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读后感100字
《空灵》是一本由简媜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灵》精选点评:
●终于等到你,我知道你终究要来的。
●诗无达诂
●不一樣的讀詩體驗。
●喜欢她对孤独的见解。空山,空城,险在孤独。
●
●有些失望
●入坑简媜文学的第一本。文笔夸爆,读古诗之余的联想也别有韵味,富含哲理。“船背叛了岸”“空山最险”之类的,记忆深刻。
●文字美,但总觉得有点空。
●小地方的人没有大气概,写出来的东西也只能是“小清新”“小确幸”,不适合以这样的写法来写关于我们中国的古诗文的散文。表面上看所谓的“文字优美”,但格局太小,甚至于有些地方看得出简媜强行地模仿中国古人的语气语言语调,总感觉一股浓浓的台湾腔充斥其间,给人一种无法摆脱的违和感。
●一直很喜欢山水诗,喜欢那一份洒脱和空灵,简媜的文字流畅,文思细腻,总体上来说还是很喜欢的,但有些地方的想法可能还是和作者不太一样,故四星。
《空灵》读后感(一):邂逅空灵
很多人评价这本书留白多,内容少。留白确实多,内容也就10万字出头,我花了一个小时左右就把这本书读完了。尽管如此,简嫃文字里面的灵气还是没有被这本并不厚实的书削弱。颇受好评的是写山水对话的《一竿冷》,其实我觉得《相忘于江湖》江湖也不错,她写过不只一篇同题目的散文。要强调的是,这本书绝对不是一本诗词鉴赏,按照文学批评的方法,它更像是站在了印象主义的立场,纯粹描写瞬间的直觉体验。是简嫃的风格,不过血气和内涵相比《女儿红》来讲要逊色一些,多出来的,是水一样的纯净。
《空灵》读后感(二):簡嫃《空靈》書評
作者:牟晓丽
在簡嫃的文字面前,評論文字是多餘的,表達歡欣雀躍的驚豔也是多餘的。
三毛是位很好的作家,心靈至真至純,只是情愛執迷,濃墨重彩,讓我透不過氣來。
簡嫃是疏淡的,筋骨內斂的,靜態遠觀的美,雖有刀兵氣,終是江南梅雨的輕俏。
冬窗下,焚香煮茗,紅泥爐火,茶氣四溢。素手展卷,人如紅蓮,書如綠葉,漸次綻放。愛簡嫃,愛她那一份白雲無心的陶然忘機,愛她那一份與塵俗不相親的氣質自華。在這格外喧囂的紅塵,簡嫃總是可以讓我暫時抖落煩惱和憂傷,洗淨鉛華與浮躁,神怡氣清。
書海泛舟,並不在意是否獨取一瓢,卻也不是越多越好。書如俊友,讀到心愛之書,每有會意,總是覺得世間美好,天心月圓。有面目可憎者,也如情海怨侶,恨不能永生永世不再相見。偶然於層山疊海之間,瞥見一處芳草疏花的驀然驚喜亦是醉人。輾轉流年間,發現簡嫃,驚喜若狂,再無琴蕭寂寞之歎。
《空靈》,從詩經的蒹葭蒼蒼到唐詩的念天地之悠悠,再到宋詞的花褪殘紅青杏小,無不讓人如沐春風。為那佳人何處的處士而悲,為那紅顏白髮的美人而醉,為那英雄末路而長歎,為那小橋流水而神往。不讀簡嫃,不知世間美好堪如此。清風明月,霽日尋芳,春宵載酒,榮樂逡巡,莫不如翻閱簡嫃,心生蓮花,花開則賞,花落則心寂,風雨蕭蕭之際依然存有為花洗妝,與月熏魄的天真底色。
最有情是書,可將人世滄桑釀為養心甘露,晨昏相送,眉目清涼,肺腑溫潤。願攜簡嫃的文字終老,不覺荒廢一生。
《空灵》读后感(三):萬物這般溫柔、人間此等悠遊
終於等到再版。數年前,在友人力薦下找到《相忘於江湖》一文,被這種絕塵棄世的極致美文所驚到,之後找來簡媜各類文集閱讀,發覺她的文風多樣,卻種種精緻入心,無論是《水問》的少女初心淺嘗、還是《女兒紅》的纏綿熾烈、還是《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中對老年終極問詢的溫情回歸,無一不醇厚調雅,香韻盎然,遂對簡媜一見傾心,在最短時間內成為我最喜愛的當代作家!不過很遺憾,我雖不是頻繁更換傾心散文家的人,但簡媜在我心中地位現已被王鼎鈞所取代,或許有生之年,也不會有人能超出《左心房漩渦》塑造的一切散文的可能性,當然我還是無比期待的!
