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人皮读后感1000字
《温暖的人皮》是一本由李西闽著作,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温暖的人皮》精选点评:
●这本太一般了
●很不错的恐怖小说
●结局感觉很悲伤
●恶人不值得同情,心理变态者不能以常人之心理度之。
●就是结局看了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有点莫名其妙就结束了的感觉。
●故事还是挺吸引人的,最后的结局是有点意外
●一个柚子造就的剥皮狂人。不太好看。
●终于拜读恐怖大王的作品,本书恐怖的不是鬼,不是故弄玄虚的氛围,而是人。花荣的成长经历做事手法心里历程,让人不寒而栗。而女主角白晓洁从欣赏、爱慕到最终关头的醒悟,正如花一样美好的开始,丑陋的结束,让人和她一起做了一场妄想的美梦。
●现代版“狂人日记”,看完仍然记得的情节就是花荣把剥掉的人皮挂在家里,把头发埋在泥土里期待它发芽长成一个女人。【据说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案件创作的……】
●童年阴影 心理扭曲 最后的王大鹏事件导致了爆发
《温暖的人皮》读后感(一):仅个人观点
可以说我看过的所有书都会在豆瓣里留下痕迹,这本书其实没什么高深的逻辑,也没有扣人心弦的跌宕起伏,但就是因为他的简单大方平铺直叙的讲故事风格才真正占领了本书的重点,从而成为其亮点,我推荐这本书只有一个原因本书文字内容不做作,实在。
《温暖的人皮》读后感(二):一个寂寞、偏执继而疯狂的故事(剧透)
3个小时,终于看完了,是有很多恐怖的部分,更多的是勾起内心的寂寞,看着书里一个个的角色,也只有一个词:寂寞。
所有的东西都是那么的矛盾堆积在一起,残暴和温暖,我们都不会爱,那么就杀害,活着都不是滋味,那么就彼此伤害,或者死去。
花荣出身的家庭及其成长的背景定下了一生的基调,无论他未来走过什么样的路,大学生,大公司,最后还是回到那个黑漆漆,阴森森的童年记忆里,延续家族的黑暗、孤寂与残暴。后来遇到的各路人,就像是纺织一张黑色的大网,把一切网在一起,这些的矛盾、纠结、所谓人性的黑暗都结束在花荣身上。
全书大部分在花荣与晓洁的对话上,花荣讲着自己的杀人故事,晓洁当是一个无聊的大叔给自己消遣。直到花荣在王大鹏身上失手,王给晓洁打电话时,晓洁才知道花荣讲的一切都是真的,结尾可以说是一个留白吧,晓洁落在花荣手上,远处响起警车声,不过觉得真正的结果,到底花荣最终有没有杀晓洁也不重要了,只愿他的灵魂能得到安息。
《温暖的人皮》读后感(三):个人的理解
这本书的主线一直以华荣和白晓洁的对话方式展开,很吸引读者的兴趣。不过每次看到华荣波澜不惊的讲述他的杀人故事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后背毛骨悚然。因为
个人文学素养有限,正在努力改进,所以不太清楚作者的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述的是什么问题。
以个人观点,华荣从小到大所做的一切都来源于一种不安全感、一种背叛感、一种家庭责任的缺乏感。是因为犹豫小时家庭的不幸导致他心里扭曲,他想伸张正义,但却从不
相信其他人可以帮助伸张正义。他觉得正义的伸张只有自己能够实现。文中讲述他杀了许多的人,其实看到对于这些人的描写,可以看出,一部分人是因为真的做错了事情不只悔
改、没有一种慈悲心,所以华荣决定以他的方式来判决。一个如果心灵健全的孩子,不会用这么残忍的方式,可以寻求其他的途径,甚至可以置之不理。而对于这个心灵扭曲的人
来说,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得只有他自己。而另一部分人,是因为华荣真的“爱”他们,从他们身上看到过去自己、妈妈、姐姐被一次次伤害的身影。所
以他采取了最极端的方式,帮助他们解脱。可以看出,他对于这个世界有多么的失望,他说自己开黑车,像一只老鼠一样胆战心惊。其实他的生活不也是像一只老鼠一样吗?对于
所有的伤害,都胆战心惊,甚至很多的时候再没有受伤之前采取非人的手段以避免自己受到伤害。所以说,受到伤害的人是可怕的,因为他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但是,我得说,
华荣的本质并不坏,看到可怜的人,值得帮助人的他会倾尽所有去帮忙, 他的心中已然有善念的存在,不过有的时候因为扭曲的心态,才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善念。我想这点,是作
者有意为之的吧,让我们相信无论什么样的,无论什么事胡我们心中都是有善念存在的。
对于这些,本人认为作者可能是想让大家懂得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一个健全的家庭,孩子才会健康的成长。一个有缺陷的家庭,孩子成长的时候心里不可避免的
有扭曲,很多时候只看扭曲的程度。很多时候在社会上为人处世的方式,对人的态度,健全的孩子会敞开心扉,迎接阳光。而扭曲的孩子会躲在黑暗的阴影里面,偷偷的看着大家
,同时也在提防谁,对他会有所伤害。家庭其实是一个小单元,但这个小单元决定了人的一生。马加爵、药家鑫之类,我们不能说他们罪大恶极,人的本性其实是善良的,但是由
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因为一次次伤害,不得不努力保护自己,才酿成如此的惨剧。所以一个家庭,父母,对于孩子很重要,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有意识,以正确的方式交到孩子。
