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法完成的告别》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无法完成的告别》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18 13: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法完成的告别》经典读后感有感

  《无法完成的告别》是一本由(美) 大卫·利维森 (David Levithan)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法完成的告别》精选点评:

  ●一场奇妙的不停切换人生的奇异之旅 以故事之名 以观测者的身份 以旁观者的角度 体验着来不及说再见的种种人生 当剥离了人之本体 当一切随风逝去 当告别无法完成 剩下的心安之所便是永恒之忆

  ●刚看了一章,虽然男主只能体验一天任何一个人的人生,但很喜欢男主,不想未来,也不想过去,只活在当下的状态,但他为这个状态所承受的代价就是,每天都在面对告别,与那个陌生人的告别,与当下的自己告别…

  ●2019.3.3 《无法完成的告别》完结 “每个人都是一种可能性。最绝望的浪漫主义者往往会感受得更真切,至于其他人,继续生存的唯一方法就是每个人都看作一种可能性。我越多地窥视亚历山大脑海中反映出的世界,就越觉得他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他的可能性扎根于那些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品质—善良、创造力、投身世界,以及投身周围的人的那种可能性。”

  ●刚看开头的时候,我以为这就是一本人设有点特别的青春小说,无非是ta每天在不同的身体里醒来,然后当然,ta邂逅了爱情; 但逐渐,我发现这本书包含的东西更多,因为人生无法持续而对人生的幅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却也失去了看到人生逐渐产生变化的可能性,每天都在陌生身体里醒来当然有很多不便,首先就是“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做什么?”,语言也可能不通,运动也可能做不到,身体也可能背叛甚至对抗意志; 还有很多道德困境,只占用别人身体一天,尽可能不去改变原有的生活轨迹,但这严格来说是不可能的,虽然用了一个人的眼睛,却未必能看到ta所能看到的事情,谁又知道有什么事情错过了,会不会由此产生了蝴蝶效应,而且,如果这具身体的原主人计划六天后自杀呢?也还是袖手旁观吗?(未完)

  ●永远无法停留。

  ●感觉并没有被治愈

  ●我希望爱情可以战胜一切,但是爱情不能战胜任何东西,爱情本身什么都做不了。爱情依赖我们去战胜一切。

  ●我也一直幻想着能进入其他人的身体,过着别人的生活,感受着他人的思维。

  ●这是我2019年最爱的书,不管内容如何,因为这是霏霏送我的19岁生日礼物。希望大家都可以告别过去不快乐的自己。

  ●还是在书店看完的书。一个每天都在不同的躯体中漂泊的灵魂,遇到了爱人,为了她,他产生了想要停留下来的冲动……有的人觉得结局无法接受,但我认为这才是主角A难能可贵的地方。我爱你,但不能为了爱你去摧毁别人,所以只能离开,只带着记忆离开。无法完成的告别,其实已经完成。看着心动无比。

  《无法完成的告别》读后感(一):停止抗争是自我死亡的开始

  这是我2019年最爱的书,不管内容如何,因为这是霏霏送我的19岁生日礼物。希望大家都可以告别过去不快乐的自己。 很冷门的一本小说,花了两个晚上读完了。很喜欢小说的设定,每天早晨醒来你都不是你自己,你将寄存在别人的身体里,平淡无奇地度过一天,第二天继续这样的循环。直到男主爱上一个女孩,一切都开始发生改变。从那之后,他无所事事的人生开始有了目标,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归属。然而时间从来不肯为他停留,每天醒来,他都会变成她不认识的人。为了她,他开始违抗命运,用别人的身体去寻找她,偶遇她,与她度过。 喜欢书里对抑郁症患者、吸毒者等的描写,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来描写他们的抗争,他们面对世界的想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更多的是对此类人群的解释。有趣的是,前几天读庆山的作品,她反复重申应该将自己的身体视为一个容器,清洁自我是第一要义。读到这个作家,强烈反对这个看法。引用他的一段话: “将身体视为容器,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身体如同思想和灵魂一样活跃。你越不屈服于它,你的生活就会越艰难。我曾经在绝食者、服用泻药者、暴饮暴食者和吸毒者的身体里待过,他们都以为自己的行为会让生活得到更多的满足,但是他们的身体往往最终击败了他们。我只需要确保,但我在别人的身体内时,我不会被击败。” 时刻在战斗着,与自我的抗争从未停止。哪天若是放弃战斗,才是死亡的开始。

