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伊朗史》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伊朗史》读后感100字

2020-11-11 01:23: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伊朗史》读后感100字

  《伊朗史》是一本由埃尔顿·丹尼尔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308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1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朗史》精选点评:

  ●翻译的名字很逗趣,偏教科书式,不过讲得有点乱

  ●伊朗近代史真混乱。

  ●感慨頗多 霍梅尼和毛好像 這個國家比中國更複雜 還有強大的宗教力量

  ●写的流水账,还不如看维基百科

  ●超级喜欢对埃兰的介绍。

  ●实在是蛮一般的一本书,古代史部分还行,到了近代乃至现代部分实在是有点没法读下去,关于伊朗政治的中文文献还是太少了点

  ●译者,李铁匠……没去做铁匠而成了一个翻译,会不会让爹地失望?!

  ●三星半,没评论的那么不堪,史前少近代多,这不是通病么

  ●西方视野典型代表 萨法维王朝一笔带过!!!

  ●已经成为工具书了,必看系列

  《伊朗史》读后感(一):翻译痕迹明显

  这位先生还是拿了伊朗国家奖的,这本书有些地方的翻译兼职一塌糊涂,应该是赶时间或者是让学生译的吧!不然怎可能连我这种小屌丝都能看出错误!!哎 这本伊朗史翻译的版本也不好,在伊朗史方面还有比这个丹尼尔写的更好的

  《伊朗史》读后感(二):期待世界能更好一点

  

《伊朗史》主要讲述了是繁荣兴衰史,一个民族之所以繁荣必然有其不同凡响的理由,一个民族坠落也肯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提起伊朗,我们当然想到的就是神秘的东方波斯古国,夹在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之间的伊朗以其独特的民族自尊心和勇气。敢于和自称世界警察

  《伊朗史》读后感(三):伊朗史初读

  看完以后,我有一种感觉,伊朗的历史就像布朗运动或一首赋格曲,主旋律是无序且交相出现不停纠缠,而秩序是间奏。不像美索不达米亚上一些早熟的文明,伊朗文明出现的时间恰到好处,吸收了巴比伦亚述埃兰吕底亚的各家之长,曾一度称雄古代世界的中心数百年。之后数番外族入侵,虽没到亡国亡种的境地,但外部势力干涉造成了伊朗世界长期的空心化,地方豪族和军事集团间征伐不断。阿拉伯入侵结束了萨珊王朝的中央集权,伊朗世界在小王朝林立的路上一路狂层,各种势力此消彼长。蒙古人的入侵再次打破了花剌子模短暂的统一,伊朗大地又陷入群雄逐鹿的混乱中。

  可能是因为作者是美国人,对恺加及其之后的历史并不大客气。书的内容可能会有些干巴,需要对伊朗历史有点了解的人读才能体会到其中乐趣,小白上手会比较痛苦。了解伊朗史也需要综合阅读多部作品,伊朗人写的《波斯帝国史》就不错,内容详细,故事情节丰富,不算枯燥。

  书中也有些着墨不多的小处令人感到有趣,如亚美尼亚国王迫于索罗亚斯德传教士的压力而皈依了基督教。帕提亚贵族担任亚美尼亚地区的统治者,因此帕提亚文化在亚美尼亚地区的影响颇大,虽帕提亚语没有留下直系后代,却使得亚美尼亚语中有大量的帕提亚语借词。萨法维时期,伊朗从高加索地区大量征兆基督教徒作为国王的亲卫队,作者将其同奥斯曼的耶尼切里制度作类比。萨珊时期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阿拉伯基督徒国家,作为阿拉伯部落同波斯间的缓冲等等。

  《伊朗史》读后感(四):平铺直叙,入门可以。为何不是伊朗人写伊朗史?

