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银和我》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小银和我》读后感100字

2020-12-02 04:06: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银和我》读后感100字

  《小银和我》是一本由(西)希梅内斯(J.R.Jimenz)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0.87,页数:2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银和我》精选点评:

  ●太好,太好,太好

  ●放在水晶匣子里的美好

  ●赤子之心。西语国家教科书必收之作

  ●错过了年纪,弥补不了情感。

  ●一开始会觉得诗人太多愁善感,但后来越读越觉得和一头小毛驴一起感受平凡生活中所有瑰丽的细节和无事的悲哀,简直是人生理想。

  ●温情而柔软的独白,我也想要一只毛茸茸的小驴子

  ●洁白柔弱纤细。

  ●一本透明的书

  ●我最珍贵的书。

  ●一开始迫切想看这本书是因为觉得“小银”这个名字很温柔,不过从小到大很难被这样的书触动,像小时候看《小王子》一样。但此刻我已经脑补到几年后我在构思《狗子和我》的情景了!

  《小银和我》读后感(一):世界上最干净美丽的童话。

  其实我看的不是这个版本,我看的是两个台湾人译的那个。译的文邹,大家不喜欢。 这本是一个西班牙的汉学家译的。哪里找也找不到。

  希梅内斯哪一年得的诺贝尔我不知道,除了他,我知道的西班牙文学只有塞万提斯。

  《小银和我》这样干净和忧伤,没有哪个童话,描写了这么多孩子的死亡:那个坐在自家门外的白痴小孩,如今还坐在玫瑰花旁自己的小凳子里,睁开眼睛看着天堂里辉煌的人群;喜欢扮鬼的小胖子,全身裹着被单,脸上涂满面粉,牙齿上插上蒜头;患肺痨病的小女孩,她微弱、断续的童音疲倦的弱去,像夏天的微风时而遇吹又止。

  希梅内斯自己说,这并不是一本给孩子看的童话。很多童话都太过残忍,如格林。格林童话的残忍在于:王子拿着水晶鞋找灰姑娘,姐姐为了穿鞋把脚后跟剁下来,让我觉得不寒而栗,这怎么能是给小朋友看?

  小银的纯净在于只向纯洁的东西弯下腰。

  我骑在书的纸背上,穿过荆棘花丛飞升上天。

  《小银和我》读后感(二):特别的礼物

  这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却在一个世纪以来,被许多孩子喜欢。当然,不仅仅是孩子。

  书,书的作者—敏感、多情、有点孤独的诗人,书中的小银—玲珑温驯、外表柔软、通体洁白的小毛驴,陪伴着许多和我一样的读者,度过了一个个美好的日子,安抚了我们曾经躁动的心。

  斑斓的色彩,敏锐的观察,细腻的描述,诗情的语言。不过,不是童话。

  在这里,有美丽的充满田园风情的摩格尔,有醉人的芳香四溢的美酒,有热闹非凡的罗西欧节;有鲜嫩多汁的葡萄,有静静流淌的小溪,有繁密如茵的草地;有欢呼雀跃的孩子,有美丽娇羞的少女,有慈祥和蔼的老人……都是那样的美妙。

  在这里,也有贫穷和无奈,有疾病和死亡。得了痨病的姑娘,孤独地坐在家门口的小男孩儿,那个爱用腻腻的声调呼唤小银的美丽天使,一次次为主人产下驴奶以维持主人生计的瘦弱不堪风烛残年的母驴……原来与美妙相伴随的还有那弥漫在紫色雾霭中的淡淡的却又挥散不开的哀伤……

  温柔的小银,陪伴着我们孤独的诗人走在迷人的摩格尔乡间,一起散步,一起思考,一起倾诉……

  它不是普通的充当运输工具的毛驴,更不是字典里那个仅有空洞解释而无活力生机的名词。我们的小银有会说话的时而欢喜时而忧郁的眼睛;有善于倾听的一对悠闲时交叉,伤心时耷拉,快乐时竖起的可爱的小耳朵;更重要的是,它和诗人一样,有着高贵的灵魂。

