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芬蘭創意、人文、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芬蘭創意、人文、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1-19 03:19: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芬蘭創意、人文、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芬蘭創意、人文、生活》是一本由涂翠珊著作,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8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芬蘭創意、人文、生活》精选点评:

  ●看完这本书我倒是不是很想去了。

  ●芬兰的美本来足以让这本书描写得更好的。

  ●大爱的国家和生活~~

  ●李欣頻或是其他那些為寫而寫的虛榮者,看看什麼叫做道地吧!不要沒真本事只會寫些虛浮自以為美麗實則醜陋的文字,就以為自己很行,還出書教創意咧。可惜本書還是有錯用副詞的習慣。另外此書的推薦序不建議閱讀,但若你也是個膚淺虛榮的笨蛋,就讀吧。

  ●喜欢丹麦,喜欢北欧,喜欢一切和他们有关的......

  ●作者俨然已经打入敌人内部以身相许了 看竖版字有点累

  ●北欧教育部分尤为深刻

  ●以人为本

  ●简单,平常,丰富,真实。

  ●好惬意的生活,我爱芬兰这个简单的国度

  《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芬蘭創意、人文、生活》读后感(一):问题

  太小资了,是一本可以在午后伴着暖阳、蜷缩在沙发里、呷着苦咖啡阅读的闲书。

  引发我一系列的思考:

  在异国他乡,如何生存?如何抛弃过去,重头再来?当亲朋好友远在地球的另一边,当情绪上的对立到达顶峰时,如何让自己迅速适应?

  作者在芬兰经历了艰苦的芬兰语训练,直到完全掌握;和丈夫在北欧生活,找工作、找房子,碰到的一系列麻烦,他们最终成功地在那里安定下来,生活节奏放缓,悠闲地好似退休老人。

  至于我们国家可以借鉴的:对儿童的阅读教育的改善措施;公共资源的扩充和合理分配以满足公众的需求;以及在提升国民幸福值方面值得学习的经验。

  《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芬蘭創意、人文、生活》读后感(二):北欧为什么吸引人

  北欧四国

  丹麦芬兰挪威瑞典

  如今世界上最为富裕平和的四个国家

  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童话

  但是

  北欧为什么吸引人

  许多人在问

  却有很多很多种答案

  这本书就是其中的一种

  乍一看

  以为这本书讲的是

  芬兰的设计

  其实不全是

  书里面有很多作者的感受与评论

  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北欧的信息

  看看一到也无妨

  可当看过一些北欧的书

  而读这本书又是第二遍的时候

  我就觉得有点乏味了

  毕竟文字里还带着一些小儿女的情态

  掩卷反思

  为何这四个国家如此吸引人?

  为何北欧的设计自成体系?

  大概是因为北欧的生活如此富足

  所以人们才能纯粹地设计

  而不是仅仅考虑收益和名气

  这是怎样的生活啊

  可以不顾及身前身后

  可以做自己

  可以简单而努力,努力而不计较后果的生活

  所以说

  北欧

  在于心态

  《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芬蘭創意、人文、生活》读后感(三):生活就是一场不停地寻找

  我很佩服女作者的勇气,那种独自跨越国界生活的勇气,这一切都缘于作者上进的精神和寻找更美好生活的纯粹理想。

  当然相信每个人去芬兰,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认识,而作者通过自己的感性和细腻告诉了我们一个细致、温和、醇美、活力、包容、自在的芬兰国度。她在书本上中提到的教育、创意和芬兰人的诸多生活习俗,令我印象深刻。比如让小孩参与摄影学习,让小孩参与市政规划等等,这似乎就是中国人讲到的素质教育,很显然芬兰人切切实实的在进行小孩的素质教育,让他们把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不去学习和背诵那些大而空的东西。

  而且非常细致地讲到了芬兰人关于生活中的各种创意。晒碗的碗柜,还有鞋刷,实际上这些设计也早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事实上现在这些设计都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少是见过,但是好像这样的设计我们有时有点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作者以一个细腻女孩的观察角度和一个热爱创意的人,来告诉我们他们设计的不平凡。

