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当医生成为病人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当医生成为病人读后感摘抄

2020-10-15 19: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当医生成为病人读后感摘抄

  《当医生成为病人》是一本由[美]帕梅拉·蒙斯特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08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医生成为病人》读后感(一):镜中人

  人们都说镜子的人是相反的,但也能够看到相对真实的自己。很多人都喜欢在镜子面前搔首弄姿,打扮自己的帅气,经营自己的美丽。 但假如有一天,你可以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内脏,或者自己身体的疾病,或者知道自己生命尽头的时间,你还愿意去面对这面镜子么? 有时候专业的人,面对自己专业事情未必是幸福的事。搞营养学的,所有美食都变成了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搞生物科学的,看到的只是染色体,基因;搞医学的,看到只是各种器官,各种指标。 作为知名的爬虫学家,卡尔•施密特不小心被毒蛇咬伤后,在最后的时光里,用自己的记录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科学依据。 诺贝尔,用生命去验证、体会炸药的威力;李时珍尝尽百草,只是为了了解药性的强弱。执着于事的人都愿意以自己亲身体验来为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而投入、付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当医生成为病人》,似乎描述的未必如以上那么伟大,那么多医生都会面对自己身体机能变化后的苦痛,也有多少医生因为病痛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一切好像都很平常,但一切又不那么平常。 我身边也有同事或者朋友的家人罹患重症,诸如癌症这一类的绝症不在少数。但有的人在接受治疗后维持生命没有多久就离开了人世,也有治疗后超出预期的生活了更多年。这其中的差异,我想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差异,也不是治疗资本的差异,更多的是人心态的差异。 生命的意义在于一切充满希望和未知,当一切结果在你面前清楚地摆在面前,而你又很清楚自己即将面临的苦痛。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人可能只会顾及到自己的变化。又有谁会考虑到疾病本身或者同病相怜的世人以及自己的病患呢? 蒙斯特是一位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毕生研究癌症的医生。 当她得知自己身患突变乳腺癌,第一意识是自己医学研究上的匮乏和不足,然后才想到是自己的病痛。 从治疗到康复,从医生到病患,这所经历的一切应该是更为宝贵的资料。毕竟,以一名专业的治疗专家视角去体会自己研究多年的病体,对自己的生命,对更多正在面临或者有可能面临癌症的人,都是一种有价值的帮助。 人类的生命长度正在因为科技、医疗水平的提高而延长,但也有一些生命因为习惯、心理的不合理而缩短。我想,蒙斯特留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从医生到患者视角切换和综合的经验体会。这也是一种生命态度,是我们人人面对生命该如何选择的指引。 生命中会有很多面镜子,翻开书,也找一下镜中自己的样子吧。

  《当医生成为病人》读后感(二):《当医生成为病人》:医患的真实换位

  

《当医生化为病人》是美国乳腺癌专家帕梅拉·蒙斯特讲述自己抗击乳腺癌经历的书。看到《当医生成为病人》的书名,看到书封面的介绍,看过书的主要内容,不难让人联想到另一本同样是讲述医生与癌症抗争的书——保罗·卡拉尼什医生的《当呼吸化为空气》。

大体内容来看,在医生抗击癌症的经历和向普通大众介绍癌症的基本知识、治疗过程上,两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由于处境、最终结局的不同,《当呼吸化为空气》有一种悲壮的宿命感,保罗刚刚晋升主任医生、将将成为一名父亲,却突然间查出病情,癌症一度治愈却再次复发,最终离开人世。全文跌宕起伏,引起读者极深的感慨;而《当医生成为病人》则相对宽松平和,蒙斯特医生在父母、丈夫、子女、同事、朋友的共同守护下,战胜了乳腺癌,父亲的癌症在积极治疗下,身体状况也相对稳定。同时,由于作者的性别性格不太一样,保罗的行文更加紧凑,贴紧医学;蒙斯特医生则用女性的温柔敏感,文字比较细致,对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心理需求描绘更为清晰,在寻常读者关注不到的愈后心理辅导等方面也着墨不少。

《当医生化为病人》一书里,在乳腺癌治疗的专业方面,作者最为关注的是乳房切除及BRCA基因的筛查。众所周知,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东方女性在展现女性魅力方面比较保守,谈论乳房等话题也难于启齿。但近年来有冲开枷锁的趋势,义乳文胸日益增长的销量数据可窥见一斑。而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乳腺切除是常见的手段,但它的实施会对患病女性的生理及心理会造成长远的影响。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及专业知识,向读者展示了乳腺切除的利弊,也对这项手术的选择给予了自己的意见。BRCA基因筛查则是较为专业的医学知识。BRCA基因是癌症标志基因之一,该基因的携带是许多遗传性癌症的原因,它的突变则是许多个体性癌症的起因,BRCA基因的筛查将有利于癌症的预防及癌症的及早确诊,特别是对家族中有真系亲属患癌记录的个人,其筛查则更为重要。而且,据作者对前沿研究的了解,BRCA基因不仅对乳腺癌有重要影响,对男性的患癌也有其作用。