  小银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来到世界。相信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会爱上它并永远记住它。

  宁静的夜晚,在皎洁月光的笼罩下,伴随着微风抚动柔软柳枝的声音,小银踩着细细的散发着自然清香的嫩草,悄悄地,来到我的梦中,用它宝石般晶莹的眸子,深情地注视着我……

  《小银和我》读后感(三):孤独的呓语

  1916年,诗人胡安•拉蒙•希梅内斯重回西班牙的摩格尔小镇,以一篇《给在泥土里的小银》为十年前开始动笔的《小银和我》画上了句号。从此,这部篇幅不长、文辞优美的作品被认为是诗人一生极为重要的著作之一,被打上出色的儿童文学、抒情的散文诗集以及深情的回忆录等标签,进入多个国家读者的视野。

  然而正如作者本人在书中的小序中所言,“我从来没有给孩子们写过什么,将来也不会”,细读文本便可发现,纵然文中不乏对美好童真的描写、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这并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儿童文学。1900年父亲的去世以及疾病的摧残,希梅内斯思想忧郁,精神状态极不正常。1905年,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又使得他精神饱受折磨。次年,在家乡摩格尔,他开始动笔写作《我和小银》。作品赞美家乡优美的景致、美好的风土人情,却也不惮于直面苦难与死亡。全书进行舒缓的回忆性抒写中,不时夹以第二人称叙事,使得此书像是与故友小银的对话,更像是作者一个人的孤独的呓语。结合作者彼时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而言,此书便是他在极度的痛苦和忧郁中的某种内化的情感寄托,是诗人孤独的灵魂在苦难的精神跋涉中指向自我的倾诉和独白。

  当然,《小银和我》并未因为私人化写作而在文学价值和精神内涵上打了折扣,相反,此书以细腻的笔触书写内心情感历程的同时深入描摹了广阔的西班牙南部风情图,得以历经百年历史烟尘的沉淀而流传至今,成为一代之经典。作者个人化书写的印记也因写作的真诚而获得了普泛化的价值,而这也恰是文学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首先,从作品的文学性来看,作品在语言上极尽优美。全书由138篇短篇小散文构成,诗化的语言使得这些短篇文字也可被看作是散文诗。不妨对比墨西哥裔美国女诗人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成名作《芒果街上的小屋》,同样用诗化的语言,童稚的视角,以短篇连缀而成,书写纯净而忧伤的故事。虽然希斯内罗丝生活在美国,并且用杂糅西班牙语的英语写作,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母语对于文学书写的影响力。一种语言是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的,希斯内罗丝就曾形容“西班牙语却像丝绸一样轻柔,能卷成卷、缩成团,发出咝咝的声音” ,因此在西语区成长的作家在写作中会带上语言的烙印,书写出具有优美轻柔的气质的文学作品。

  在《小银和我》中,作者看似不经意地书写过往生活中的零碎片段,一切美丽的景致和欢乐的游戏场景,包括悲伤沉郁的时间,有时候又用大段笔墨描摹某一片刻绵长柔软的心情。在书中,时间并不是均等划分、单向向前的,在回忆的时间向度里,漫长可能缩短尘封,瞬间可能无限延长,作者可以用手中的笔任意控制无限的情感在明确有限的时间维度中的压抑收敛或是精准迸发。正因如此,作品具有强大的情感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很自然地顺着作者的情感走向,成为一个外在的“我”进入文本,与作者同忧戚,共悲喜。