  《无法完成的告别》读后感(二):未完待续

  正是因为主角的身份设定,让他有了活在当下,保持学习的人生态度。每天他都只能经历别人的一天,不能完全做自己,遇见莱安娜的那刻,他才决定打破自己不参与别人生活的原则。可能是因为她不自知的美,她在鞋上画下的城市与地平线,她一闪而过的勇气和无法掩盖的悲伤,还有她那么蓝的双眼。

  A希望莱安娜感受美好的一天,她的蓝眼睛,她的歌声,她难忘的事,她感受过的快乐,她的一切都让他无法自拔地陷入爱情。

  此后的每一天,他醒来的第一个念头都是莱安娜。距离和时间不会衰减他的爱意。“爱上某个人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更多地了解对方的感受,这只意味着你对自己的感受一清二楚。”

  当A终于告诉莱安娜自己的人生经历,相爱才刚刚开始,又像注定般日渐浓烈。但也意味着莱安娜每天面对的爱人都有不同的外形,意味着他们不能一起在午夜入睡,在清晨醒来不能看见彼此。“爱情不能战胜任何东西,爱情本身什么都做不了。爱情依赖我们去战胜一切。”

  小说的结局,A为莱安娜“物色”了新的爱人,自己则去寻找能真实存在的办法,很难不让人惋惜。但是也因此升华了这份感情,和他坚持的原则。

  也许有一天,他可以真实存在于自己的躯体内,不用像小说中的神父一样,通过“谋杀”别人这种手段留在他人体内,那他一定会去找莱安娜。虽然我不希望,但很大可能性,我就觉得他无法成功,不过他物色的亚历山大也是个令人欣赏的角色,至少莱安娜不会不幸福。

  无法完成的告别,有时候是最好的告别。

  《无法完成的告别》读后感(三):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能感受到爱情已经是一种巨大的胜利和幸运了,为什么还要奢望它永远存在或者,可以完美告别? 年少的时候,总会认真的和每一个珍惜的人郑重的说再见,好好的告别,因为有人说,好好说再见是为了有一天可以再见。时间慢慢走啊,我就发现,有些人即便你好好的和他说再见,也未必能在以后再见。所以,无法完成的告别,本身就是在告别。——有些话,不必说,但是大家都知道。 书中频繁换身体的“我”,也就是A,在某一次醒来爱上了身体的女朋友莱安娜。后面的故事围绕着A和莱安娜的见面和一次露了马脚的麻烦开展。明明知道这种爱情不切实际不可能,但是却还妄想它存在……其实,就和现实生活中,人们认为爱能够延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像他们认为自己的生命能够延续一样。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爱情最可贵之处在于它只存在于某些时刻。(爱情是生理荷尔蒙分泌的一种冲动,长的也就一年多,不要指望爱情永远可以保鲜,那些让你相信爱情存在的感情,无非是找到了爱情以外最好的相处模式并且双方都能够好好的经营感情而已)

  也许,你认为一旦你确立了爱情,你的生命就多了一个基石。所以如果你生命中没有出现爱情,那么你永远只拥有一个基石来支撑你的生活。这或许就是歌词为什么说遇见你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爱情仿佛具有魔力,它会让你相信永远,会让你想要改变世界。而事实上却是,爱情不仅不能战胜任何东西,而且爱情本身什么都做不了——有时候还会惹很多麻烦。书里面如果A没有爱上莱安娜就不会惹出来后面那么多的事儿,更不会在想要拥有爱人的时候却因为自己本身不存在独立的躯体而无法行动。。

  这个故事,好比是年少时的懵懂青涩情怀。我们都以为爱可以陪我们冲破一切,爱可以带来奇迹……可最后却不得不惨淡面对现实——其实很多时候,很多更为现实因素会让你保持现在的恋爱关系。比如害怕打乱生活节奏,觉得ok就安于现状,认为一切能好起来——即便你知道他不可能改变。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女孩子在遭到暴力对待甚至被杀了还认为他只是脾气不好而他确实爱我的原因。

  生物物理属性决定爱情不过是荷尔蒙分泌的产物,但是情感冲动却让我们不断强化这样一个念头——爱情中的那个人可以带你穿过了黑暗,仿佛一旦你爱上了某个人,他就成了你活着的理由,就像A爱上了莱安娜,每天醒来判断的事情必然是自己离莱安娜的距离,而她的存在她的回信一笑一颦都是A的快乐所在。