  这是一本“慢”的书,适合在咖啡厅翻读,很轻松穿插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种种意外的发现,不管思想是大是小,总之是自己生活的感悟,能够闪亮,让自己充实,快乐也就足够了。

  《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芬蘭創意、人文、生活》读后感(四):四季透明

  当初吸引我看《北欧四季透明笔记》这本书,是书好看的封面。我想说这本书封面上橙色的信箱也太好看了吧。等我看了书之后才发现,我又老外了,这哪里是什么橙色的信箱,它其实是芬兰人给鸟做的家。鸟窝的材质是木头,做好后,他们还给木头的家涂上橙色,以色彩来吸引鸟儿回家。芬兰拥有丰富的森林湖泊资源,芬兰人生来就有当木工的潜质。他们自己动手盖木屋,和动物和谐共处。他们可爱的乡土气让他们对自然生态的尊重意识在各处体现。

  芬兰有趣的教育体系也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政府提供终生教育,给人们宽松的受教育环境.芬兰的小学教育里开设有木工、手工课等,在这个强调“自己动手”的国家,每个有心的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创意家。

  如果说刚开始吸引我看这本书的动因是色彩,那看到最后,让我着迷的是涂翠珊多角度的思考方式,她对于事物、人文、设计的理解,幽默有趣。美从来都不在远方,我们不用刻意向外去寻,它更多的来自我们的内在、还有和我们共生的环境.芬兰的创意来源于森林湖泊,来源于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呵护.

  她说人生不是一条直线,完美的生活状态也从未存在,所以我们可以天天有新希望,在改变中欣赏人生的新风景,在未知中迎接生活带来的惊奇。

  芬兰人的快乐有时也在他们懂得抱怨的艺术。所以他们有全世界第一个“抱怨合唱团”。

  芬蘭精神:抱怨也是一種藝術

  ublished November 5th, 2006 in 芬蘭-社會文化大小事.

  文:涂翠珊 转自北欧四季透明笔记

  對社會、生活與公平正義不滿的抱怨,不用大吵大鬧,也不見得要大書特書,用唱的也許更讓人動容。這正是我在芬蘭的現代美術館的展覽中,看到赫爾辛基「抱怨合唱團」表演錄影之後的想法與感動。

  「抱怨合唱團」抱怨的,是赫爾辛基市民的心聲。兩個赫爾辛基的藝術家,邀請赫爾辛基的市民,提出他們想抱怨 的事物,結果收到兩千個以上的回覆。然後,他們把類似的抱怨歸在一起,再邀請志願上台演唱的赫爾辛基民眾共同參加創作與合唱,任何人,想參加就可來,沒有篩選標準,更沒有名額限制,於是,男女老少,不分年紀,一起來合唱。

  最後,總共有近九十名市民,在工作坊的激盪之下,共同完成了這首抱怨歌,在赫爾辛基的許多公眾場合裡演出:現代美術館外、火車站裡、教 堂前、海岸邊等等。人們也站在國會大樓旁,正對著赫爾辛基市中心新建成的新穎購物中心,唱著「為什麼人們總是在打折時瘋狂地買東西,而赫爾辛基市中心又蓋 了一間購物地獄。」

  抱怨合唱 追求公平與正義

  通常,抱怨總給我負面的聯想,好像象徵了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然而,我卻意外地發現,在這運用趣味方式呈現人民抱怨的歌聲中,反映出的,卻是赫爾辛基市民們對於公眾事物與日常生活價值觀的批評與理想追求,感覺不僅正面,甚至無比動人。

  創造「抱怨合唱」的兩個藝術家,在赫爾辛基之前,也曾在伯明罕實驗「抱怨合唱」。同樣是「抱怨合唱」,兩地各有其特色,感覺也完全不同。赫爾辛基參加合唱的人與寄去抱怨的人,都比伯明罕多很多;我也從歌詞、與唱的人身上都感覺到,一股對於公平正義的渴望與追求,就連人們唱歌發聲的方式,都「很芬蘭」,讓人強烈的感覺到一份從心底迸發的吶喊與率直。

  於是,我們聽到他們唱:

