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创意写作》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创意写作》读后感锦集

2020-11-05 03:42: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创意写作》读后感锦集

  《创意写作》是一本由许道军、葛红兵著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意写作》精选点评:

  ●没有半毛钱用

  ●三星半,作者提出了一些对国内写作者来说还比较陌生的概念,有一定的启发新性,但深度略显不足,且当其是引玉的一块好砖吧

  ●这本书描绘了国内的写作现况,算是当下写作入门的市场手册了。各个比较热门的写作方式都涉及了一点,但是不深入,干货不多。在创意写作方面,教授的技巧非常少,但是对于国内的中文系教育状况和改进方式有比较多的描述,适合中文系的学生看看。毕竟创意写作还是国外比较发达,国内引进了但是还不成熟。国内中文系真的不培养作家,创意写作班才培养作家。要是真想提高写作能力,找写作技巧来提高,建议看看国内引进的写作教材吧!

  ●一个口口声声强调重在实践的课程居然要学理论,而且是从这门课程本身延伸出来的莫名其妙的理论——我想不到还有什么比这更荒诞的事情。看来我们都很擅长解决自己制造出来的问题。

  ●不知道是心态不对? 略读,觉得没什么实用性的东西。就是介绍,语言也不是很生动,看着很累,很困,以后写应用文可以参照一下,

  ●傻逼写作导师

  ●写作

  ●没全读完,很多东西都是东拼西凑的,觉得没必要再浪费时间读下去。

  ●这不是写作手册,一本本来就不厚的书却花大量的篇幅追溯“创意写作”的过去及现状,只有极其、极其稀少的文字真正触及创意写作的核心,即使这点可怜的文字也是纯理论的泛泛之谈,换言之,这本书更像是这两位作者所批判的文学理论书籍,而非写作指导手册。如果再对照几位外国作家的创意写作书籍,这些书籍中有大量的例子和指导,以及外国作家的切身写作经验和体会,就会发现,这两位中国作者根本就是嘴尖皮厚腹中空。

  ●曾经关注过葛红兵的演讲,觉得还好吧,并没有在网易上讲得好。

  《创意写作》读后感(一):舶来制品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葛红兵之作。该书所倡导的创意写作的理论已在欧美实践多年,对中国而言是新生事物。多年来,中国的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的理念一直很是流行,以致很多中文系毕业生无法进行文学创作,试问,中文系的学生到底在学习什么。国外将文学归为艺术序列有一定的道理,艺术就需要多实践,学习文学也当注重实践。当然,文学与其他艺术类别相比,既有其共通之处,也有其不同点。文学创作有一定规律可循,但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必定是带有作者生活和学识的印迹。

  《创意写作》读后感(二):时间证明了一切

  这本书是一本理论著作,在创意写作学科范畴内,可以说是国内的开山研究著作。

  这本书出版于2012年,写作时间肯定在2010年甚至之前。想想看,那时国内创意写作学学科发展的状况是什么。国内人士根本对创意写作学科一窍不通。而这本开山之作一定程度上尝试了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建构的探索。是中国创意写作学书史上的第一部原创著作,而并非人民大学那一套多半是翻译和引介。

  其中的欣赏类文本、应用性文本和生产性文本的概念,表明了创意写作学科将来要面对的三个维度,即文学作品,应用文书遗迹导演剧本/策划案,这样的三极。是非常难得的。

  如今已经是2016年,才短短4年而已,国内创意写作学科井喷式发展。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纷纷创立创意写作学科。

  有时候,第一部论著也许没有那么成熟,但其代表的视野就决定了其高度。不得不承认,有些学者可以在一些传统学科里钻营数年,最后达到金字塔顶端。但还有一些学者创新了视野,开辟了新方向。。。

  我觉得大家对这本书最大的误解在于将这本书当作了一本写作指导书,所以才会觉得结果与预期不符,但是当你去理解整个中文教育的困局,中文教育未来的突破口,创意型人才培育的需求者整个学科脉络来看,就能逐渐明白此书的意义。。。

  《创意写作》读后感(三):引入期的创意写作

  读完一遍了,写读后感已算勉强了,就借此机会写写关于“创意写作”的各种感想吧。了解不多,瞎谈几句,有片面/错误之处,请不要指正!