  我们很难明白爱上某个人不意味着你能更多的了解对方的感受,这只意味着你对自己的感受一清二楚。我们通常埋怨爱人不懂自己对他的爱,如果要用这个来抱怨,那么自己可能也并不懂对方给你的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讨厌恋爱脑。所以我并不会以爱情为中心来画人生圆。

  人世无常,浅尝辄止的理性,还是不计后果的感性,哪一种都好就看你想要体验怎样的人生。区别在于,无论选择哪一个,都要承担后果。

  如果我是A,我不会执拗停留,每天换一种身体体验不同人的人生,也没什么不好,强行停留在某一个人那里,剥夺了原本那个人的一切,也并不见得就是完美。

  因此,“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无法完成的告别》读后感(四):爱情,本就无法好好告别

  心若没有了归宿,到哪里都是流浪。而当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在各个肉体之间流浪的时候,心也就找不到了归宿。

  书里的主角A是一个灵体(或许这样的定义并不准确,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无法被“人”这个定义所限定),从出生那一刻起,他便在各种年龄相似的肉体之间游荡。从好奇到麻木,从恐惧到淡漠,到最终本本分分的扮演该扮演的角色:男的、女的、普通的、耀眼的、刻板的、叛逆的......他慢慢约会了约束自己的个性,隐藏自己的人性,按照宿主的性格和记忆形式。他不停地切换人生,却像一张黑胶唱片,被岁月划上太多的刻痕。这是一种成长,却也是一种失去。虽然我们没有A的经历,虽然我们还有未来可期,但这一路走来的历程不是也几乎类似:出生时的懵懂无知,到少年的心怀热血,到在社会摸爬滚打之后的圆滑麻木。我们跟A一样,开始隐藏自己最本真的自我,开始按照设定的章程、规则,完成每天我们被要求完成的所谓职责,不逾矩,不跳脱。

  当我们习惯戴上面具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爱情,也许是一剂可用的药。

人在陷入爱情那一瞬间的感受是怎样的?如此短暂的一瞬间为何能够包含如此强烈的情感?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人们相信往事重现,为什么人们相信前世今生,因为我此时此刻的感觉根本不是我活在世上的这些年可以涵盖的。你坠入爱情的这一刻好像在几个世纪之前就注定了这些时刻整装待发,正是为了这一精确而意义非凡的交会。在你的心里、你的骨头里,无论你是多么愚钝,你都会感觉到一切都被导向这里,所有秘密的箭头也都指向这里,无尽的时空早已安排好了,而你只是刚刚意识到,你只是刚刚到达自己早已注定要去的地方。

  当我们爱一个人,我们在他的眼眸里可以看到的,不仅是我们自己,还有最原本的他。所以不管A的今天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莱安娜总能准确的找到又不一样的他。心里有了一个爱的人,我们的生活仿佛有了一块基石。不管我们是肉体的流浪,还是精神的放逐,我们都有了一个归宿。不管我们遭遇什么、经历什么,总会有一个人在那里,静听我们诉说,抱着我们安慰,理解我们的所有,宽慰我们的哀愁。

  但是,爱情这一剂药,却更像是毒药。

  因为未来不可期,因为道路的前途是一片雾霭,A和莱安娜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结局的分开。书看到最后一节前半段的时候,真的害怕A会选择普尔的方法,用特殊的手段将自己永久或暂时性地就在亚历山大这个生命里,以此来成全自己和莱安娜的爱情。幸好,结局不是如此。这段感情没有好好告别,却是一种成全。

  曾经年少的我们,也以为爱情就是人生的全部。有了爱我们可以跟父母、世俗、命运......所有的一切抗争。我们自以为有了爱,我们已经如世界般伟大和不屈,但结果却是当爱情遭遇挫折,当爱人离我们远去,我们便觉得仿佛世界崩塌,人生无望。殊不知,最好的爱情,是成全。就像《大话西游》的最后,至尊宝对城墙上一对人的成全。是给对方一个幸福的未来,是给对方一个日夜可以拥有的怀抱。当我们做不到,那就让他选择更好的,让我们自己选择离开。

  爱情,没法好好告别,那就把自己变得狠心一点。因为我们即使在所有人面前没心没肺,但我们自己内心知道对这段感情的真心真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