《温暖的人皮》读后感(四):人之初 性本恶——书评李西闽恐怖小说《温暖的人皮》
人之初 性本恶
——书评李西闽恐怖小说《温暖的人皮》
司马狂/文
许多年前,曾今很喜欢在凌晨时分,一个人,关掉所有的灯,抱着笔记本电脑,接上音响,看一部惊悚的恐怖片,然后将自己吓得魂飞魄散,愣是连上厕所都疑神疑鬼的。也曾今因为编辑说我的小说情节不够曲折动人,捧着真正的鬼故事看上一晚,导致噩梦连连。可历经了长时间的磨砺之后,现在的我,不论是对于恐怖电影还是恐怖小说都有了一种天然的免疫力,很难得再寻觅到当初那种发自肺腑的恐惧了。可这次在春节期间,仔细阅读了有“恐怖大王”之称的李西闽老师的恐怖小说《温暖的人皮》,终于再度重温到了那种源自心灵最深处的恐惧感,虽然为此我付出了几宿的恶梦。
《温暖的人皮》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在恐怖小说当中,经常被用到的桥段——一个年幼的孩童,因为家庭的诸多因素,变得残忍而又嗜血,他的心灵已经扭曲到了极致。他手中的刀一次次的挥舞起来,一次次的将那些他认为嘲笑和鄙视他的人剥下皮囊,甚至于,他还将那些对他有过帮助的人和深爱着他的人的皮都剥了下来,并珍藏着,因为这有这些人皮,才能给予他一份难得的宁静和温暖……这样的一个故事,看上去似乎平淡无奇,可当我们真的翻阅起这部小说的时候,才会由衷感到阵阵的凉意。
李西闽的小说有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他的行文文笔很唯美,这种唯美不是浪漫主义流派的花前月下,而是用他那充满了灵性的笔端,不紧不缓的跟你诉说着一个悠远的故事,就如同我们年少的时候,老迈的祖母抱着我们,伴随着摇椅的晃呀晃,祖母的声音徐徐道来的感觉。《温暖的人皮》很好的秉承着这份传统,每一次花荣描述着他杀人的场景,都令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因为李西闽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更重要的是,李西闽写出了花荣内心的那份痛楚,那份外表冷漠其实内心孤苦的凄凉,在这样的恐怖小说中,穿插着大段大段的散文化的文字,看着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毛骨悚然的战栗感。多少年前,沈从文先生的小说里面,就是大段的散文化文字,令世人皆对凤凰城流连忘返,神往久矣,而今日,李西闽的恐怖小说里面散文化的描述,也会造就恐怖小说真正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惧感。文字之于恐怖小说,就如同音乐之于恐怖电影,纵观国内的惊悚电影那部不得依托那紧张的音乐节奏烘托气氛呢?这点一直是国产恐怖片饱受诟病之处,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每每响起那些音乐的时候,总会让我们的鸡皮疙瘩开始耸立起来,换句话说,这些音乐或许正是这些国产恐怖片的精髓。那么,读李西闽的《温暖的人皮》就如同时不时耳畔响起那些熟悉的恐怖电影音乐一样,很是过瘾!
在整体的叙事手法上面,《温暖的人皮》采用的是插叙的形式,每一次当白晓洁与花荣一起的时候,花荣总是会给这个天真无邪的姑娘讲着一个个的杀人的故事,而白晓洁总认为这个花荣编造的恐怖故事而已,可到了故事结局的时候,我们终于知道花荣说的那一切的故事其实都是真实发生的!正在在这一次次的接触当中,花荣的杀人故事才会一步步的揭露开来,他的性格也是在一次次的杀人故事中变得饱满起来。这不是简单的字体改变,而是一种非常娴熟的驾驭故事情节的能力。看似杂乱无章而又毫无关联的故事,其实正是强烈吸引读者目光的关键点,通过一次次的杀人,花荣的前世今生才会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一个活着的黑车司机形象才能跃然纸上。在所有的这些插叙的故事当中,两个个细小的细节,如同烤羊肉串的那个竹签,将故事串联成为表现主人公性格的关键点:一个是每次的捉迷藏的游戏,二是花荣的那顶不允许任何拿下的帽子或者说是花荣的隐秘。这两样其实都是造成花荣成为杀人恶魔的关键因素所在,捉迷藏的游戏是花荣生母死亡前同花荣玩的游戏,帽子下遮掩着的是花荣的瘌痢头。这两个细节的出现,才将一个个毫无关联的杀人事件串联成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连环杀人事件!
其实,作者取名《温暖的人皮》完全可以体现出作品对于人性炎凉的拷问来,我们在看这部小说的时候,不得不深深的去反思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花荣会成为这么一个冷血的杀人恶魔呢?似乎在花荣的世界里面,只有那一张张的人皮,才能真的给予他真正的安宁和片刻的温暖!这一切的根源,真的要去追究花荣那个可怜的老父亲吗?家庭的缘故真的是造成花荣丧心病狂的根本吗?其实不然!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灵的最深处都隐藏着一份甚至连你自己都不曾知晓的邪恶,人之初,性本恶,只是不同的人在处理这份邪恶的时候,具备了不一样的压制能力,可惜的是,花荣的那份邪念真的不能压制住了,这才是造成一切悲剧的根源!那么,你我呢?我们能压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