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王洛波读后感100字
《狼王洛波》是一本由(加拿大)西顿著作,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24元,页数:1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狼王洛波》精选点评:
●那些故事我快倒背如流了
●小时候的回忆。
●让我想起了 《重返狼群》 爱上狼
●经典的儿童读物!!!
●非常喜欢!童年读过的小说之一,狼王洛波的故事永远留在记忆的海洋!
●我更加怀念我的父亲,是他当年给我买的如此优秀的小说
●小时候读过的书之一
●超赞
●是我小学时期的书了,只记得很感人,也很美好吧。 童年。广东。
●皮某人的书。《重返狼群》里的小狼格林,小时候在电视里看到的,就是这个狼王洛波的纪录片。一只传奇的狼。不过皮皮还是最爱格林。
《狼王洛波》读后感(一):我读的的第一部名著
其实这本书是初中时候读的,读完后喜欢的不得了,同期还又专门去找了好多跟狼相关的小说文章来看,记得有次作文课还专门自己创作了一篇2000来字的狼的故事,虽然是许多狼的故事地拼凑,但可以算作我文学创作的初体验。
狼王的故事不但给我带来了乐趣,也对我性格的塑造有一定的影响。小说中狼的一些性格品质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我在人格方面追求的目标。
这是一本带有我美好少年回忆的书。
是很棒的小说,力荐!!
《狼王洛波》读后感(二):记忆如经年流水,惟美永存。
我是个懒人。自上豆瓣来,总是三三两两的想起来什么偶尔添加一两本我看过的书,电影。也从来懒得写什么评论。
而这一本,是我初中时候看过的书了。并且,这是大外公还在世的时候,我从他的书堆里翻到的,于是就成了我的。
于是这本书当然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还是大外公留给我的惟一遗物。
扯远了。
年代久远了。
这本书后来借过很多人,我现在都不能确定是否还在我的书架上。
只记得,狼王最后的伤心之死。
更记得,鸽子阿诺的未完成的旅途。阿诺的故事我看的最多,且每次看,都得哭一次。
不能不说,这其实不能算是一个对象是儿童的读物。因为几乎没有一个故事能有好的,儿童乐见甚至世人乐见的,如当今的电视剧的大团圆结局。
非死即伤,或者永远消失了。
可能是因为作者非国人吧,也许在他们的国度孩子亦是可以像大人一般早熟,早早的知道生离死别乃常事。而非我小时候接触的童话们,王子啊公主啊神奇的各种东西啊,最后总是好的结局。
亦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插画非常写实,非常美丽,根本不是对着小孩子的可爱造型。
也许这就是我能够一看再看,以及至今仍念念不忘的原因吧,这并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儿童读物。
惟,美,永存。
《狼王洛波》读后感(三):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狼王洛波》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身体健壮、智慧超群的洛波带领狼群克服重重困难,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的斗争中谋求生存。洛波威风凛凛,是狼群当之无愧的首领,他不可一世地奔跑在喀伦坡地区,令人闻风丧胆。多少年来,牧人想尽办法抓捕洛波,但均以失败告终。 直到有一天,洛波为了拯救心爱的女伴布兰卡不慎掉入人们设下的陷阱……在挣扎中,洛波的呼救竞未能得到狼群的回应。洛波,这个高贵的精灵,最后在绝望中悲壮地死去。人类不得不对它的智慧表示赞赏,它的生和死都赢得了人们的敬佩。
西顿勾勒了狼王洛波的生命进程和形态的轮廓。他讲述了好几个故事,来说明狼王洛波的确机智聪明。洛波威名赫赫,在当地为非作歹多年,牧人却只有气愤和绝望的份儿。被奖金吸引来找它麻烦的人来了一茬又一茬,到头来总是损兵又折将地败退。洛波的机灵令人叫绝,毒药和捕狼机对它也是没有用的。后来写到洛波对妻子的感情,不离不弃,感人至深。
小说中的故事都是真实的吗?起初,我对此是将信将疑的。经过仔细阅读中译者的介绍,我相信确实有真实依据。西顿“1860年生于英国,起初学自然科学,后来到法国学写生画,画过许多有关动物生活的作品。这些动物生活画,曾在巴黎公开展览过。他回到加拿大后,在草原地区住了很久,对动物的生活作了详细的观察。他所写的许多描写动物的故事,就是以这些实地的观察为基础的”。西顿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加拿大的林莽和大草原中奔走,据说他所累积的有关动物的素材多达五十巨卷,而已经写成作品的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西顿不仅认真观察过野生动物的生活,在另一方面,他还是一个坚定的达尔文主义者,他相信“适者生存”的道理。这一观点在《洛波》中也有体现。
西顿在野外亲眼见到了无数弱肉强食、自然淘汰的事实,看到了支配着野兽世界的大自然强有力的律条。因此他认为,只有最优秀的动物才有使某一物种存在下去的权力,作家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和兴趣集中在那些天赋出众的、特别优越的动物身上。
《狼王洛波》这一动物小说显示了一种悲剧性的壮美。它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心灵震撼。这是一种与道德无涉、与人性无关的悲剧场景。它体示的是生命的勇气和力量,是生命在危机和困境中的角力与抗争、呐喊与歌唱。狼王洛波的死是狼这个物种的悲剧,也显示了动物命运的无奈与悲壮——无论躯体多么高大、动作多么迅猛、精神多么强悍、头脑多么灵活,都无法逃脱被征服、被捕猎、被杀戮的结局。这是由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处境和地位所决定的。
我认为这就是西顿的高明所在。他作品逆转了此前的加拿大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大自然的可怕形象。加拿大文学在很长一个时期里致力于描述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然而在西顿的作品中,人类在和自然的斗争中不再是牺牲者,他们反倒成了自然最大的威胁,他们利用一切办法,包括套索、陷阱以及毒药等,使得即使最强大的动物在他们面前也难以逃遁。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人类为万物的灵长的思想使得人类对自然的盘剥开发几乎达到泛滥程度。这场人与自然的斗争似乎又完全倒向了另一边。
在对西顿和中国作家沈石溪的作品进行粗略的比较后,我认为他们二人的作品有很大不同。虽然他们都试图呈现出动物的本来面目,努力挖掘出与人类中心主义观照下的动物形象不同的新态。但是,可以看到,沈石溪写实动物故事虽说涉及到动物的情感和机智,但缺乏对动物特性的真实描摹,而西顿在字里行间,把触角伸到了动物的方方面面,相比之下,沈石溪的作品无法提供丰富、真实的细节,只能根据意念或人类的行为方式来想象和描摹动物,使动物形象单薄、失真。
在现实中,当儿童捧起《洛波》这样的故事,他们也能从中体味到一种酣畅淋漓、跌宕起伏的悲剧力量。洛波和猎人的一次次较量,狼王生存智慧的一次次展示,狼王被捕获后困兽犹斗的挣扎与绝望……都无疑于一种充满悲剧色彩的虚拟游戏。更宝贵的是,西顿细腻而生动的刻画绝不是幻想,而是动物界的真实。让幻想富于现实真实无疑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同样,将现实真实写得如同幻想世界也是一种高妙的境界。可以肯定,品读这样的故事,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可以获得很多。对自然界神秘性的洞察,阅读中惊奇感的强化,以及想象的体验、情感的激荡、精神的启悟、心灵的补偿……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