  一入中东深似海!这片历史极其悠久(或许是人类有记载历史最悠久的)且动荡变换最为剧烈的地区的国别史几乎个个都是块难啃的骨头。埃及开了个头,这不第二个我选择了伊朗,顶着波斯光环标签数千年直到今天仍旧占领国际新闻主要版面的国家。

  中东世界三大民族阿拉伯人、突厥人、波斯人,若是按照先来后到当属波斯人最先绽放出军事、经济、宗教文化上的光芒。有意思的是,从人种学上,伊朗更多和古印度人的共同祖先是雅利安人。从远古神秘的埃兰到有清晰历史记载的米底,最终酝酿出了鼎鼎大名的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居鲁士与大流士应该类似我国唐朝的李世民与李隆基,前者奠基建国,后者在国家制度、经济实力、文化输出、版图疆域方面做到极盛。就在波斯帝国诞生前不就,另一件事也具有类似的重量级意义,那就是米底王国的琐罗亚斯德创立了琐罗亚斯德教又称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在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系波斯帝国的国教,而琐罗亚斯德翻译到西方则是另一个更著名的名字-查拉图斯特拉。

  从大流士一直到他儿子薛西斯,都忙碌在征服希腊的路途中,美国大片《斯巴达300勇士》很难不让人对薛西斯印象深刻,然而那种欧美西方思想必定是将入侵希腊的薛西斯诠释为大反派,不足为奇。横空出世了亚历山大大帝,结果倒好,不仅波斯帝国未征服希腊,反倒被希腊给灭了,顺带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希腊化时期。

  整个中古或中世纪伊朗阶段,奈何作者用了短短一章匆匆带过,使得我对这四个具体时期也是雾里看花仅停留在基本时间框架的粗浅理解上:组织松散、文化多元的安息时期(前3世纪-3世纪);中央集权的萨珊帝国时期(3世纪-7世纪);波斯人的伊斯兰国家形成时期(7世纪-10世纪末);最后是突厥-蒙古人统治时期(11世纪-15世纪)。

  后蒙古人的时代,依然是王朝更迭的混乱,其中持续较久意义较为重要的貌似就是萨非王朝与卡扎尔王朝。萨非帝国是伊朗历史上第一个以什叶派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朝代,对什叶派在波斯的发挥壮大起了重要作用,而卡扎尔王朝更是步入了近现代的熟悉轨迹,亚非落后的传统封建帝国,在欧洲列强势力的侵入下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具体地说,就是在英俄两大外部强权中求生存。

  持续仅半个世纪仅有两代君主的巴列维王朝,仍是仅次于波斯帝国最多被提及的王朝,因为是最后一个王朝,经历了二战和冷战,英俄势力被美国所取代,且经常被现如今伊朗人以矛盾心情怀念的时代。1979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结束了这个被不少人称为暴发户的王朝。究竟是巴列维国王在美国势力主导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还是历史实际走向的伊斯兰政教合一共和国对于伊朗人民是更好的结果呢,永远是历史无法回答的“假设”类问题。

  总之,1979年之后的伊朗完全换了个样,政教合一下采取了法基赫这一独特的理念,我终于理解了为啥伊朗新闻经常有最高领袖与总统两种角色,从霍梅尼到哈梅内伊,看来是铁打的最高领袖流水的总统了。要分析1979年后的伊朗,必须不能离开对伊斯兰教的深度了解,那种在20世纪愈发迷惘西方理念更全面渗透的氛围迫使伊朗更加依赖回归伊斯兰精神世界以保住传统的自己,是真实诉求,还是统治者需要的宗教手段以谋求政治利益?或许从霍梅尼清贫的个人生活来看可以排除后者嫌疑,但明朝文臣的例子再次提醒我,对权力和身后名声的渴望是可以超越对物质利益世俗享受的追逐。

  经过本世纪初一轮美国在中东的反恐战争,实际上是伊朗摘得了最大果实,借美国之手除掉了老冤家伊拉克。不过面对中东世界其他强国诸如土耳其与埃及,伊朗短期内要坐稳中东领袖的愿望尚有重大阻碍,不知这在多大程度使得伊朗诉诸于核计划。不搞核工程无法弯道超车引领阿拉伯世界,开启或仅仅是疑似开启核武工程,已将伊朗陷入以美国为首的严厉制裁中。这个昔日的波斯帝国,今后将如何解决自身矛盾种种的国内问题,乃至如何影响整个中东地区进程,其能量的波澜必将扩散至世界范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