患癌对大多数的人而言是个噩耗,但对作者帕梅拉·蒙斯特而言,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之后,患癌给她打了另一扇窗户,让她看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所承受的种种不幸。在医患关系的换位思考中,更直接更具体地感受到患者的需求,在乳腺癌的科学研究上,也得到了更多的启发。

  《当医生成为病人》读后感(三):在疾病面前,我们都一样

  

当我看完《当医生成为病人》之后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乳腺癌每年都以2%的速度递增,年龄趋于年轻化,也就意味着20岁以上的女性人群都有可能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在我身边也有2位同事得了乳腺肿瘤,庆幸的是她们发现的比较早,肿瘤没有恶化,通过手术治疗恢复了健康。但是在心理上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恐惧,身体机能也相应的下降。

这些事实说明,作为女性朋友一定要每年体检,定期检查,多多关注和了解这方面的医学知识。毕竟现在得乳腺增生的患者太多了,而且多数人也不重视。如果不及时治疗,一旦分裂成恶性肿瘤,后果真的不堪设想,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只有1-3年,真的太残酷了。

当看完《当医生成为病人》这本书后,你会发现疾病会在任何人身上发生。它不会精心挑选患者的职业,性别。即便是治疗疾病的顶尖医生也逃脱不掉疾病的侵入。帕梅拉.蒙斯特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著名的乳腺癌专家,她曾为数千名女性提供过应对乳腺癌的建议,涵盖了从诊断到治疗再到康复的全过程。当她48岁的时候,她的得了乳腺癌。在这本书里,你会从一个医学专家的角度科学的判断乳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你也会从一个患者的角度看到恐惧和不安。死亡一直笼罩着阴云,而不幸被确诊乳腺癌后,我们需要的是如何积极的面对和有足够的信心治疗。

书中很详细的阐述了乳腺癌治疗的方法,乳房肿瘤切除术和乳房切除术。这就意味着为了治疗是保全乳房还是失去乳房的选择。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可以拥有选择权利。手术的方案是取决于是癌症的类型,是乳腺导管原位癌还是浸润性癌症。这就导致众多女性患者的心理身份困扰。没有了乳房这个女性体征后如何面对日后的生活。除了身体的伤害还有心理的创伤。通常情况下一侧乳房被诊断出乳腺癌后 ,另一侧的乳房很难保留下来。由于癌细胞的增殖很可能在另一侧出现。也就是完全的失去女性的身体特征。

同时,蒙斯特得知自己罹患乳腺癌后,抽离了医生的身份,作为一名患者,她描绘出自己的恐惧,不安,接受,治疗。让她更加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和痛苦,除了冰冷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温暖的人文关怀。除了环境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乳腺癌的发生,还有一个是遗传基因的因素。这就是沉默基因BRCA1和BRCA2,这个基因是把双刃剑,既能导致癌细胞的发生也能有效的阻止癌细胞的增殖。人类携带了这种基因,既遇到了撒旦和遇到了上帝。这类基因突变容易导致癌症,但由这类基因导致的癌症也容易治疗。上天给予绝望的同时也给予了希望的机会。现在研究BRCA沉默基因的医疗机构已经掌握了最前沿的技术来治疗癌症。

最后,我想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健康幸福的生活。如果不幸罹患肿瘤,也要拥有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和治疗。医学攻克癌症效果显著,患者要有积极的信念,有的时候也正是那份信念的希望拯救了很多肿瘤患者。因为,死神也会拒绝求生欲望强烈的众生。

  《当医生成为病人》读后感(四):读《当医生成为病人》深刻认识到身体部件的重要性

  

《当医生成为病人》美国作家帕梅拉。蒙斯特

美国乳腺癌研究领军人物的乳腺癌治愈手记,一个女人为自己的生命页战,也为病人和亲人的健康而战

作者以自己是乳腺癌医生的专业和权威记录别人时,和自己得上这个病时的生理过程超级的真实,就如悉达多。穆克吉说的----我无法停止阅读这本重要而优美的书

书本质地

为什么我要推荐这本书呢?

