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会说话的头》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会说话的头》观后感摘抄

2020-11-16 07:58: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会说话的头》观后感摘抄

  《会说话的头》是一部由押井守执导,千叶繁 / Tomoko Ishimura / 立木文彦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会说话的头》精选点评:

  ●唉 适可而止

  ●赋妄想以有型,有限的场景里玩出了很多花样

  ●解构电影的电影

  ●【会说话的头 Talking Head】网盘下载地址:http://u.nu/83844

  ●電影及動畫的本體論,愛死了 伊集加代的插曲,曲詞編都完美 押井守名垂青屎

  ●各方面都更像动画,电影中的电影,拍得是电影界的良心。

  ●粗鄙点来讲这部电影就是押井守发牢骚……

  ●看不懂~也不想装逼说看懂

  ●电影中的电影中的电影。导演对电影以及电影制作的理解很有意思。

  ●好不容易找到的片子、怎么感觉这么晦涩呢、无论是灯光的运用还是场景都感觉很有实验电影的feel。

  《会说话的头》观后感(一):半途而废

  其实以此片为载体,押在此讲述他的拍摄理念。那他干吗不去写一本书?!不喜欢里面戏剧般的表演方式和暧昧的灯光,看的又是英文字幕,又是深夜11点,结果顺手就删掉了。(但这当然无损我对押监督的热爱。)

  《会说话的头》观后感(二):会说话的头

  日本动画鬼才押井守早期写实电影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与前两

  部不同并不遵循其"犬狼传说"的世界观,但主创阵容基本没变.

  脚本,配音,色指定,预告片,监制职责与观众反馈,本片可以说

  是押井影像理念的阶段百科全书和发牢骚流水账,怪异疑郁的

  黑色电影风格下看似逻辑严密实则诡辩纠缠的喋喋不休令人昏

  然欲睡,却因为演员们抑扬顿挫奇峰突起的腔调不时打个寒战(

  一群老牌动画声优的功劳),刻意营造的间离效果和舞台风格浓

  重的唯美构图在凄清之余又透出恶寒的滑稽,川井宪次的配乐

  开始出现类似<攻壳>的电子迷幻味道,而作为框架的剧情也在

  精心调控下同时完成了理念载体和思辨迷宫的任务,结尾双重

  人格的出现不但为之蒙上<妖夜荒踪>般庄周梦蝴的奇异味道还

  进一步暗示了多重现实的可能.....这是押井从思辨迷宫时代

  向逻辑迷宫时代过渡的关键之作,但其过于专业的晦涩难以得

  到广泛的承认.

  全片出现三段动画,分别是专业商业动画,简笔线条动画和最基

  本的翻页残像动画,开头一段专为本片制作的极为大气类似<超

  时空要塞>风格的画面正是出自<超>主创美树本晴彦和河森正

  治之手..片中诸如影射宫崎骏Ghibli /二马力公司的"八百马

  力动画公司"(连公司标志都是'Ghibli '的本来词意--一种老

  式战机.....),公车站牌上出现押井ova作品<御先祖样万万岁>

  主角名字"四方田犬丸"等细节层出不穷,虚构的<Talking

  Head>主创人名单更是把日本动画界诸多牛人的名字恶搞了个

  遍,可以说,这是部非典型的"动漫宅男作品"......

  《会说话的头》观后感(三):好电影,但是不推荐

  很难用好看或者不好看来形容这部电影,也很难说推荐给谁。

  押井守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大概也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少年得志的他,在四十不惑的头上拍摄这部电影(拍于他41岁),大概是对自己以往拍过以及以后将要拍摄的电影,还有对电影这个产业,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质疑、批判、以及重新定义。──以便他自己能够继续前进。这部电影是拍给他自己的记念。

  好几年前就下了这部片子,拖了几下怕是部闷片,便扔在硬盘里一直没看。其间换过电脑,换过移动硬盘,都没删。以为它会一直在那里,作为我附庸风雅的摆设。然而,凡事自有它的缘分和时机。有些以为不会去读的书、不会去看的片,会在机缘到来的时候适逢出现在眼前──若是出现得太早,我不见得能领会其深意,过眼即逝──而时机成熟的时候来看便是启蒙与开眼。所以我不会推荐这部电影给谁。这不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电影。只是看到网上中英文的评论都少的可怜,自认为应尽一份微薄的力,将这部电影稍作介绍。至于您看与不看,是看机缘巧合了。

  电影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是剧作家写出的故事吗?由他想象出来的人物、事件和世界?

  在舞台戏剧兴盛的年代,戏剧导演通常是写出剧本的人,剧本在整出剧的表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从莎士比亚到Edward Albee,剧本之于戏剧,既是灵魂,亦是肉身。

  电影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传统,亦在日后影响了当代舞台戏剧的发展:即视觉语言逾越了文字语言,成为了叙事的媒介。从默剧的年代起这便成了传统。动作、表情、色彩、场景、分镜……这些变成了讲述故事最重要的元素。许多电影导演是学视觉艺术而非写作出身的。

  然而,音效难道不重要吗?大厅里回响的脚步声,风吹树梢的声音,犬吠,悉悉索索的声音,一段清扬的笛声……不需要画面,不需要文字,便可以交代许多。

  而动画呢?画原画、做设定的人呢?他们难道不是决定整部电影基调的人么?

  如果不是动画,则要找演员。演员难道不是故事的灵魂么?没有演员就没有角色,没有角色怎样讲故事呢?

  还有剧务经理。看似与艺术创作无关的工作人员,却是没了他不行──没了他,便没人来协调一大堆自由散漫的艺术工作者,一切都无法再推进。

  还有后期制作。剪辑,拼接,蒙太奇。没有了这些,电影也不会精彩。

  如此下去,可以将电影这门综合性的艺术分崩离析,解构为各个职能部门,每一个部门都可以成为一部电影的主导。

  那导演的立场在哪里?

  当每一个职能部门都看似能够独当一面,撑起一部电影,那我们能不能拿掉某些部门?押井守在这部电影中提出这样的问题。

  不要剧作家,不要故事情节,行不行?

  没有了剧作家,还可以有色彩基调,有画面。那去掉色彩和画面呢?

  还可以有声效和旁白。没有了声效与旁白呢?

  没有后期剪辑呢?

  如果一切人员都消失,导演可以独立存在么?

  狡猾的押井守,选择了动画。原本是要拍摄动画的,这部名为Talking Head的片子,因为动画导演纠结于动画角色相对于电影角色的多种可能性(比如在动画里,桌子、树、离奇生物什么的都可以成为主角),陷入叙事表达的困境。于是才出现了替补导演,带着拍真人电影的经验,前来整顿士气。

  导演原来是一个综合体。他以文字思考,以图象思考,以音响思考──他要把整个剧组统领起来,呈现一个全方位的故事。他在这样的角色中挣扎、分裂,自己与自己对抗,甚至分不清现实与故事。

  押井守提出这些问题,但是没有打算解答。

  故事还没开讲,便已经在那儿了。

  这部电影讨论的问题倒是与《苏菲的世界》很相似,当然,艰涩得多。讲故事的人和故事中的人,可以借助故事来相遇吗?究竟是谁在控制谁?或者,根本谁都控制不了谁,而是某种超自然力量,在影片里表现为一个幽灵的形象,(其实就是作者自己那疯狂无逻辑的想象力啦)在推动这故事的进展?

  这部电影,归类为惊悚,我觉得并不妥当。得有一颗懂得日式囧幽默的心去看它,便可以在它冗长的貌似专业实则无厘头的对白、独白、旁白中会心一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