  从作品内容来看,作者所写的小银是一头漂亮的白色小毛驴,陪伴作者童年的成长,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最后小银因误食毒草而死。而此书正是一部怀恋和感伤故友与逝去年华的作品。虽说文中有不少对小银的形貌以及自己与小银共同嬉戏的场景的描写,我们也决不能否认作者对儿时玩伴小银的深切爱恋和思念,但这种追忆式的书写更近于以小银为中心线索串连起散落的珍珠般的回忆,从小银出发来回顾、缅怀珍贵的过往岁月。他在文中慢慢地、细细地回忆与小银一起踩碎浸着月亮的小河,在清凉的空气中和孩子们互掷无花果玩耍,爬上平顶屋看到的迷人的景致,那么多琐碎的生活场景,零散模糊的回忆经历时间的摩挲而温润剔透。时间常常如此,筛去生活苦难的杂质,过滤厚重的的尘埃,而留下记忆中最为细碎却也最为动人的细节,谱成一曲被选择、被修饰的回忆骊歌。从这个角度而言,小银确乎是回忆的写作对象,同时也是过去回忆真实存在的一个代表性印证。正因为小银在过去回忆中的在场而在当下的时间向度中缺席,它才得以超越自身作为普通的一头毛驴的身份而进入文学叙事的视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作者大片段落以小银为抒情对象的第二人称书写中,所感叹的并非对小银的深深思念,而是倾向于关乎回忆往昔美好时光的自我表达和倾诉。比如“这水潭,小银啊,曾经是我的心灵”(28.《水潭》);“我告诉过你,小银,摩格尔的灵魂是酒。不是吗?不!摩格尔的灵魂是面包”(38.《面包》);“任何一棵树,当我第一次抚摸它的时候,小银,我的心里总是充满了情感”(45.《庭院里的树》);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更深层意义而言,小银从写作对象变成了倾诉对象,作者以对小银的思恋串连起回忆性抒情,巧妙地完成了写作中的孤独独白。

  在这种回忆性书写中,尤为值得称道的便是作者对于家乡风情的描写。这种风景画式的描摹并非孤立于抒情之外——摩格尔是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是所有故事发生的场所,因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融入了作者深深的眷恋之情。作者开始动笔写作《小银和我》时正是他回到摩格尔养病的时候,并且作品绝大部分章节的写作都在摩格尔完成。几经波折、远去而又重回故里,时间的印记以及人事已非的现实很容易带来一种幻灭感,给作者敏感脆弱的心灵造成冲击。他在当下的摩格尔中书写往昔的摩格尔,也在回忆的摩格尔中审视现实的摩格尔,因此他写的确实是西班牙韦瓦尔省的南方小镇,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中永远美好与纯真的想象的乌托邦。

  带着这样的眼光再去阅读书中关于景物描写的段落,便能从中读出作者满怀的缅怀眷恋和感伤情思。或许是诗人的气质使然,希梅内斯以极为敏感细腻的笔触一点点描摹摩格尔小镇的山水草木,对景物细微特点的敏锐把握以及颜色词的精到运用堪称一绝——琥珀般的麝香葡萄,暗得发紫的朦胧暮霭,锦葵般紫绿色的天光,如熊熊碧焰的澄蓝天空,夕阳下洋红和紫金的水塘,无色缎带似的闪闪发光的海面,他用笔清淡而用意厚重地描写了一曲明快俏丽而又悠长深情的田园牧歌。

  除了景物之外,作者还展现了摩格尔的包括风俗和宗教在内的风土人情。或许是希梅内斯曾经在耶稣会的中学念书、并且曾经想要当一个天主教的神父,作品中不时出现宗教的景物和意象。他讲述耶稣受难节里“枪毙犹大”的风俗、罗西欧圣母节的游行、耶稣圣体节的祈祷、圣诞日傍晚的歌声,描写晚祷的教堂和钟楼、无原罪圣母像以及三王来朝的礼物。作者并非有意为之,事实上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信仰的归属感,宗教的神秘与神圣也使得作品文字显得庄严而崇高。