  在多看搜索关键字“创意写作”能够找到5本书(包括这本书),两本译作,三本国人创作。

  我最早知道的有个创意写作书系,共四本(创意写作书系4册:成为作家+小说写作教程+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全部是翻译作品,我拥有全套纸质书。目前看了其中两本,《成为作家》和《小说写作教程》。在本书的后记中也写到有借鉴《小说写作教程》,所以很多观点读起来很是熟悉;写作是可以教的,明显是深受《成为作家》的影响。

  2009复旦大学设立首个"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学位点",2010年正式招生。若是将09年算作中国创意写作元年,目前为止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发展一共才五年不到的时间,后续南京大学、上海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创意写作专业,北京大学也正是在2014招生创意写作硕士,2015年的考研已是她的第二次招生了(2015年考研初试时间提前到2014年12月末了)。

  站在美国等国家的肩膀上,我们目前主要还是译介国外的著作,即便是中国从事相关事业的学者的作品,观点也脱不了外国学者的窠臼,不过是换了一套说辞,加入了自己的感悟,举例发展处中国特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当然,很多东西是共通的,奉行“拿来主义”即可,但是中国的确有自己的国情,人口是最大的问题,需求很大,能够被满足的很少。为了扩大受益面,开设本科阶段的创意写作专业很必要。开设本科的目的是为了普及一种意识,就是告诉很多人有创意写作这回事。中国绝大数人是不知道创意写作这回事的,我也是今年年初才知道的,而我所在的大大小小的圈子无人知道这回事,我说出这个名词,他们听到“写作”两个字就以为自己理解了,其实是自动忽略了“创意”。

  根据国外(美国)的发展模式,创意写作的确是小班教学(workshop),硕士班是最合适的,但是中文系开设完全没问题,人生苦短,中学时代已经被错过了,为什么还要等那么久——等到硕士阶段?将本科教育时期的创意写作教学模式摸索出来,中国特色的创意写作也就有了成就了。

  要入创意写作的门,一要无条件自信,坚信自己是作家;二是我手写我心,说话怎么说就怎么写。

  最后所有对创意写作感兴趣的人,祝你们好运!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八日

  《创意写作》读后感(四):不了解美国文学,慎入

  前前后后一共花了七天,终于读完这本书。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很少有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多数时候处于恍惚状态,眼睛中看着字,大脑一个个过着,都认识,却抓不住意思。所以兴趣不在此处,便没法支撑我花大段时间一口气读完。

  看书名,我以为是一本介绍创意写作发展史的书籍,结果我错了。我曾经还是说过要了解美国创意写作的历史就读这本书的话,真是太不严谨了。看导论时,基于我认为的写史前提,我以为这将是按照编年体来行文的,结果我错了,并不是如《资治通鉴》,反倒有些像《史记》,采用纪传体。传记的主题可以说是作者,也可以说是书,无所谓啦,书是作者写的嘛。

  读完之后,除了知道几个名词:极简主义、爱荷华工坊、卡佛、海明威,基本没记下什么。尽管有分章节,还有章节标题,但是即便是一个小节读下来,我也没觉得文章有围绕标题介绍。作者的思想天马行空,似乎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想到谁就写谁,想到那部作品就写哪部作品。不客气地说,我感觉就是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不知是否是翻译的问题,译后记说“按出版者要求进行了缩写”,这种“缩写”或许毁了这本书。不过也有一些有用之处,关于爱荷华的地位,移民对美国文化的影响,海明威和卡佛在美国文学上的地位等,我有了一些了解。

  对我们中国来说,记不住外国人名字是一个大问题,很多时候一部大部头外国名著读完了,甚至不能完全正确复述主人公的名字。本书也是,一是有外国人民,二是有太多的外国人民,三是这外国不知美国这一国。说实话,书中论及,除了海明威和卡佛我比较熟悉,读过一些作品,其他绝大多数作者一概不知,作品也没读过。这就好比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是让人感到紧张的,感到不舒服的,因为融入不进去。本书的作者似乎也是面向美国本土的人来写作的,其他国家的人,若不熟悉美国近代和当代文学,便没有读本书的基础。若是了解的话,在本书的带领下,可以梳理一番自己所知,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加深理解。

  要我说,目前阶段这本书的引进是失败的。毕竟我国的创意写作才刚刚发展(2009年复旦大学最先开始招收创意写作硕士研究生),或许再经过将十年左右的发展,到2020年的样子,这本书到有一些意义,那时我们对国外创意写作的介绍已经足够了。

  我也是处于创意写作的入门阶段,因为要考研,想要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才生生将这书读完。但是我读完后,并没有了解到“兴起”历史,所以不太建议想了解创意写作的同学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