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雅致的精神病院》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雅致的精神病院》读后感锦集

2020-12-02 02:07: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雅致的精神病院》读后感锦集

  《雅致的精神病院》是一本由艾里克斯·宾恩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雅致的精神病院》精选点评:

  ●我想去!!!

  ●很久之前读的 还要倒腾一下

  ●还需要有较多的背景知识,读起来才更有乐趣

  ●翻译不大顺

  ●人在疯狂时

  ●医生与病人。

  ●这样的地方我也想去

  ●译文很好

  ●读这种书走了心以后发现其实大家都有病,冷眼旁观自己,啧啧啧。

  ●只有书本与艺术是有序的世界

  《雅致的精神病院》读后感(一):谁想为精神病人看病

  没看,没看完.最近正在调整自己,看这种书会前功尽弃.

  我有个老朋友,少年时期的梦想就是住在精神病院里.在当时天真没想法的我看来,她是一个神秘的人.

  她读很多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好字.大学却去学了信息工程,时隔七年再见,她的样子一点也没有变,穿戴,举止,神态,完全是少年时期的样子.

  从少年时期就没有变化的人,我只认识两个.而以和精神病人共居为理想的人,我也只认识两个.

  她是唯一两样都占的人.

  我在想,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人可以维持从小的生活习惯到成年,包括阅读,思维模式,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曾经我也有她那样的一面,但我们无疑都比她更加世俗化.

  但是这三个人,单纯以世俗的眼光来看,过得很好.

  所以世俗化,不一定会让你在世俗中过得更好.而潜在的精神病人,也可能有一个世俗的盔甲.

  不寒而栗.

  《雅致的精神病院》读后感(二):战胜愚昧或被愚昧战胜

  在麦克连这家精神病院呆过的病人,大多兼有疯子和天才两种属性,比如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纳什、名满天下的诗人罗伯特•洛威尔、灵魂爵士乐大师雷•查尔斯等等等等。麦克连还有一个专门的纪念馆,又称“哈佛俱乐部”,一段时间,每个豪华的角落套房住的都是哈佛毕业生。

  维瑞是哈佛大学希腊文讲师与诗人,也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拉尔夫•爱默森赏识的朋友,“最具理想性的一个神秘主义者,一个出色的奇才。” 维瑞有一天告诉自己的学生自己是神之子,而且基督再临的时刻不久将要到来。于是维瑞被送进了麦克连。等他出院之后,“变成了一个迟缓的家伙。”平静的在萨勒姆度过余生。

  爱默森1841年写的著名短文“友谊”这样描述维瑞:我认识一个人,在某种宗教的狂热下,抛却他的掩饰,以卓越的见识和美好,向遇见的每一个人说良心话。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在一个虚假的年代,与人保持真诚的关系,值得一时的疯狂,不是吗?

  爱默森的传记作家麦艾利也写到过维瑞:“他那饱受风霜的慈爱脸庞,对于曾目睹神示鼓舞了他、随后又永久消失的人士来说,是一种哀伤的提醒。”

  《雅致的精神病院》读后感(三):雅致的疯狂

  才华,裹着疯狂的舞裙,摇曳着忧郁的裙摆,优雅的在人群中穿梭,她的脸是那么的悲哀绝望。

  这是我在第二遍看完这本书的想到的句子。

  19世纪初成立的美国“贵族”精神病院——McLean,里面住的不仅仅是有钱人,更多的是才华横溢的人。这使我想到天才的精神世界多多少少与常人不一样,那是否精神病患者都是天才呢?我记得好像也是美国的一家精神病院,让病人作画,并展出,在我看来那些画作是那么的迷人。