《空靈》終於再版,我和友人奔走相告,第一印可能脫銷了,直到第二印方買到一本,在繁重的課業空餘,花三天時間細細讀完十萬字,寫了滿書密密麻麻的批註,能引出我不盡遐思而句句劃批的書並不是很多。客觀來說,《空靈》是有一點點小缺憾的,缺憾在於太過空靈而失之浮滑輕漂之病,但和整本書營造出的絕美文字意境和文心相比,浮滑輕漂並沒有顯露出傷筋動骨的障礙。因而我認為還是值得給五星的,為浮滑輕漂扣的一星被中華兒女丟失太久的山水人生情懷補上。
《空靈》此書僅僅只有十萬字,以一旅人之身之眼之心走遍青山綠水、走遍郊舍碼頭、走遍草原古城、走遍少年與老成,一路走出悠悠千古的一脈天地文章!這本書中大多數的篇章都可以說得上是精緻、精準、精華。精緻在文字騰挪與修辭變化,令人歎為觀止拍案叫絕,精準在于對旅人及所遇山川風物塵世眾生所思所想的拿捏,精華在於一顆文心,由柔情細眼觀宇宙風物而出至真至純的人間真理!不拖泥帶水,三言兩語卻機警過人,內涵之豐厚與意境之清朗完美接榫!幾百字中文意幾起幾蕩!
我們現代人丟失一顆自然所賜的純心已太久,早已無法以有情之眼觀世間萬物而體會萬物無言之柔情,簡媜的這本書在機警超脫的另一面以最閒之筆為我們現代人重拾這顆純心,重拾我們那一段丟失的自然純情,她告訴我們,我們來源於哪,我們終將去向哪,我們一生的意義何在,如何保留多情與無情殘損中僅存的剩餘價值,如何在四季與土地完成的一樁樁故事里書寫我們自己的故事!我們本是行走的一株草,簡媜此書是在為紅塵迷失的我們招魂!
《空灵》读后感(四):零星
乔不肯睡,我于是读了半宿古诗。 一字一句的看完《空灵》这本册子也不过四十分钟光景,间杂着乔的纸页与深夜凉风的摩挲,久远的记忆动了动筋骨,关于文字。 #平野恒常,而原来我是盘坐在山中的一颗岩石。 奇怪的是在写这篇书评的时候似乎意识里还是挂着一人的身影,回忆里清透的空山新雨,突然响起人影踏响的笃笃屐履。雨停,脚步止。 不可否认,诗词无止境的探问里延宕出的故事有着灵韵缈落的画面感,可能是叙事的力量,而我一直没能学好叙事。田维和简嫃大致初一时拿起(原谅我找不到原字),虽说不至绝弃,到底不敢常读。相比起哲学对思维的修剪,诗词与记叙都诉诸过多的心力与灵气。 而岁月使人怯懦:不肯打开平野深处最隐秘的柴扉,恨不能成为静默的一颗岩石,只是嘲笑山中野兽的爪痕。 #“西风的袍袖,与夕阳的咽喉” 最有灵气的自己停留在初三,那会子的文字拿出来透着清亮的眸子。 脱鞋跳进雨后的水坑,歪脖子树上迷迷糊糊午睡。此后种种忙碌重复,磨蚀着思想的触角。 所幸重生未晚,归来人间。 写过一篇故事新编,关于昭君;写过一篇江河神往,关于风景;写过一篇书信,给天上的田维。 留下的无非氤氲的片段字句。 “你恨那毛延寿吧。······ 元帝顺着大殿檐角望去,只剩你鹤氅飘落的一点刺目猩红。” “而西北苍凉里理所应当的荣枯,只得造就这厚重的灵魂。” “容器承载着万物,万物承载着灵魂。” 倒也不必怅然,文字静默的歌唱,只是在墓冢浴了星光。 简嫃这本《空灵》,最爱张可久那首《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 本来该是爱一首月牙泉边的孤雁狼烟,只是作者到底少了点蒙古舞的大气。不若便选这柴扉与深林。(想到这里又不能确信,会否近来与峨眉之类接触的多了些,换了志趣。 现象学里的回忆讲知觉,而非画面。 倒也的确,学会苗族舞的那个下午,之后的书法课练着欧阳询那有点笨拙的楷书,白色的博美犬叫串串,我总怕一得阁的墨汁滴在它身上,纵然事实证明墨汁只爱我一人衣衫。 刘福洋的蒙古舞,苏阳的民谣。想来山林不与沙漠绝缘,夕阳的咽喉里有同样的烈酒。 #“一口闲钟” 时间是个绝妙的概念。友人生日的时候写过简短的句子。 “爱国天涯便念着归家,牵着白马有路在脚下;可走出舒适走出熟悉,没了熨帖的那间袈裟;清晨还是屋顶折枝愿,傍晚却是朋友已十八。” 敢于给身边的一切赋予名字的年纪,似乎也并没有远去多久。心里放着一口闲钟,思绪起伏的时候走一次,高山流水入耳走一次,明晃晃的风雪夜走一次。 “这首曲子像二十一世纪,上一首像整个人生,像我坐在六十岁冬至夕阳里看到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