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花道的美学》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花道的美学》读后感锦集

2020-11-07 02:03: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花道的美学》读后感锦集

  《花道的美学》是一本由[日] 吉田泰巳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72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011-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道的美学》精选点评:

  ●有一点点明白千利休的“如花在野”了:因为主客体的分离,已经与自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隔阂,所以要从插花创作中寻觅被遗忘的神灵。插花作品如同自然的一缕意念被安置于人为的空间里,神与佛的声音在寂静中显现。“插花作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作为主角”,就像云聚云散、风起风息,应该毫不引人注目却又不需自证地存在着。

  ●随笔性质的文字。作者阐述了他关于花道的一些观点,正如他认为花道重视素材这一周围因素一样,他也用了很大的篇幅从环境,历史,其他领域来展现花道及其中的美学思想

  ●但求古人之所求

  ●以为是花道鉴赏指导结果是讲插花的人文和思想什么的—融合了宗教(佛教和神道),依托于日本传统艺术的能,歌舞伎,茶道。看起来寂静,毫不显眼的作品往往又隐藏着作者汹涌澎湃,跌宕起伏的意念。不求古人之迹,但求古人之所求。

  ●最近读了不少关于道的书,说话之道,花道。所谓道,就是一种态度、原则或策略吧,相对于技术层面的术,方向性更重要些。本书描述日本民族及文化的形成部分倒是印象更深刻些。一个岛国,各种漂来文化,民族融合,怪不得日本式美女都是高鼻明目脸盘轮廓优秀,又有亚洲女性的圆润,想来和民族混血是有关系的。而日本文化和韩国、中国等文化的深厚渊源及保留借鉴,更是难能可贵。一章讲到对于插花来说重要的节日,基本都是从中国传来,比如初七人日等。以及对桃花、梅、竹等寓意的借鉴。而插花本身则是生命意向的一种象征,将花草融入人的情感加以体现。插花有直立插花、格花等不同流派,但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与环境的融合,起到改变环境空间气场氛围等效果。这也是最早插花作为神器联接神与人,在神前供奉的原因。而具体插花过程讲究品格、剪枝、位置、

  ●对日式花道有了基本了解,但是不能算是有趣的书哟

  ●2016.06.07

  ●像是作者的个人随笔。有的内容似乎跟花道关系不大,但是作者对艺术的热情很让我佩服,这大概就是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态度吧。还有文中透出的那份满满的日本人气息,对日本,我所不懂的还太多。

  ●虽说是花道艺术,但有大半篇幅在讲日本文化,可惜注释几乎没有,能好好查查还挺有意思的。不过行文实在过于随意,不了解花道很难体会。

  ●多深的理论没有,写的很有日本人的诚恳,诚恳背后的态度让人尊敬。

  《花道的美学》读后感(一):存于制约,学之模式,跳之束缚

  插花艺术,不是想要去表现特定的空间,而是去决定特定的空间,让人可以感觉到刹那间屋子里的空气在花周围凝聚起来。

  用脚插花:在插花创作的时候,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身体力行的去寻觅具有魅力的花材,功夫在茶外。比如好的厨师会全心全意地致力于食材的选购和准备。这些严谨但不引人注目的良苦用心,虽然不会流露于表,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基础准备创作优秀作品才有了保证。

  在柔道动作中有一个架势叫做自然体。就是保持自己身体的重心既不偏左又不偏右,既不前倾,又不后仰,这是根据对方的进攻再后发制人的最重要架势。如果当你重心在后,那么身体一推就倒了。这就告诉我们,时刻将自己身体的重心保持在中心位置非常重要,当对方推来的时候就可顺势一拉,对方拉的时候就可顺势一推,这就是教导我们不可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混合是件极好的事情,可以排除先入为主的思维方法将性质不同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日本人的特点就是汲取外国的文化,从中再创造出更出色的东西来。

  《花道的美学》读后感(二):插花艺术是一门日本学。

  此书看了两遍。

  第一次看,匆匆掠过,觉得似是而非,太过深奥。

  第二次看,是有幸读过一篇文章,讲读书做笔记的重要性后,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摘要,发现很有收获,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插花艺术的喜爱、插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与国外的花卉造型艺术的异同、日本的传统艺术大同小异的特点、古典插花的利与弊、现代插花艺术发展遭遇的瓶颈、以及作者提倡的创新和思索等等,都在书里一一展示,引人深思。有兴趣的人可以好好读一下这本书,会给你带来启发的。

