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送去外面上学的小孩子
曾经听过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每一个父母都有着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
这本是对孩子殷切的希望,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可是,没有一个特定的条件做支撑是很不成立的。
昨天,我的一位邻居接到了他儿子从学校里打来的电话,她接通电话以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妈,你们不来看一下我吗?”后面还有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很快就挂断了电话。
不过,就听听第一句话就够了,听过以后很是让人心里别有一番滋味,甚至对于一个感性的人来说就会默默流泪或低声啜泣。
这不是说一个人有多么的懦弱,而是人心都是肉长的,而且身而为一个父母,自己的小孩子说出这种话是多么的心酸和无奈。
一个才只是上小学的孩子,还没有完全的独立能力就被送到了离家几十公里外的县城上学,而且一去就是几个月不能回家,能够有这样的一番话语也实属正常。
接完了电话以后,这位邻居马上就和她的丈夫商量了下午就去城里探望儿子。
想想现在的孩子,看起来物质生活倒是比以前的人幸福了许多,可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却比以前的孩子相差甚远。
以前的孩子,几乎父母至少有一个在家里照顾,有时甚至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学就在家门口,也就是村上或者乡镇里面。
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好了,教育资源丰富了,父母为了能够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都喜欢把孩子送去外面的学校,为孩子争取一个美好的未来。
这个出发点是好的,然而,父母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对孩子的陪伴就少了很多,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这个时候能够关系到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成熟。
所以,在想到给孩子优质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到做好对孩子的陪伴,陪伴不是不让孩子学会独立,而是让他们知道自己努力的背后还有父母在呵护,而不是自己在发奋的努力身后却是空无一人的晦暗。
也许,这只是一小部分情况,甚至就是个例,但是,特殊的也应该被考虑到,尤其是现在的农村小孩子。
总之,不要只看到送到外面上学的小孩子光辉的一面,更应该知道并主动去关注到他们被送到外面上学以后没有父母陪伴的内心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