  前文曾提到,《小银和我》超出一般意义的儿童文学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苦难和死亡的书写,这也是它的思想性价值所在。从风土人情到宗教信仰,文字间隐约透露着作者对于穷人和苦难的悲悯情怀、对死亡归属和永恒问题的探索。初读文本便不难发现作者的一种万物平等的思想,从小毛驴小银、冻死的燕子到阉驹、鹦鹉、金丝雀,作者把所有的生灵都当成朋友,为小银作为动物不能享受与人一样的平等待遇而愤怒,为动物们的不幸命运而忧伤。同样,作者在描写孩子们假装是王子的游戏时感慨“银表也许可以唤醒黎明,猎枪却消灭不了饥饿”(3.《傍晚的游戏》),在耶稣受难节时叹息“不过在今天,小银啊,犹大就是议员,或者女教师,或者法医,或者税吏,或者市长,或者接生婆”(8.《犹大》),字里行间的忧郁与感伤体现了作者同情穷人却又无奈的心情。而在更深层次的死亡的维度上,文中几次提到死亡事件,从晚香玉般的小女孩,到“海军大将”,以及最后小银的去世。作者因身边的人与动物的死亡而悲悯叹息,同时也在直面死亡中思考更高意义的永恒,感受生死的模糊对抗和生命中真正宝贵的东西。他曾写道“似乎应该就此真正而永远地结束我生命的旅程”(40.《王冠松树》),又在最后一篇文字中说“小银,我来和你死在一起。我没有生活过”(138.《给在泥土里的小银》),是否意味着作者就此进入了一种虚无主义的境地?不是。他所看到的生命的价值并非在于生命的长度以及死生的状态;他知道,最好的财富便是我们自己的心。

  “要仔细地安排自己的行动,目前的全部生活都将会成为想象中的回忆,为了给安静的未来留下的往事,能有一朵紫罗兰那样的大小和色彩,在安谧的阴影里散发出淡淡的芳香。”这便是我们存活过的印记,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小银和我》读后感(四):西班牙来的小银

  29号该是还书的日子,《小银与我》,这学期从图书馆拿回来的唯一一本与三峡与论文无关的书,前不久“纯真”的主荐书。总是会在图书馆边角的书架上遇上这样的“小惊喜”,但却也总是赶上被一身的“正事”缠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于是扔在杂志上、枕头下,直到日历上红红的圈提醒我再不动的话接下去会发生什么。艾斯苔尔说:“第一次知道小银,是从三毛的书里,许久之后,在图书馆里偶得。小银,我要勇敢的跟你承认,我是强行把书据为己有的,再也没有还回去。” 但是titi可不敢这样,虽然也有过好几次这样的念头,还是等到将离开这里的时候再“大胆”吧。

  序,就象是诗一样,让我赶忙回头去核对一下——“严文井”,发现不是译作而是原创。于是我想,这大概就跟自己平时也会有的习惯一样,一直在读着一个模式一种韵律的东西,自己说出来的话也就会自然地被影响。写序的日子,是我出生前的2个月又18天。

  书上有前辈留下的足迹(比我早读,就是“前辈”啦)。第一脚,印在了序的末尾:“一片宁静,那就是永恒。”然后发现其实在书的正文里面,诗人有好多与此相类似的话。不同的词语不同的组合,但是感觉起来就是一样。

  “快乐和痛苦是孪生并存的,就像小银的一对耳朵。”这是第二脚。在作者小序的开头,诗人这样说:

  “人们常常以为我是为了孩子们写作《小银和我》的,以为这是一本孩子们看的书。

  其实不是。”

  他还说:“……写这本书是为了……我怎么知道是为了谁?……为了那些看我们抒情诗人作品的人们……现在要拿去给孩子们看,我什么也不删节,一点也不增添。这样很好!”

  接着,他开始运用连串的描绘、形容和比喻,这在他的文字中随处可见。于是我常常惊异,他怎么就能找到那么多美丽的成串的贴切的词语和意象?!