  这本书里,作者有几个观点我个人觉得很受用。 不得不说,作者吉田泰巳是一位有大家风范的艺术家,深刻严谨,善于思索。

  插花艺术是一门日本学,研究花道就是研究日本,要了解日本就必须了解花道。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法空相。不对事物的价值作规定,保持中庸观念,不可先入为主。不能因先入为主的观念迷失了真实世界。

  不图回报的努力才是真的努力,如花在原野,插花要插的花早在原野一样才最好。

  有些东西比美更重要,花插的好看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插花除了清新明快的一面,也要看到喜悦感情背后隐藏着悲伤。

  《花道的美学》读后感(三):那些之外的事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Dm北禾(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96203672/

  《花道的美学》这本书薄薄的,也不贵。好像是我之前买哪本书的时候为了凑包邮选的。作者吉田泰巳,没了解过,不知道。所以这本书一直放着没有看过。

  这两天偶尔打开看了。需要自我检讨一下。因为通常这种普通印刷封面老旧薄又小的书,我的经验都是,这书没什么看头,大多都是“口水话”。这是我不太好的先入为主的思想。看了之后,发觉,日本人啊,果然是对待什么事都很认真啊。

  目前只看了前两章,所以只针对前两章谈谈所学到的。

  陆羽的《茶经》,我一点都不陌生,甚至抄写过一遍,背过一遍。但是能够理解的真的有限。所学到的也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在想,哦,原来唐朝的时候人们这样喝茶啊。

  《花道的美学》在第一章就说,中国陆羽创造了日本的美。很直接,很坦荡。文中说到,陆羽的《茶经》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是“重视素材”。不仅写茶,还写了很多茶的产地/用水/器具……更多的工夫在茶之外。这种思想,深深影响着日本人民,对一件事物的了解,不仅是事物本身,更多的还有之外的事。

  在花道上的应用便是“用脚插花”,不仅是插花的技艺,还要走出去,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力量。

  这一点让我受用很多。

  我从来没有在《茶经》中学到这一点。或者说是没注意。

  我知道日本的茶道中,打扫,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然而不仅仅是打扫,只要是和茶道有关的事,样样都很重要。茶汤只是最终的体现。

  所以用心良苦的地方,不是明显的,但是却有不一样的力量发生。

  那些之外的事,对我们来说,同样很重要。

  《花道的美学》读后感(四):金句摘录与闻,题诗一首有感。

  日本花道之最大的自我矛盾即在于,将生于自然之花叶枝条,裁而为用,于瓶中再创造出一个“自然”。无论用何种言辞解释、攻击、赞美这个矛盾,此矛盾之本体即具诱人魅力。以此矛盾体观照日本文化之各个方面,十鹄九中。恍惚之间似有所悟,故咏曰:

  万象住娑婆,

  神意凭谁播。

  铗闻花叶语,(挥剑除迷氛,)

  再造曼荼罗。

  注:本人亦修习剑道,若第三句改用“挥剑除迷氛”,则亦合剑道的哲学。

  ~~~~~~~~~~~~~~~~~~~~~~~~~~~~~~~~~~~~~~~~~~~~~~~~~~~~

  如果神社里没有鸟居的话就不能够将神与人联系在一起......而插花也是维系神与人的一种神体。

  插花艺术的本质就在于表现生命短暂而艳美的鲜花在凋谢时的心境。

  插花用的HANA不限定只能用花,而是指使用植物的端部,而IKE一词则是包含了给予植物生命力的意思。插花作品不一定用花枝,只用树枝也能创作造型。

  “用脚插花”则要求我们在辽阔而严酷的自然界中筛选出优良的花材。

  插花就是直立鲜花,其意义在于使生命复苏。

  我们在插花的时候,也是按照“曼陀罗”的世界观,对一花一叶都非常珍惜,希望表现出一个完美的宇宙世界。

  设身处地为不会说话的花儿着想。

  所谓不洁并非污秽肮脏的意思,而是精气神枯萎。

  与稻米共生息的樱花、蜻蜓是符合日本人感性世界的。...... 门松和小松枝是迎接岁神的通道和神体。

  插花艺术的本质就是,不是向鉴赏者展示插花技巧的高低,而是把自然的美提供给鉴赏作品的人们。

  “藏即为花,不藏即不为花”。在不显眼处去毫不显眼地运用技巧来创作不引人瞩目而又具有极大存在感的插花作品,这就是插花艺术家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做人之理亦复如是——自注)

  以插花为首的日本传统艺术就是在这样一种(指不使用现代人工照明而自然采光的古建筑)昏暗中生存、发展而来的。

  诚实坦率地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一株鲜花,这就是“相闻奏华”。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