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橙黄绿青蓝紫》观后感100字
《赤橙黄绿青蓝紫》是一部由姜树森执导,方舒 / 张甲田 / 姜黎黎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赤橙黄绿青蓝紫》精选点评:
●蒋子龙的小说总是很轻松,这部剧也是如此。
●补记一下~一九八零年代的国产电影是最好哒!
●小时候看得,看了好几遍~但是现在真是想不起来了~
●那个年代描写改革开放的青春偶像片。
●八零年代的片子喜欢以工作中的事情为切入点,告诉你或探讨些问题。
●如何收服工人阶级?发奖金。
●老电影,供参考。
●改革年代的主旋律
《赤橙黄绿青蓝紫》观后感(一):赤橙黄绿青蓝紫
长春电影制片厂1982年拍摄的剧情片。姜树森执导,张甲田、方舒、姜黎黎等主演。
八十年代典型的主旋律电影。影片根据蒋子龙1981年发表的中篇同名小说改编。通过几个不同性格的年轻人之间的爱情、友谊、信念的冲突,告诉人们青年只有投入到时代改革的洪流中,人生才有意义。
25岁的方舒和28岁的姜黎黎是80年代炙手可热的青年明星。《赤橙黄绿青蓝紫》是方舒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的首部电影作品。而姜黎黎则凭借此片获得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赤橙黄绿青蓝紫》观后感(二):看老电影《赤橙黄绿青蓝紫》
《赤橙黄绿青蓝紫》是长影厂1982年摄制的,根据蒋子龙小说改编,编剧李玲修,导演姜树森,作曲雷振邦,制片主任张冲霄,演员方舒、张甲田、姜黎黎、朱德承、陈颖、任伟民、张冲霄、叶琳琅、迟志强、项智力、李勤勤(李晴晴)、胡浩、刘彤彦、姜瑞林,龙套李建华、褚大章、顾谦。
当年我很喜欢蒋子龙的小说,大气,有深度,情节也挺吸引人。蒋子龙小说的特点是紧密联系时政,而当年中国人都比较关心政治,所以喜欢看他的小说。演员出身的作家李玲修改编的也不错,先是在前面描写了车队、厂里的很多乱像,也有很多悬念,比如刘思佳是个什么样的人。后面的情节发展都比较圆满的解决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片中方舒演的不错,开始我还以为还是个类似《瞧这一家子》里那种道德婊的形象,结果不是,虽然有点那个年代年轻人喜欢高谈阔论理想谈人生之类的文青语言,但不算太生硬,本片还有点励志情节,我是挺喜欢看励志故事的。
救火的情节非常完美,把解净与刘思佳的隔阂解决了,而且渲染的让人挺激动。唯一不够完美的就是两人死里逃生互相重逢时,当时两个人已经很有默契了,彼此感到很亲近了,却没有一个激动的拥抱,有些过于收敛,过于含蓄,没有表现出那种激动的心情,当然这也算那个时代的特征吧,要知道庐山恋中郭凯敏张瑜都已经是恋人了,还不敢拥抱接吻呢。
记得当年还拍过一部同名电视剧,陈宝国演的刘思佳,他比张甲田更帅更有痞气,当然张甲田也不错。
我感觉本片在那个年代还算很有深度的。可以预料,刘思佳以后的发展将会是一个大老板亿万富翁,因为他既有头脑又有领导力,此时在体制的束缚下发挥不出来,又有傲气,只能通过各种小伎俩小聪明希望引起领导注意,以求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一旦他从体制里出来,就能放手大干一场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了。至于解净,以后很可能会成为政坛人物,或者国营企业的领导干部,因为她既有能力又熟谙体制内的套路,而女干部又一向是提拔的重点。
我每次看到这种题材的老电影,都颇有感慨。当年搞改革,本来只是针对一些机制出现的问题,比如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机制改革入手,使企业恢复和充满活力。但后来慢慢变成了体制改革,体制改革也行,只要能改掉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让生产力大大提高也可以,但发展到后来,变得没有改只有革了,就是把基本的东西即公有制给改掉了,大量企业不是给改活而是给改死了,违背了当初改革的目的。
《第一书记》,
《赤橙黄绿青蓝紫》观后感(三):党性叙事:创新抑或式微?
《赤橙黄绿青蓝紫》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82年的作品,由姜树森导演,方舒、张甲田主演。影片改编自蒋子龙的同名小说,讲述了80年代工人阶级的生活与思想状况,展现了影片所处时代当下的都市生活和青年风貌。
导演姜树森(1930-)原名姜鹤琴,女,黑龙江肇东人。曾就读于广西教育学院文学系,1958年后在广西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担任导演,代表作品有《残雪》、《花园街五号》、《女人的力量》等。女主角方舒(1957-)生于天津,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曾在1964年水华执导的《烈火中永生》中扮演小萝卜头。代表作品有《日出》、《勿忘我》、《吕后传奇》等,参演本片时仍在北京电影学院就读。男主角张甲田,蒙古族,国家一级演员,1977年加入中央广播艺术团电视剧团,代表作品包括《敌营十八年》、《铁道游击队》等。
相比之下,刘思佳这样的青年工人男性作为一个被拯救者的形象出现。他满有才干,却无从施展抱负,对现实的不满让他成为了一个愤世嫉俗的怪人。影片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回避那个时代对人才的压抑和旧体制的种种弊端。在这个故事中,刘思佳经历了一个从“男孩”到“男人”的成长过程,首先,他找到了自己钟爱的女人——解净,同时,这个人又是他的人生导师。而真正的成人礼是油库的大火,他的英雄壮举让他经历了灵魂的真正蜕变,从而这场大火在电影中具有了一种仪式感和转折意义。但到了最后,他对爱情的追求还是让位给了现实的需要,这或许也是成熟的一种标记。
影片在叙事上采用闪回和插叙的手法,但手法成熟不露痕迹,循序渐进地将剧情推入高潮。人物塑造饱满,性格鲜活。台词精辟,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