  人的大脑是如此复杂又是如此的迷人,而精神病的出现打乱了平静,

  使人恐慌,用尽各种骇人听闻的方式(现在很少用了),使那些“着魔”的人清醒过来,但永远没有治愈只有缓解,因为有的精神病医生自己就是患者。

  这本书更加强了我想看《被禁锢的女孩》,这部以McLean为背景和拍摄场地的电影的欲望了。

  《雅致的精神病院》读后感(四):精神起舞,灵魂出窍

  精神病是一种很赋有传奇的疾病,放在不同人的身上,带给人们的感觉却截然不同。普通人的精神病是没有任何的浪漫色彩的,疯子一词,而得以蔽之。对于哲者、艺术家、诗人们,我们常常会用“疯子与天才只隔一线”来形容,因为我们无法肯定有时候,是疯子成就了天才,还是天才促成了疯子。而回顾浩瀚的历史,多少震慑世间的人物,或多或少都带着精神病的因子,痛苦着、喜悦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有一种迷狂是神灵的禀赋,人类的许多最重要的福利都是从它来的。就拿得尔福的女预言家和多多那的女巫们来说吧,她们就是在迷狂状态中替希腊创造了许多福泽,无论在公的方面或私的方面。若是在她们清醒的时候,她们就没有什么贡献。”

  “极端聪明的人都是极端癫狂的”,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塞拉.隆布罗索在19世纪就怎么指出,在那个世纪,波德莱尔、凡高、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伟大的人物正不断受着藏在身体里的“内魔”的折磨,同时,也成就着它们最伟大的作品。这些,对人类阴暗晦涩且不明了不确定之探索的兴趣,正是我翻开《雅致的精神病院——美国一流精神病院里的死与生》的原由所在。

  在我的脑海里,精神病如同“Dead Can Dance”的幽深那般,在一条暗黑的隧道里,四处弥漫着声色各异的意像,每个堕入隧道的人在里面都被激发出比意像更为激烈的脑电波,这电波有时候让他们痛不欲生,有时候又使他们灵光四溢。在结束后,留下的也许是一片无法修复的废墟,但在废墟上,后人却能在里面找到璀璨无比的珍珠。

  精神跳起舞来,是让灵魂出窍的。

  《雅致的精神病院》其实并没有大量地描述我所想像的那些事件,作者将档案作为文本的立足,细书了美国最知名的麦克连精神疗养院的兴衰,而读者亦可从一个医院的发展过程,看到20世纪精神分析学与治疗的发展。

  电疗、水疗、休克、放血、额叶切除,等等等等,都是曾被用来医治精神病的方法。作者在总结麦克连曾经使用的浴疗法时列出的一张表格让人在现在看来绝对的瞠目结舌。“热气浴、雷灯浴、蒸气浴——酒精中毒、躁郁症、早发性痴呆;盐按摩(以结晶盐进行8到12分钟的按摩)——亨丁顿舞蹈症、退化性忧郁症、多发性硬化;热敷法(使用30英尺见方的白色羊毛法兰绒进行热敷)——同上,以及大脑性梅毒、瘫痪、震颤麻痹;诱导坐浴(病人从浴缸起身时,用一桶华氏80度的冷水泼在病人的臀部)——神经痛;冲浴(用装着三种温度、数加仑的各桶水,迅速且连续地泼向病人)——提神治疗;湿手套摩擦(丝瓜或白毛海)——在精神官能症的开创性水疗上,具有无上的价值;水腰带(显然是新版的湿冷被单裹疗法,适用在女性腰部)——在精神官能症的治疗上,有广泛的运用。

  我常以为,精神病不仅仅是官能上的问题,精神是与灵魂有关的,这才造成了精神病医治上的难度,事实上,从19世纪末被喻为精神病之父的让.马丁.沙可提出的催眠法开始,到当今集大成各种理论并辅以各种药物及器械治疗,人类在经历过各种弯路后,依然没能找到真正的精神病治疗的康庄大道。

  至于我所最感兴趣的天才与疯子的立论,麦克连当然地留宿过许多天才,其中就有倍受敬重的黑人失明爵士歌手——Ray Charly。

  当神经系统的运行与代表灵魂的精神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反应时,也是作为人所脆弱失控的时候,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遇上的问题。当我看到那张关于浴疗法的表格时,除了惊讶,其实还看来里面的一些方法,或者方法所体现出来的目的,正是与如今那些大行其道标榜着水疗SPA异曲同工的一致。