  「工作並不會讓人致富,愛情也沒有所謂的永遠。」

  「早上上班,晚上下班,人最終就是這樣失去心智。」

  「人們沒有時間買公平貿易的食品,卻總是急著到生產它們的地方去觀光。」

  「古老森林被取來做廁所衛生紙,而廁所衛生紙卻總是不夠用。」

  「我的公寓很小,卻用掉我所有的積蓄,所以我沒有多餘的錢,來拯救這個世界。」

  「工作缺額找的總是java工程師,女人的薪水還是比男人低。」

  「只會bullshit的人過得總是太好。」

  這些,是赫爾辛基市民的抱怨部分集結,幾句抱怨中就可以看出人們的價值觀:抱怨自己沒有積蓄,所以沒有錢來拯救世界(而不是沒有錢買新車新衣),因為更重視的是人道精神與社會公平;高唱著女人的薪水還是比男人低,因為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總是有再進步的空間; 抱怨胡說八道逢迎瞎扯的人過得太好,更是符合傳統中崇尚踏實、多做少誇耀的芬蘭人性格。

  於是,「這不公平!」「這不公平!」「這不公平!」(芬蘭文:ON SE NIIN VÄÄRIN!),就不斷地在歌曲中,重覆地被唱出。

  抱怨合唱 離不開幽默與趣味

  赫爾辛基市民的抱怨合唱,顯示出人文的理想,本質卻也離不開幽默與趣味。既要抱怨,就少不了幽自己一默。

  比方這一句:「我們總是在冰上曲棍球和歐洲歌唱大賽中輸給瑞典。」曾經數百年統治芬蘭的瑞典,一向是芬蘭人心目中不服輸、不斷拿來比較的對象。對芬蘭人來說,冰上曲棍球不得名沒關係,只要贏瑞典就好;萬一輸了瑞典,就算得了獎,芬蘭人一樣會垂頭喪氣。今年的冬季奧運冰上曲棍球冠軍賽就是個好例子:瑞典得金,芬蘭抱銀,結果芬蘭從球員到民眾竟然都哭喪著臉,就是因為輸瑞典。還好,抱怨歌演出之後,歐洲歌唱大賽,芬蘭就始無前例地用扮成妖怪的樂團出奇制勝,打敗瑞典和歐洲各國,把冠軍抱回家。

  不少芬蘭人也拿自己國家的天氣抱怨:

  「天氣總是不好。」

  「吸塵器的電源線總是太短,就跟夏天一樣。」

  「早知道老祖先們應該選個溫暖一點的地方居住。」

  身為Nokia的母國,關於手機的抱怨也不少:

  「我朋友喜歡他的手機更甚於喜歡我。」

  「手機電池總是沒電, 所有的手機鈴聲都一樣讓人厭煩。」

  還有一句沒被寫進抱怨歌,我卻常常聽到的抱怨:「我們芬蘭人,手機沒響時不講話,一對著手機講起話來就大聲到什麼隱私都講,公眾場合也不例外!」

  另外還有全天下大概皆相似的抱怨,女生唱:「我老公睡覺打鼾太大聲,走路又太慢。」男生則唱:「我老婆總是抱怨!」最得我心的大概是:「And the Finnish language is bloody difficult to learn!」移民學語言大不易,這句抱怨,相信是許多移民的心聲。

  觀看赫爾辛基的「抱怨合唱」的經驗,帶給我許多深刻的體會。抱怨,不見得要是壞情緒,也可以帶著幽默,讓人會心一笑。而抱怨合唱本身的價值,或許正在於那 一份,關心生活環境,並從中去思考、創造出來的音樂力量,不僅道出人們的心聲,也讓觀看的人深浸其中。與我一同觀看的人們,隨著音樂起伏而搖擺,跟著歌詞的嘲諷而發笑,就連一位母親,也面帶微笑地,在音樂中輕搖著懷中的嬰兒,一切都感覺那麼地柔軟而光明,以「抱怨合唱」之名。

  我突然了解,赫爾辛基的抱怨合唱,若不是在赫爾辛基,就不會有相同的意義,或許每個城市,都可以有它自己的一首抱怨合唱,就用另一種方式,一起檢視價值與生活,這是在趣味幽默之餘,一份真誠動人的力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