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三部曲》的读后感大全
《纽约三部曲》是一本由保罗·奥斯特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纽约三部曲》精选点评:
●无纽约感觉。
●2016.03.29 ~ 2015.04.05 对这套书的畅销感到惊异。打着侦探小说的旗号,其实远不是通俗小说,而是严肃的纯文学作品,不好读,但有味道。
●繁体电子书看得非常痛苦|||
●绝非侦探小说,而是写作之书。自我放逐与自我禁闭的书写者。最后那一部《锁闭的房间》是我最喜欢的。
●一本已经搁置了很久的书。其实一直在看。也是看的辛苦。因为不能有充足的时间将其连贯的畅读。每次都要回忆之前读过的故事情节。这样故事的本意就打了折扣。但不可否认的是作者独到的写作手法。但这样手法的结局我个人还不是很适应。因为作者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太大了!我都不知道应该如何运用他给予的那种权力。我想!或许我应该需要改变自身的思考方式。
●迷宫式小说
●玻璃城是非典型的保罗奥斯特,不过可以看到好多以后作品的意象都出自这里。
●读完这本,倒是更理解博尔赫斯那些短篇了。迷宫叙事就需要宏大,堆砌细节的迷宫不是好迷宫。但我们也不能总拿博尔赫斯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呀。
●有意义或者无意义又如何?
●大赞
《纽约三部曲》读后感(一):有些失望....
可能是期待太高吧..因为特别喜欢他的幻影书所以一口气借了他全部作品的中文译本...但看过之后有些失望...都没有像幻影书一样,让我一气呵成...呵呵..怪异的故事..有开始没有结果...
《纽约三部曲》读后感(二):又见意识流
又见意识流,且此小说是一部文艺片。怎么说呢,有点拿着勺子挖西瓜,写的不是这个西瓜,而是勺子。作为意识流形成的小说,很成功,被作者成功灌输了某些思想。如果也生活在纽约,相信除了寂寞迷失还会感受亲的一面。很闷,却可以抓人继续读完,有些特别的东西。
《纽约三部曲》读后感(三):8分之作
8分之作。我是谁?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和边界究竟在哪里?存在是否只有通过追寻方可实现?作者到底意味着什么?第一本保罗·奥斯特。现代版、城市版的博尔赫斯+卡夫卡。很有意思,问题是老的,侦探小说这一载体,人物、意境和画面又是新的。文敏新版的译文,至少文笔极佳,读起来一气呵成。速度买下新书 4321。
《纽约三部曲》读后感(四):当侦探小说变得很文艺
《纽约三部曲》实在是一本太过文艺的“侦探小说”,或者说,它可能不算是推理类读物。作者提供了过于冗长的场景和感官描述,又有太多的线索没有解释,而结局的出现又是那样的突兀。或许,这里面存在着许多作者对于纽约这座城市的理解,喜爱和批判,这些文艺范儿。但若是将它视为一本推理小说,无疑会让读者非常的莫名和失望。
《纽约三部曲》读后感(五):我最喜欢此书中第三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描写了那种作家、艺术家对自己怀疑、厌恶甚至完全否定的心理过程。是一部很深刻的小说。
忘了是谁说过:“艺术家都是有病的人,跟普通人比起来,都是不健康的人”,我觉得是有一点道理的。第三个故事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艺术家到某一个阶段会欣赏常人健康的性格和生活态度而否定自己。
当个单纯健康的老百姓其实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