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故事》是一本由董桥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事》精选点评:
●你看人这生活水平。文风供参考。
●有可取之处,比如一些掌故人情,一些大家逸事,不过他时不时要矫揉造作地对人生发一番感叹的腔调太可怕了,进而觉得,文化名人自成一圈,如果每个都致力于写朋友赚稿费,未必不比他好。
●2007年阅。2011年再阅。
●相当的精彩,故事,这个名字取得好,故去的人的一些事。
●有几篇写人物,底子风韵还是很有的
●古玩聚散的故事往往给古玩染上薄薄一层动人的沧桑。/ 一九六零年仲夏我去台湾读书,起程前几天他悄悄把一只玉蝉塞进我的口袋里,说是汉代的琀玉,带在身上保平安。“你真的相信这些吗?”我大着胆子问他。老先生静静看了我好久说:“不要问我这样聪明的问题。我向来甘心做个快乐的笨人!”那一瞬间他苍茫的眼神我这辈子忘不了:我为自己年少的浅薄愧疚。/ 我近年尤其偏爱他(沈从文)字里这般自然的峭拔,偏爱他写了一辈子字而不觉得自己是书法家。那是最高华的气派,也是最动人的谦逊,跟他一生的著述一样稳练。
●沧桑的人说过往的事,那陈年的风,拂面吹来。那种言语风格,在当代人看来多有矫情之处,不过,那正是那代人的特色。
●一直想看作者的书,从别处听了很多赞美声,想不到第一本会是这书,很意外,自己竟然很喜欢,淡淡的语气讲着故事,喜欢听这些老的或更老的故事
●董桥
●說實在的,我不喜歡董橋
《故事》读后感(一):请教大家“梦落潇湘”是什么意思啊?
第八页 《翠玉簪》那一章里提到陆小曼的画《晚渚轻烟》是这么形容的 “那副画尺幅不大而烟雨浩渺 深浅点染之间烘托出梦落潇湘的文人沧桑” 潇湘一词指湖南 旧诗中也指泪水 结合陆小曼的生平 应该和潇湘没什么关系 这里解释做泪水也太牵强 那梦落潇湘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故事》读后感(二):每一件古玩引发的情感
这像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每一件作者搜集的古玩背后都隐藏了一个小故事、一个人或者一段情感;这又像是一本古玩指南,把懵懂无知的人也带进作者痴迷的世界,分享作者的喜悦,惊奇和遗憾,更重要的是从无知变为略懂;这也算得上是一本情感随笔,看得人心里暖洋洋,对过去的年代和那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感充满了憧憬和念想。
《故事》读后感(三):漂亮的故事
还是那个精致、俏皮的董桥。。。董桥一向擅长讲故事,或者说他一直生活在那种氛围,住手拈来的文人趣事,读来赏心悦目。《故事》依然是董桥在古董文玩集藏中经历的故事,底子是沉郁的中国历史文化,穿插的是一段段或隐或现或远或近的情感。每个故事配一幅他收藏的古董彩图,非常养眼。尤其是袁寒云(袁世凯的二公子)、沈从文和俞平伯的字简直让人惊艳。
《故事》读后感(四):还不认识董桥
其实看这本书是两年前,买的时候原因如下:
封面设计比较喜欢。
书里的彩页证明与艺术有关。
随便读了几句,觉得可以安安静静的读。
后来一篇篇看才发现,那么多东西自己没有涉猎过。
但是,依然从字里行间读出感动、喜悦、思考。
到现在不是很清楚董老先生的身份、作品等等。当然是必要的,但不认识仍可景仰。
《故事》读后感(五):看“董桥”这道甜点
董桥擅长写小品文,凡是看过其文章的人都不会质疑的,但是同时,董桥只会写小品文,凡是看过他十篇八篇文章的人更不会质疑。董桥的文字过于精美,精美的东西往往脆弱,禁不起不起时间的沉淀,经不起风霜的锻造,只能呆在恒温里才延续它那初读的鲜艳。我是个粗糙的人,老让我吃“董桥”这道甜点,时间一长有些难以下咽,但我并不反对没有读过的读者尝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