  压力约重的社会,我们想安身立命是困难的,关于精神病,谁都没有能给予开出全身而退的特权。

  《雅致的精神病院》读后感(五):转载:困困《飞跃疯人院》

  过年期间,我复习了老电影《飞跃疯人院》,对1960年代时髦的精神疾病疗法产生了深深的好奇,比如电击疗法,水疗法,还有可怕的“前额叶白质切除术”。

  经过简单的学习,我发现所有动真格儿的(精神分析法不算)的疗法,都建立在一个逻辑之上:你身上多出了不该有的东西!比如1930年代流行的“自体中毒”理论,认为精神病是因为你身上的器官腐坏了,因此治疗方法是拔光牙齿和摘除大肠。还有一种叫“延长麻醉”,治疗方法是把从发烧病人身上抽的血注射到你身上,有时候换成马血也行,这样你就整日间发高烧,体内致人疯狂的毒素就被排空啦。最激烈的“减少法”就是电影中迈克的结局——把前额叶白质给切掉。

  相比之下,水疗简直太温和了,相当于spa,有一精神病医生阐述其原理:“泡过愉快温暖的澡后,你难道不会觉得比较放松吗?”如果要治疗躁郁症,老年痴呆,热气浴很适合;退化性忧郁症,得用结晶盐按摩8-12分钟;神经痛治疗奇招叫做“诱导坐浴”,从浴缸起身时,用一通华氏80度的冷水泼臀部;如若想要提神,则用3种不同温度的热水痛分别快速连续地泼……这些方法相当于生活小窍门,可以细心记下,以便不时之需。

  前两天,美国一公益组织策划了个活动,叫”被遗忘灵魂的房间“,在俄勒冈州精神疗养院发现了3600多个无人认领的骨灰罐。他们被遗忘了将近30年。这家精神病院因为借场地给《飞跃疯人院》拍电影而名声大震,有好几名病人还在电影中真身出演,而电击疗法,水疗法, 前额叶白质切除术,都曾经在那里发生。

  与《飞跃疯人院》配合阅读的绝佳读物是一美国记者写的《雅致的精神病院》。讲了波士顿一家叫”麦克连“的精神病院的来龙去脉。因为这家医院收费高昂,设施优雅,逐渐汇集了大批上流精神病患者(当然,也因为上流人比较容易患上高级的精神方面的疾病),有一堆一堆的哈佛毕业生,普利策将得主,桂冠诗人,畅销书作家,大都会博物馆大捐赠人……“麦克连”绰号“精神病院中的里兹.卡尔顿酒店”。

  联合收割机发明人的儿子,19世纪美国最富有家庭的公子斯坦利.麦考密克,在“麦克连”住了好几十年,他的病例上写着:”因为性功能障碍极端发展引发初期症状。他对于适应母亲和事业责任极度敏感,堆社会以及解释一切道德宗教体系有极端抽象的标准。在特殊压力下完成求爱和婚姻,却发现自己完全无法适应性和社交方面的新问题……“。他的早期症状是选择困难——面对8套薄厚不同的内衣,因为他无法预知天气而无法决定穿哪一套。后期他屡次自杀,去世在精神病院中,死后财产捐献给斯坦福大学,芝加哥美术馆,波士顿交响乐团,麻省理工学院。

  弗洛伊德最有名的信徒与最悲惨的病例霍勒斯.佛林克也在“麦克连”住过,他的主要症状是

  因为心碎而造成的抑郁与焦虑,他曾经在一艘轮船的休息室里自杀,可是因为割断动脉的时候“喷出的血液发出令人讶异的噪音”,吵醒了同屋从而被救。

  “麦克连”中的老人也非常多,他们称得上在那里安度晚年。一个叫弗兰克的上流绅士,因为恐吓家人被送了去,他还恐吓说要杀害总统——可是由于他在那里住得时间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他到底要杀死哪一位总统。晚年他与一名同样衰老的精神疾病医生建立了友谊,他允许医生坐在自己最钟爱的摇椅上,分享他的雪茄。后来医生老死了,弗兰克把那把摇椅转向墙壁,再也没有坐过它。

  这本书简直是本上流精神病患者风雅史,一改疯人院在我脑中的可怖形像。我记得小时候我家附近有一家疯人院,姑且也叫它“杜鹃窝”吧,传说中那里盛产能掐死小孩的疯子,或者见人就咬的癫痫症患者。那里也流传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他病得较轻,惟一的症状是永远都不穿鞋,他是当地最后一个状元的后代,他的右派爸爸被枪决的时候他被强迫在一旁看,士兵开枪前把子弹在鞋底上磨了摩,这样打中头部的时候会特别脆特别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