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失善
放生失善
文/赵元波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权臣赵简子,喜欢在大年初一这天,把捉来的鸟雀放生,美其名曰“爱生灵”,觉得这是一种行善积德的行为。
大年初一这天,老百姓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他们是来向赵简子进献斑鸠,好让赵简子放生。赵简子觉得自己做了大好事,高兴之余,给予进献斑鸠的人优厚的赏赐。
这年的大年初一,老百姓又来进献斑鸠,赵简子家新来的一个门客就问赵简子:“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赵简子说:“放生做好事,说明我有有仁慈善良之心呀!”
门客说:“老百姓知道你要拿斑鸠去放生,还会得到奖励,就会争先恐后地去捕捉斑鸠,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是很多,如此说来,你对斑鸠的仁慈确实还不能抵偿你对它们人为地造成的伤害大呢。要我说呀,你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鸠一命,不如下道命令,从现在开始就禁止捕捉。”
经门客这么一分析,赵简子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下令从今以后,再也不允许捕鸟雀了,他也不放生了。
爱它,就不要捕捉它。
行善,要看实际的效果,而不是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