  序的最后,是这样的:“我从来没有给孩子们写过什么,将来也不会。因为,我相信孩子们可以读大人读的书……”这让我想到了安徒生,想到了上学期自己那篇关于“Cinderella”的作业。

  正文开始了,却不是像我读序时想象的那样。比起那诗一般的语言,这更具散文的味道,用文字抒发着刻画出所有的感受,一颗细微的诗人的心。而我的第一感觉,竟是对译者的钦佩。他必然也精于此道,不然何以找到如此多贴切的词语来换代诗人的原话并又美丽如故?尤其是那么多从未在别处见过的却又感觉恰到好处的比喻与修饰。惯性的思维让我想当然地认为作序者就是译者。封二的偶然一瞥,却看到“(西班牙)达西安娜﹒菲萨克 译”几个字。噢~~~天哪!!!正因为是这样,才产生了与读其他译作不一样的感受吧。想起了第一节翻译课老师罗列出的各样理论,是要译的就象是本国人写的呢,还是不要?我想,我已有了答案。

  前辈的足印留在了各处精美的比喻上,还有那些有点辩证含着一些哲学意味的话语上。于是我便自然地注意起了这些。

  小银的眼睛“坚硬得象两颗精美明净的黑水晶的甲虫”,是“一对小小的发着亮光的凸起的墨绿色苍穹”。小银走入河里,“粼粼峰乱的水波,像一面用无数透明的晶莹的玫瑰结成的网,伸张开来要去捕捉它的步伐……”

  “虽然已经感到了渐进村庄的轻微温暖,可是这最后的一段路似乎是总也走个没完……”细腻的哲辩。

  “那些玫瑰似乎是从七重天外的天堂里飘向地面上来的,也更像一阵温和的带着点色彩的雪花。……一切的雄伟壮丽都会因为它们的点缀而变得精美、细巧。”玫瑰像雪花?真的是服了这样的思维。

  深红的落日“象被自己的那些玻璃般透明的光芒刺割得遍体鳞伤,鲜血淋漓。”词语的选择表达着诗人的心境。他喜欢夕阳,只是接着就会“片刻之间纷乱颠倒,变得如此陌生,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没落的壮观,……”“那美丽的景色在心跳间歇转瞬即逝的刹那间,似乎变得无穷无尽,就象死是为了求得永生。”“在还留有花朵的玫瑰园上空,薄暮在徐徐而降,落日的火焰点着了花园里最后的玫瑰,一种带着浓香的火焰向着西边天空的漫天大火升腾,到处都充满了玫瑰燃烧的香气。一片寂静!”在这里,我闻到一股傍晚的闷热。

  “健康而新鲜的生活在整个田野上带着碎裂的暴发声在沸腾,在盛开。”总是很奇妙的譬喻。他的眼中,天空“泛着锦葵般紫绿色的天光”。他形容庭院“仿佛一位长着一双绿色大眼睛的疯狂王后,在长年累月的忧郁里造成”。哭泣的小女孩得到了他和小银的帮助,“黄色的水晶般的太阳在雨云中纷纷碎裂,落进她挂在抹黑了的脸蛋上的泪珠之中,泪水的后面放佛出现了黎明的曙光。”而他们生活的摩格尔“就象是一只大面包”,到了九月,又是“一只厚重而透明的玻璃量杯”。猎狐狗回首留下的目光“就象已经死去的星星所留下的光芒还永远存在一样”。他吃石榴,“我的舌头感到的滋味,就像眼睛迷失在万花筒瞬息变化着的迷离的色彩之中”。……所有所有的这些,他是怎么想到的呢???

