多,我们以个体的形式存在这世上,追寻幸福的脚步便从未停歇。

  幸福究竟是什么?弗雷德里克·勒诺瓦在其《幸福,一次哲学之旅》中从哲学的角度辩证地加以阐述。幸福是多变而相对的,因个体的意识和经历产生差异。对于有的人来说,敞亮的房子和高档的车子是幸福;对有的人来说,健康是幸福;而对有的人来说,活着就是幸福。幸福的概念从未定论,但我们知道幸福源自快乐。作者将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的幸福哲学两相对比,揭开差异化表层下的统一点,即快乐是一种质量,是一种平衡。我们的快乐或许来自内心的满足,或许来自内心的克服,而把握住平衡点才是值得我们一生修行所在。

  我们的人生之所以努力就是想要获得幸福,对于多数人来说,幸福是可以实现的。但作者在书中以苏格拉底和耶稣之死表明,在一些人眼中,幸福不属于当下这个世界,它存在于另一个国度。我们无法用形而上的角度看待幸福,这是一个本身值得争议的话题。

  只要我们相信幸福的存在,那么对于幸福我们总能做点什么。歌德和叔本华的言论旨在强调幸福取决于我们自身,我们的个性、我们的感知力。作者在分析精简前人的幸福理论时,并非一味罗列,他有着自己的思考。作者赞同叔本华的一部分观点,却也认为我们生来有着自己的性格,但后天的环境却也影响着我们是否幸福。

  获取幸福的方式很多,金钱就是其中一种,我们一再关注的物质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幸福。没有人可以为幸福盖棺定论,但我们清楚幸福的决定因素:个人感知力、生活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努力。单纯的哲学理论未免太过枯燥,在弗雷德里克·勒诺瓦笔下,基督教的传教士耶稣从容赴死打破幸福存在此世的信仰,而叔本华一生的情感悲剧撼动着他的幸福因素理论。不仅如此,作者还用大量的篇幅从生物学的角度剖析了幸福如何产生,神经递质在大脑中的传递给了我们获取幸福的另一方向,里克·汉森说道:改变生活从改变大脑开始。

  古人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我们从个人幸福的意识中跳出,便能发现集体幸福的重要性。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不可能脱离其他人独自生存。生活里存在着时间跨度的幸福定点,而幸福若想得以持续长久,便要共同努力使人们都感到幸福,“孤独的幸福是不存在的”。

  幸福感是自我的,但若想获得可持续的幸福,则应使这个社会都幸福。追寻幸福,必是永无止境。

  原创文字,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读后感(十):个人评分:55.总体来说,一本鸡汤书~~~

  书评:

  对于钱能否带来幸福这种会吸引很多目光的章节,作者只是列举了一些调查,从两方面说钱对幸福影响甚小和钱能够满足欲望,而完全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个有点标题党了!!!

  书中绝大部分都是作者列举名人对幸福的观点,然后前后不同名人之间会有矛盾的地方,作者也不去表达,真心不值豆瓣那么高的分。

  一开始还有点作者自己的东西,到后面就是大片大片地引用名人的想法或者观点了。。。

  总体来说,一本鸡汤书~~~

  本书结构:

  共21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幸福相关内容。

  这本书讲了什么:

  1、热爱我们当下的生活

  幸福可以理解为主观幸福感

  2、在快乐的花园里与亚里士多德和伊比鸠鲁共舞

  幸福是暂时的,会逝去

  幸福与道德无关。

  与大自然接触有一种再生功能,让理智更清晰。

  3、赋予生活以意义

  幸福,就是学会选择

  是否达到目标不重要,在我们自己认定的道路上便会幸福。

  4、伏尔泰和幸福的傻瓜

  无知而产生的幸福感会在有思考或者有些追求或需求没有满足的时候而消失。应当有用的是理性的幸福。

  幸福,就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有意义的存在,意识到自己出在总体的、可持续的满意状态。

  5、所有的人都向往幸福吗

  有些人为了追求幸福而付出努力;

  有些人愿意接受可能带来不幸福的当下快乐。

  6、幸福不属于这个世界:苏格拉底,耶稣,康德

  康德:幸福来自道德。

  苏格拉底和耶稣都相信彼世存在至福。

  7、论“做回自己”的艺术

  歌德:最大的幸福是保持自己的个性。

  幸福是按照自己深层的本性生活。

  8、叔本华:幸福取决于我们的感知力

  幸福来自于天性,受外在条件影响甚小

  9、钱能够带来幸福吗

  多国的调查证明经济增长对人民幸福感的影响甚小。

  钱能够满足我们的一部分欲望。

  10、指挥激情的大脑

  从人体内部的化学物质分泌来说明化学物质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向

  11、专注……和梦想的艺术

  专注和放松需要平衡才能更幸福————真废话

  12、我们存在,缘于我们所思

  幸福与否取决于我们的思维

  13、生命的长度

  列举了一个法国的调查:二十到五十岁,满意度不断下降;五十到七十满意度不断上升;七十岁之后再次下降

  14、没有他人,我们能够幸福吗

  利他主义行为可以让人幸福

  15、幸福的传染

  用科学研究和佛教理论表达幸福是可以传染的。

  16、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

  扯了一堆环境对幸福的影响

  17、追寻幸福会导致不幸吗

  对幸福要有希望,不要有过高的期待。开始鸡汤了?

  18、从欲望到厌烦:不可能的幸福

  19、佛祖与艾比克泰特的微笑

  20、蒙田和庄子的微笑

  21、斯宾诺莎和安达马伊马的快乐

  读这本书的动机:

  对幸福的书都感兴趣

  读这本书的目的:

  想看看作者如何将幸福和哲学关联

  作者:

  〔法〕弗雷德里克•勒诺瓦

  书中的感兴趣点:

  幸福 哲学

  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2-3小时通读

  对我的影响:

  评分:

  55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