是家里的一位特别爱漂亮的伯伯在前几年得了乳腺癌,并作了切除手术加上放疗和化疗的痛苦的过程后,她还仍旧美丽的活着,哦,忘了说明了,我的这位伯伯现是63岁!她是在一次抬手臂突然发现胸部有个硬块,不痛,但很硬,出于谨慎的生活态度,她和我表姐(也就是她女儿)说了后,当时就带去医院检查,并立马决定做切除手术,只是我不知道她作的是单乳切除,还是双乳切除。带着这个疑问和好奇心走进了这本书!

故事要从雪崩说起,她出生于瑞士的维尔特斯,在20岁生日时遇到的一场雪崩,这个场景让我们自己感受一下若是我们在那种情况下会怎么做?:“雪已没到我的胸口,环顾四周,我的第一反应是惊慌失措。我回头仰望刚才的山峰,才发现它异常陡峭。我在滑雪队接受过多年的专业训练,我知道我若是沿着刚才发生雪崩的地方返回,势必会引发第二次雪崩。想到这里,我更恐慌了。可就在这时候,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镇静。我不会有事的,我还到死的时候,我一直这样对自己说。我努力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心上人的邀约,我不可能就这么轻易死去。”

作者的故事让我想到了我自己在19岁的那场车祸:当时的场景已经历历在目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找工作时经过的公路我站在人行道上,一辆油罐车在有下坡的路上开下来,一直不停,我当时就蒙了后,过了半小时就在车轮空隙里,司机把我打醒了,我睁开眼睛就大哭了起来,发现我的左脚被车刮走了皮,脚趾断了一根,头着地时很痛,牛仔裤被撕破了,幸好的是司机没有逃逸,这是我所庆幸的。因为我是敏感性皮肤,脚背肉少,皮很快就坏死,医生不得不打开把化脓的全部清洗掉决定在腿上割皮来植上去,我当时心疼我的腿但为了早日好起来别无选择,打半麻醉的情况下听着手术刀划肉的声音时眼泪流下来了。做了手术还得漫长的恢复期,我现在清楚的记得有一天,我在窗边想跳下去的的原因是觉得自己不完美了,可是下一秒又觉得很亏,来到人世间还没有好好谈个恋爱就走了太可惜了。就是这么个信念让我支撑了下来。

美丽时

当作者得知自己患了乳腺癌时的心理:

“我曾经给病人打过很多这样的电话。通常会用一种放松的,积极的语气,以降低这些消息对病人的打击,尽管我心里清楚这种电话从来都不会真正让人安心。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对病人经历的过山车式的情感变化感同身受,从得知消息到花好多天时间等诊断结果或进一步的检查,这中间要经历太多煎熬,可是医生总是太忙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结果第一时间告知病人。 无论那么努力的安慰自己,我仍然战胜不了自己悲观的想法。我内心很挣扎,一方面我深深的认定自己的情况很糟糕,别一方面靠数据说话的我的医生角色告诉我不要担心,我得乳腺癌的机率很小。”

当自己接受自己得病后就在解决下一个问题:是切除肿瘤,还是切除整个乳房?

研究结果证明了两点:一点,手术切除的范围对于癌症的治疗没什么影响,二,高风险乳腺癌患者不论是做乳房肿瘤切除都需要做化疗。所以被诊断为患乳腺癌的女性有两种移除肿瘤的手术可以选择:切除肿瘤术和切除整个乳房术。

切除肿瘤术时,医生通常会在乳房上切个小口,然后把内部的肿瘤切掉。也就是说里面有多处的话就要动多次刀,

作者通过自己的情况和后期的爱美和运动的全面分析决定,双乳切除后再造!

很幸运的是到了来年春天,她觉得自己已真正调整过来了,工作依然忙碌,但是更加注意了,也不再那么容易焦虑,而且会更多时间陪孩子们,也开始有规律地锻炼了。每当感到伤心的时候,都会换上跑鞋,沿着河边或山坡慢跑。不论有多疲惫或困惑时,跑步都能激发她继续前进的勇气,让她更有动力去做更多对人们有帮助的事!

也就是说锻炼和充足的睡眠对癌症患者大有益处,锻炼能在多个层面为我们的身体创造奇迹,有数据结果表明,锻炼在减轻癌症相关的疲劳方面最有效。锻炼的形式并不重要,可以是剧列的有氧运动,比如跑步,也可以是无氧运动。问题的核心在于找到慰籍,对大部分患者而言,走到户外,投身大自然的怀抱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现在我们真的健康吗?为了自己的健康,多注意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