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江山更爱美人读后感锦集
《爱江山更爱美人》是一本由紫流苏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285图书,本书定价:23.80元,页数:2007-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江山更爱美人》精选点评:
●补标注。其实是文笔很妙的一篇文
● 有爱便生恨,古理昭彰。
●呃,我腆着脸上来说,我看过自己写的书。。。
●这本书原名叫《风逝幽幽莲》,晋江官推文,文字和故事都好,还被后宫的作者抄了去,推荐大家阅读。
●记得多少?报告,全忘了!
●人品和才华一般动人的作者~
●在图书馆看封面还以为是穿越呢,虽然不是,但作者从简短的历史描述中还原了北魏后宫的诡谲风云,很有想象力,也给我普及了一下北魏的历史
●心理描写可以说是很真实了
●如今读起来觉得字字是辛酸,因为太年轻总不愿就此辜负自己,大概也因此而多了许多伤心的理由,这本书是我对紫流苏改观的开始,书名像是一种讽刺赫然在目,不知当时将风逝幽幽莲改成这个乍看俗气的名字是否也有这一层的考虑。。。结尾并不是很好,有很多地方因为过于要贴近史实,缺少应有的发挥
●真的是符合史实吗?
《爱江山更爱美人》读后感(一):机关算尽太聪明。
冯妙莲不是不聪明,而是太聪明。
机关算经以至于落得如此。
很想说的是,喜欢一个人并不是和别人和自己争强斗胜。如果留得一份坦然留得一份直白。或许结果不至于此。
《爱江山更爱美人》读后感(二):机缘下的巧读
读这本书,本身原因很简单。作者是学姐,并且在班主任的渲染下,是一个很可爱有才华的学姐。当时还因为太想看去买了盗版。怎么说呢?文字含蓄优美,但是结局着实不喜欢。风逝幽幽莲,卑微却骄傲的女子。
《爱江山更爱美人》读后感(三):情随境转
看了前面的书评,赞同一点,这个名字确实不咋的,还是喜欢《风逝幽幽莲》啊。因为记得历史中北魏孝文帝改革一事,就看了这本书。对妙莲,只有深深的同情。感觉,情窦初开的她,还是喜欢他的吧,但由于身边环境和人物的关系,最终演变成只有权势的争夺,是他负了她,也是冯家负了她,让她在自保的逆境中奋起一搏,为自己命运的不服,也为他人藐视的反戈。不怪她狠,是天下人把她打到无翻身之地在前,她不想屈服,她有自己的个性,因为她也姓冯
《爱江山更爱美人》读后感(四):心比莲心苦
是看了jj论坛里某筒子评论《后宫》才看的这本书。一路看完,虽然不是酣畅淋漓,但也是回肠九转后,犹有剩回肠。
最后皇后死,以及她与孝文帝生分一节,不能说情节安排上没有纰漏。但这书确实比《后宫》好,毋庸置疑。
心爱的是拓跋勰徘徊在月华下,索要琥珀一节。妙莲听了乌鹊的叫声,清泠泠的笑:“听,乌鹊的叫声,真是凄凉极了。”
真是凄凉极了。
女子悲哀写到此处,也算尽了。
你不是一心人,他更不是一心人,那为何最初还要孜孜的求那一心呢?为何还要做一个风和日丽,繁华相逢的绮梦?
碎了的是一地女子的心,妙莲终不是聪慧无双的女子。这一场北国里,云过无痕的梦,也就散了。
作者写此文时,我不读晋江,只知清韵。到此时,jj已不复当初的样貌。作者每每恳请长评,而当初的作者,自是待自己的作品如珠似玉,而不像现今,急于献宝。
随意感慨而已。
《爱江山更爱美人》读后感(五):爱江山更爱美人
故事从太和八年冯润入宫开始,和袁贵人的暗斗,高照容进宫生子,变革汉化则以正衣冠为先。而柔然的进犯带给了改革契机。均田制,三长制。文章带着小女生的姿态,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接下来是立储风波和立子杀母的北魏风俗。皇子命名,内敛端淑的罗氏进宫。生子取名。冯修和冯诞的矛盾,勢如水火。太皇太后的老谋深算。彭城公主的婚事。藉由因病被遣出宫的冯润。拓跋宏借南征迁都洛阳引发的叛乱。冯昭仪回宫,而妹妹冯清已是皇后。南北朝的对峙,王肃的推举,趁南齐宫乱二次南伐,毒杀高贵人。司徒冯诞出征而亡。革新需要较量,新的力量尚未长成,旧的势力依旧顽固。废鲜卑语,改习汉话;改丧葬,改复姓分宗族,联姻汉族门阀世家。再到废后,太子元恂杀中庶子高道悦反对汉化被废,之后是平城亲贵反对汉化而叛变,元恪被立为太子。 和王肃的交易,立为皇后。而元宏第三次南伐。王肃和彭城公主那段写得特别好。罗夫人的生存之道。最后彭城公主的计策让高菩萨进宫。 “我有时候想,所谓的美姿容,通书史,擅音律,这些自矜之处,竟是命运给我设下的圈套。便如孩提时的秋千,乘风荡到最高处,风景独好,终究还是要坠下来的。然而,我坠下来,却不是落回原点。而是掉进红尘之外,万丈深渊。”皇后最后还是随着拓跋宏合葬。 不过还是有几处错误,高丽和高句丽作者竟然搞混了,很多可以展开的情节,作者省略了,礬石无毒,只是性寒,吃了不会发热。第一人称本是最容易带入,可这文的剧情构思有些不合理,带入感反倒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