  向井中投入石子,“到最后就是一片天空”。有一天跳进去,不是为了自杀,“而只是为了能更快地拿到闪烁的星星”。

  诗人那些曼妙的文字游戏有时很跳跃,可是一下不懂对于你继续地跟着跳跃下去也并没有丝毫的影响。那些文字魔法所带来的欣喜早已超越了一切,但是看着,就已经很好。

  《匈牙利人》那一篇章,我看到不同的想法会让同一景象产生怎样的不一样。在提到王冠松树的章节,他说自己的心和树和海洋和天空一样“伟大”,因为它们都可以让人们栖息。而他的心又是什么?“孩子和泉水在一起,欢乐和天真就结成为一体,但却各自又有自己的灵魂。”而孩子手掌心的水,“那孩子手上捧着的”,也就是他的心灵。“花朵上布满了晶莹的钻石,每一颗钻石就是一个天空,就是一个水晶宫,就有一个上帝。你看这些玫瑰,那里面还有另外一个水的玫瑰,看见了吗?稍动一动,就会落下一朵崭新发光的花朵,仿佛她的灵魂,留下了干枯而悲哀的躯体,就像是我一样。”他告诉在天堂里的小银“自己是最好的财富的主人:那就是我们的心”。

  前辈似乎是有目的地在勾勒着,那些阴郁的描写,透露着淡淡哀愁的话语,那些关于“黄昏”关于“回归”的章节。其实里面还有希望和幻想。他问是不是也有一个“小鸟们的天堂”,他说“我们会看见小鸟从一朵白玫瑰的花蕊中飞出来,用那看不见的羽翼在四月的阳光之中作迷人的翱翔,使和谐的空气变得如此馨香,而且还有一线隐秘的音流在发着清晰而亲切的纯金般的声响”。他说“天空可以说就是一个孩子的世界,用一种爱情和理想的发光的念珠,正在向着地面祈祷。”

  他喜欢登高远望,屋顶、塔顶、山顶;他不停地提到黄昏,提到泉水,提到春天,提到摩格尔,提到火焰,提到花朵,提到小鸟,提到“白色的蝴蝶”。他或是欣喜或是忧郁地看着周围的世界,有时黯然,有时调皮。

  其实希梅内斯没有一直在写小银怎样怎样,他说他永远不会“在我的书里变作一个寓言家的多嘴滑舌的英雄,……以便最后能写出黑体字的寓言家的空洞而枯冷的道德结论。绝对不会的,小银……”他只是在对小银说话,说自己的种种念头和感受,或者是记下他们一起看见的事物和经历的事情。“我多么高兴,能够这样清楚地告诉你这些事情。只有你,没有更多的人知道!”一百多个篇章,就象是散乱的日记,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都会出现“小银”这两个字。对于被别人唤作“笨蛋”和“疯子”的希梅内斯,诗歌是他的寄托与安慰,小银也是。所以每当有了感慨,他便会说:“小银啊,……”所以他才会说出:“小银,你从来没有下过水窖,……你知道那里有一条长长的坑道,……”所以,当他在一本字典里读到:“‘驴’字,其转义为:对驴的描写”时,才会说那是“一种讽刺”,才会讲“好的人应该叫他作‘驴’!坏的驴应该叫他作‘人’!”才会在书头的空白上写道:“‘驴’字,其转义为:……描写那些愚昧的编字典的人”。

  这是一本并不轻松的书,并不是只是了解了小银是一头小毛驴的人们所以为的那种单纯的儿童书。这不是的,里面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有着许多的象征和暗喻,关于爱情,关于死亡,关于家乡,关于怀念。但是希梅内斯还是给了《少年文丛》,给了孩子先看。

  诗人说:“诗歌就是真正的诗人的乐趣。”

  “‘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孩子,’诺瓦利斯说,‘就会有一个黄金时代。’因为诗人们的心所向往的,正就是这个黄金时代,这个从天而降的精神之岛,在这里找到了悠游的乐趣,因而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永远留在那里而不离开。

  幽雅的岛,清新的岛,幸福的岛,你就是孩子们的黄金时代;我总能在你这里找到我生活中激荡的海洋;有时候,你的微风给我送来它那竖琴的琴声,高昂,没有任何意义,像黎明时洁净朝晖中云雀的颤鸣。”

  或许,孩子们敏感的心灵,更能感受到那种细微;孩子们纯净的眼睛,还会看到一些之外的风景。

  其实,希梅内斯自己,也是一个孩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