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圣经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圣经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14 03:24: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圣经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圣经故事》是一本由俞萍 / [法]古斯塔夫·多雷(插图)著作,吉林出版社出版的300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0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圣经故事》精选点评:

  ●插图很漂亮

  ●画的真好

  ●和圣经无关

  ●这本书应该买下来的

  ●故事和图都双手,不过这图对于我这种密集型恐惧的人来说,比较闹心

  ●创世纪 诺亚洪水 亚伯拉罕 索尼吗天将大火 约瑟 摩西

  ●插图比翻译过的文字好看多了

  ●比圣经更易懂,对于了解西方文化西方典故很有帮助。

  ●多雷

  ●插图太好看了,绝对史诗级别的。

  《圣经故事》读后感(一):有人读过圣经吗

  想获得豁达的人生观吗,就看圣经吧。基督教和佛教理念是一样的,别人打你左脸,就把右脸也给他打。基督教更加讲究宽容。虽然不赞同这样的观念,但人是需要一个精神寄托的。记得以前在电台听到有基督教的电台宣扬教义,听着感觉挺深奥。这部书的寓意还是很广泛的。如果多一些宽容,社会就会美好很多。

  《圣经故事》读后感(二):很耐读的一本书

  抛开上帝的行为,旧约圣经就是以色列人的名族史,充其量跟我们国家的春秋战国公羊传什么的差不多,只不过我们是真历史,而圣经加入了太多对上帝的憧憬。

  看完后才了解上帝原来是这样一个神。他的性格其实和一般人也差不太多,是个傲娇的老头吧。

  基督总说上帝是所有人的上帝,但上帝似乎只偏袒以色列人,即使是被上帝所偏爱,以色列的国也并不是很强大,实在是很讽刺呢。只要是得罪上帝或者做了什么不敬的事就会被灭全族,也真是够惨的。上帝对除以色列外的名族真是一点也不慈爱。发动战争也是命令把敌人的老幼男女全部杀光,所作所为简直跟蒙古人屠城一般。

  而且上帝也总是判断失误,总是预见不到他所任命的人将来会怎么背叛他,致使他又不得不找其他的继承者。

  上帝开始喜爱其他名族也是在新约里,耶稣升天之后,所以基督教要和犹太教分家也是这个道理吧。

  假如真的信奉基督教,又会发生什么呢,根本不会有上帝的救赎吧。祈祷上帝一点也不像圣经中那样行之有效。神灵在现代这个科学社会越来越不吃香了吧。

  《圣经故事》读后感(三):圣经的门外之感

  旧约部分像是犹太人的民族史诗。耶和华,像神的人,有神的能力,骨子里却是一个控制欲极强、夹带自私、狭隘与残忍的宗族大家长。新约部分则体现了世界宗教的特征。耶稣基督,像人的神,带来神一般的奇迹,却始终行走在由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所构成的人群中,解决那些具体细微却关乎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先知,知识分子般的存在,与救世主一样,一方面要面对既得利益者的迫害,其次得面对被煽动的无知民众的嘲讽和不待见,得做好“农夫与蛇”的觉悟,并秉持着“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最高仁爱之德。所谓的为“民”,为的是那理想中的,因为作为整体而被自动褒义化的“民”,还是那由每一个具体的、有缺陷的、黑白灰混杂的个体所组成的“民”。是否存在那种理想主义与艺术相结合的“我之为民,与民无涉”的超脱思想?老百姓喜欢奇迹,渴望被拯救,却容易被煽动、被利用、被当做实现某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的工具。人们喜欢把圣人拉下神坛,因为圣者的无私与仁爱衬托了自己的自私、狭隘与唯利是图。在“逼良为娼”的世界里,劝人“从良”近似于杀人诛心。诺亚方舟,最终审判,更新结束,循环开始,就算死一千次、一万次,人性不变,不换药的汤,只能麻醉救世主自己。善恶果与原罪,一语道破了人存在的本质。作为必死之物,有了自我认知的意识,不再受本能的绝对支配却无时无刻不受到驱使,渴望追求自我的超越却始终行动追不上思想。白天黑夜、春夏秋冬、生死离别、喜怒哀乐。如果给你免除人类的一切痛苦,并因此必定失去人类的所有快乐,但要你放弃善恶果带来的认知能力,你是否愿意?是否有人愿意?还是,大家喜欢一了百了,成为虚无?亦或者,杀死上帝,把人类还给人类,然后,自我救赎,生活,然后打开一扇时间的门,逐渐疲倦,躺下,入梦。

  《圣经故事》读后感(四):失传的圣经故事

  在早年基督教还有使徒与圣人们在世的时代,那时的基督教是一个更加超自然的宗教,是一个强调体验天国或灵性境界的神秘宗教,后来才变成了一种标准的、有组织的信仰。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所持圣经是在公元第一世纪由耶稣和他的使徒们编辑的,但事实绝非如此! 这个规范及审查圣经的过程大多发生在公元四世纪。正是在这段时期中,大多数经外书失去了它们的「经典」地位,只有少数经文被纳入「公元四世纪圣经」之中。而且很令人悲哀的是,很多重要的奥秘篇章被排除在外。事实上,一千年来,希腊正教、叙利亚、苏俄、亚美尼亚、埃及以及其它古老教堂的旧版圣经一直包括这些经文。该是把这些数据公开的时候了,好让每个人都知道如何找到那些失传或被隐藏的圣经经文。

