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日记 1》的读后感大全
《交换日记 1》是一本由徐玫怡 / 张妙如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交换日记 1》精选点评:
●攻读第二本~
●未看完第一本,就去订购2了。一开始是喜欢手写手绘的形式,后来是从两位自由职业漫画家身上看到了自己,虽然书里的传真是发生在98年,跨越了十几年,但内容依然不老。适合二十多的青年 = =。。。
●两个女人用传真交流,生活中碰到的各种事情,所感所想。最觉得新鲜的还是书里,夹杂着大量的漫画吧,觉得挺有意思的。不过两个女闺蜜之间的友谊和对话,作为一个男生看来看去就觉得不想看了...
●有些字儿认不出来呀
●大陆出过两次《交换日记》,一次出到5,这次重新出版也只出到3,本想和妙如玫怡一起成长的,结果被大陆出版界的不给力生生造出了个断层。你们的生活怎么样了?
●非常有趣的闲书!
●很喜欢这本书
●平淡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随性而自然
●学到很多实用的小东西!!
《交换日记 1》读后感(一):也希望,有一天,有這麼一個朋友
在床邊放了大概一個星期,我開始看第二本。
一直到看了快一半,我還不大分得清誰是張妙如,徐玫怡。
漸漸地,就覺得兩人清晰了。
meiyee的老公叫林桑,兩人是老好人,她很喜歡DIY。
家裡有臺電腦叫MAC少爺,貌似從美國買的。
她在學習日語。上過電視臺。
她見過任賢齊。
miao養了一只叫北鼻的貓,經常在傳真里吐槽她。
她的自畫像很有種村佳樹的畫風。
她有一個小房子。
她去了日本。
她們都喜歡看webcamera.
miao去了日本,和meiyee約好在某個camera下見面。
meiyee在網絡上拍下了她招手的照片。
她們的生活如同天下所有已婚的工作女性一樣。
卻又不一樣。
也希望,有一天,有這麼一個朋友。
讓我能妙趣橫生地過每一天。
即使我們不能經常見面
不能一起逛街
不能一起吃飯
也不會因為距離漸漸疏離。
《交换日记 1》读后感(二):两个有趣的台湾女人
之前看过妙妙的西雅图妙记,觉得这个漫画家很有趣,知道她跟另外一位漫画家徐玫怡还共同有一个出到12本的《交换日记》,仅仅前三册的《交换日记》就给我很大惊喜,两人从不是很熟悉的朋友,渐渐通过传真文字和漫画的方式彼此交换着人生观,生活方式,每日心情,漫画家自己觉得有创作的快意,友谊日益加深。而作为读者,也与她们的日新月异的思想一起碰撞而心生能量。
两个三十出头的女人,已婚,前三册里都还没有小孩,在家工作者。我总认为台湾的妇女解放比大陆要早和深入,两个人脑子里都是想想着出去看世界,玫怡和老公住在台北租来的高级公寓里,她们认为可能一辈子也买不起这个地段的房子,但是通过租他们却可以住进这公寓,但搬家着实成为他们夫妻的困扰。妙虽然看起来神经大条,却已买了房子,尽管如此,两人都还可以在家居布置上面交换想法。想来98年的时候DIY非常的盛行,她们也在书中分享了许多DIY的点子,更重要的是,她们彼此交换大脑里面最深层次的关于人生的想法。
我记得玫怡讲了一个对她生活态度影响最大的前辈的一个故事,是的,我也被这样的人生深深吸引,中年男子,室内设计师,不买房子,关爱临终病人,不结婚,女朋友也是从事义务的弱势儿童的教育,一起住在海边……玫怡说,认识他才知道,中年的生活也可以这么过,而现实中,许多人甚至到了30岁,便认为自己的人生如此而已了……年轻的时候遇见一个气场很大的人,是可以影响一辈子的。
妙呢?感觉是没睡醒,却话语幽默调侃,印象深刻的是第三册里,两人来到法国,妙认为自己在别人眼里很难亲近,看到玫怡用蹩脚的英语努力的与人交流,自己却一副冷冰冰,她为此而心情低落,在法国乡村的夜空里,偷偷的问天上的星星,我们到这世界是为何而来?那一刻,我看到这个女人内心的敏感和热情,之后她大大的拥抱法国接待她们的朋友,法国之行虽然带给两个人各种喜怒哀乐,但最后,她们收获多多。
迫不及待的要看后面的内容啦,妙离婚了,嫁到了美国?是为什么呢?玫怡生了小孩,住到了法国。这些都让人好奇……淘宝买书去了。
《交换日记 1》读后感(三):轻松有趣,且能激励写作者
从图书馆借了几本比较“严肃”的书(比如卡缪的《异乡人》,很怀疑我是否真的会翻开),想着带一本轻松的做调剂,于是借了这本书,花了一个下午翻完了。书里都是手写传真加漫画,非常轻松有趣。两个女主角是自由职业漫画家,为了赶稿子常常作息颠倒,看她们形容自己的拖延症,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画画,到交稿期限前几天又不得不画到半夜甚至凌晨,令人忍俊不禁。
最喜欢的点是,虽然是结构松散的交换日记,却有很分明的几个主题,让人感觉到是在跟主角一同成长。比如,两个人先是迷恋起了网上地图街景(在98年还是很先进的),成日在网上看着别国人的生活以宽慰自己对旅游的渴望;然后,当其中一个要去日本度假时,另一个提出了一个浪漫得不得了的提议:要朋友站在日本的某个街景摄像头下,自己在台湾从浏览器给朋友拍照。是怎样浪漫又默契的一对朋友会做出这种极具古风的事情啊!
她们两个人虽然结婚了,但是还是抱有童心,同时也常常互相倾诉一些人生的迷茫和不如意。这时候,另外一个就会竭尽全力地拿出自己的经验来安慰对方(想到传真都是手写的,画画更需要好久,这一点在现代社会真的让人感动)。两个人都是那种内秀的人,看她们画漫画时的一些自嘲和小诙谐,以及将一些所经历过的非常痛苦的事情偏偏画成幽默的漫画,常常让我哈哈大笑。其中一个人说去上节目,明明跟编辑讲好了自己不善发言的,偏偏到现场时被打扮成一个浮夸的公主还要被逼着发表谈话,整个人尴尬到回家挠墙……另外一个人看到传真,先是笑得打滚,然后又贴心地附上自己的尴尬事:刚开始画漫画时在编辑面前情绪崩溃,先哭再笑又哭又笑重复好多遍,编辑在一旁差点吓昏……虽然形式非常随意,看起来只是两个人信手的涂鸦,但是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两个朋友对彼此的真情。
读了这本书感觉到了很大的治愈。最近在写周记,总是要吭哧吭哧憋好久才能写出一点点字,但是看了两个人如此闲庭信步地写字画画,好像脑子里堵住的石头松动了一些,感觉到对于写作不必过于认真,只要如实地记录对生活的观察即可,别人也能做到,似乎对于我也没什么很难的嘛。最后记一句书里让我很有共鸣的话:“创作是人生修炼的过程,从中习得自我本性的透彻了解,习得‘智慧’去面对苦恼才是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