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自己,了解自己,提升自己,来读《思考,快与慢》这本书
“你的心情,现在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哈哈,是不是很熟悉?“人生自古,就有许多愁和苦,请你多一些开心,少一些烦恼。”对了,这就是孙悦那首传唱很久的歌——《祝你平安》。但问题来了,孙悦只是让我们“多一些开心”,但到底怎么做才能“多一些开心”呢?
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作者告诉我们:“觉得高兴时就会微笑,而微笑也会使你感到高兴。”
那么,就请做出微笑的表情吧。不会笑了?那咱们可以和空姐学学:上下两颗门牙轻轻咬住筷子,嘴角最大限度上扬。保持这个状态,拿下筷子。哈哈,现在这个表情就是微笑了。
坚持微笑的表情,过一会心情就会变好。
《思考,快与慢》一书的作者是丹尼尔•卡尼曼,他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而且他是首个以心理学家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他在研究中发现,生活中充满大量的非理性行为,尽管有些人学习了经济学,但很少有人真的会运用博弈论、价格价值曲线等理论。作者十年磨一剑,将研究发现总结的人类非理性行为规律著成《思考,快与慢》一书,这本书也被称为“社会思想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
丹尼尔研究得出,人的大脑中有两条思维体系,他命名为系统1和系统2。比如,看到别人皱眉,系统1就能判断他此刻的心情。系统1是无意识、自动驾驶模式,它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决定。再比如,要思考12X28的结果,系统1就解决不了,就需要求助系统2。系统2是有意识状态,需要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
人类大脑的一个特点就是:能不费力,就不费力。它经常采纳系统1的自觉判断结果。但人们如果总是靠系统1,系统2就无法被调动,人们容易被洗脑,也很难改变现有境遇,提高自己。“脑子越用越灵”这也和我们的老话一致。
知道了系统1和系统2,我们就可以把它们运用在许多地方。
比如,当参加面试或申请的时候,最好挑选上午面试官精力充沛的时候,那样他们更容易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样,用“人心齐泰山移”这样具有韵律的语言表达观点,能够让人认识放松,更易被接受。
要想让别人对你有好印象,就可以经常出现在他面前。慢慢他就会认为你是自己人了。这是“曝光效应”;如果你被问到为什么人烟稀少的地方患癌症的人多?你可能会想到饮食习惯、气候原因、情绪问题等诸多原因,其实这个结论只是采样少造成的,这就是“小数定律”。而要增加准确性,就要采用“大数原则”;你有砍价经历吗?女孩子买衣服一般原则是要价砍半,似乎合理,但实际上已被商家套路,这就是“锚定效应”;前几天的黄曲霉酸汤子致9人死亡的事件,相信许多人有一阵子不敢再吃酸汤子了。而若发生日本要往海里倾倒福岛核泄漏的核辐射废水事件,估计许多人会放弃吃海鱼。在一个人们不知道其严重性或者干脆不怎么严重的问题发生时,会传得越来越严重,引起人们的焦虑和恐慌,这就是“效应重叠”;为什么“一表扬就翘尾巴”,那只是“回归均值”的一种表现;重大决策前,可以采用“提前验尸”的方法,事先分析项目失败的原因,提前纠偏。
对于“觉得高兴时就会微笑,而微笑也会使你感到高兴”则是“启动效应”在发挥作用。丹尼尔说,常见的动作会不知不觉地影响我们的想法和感受,你的行为和感情有时会受制于你自己甚至都没有意识到的事件。
书中一项实验:让受试者用新耳机听一些信息。他们被提前告知这项实验的目的是检测音频设备的质量,要不断地摇晃脑袋来检查设备是否有声音失真的问题。其中,一半受试者要上下点头,而另一半则要左右摇头。他们听到的内容是电台的社论。点头“YES”,摇头“NO”。那些点头的受试者往往易于接受他们听到的信息,而那些摇头的受试者则易于否定那些信息。受试者并没有意识到上述问题,他们只是习惯性地将否定或接受的态度和他们常用的身体语言联系起来而已。
“启动效应”,即看到一个词汇或概念,人的思维就会了产生变化。想到老年,就会动作迟缓表现得像是上了年纪。而这种上了年纪的表现,又会强化关于“年老”的看法。这种由概念影响行为的启动相应被称为“概念运动效应”,相反情况依然适用。这就是为什么微笑,可以让你“多一些开心”的原因。
在书中,除前文提到的规律外,还有“常态理论”、“厌恶损失”、“禀赋效应”、“心理账户”、“前景理论”等,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案例,读了让人豁然开朗,拍案叫绝。
读《思考,快与慢》这本书,让大师带领我们更好认识自己、看清自己,进而提升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