  在埃及北部的奈格汉马第城附近,人们发现了很多古老的神秘书籍。这个约2000年前的公元四纪时僧侣所埋藏之大型密封罐,用来保存以歌普特语所写的羊皮纸,也就是现在人称的《奈格汉马第图书馆》,引发了一场灵性革命。这些埋藏在埃及的泥土中长达数世纪的被删改、遗忘的经文,是基督教诺斯替教派的早期经典。今日的求道者可从这些经典得知西方一度存在过的神秘传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经典之一是「汤姆士福音」,是耶稣的有关如何得到开悟的灵修格言集。

  著名的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这位伟大的神秘诗诗人也是《比斯提苏非亚》这本福音书之最知名读者之一,并深受其影响。书中提到,早期基督教徒确实相信轮回以及灵魂存在的观念。

  在考古发现的《死海手卷》中,我们可以找到「以诺书」。在书中,以诺先知描述了他在七重天云游的情形。如同埃及的郝米士和中世纪时代印度的伟大神秘人物卡比尔一样,犹太先知以诺描述了他在高境界之所见。

  《多马福音》(也译为《多马斯福音》、《汤姆士福音》)记载了耶稣这位伟大的明师教导其弟子「我们来自于光,来自于光永恒存在的地方」,「光存在于由光化生的人之中,并且照耀全世界」以及「如果一个人完整,他将充满光」,还有「从我口中饮水之人将成为和我一样,而我也将成为此人,奥秘将会展现于此人面前。」

  玛利亚被描述为一位与十二使徒完全同等的使徒,并为耶稣最亲近的门徒之一;玛利亚像是耶稣的灵性接班人,继承其教导其他门徒的地位。玛利亚因其超越的灵性了悟等级才成为其他门徒们的领袖。以复活后基督密传弟子的身分,玛利亚在她的福音书中教导其他门徒灵修之道,同时也很详细地描述她的师父(复活后的基督)以光之化身带她神游高等境界或天堂的体验。她将于这些奇遇中得到的基督有关灵修的指示传达给其他门徒们,而这些体验可能发生于她的深入祈祷或长时间静坐时。

  诺斯替教派圣者的主要教理之一就是内在光的体验。事实上,看到内在圣光是一种普遍体验,全世界各种文化都有天堂景象和内在圣光体验的记载。许多人在他们自己的宗教经典中非常流利地描述与超越黑暗之上的光相逢的经历。许多圣者和神秘者,都将上帝或是无上存在描述为包含万物的、纯洁灿烂的光之神。观内在光的神秘体验是发生于深入祈祷或静坐时。

  被排除在四世纪圣经之外的经典,多数提倡个人灵修体验以及打坐冥想。这个早期灵修传统从未完全被西方接受,而依我之浅见,这也就是它们被束之高阁的原因。很久以前,一位伟大的神秘诗诗人曾说过:「时间之神(魔王)掩住了圣人的教理,不让世人看到。」

  ——选自詹姆士.比恩所主持的广播节目的讲稿:失传的圣经故事。

  宗教常有种现象,宣称信仰某个对象,可是信徒信的并不是这个对象的思想。而是这个宗教组织与组织的实质创立者的思想。例如道教宣称信仰的是老子,但其实大多数内容跟老子没什么关系。 佛教的某些教派的思想也不是释迦牟尼的思想。基督教也是,基督徒信的其实是保罗和教会,耶和华和耶稣只是挂名而已。

  虽然基督徒都认为新约乃是旧约合理的延续,但犹太教并不认可。新约的构成比较简单,成书的时代也比较清晰可知,编纂的过程人为倾向很明显,篇章类型基本也就两大类为主——福音书和保罗等的教牧书信。四福音可以看成对同一事件或耶稣生平的不同描述和理解。而十几篇的保罗书信,更是强势的表现出作为教会成功组织者对后世教会和神学导向的巨大影响。保罗在文字数量上超过了耶稣的教导文字则是不争的事实,而保罗则肯定不是圣子身份,我们从两者可以看出巨大的思想差异,有人会把基督教称为保罗教。

  耶稣和保罗对妇女的态度非常不同,作为女性,你应该对这个问题是敏感。耶稣对妇女非常尊重,哪怕是地位低下的妇女(被捉的妇女和妓女等),而保罗则不同,对妇女似乎无比仇视。至今基督教会不允许妇女讲道,还要蒙头就是这位保罗规定的。保罗从来没有见过活着耶稣,这样的一个人物,并什么可以代表耶稣的基本思想,取得以耶稣基督名义组织的教会绝对领导权,实际上没有耶稣的直接许可,甚至严重歪曲了耶稣的本意;有一些概念本来不出自耶稣基督,而被保罗独创出来,譬如“因信称义”;连基督徒也必须承认,作为圣子地位的耶稣基督对于宇宙终极真理的理解,应该是任何人不能超越的,而保罗提出的某些主张,则有明显与耶稣观点迥异。

  最明显的例子是,基督徒受保罗书信影响,以为耶稣到来后的新约不用守律法了。这是错误的。耶稣是个虔诚的犹太教徒。耶稣相信希伯来圣经所记载的预言都要应验,他跟信徒说的话都提到希伯来圣经内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