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单读后感精选
《成绩单》是一本由安德鲁•克莱门斯著作,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绩单》精选点评:
●3年级
●孩子用生动和有点不成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为娜拉和史蒂夫的表现鼓掌!也为明白孩子的老师鼓掌!
●小学时看的,对我的影响很大。 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是“天才还是笨蛋不是成绩说了算。”
●写的好好,好喜欢
●非常不错的教育类儿童文学,值得一看,让每个人知道关爱
●写出了一个不想考试的天才的想法和实力~!!
●给孩子看的书,必须以孩子为第一人称,他们才会更喜爱。
●超级好看的!!
●一个天才婀拉 ,但这个天才并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表露自己天才的一面,她的好朋友史蒂芬因成绩不好而丧失信心,天才并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因学习的压力而丧失自我,于是天才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考烂成绩!天才儿童成了一个烂学生!但谎言被推翻后,表露出的是朋友之间那珍贵的友谊。这本书体现出学生因学习压力重大而失去宝贵的童年,即使是天才也不愿意受这样的折磨,他们努力享受阳光,悠然自得的时光,及时一无所有,但是拥有灿烂的笑容!
●诺拉真的很聪明,可是她宁愿隐藏自己的高智商,做一个中等水平、低调的普通小孩,用自己证明成绩差的小孩不一定不聪明。果然是一个好玩的幻想,哈哈!
《成绩单》读后感(一):推荐
《成绩单》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女孩叫诺拉,她是个天才,但她向所有人隐瞒了她是天才这一事,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她对成绩单深恶痛绝,并想改变成绩为学生带来的压力,她甚至以一个烂成绩的学生出现在众人面前。其内容有趣,丰富。挺好的。
《成绩单》读后感(二):天才还是笨蛋
这本书给我们灌输了一个最简单有最朴实的道理:天才还是笨蛋,不是成绩单说了算!但就是这种最简单的道理常常被很多的家长和老师所忽视!
安德鲁.克莱门斯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美国儿童作家,他写作的做大特色是坚持“儿童本位”,以“儿童视角”去描写儿童的内心感受、思维方式去诠释和表现儿童世界。
本书是描写一个天才儿童的故事。主人翁是一位对成绩单深恶痛绝的天才少女,她在所有人隐瞒自己的“天才”。为了隐瞒自己的才能,她甚至以一个烂成绩学生的面目出现在众人面前,为此,她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让自己的成绩降到理想的程度,并和她的朋友保持一致。种种“异常”行为似乎让一般人难以想象!
故事的构思很巧妙,喜欢。
《成绩单》读后感(三):读《成绩单》后的思考
这是美国作家写两个孩子:史蒂芬和诺拉在校园的故事,诺拉两岁就知道了自己具有别人渴望不及的能力,有天才的特性。也知道自己不喜欢被关注,不喜欢表演给别人看,享受这个能力只有自己知道的乐趣中。就这样,她隐瞒了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和同学。在学校考试刻意的做错题,成绩总是保持中间水平。史蒂芬是她十分要好的朋友,“你最好的朋友就是你最关心的人,而对方也同样关心你”一句话阐述两人的关系状态。因为友谊故事就这样展开了。美国四年级学生必做的精熟测验量表中,史蒂芬没有考好,因为这个成绩的好坏会被划定为聪明的孩子和笨蛋的孩子。史蒂芬加入到笨蛋孩子的行列,因此他很苦恼,不再像以前那么快乐。诺拉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她不能认同:学校变成了竞赛的地方,而分数是唯一能分出胜负的方法。因为成绩的多少把自己归结到聪明学生,中等学生,笨学生三种中的一种,而笨学生又不是真正的笨孩子。不能仅仅用成绩来说明。因此她展开了自己的计划。她刻意将成绩考成DDDCD,这个绝顶的天才用事实证明,成绩差不能说明她就笨。这个分数引起了关注。家长老师开会,智力测评等等,天才掩饰能力也会有漏马脚的时候。最后当众人皆知,也揭开了孩子们要表达的意思:每个人应该去审视考试和分数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仅仅通过考试的分数来评价每个学生。
对中国极度不满应试教育的家长,看完此书也会少许释然,不仅是从古代开始的科举制度。目前就是放眼世界,在孩子的学生时代,考试也是目前唯一检验孩子成绩的方法。
就书中美国小学教育模式内容和我女儿学校教育进行对比及思考:
1、 四,五年级的成绩很关键,美国和我女儿学校五年级都会重新分班,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及没有标签实际就是的差等生班。这个是学生,家长众人皆知的游戏规则。虽然我女才二年级,但到五年级的时候。孩子分到优等生班也是会举杯庆贺一下吧,分到差等生班,进学校会有头都抬不直的状态吧。大人尚且不能平和面对,何况一个孩子,在内心重重的贴上了一个标签。不管是优等生会有的的骄傲自大,还是差等生的挫败自卑。这会对一个孩子未来成长有多大的影响呢?而只考虑资源重组,注重升学率的学校老师又是怎么疏导对此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呢?
2、 书中一个老师说:考试分数不代表什么,将成绩称为“拍立得”只是把我们现在的学习情形拍下来,给我们一个机会了解自己,并且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别担心现在的分数低,因为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改善。”说的多好。如果没有分数决定好坏班级,如果没有分数决定重点初中,高中或大学。尽情的考试吧。分数就是总结再提升。可现在呢??
3、 成绩的好坏给老师、家长和孩子都有压力,大家都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但面对压力时,如果变得急功近利,如果心急气躁,对成绩好的孩子大加赞扬,对成绩坏的孩子挖苦讽刺,拽耳朵又面壁思过的。家长更是萝卜大棒,奖罚分明,成绩好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大大奖励,成绩不好呵斥,更严重会禁足挨打。在这样的压力下能帮助孩子提升成绩吗?这样的结果导向,孩子对考试如何不紧张?这样的压力会让小小的他形成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4、 美国学校小学授课模式多样:语文课会带到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考试项目其中的一科:图书馆运用:考试内容有文献研究报告,网络研究报告等,从这些考试题目中可见要求孩子的知识领域是很宽泛的,收集资料,提出论点,这些内容要求孩子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及文笔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美国四年级的孩子和中国同龄孩子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需要和目前的教育形式是否有衔接呢???
5、 美国上课时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是开放式的,尊重不代表不可以与老师辩论,反驳老师所讲的观点。在书中诺拉与数学老师就“没有一种物质比光还快”展开辩论,诺拉认为“思想比任何物质都快”,反思中国教育课堂:就我目前了解:孩子一定要坐直,两个小手按要求放好,举手动作也是有板有眼,只有听没有讲。一味的灌输再灌输,管你懂不懂,认可不认可,接受不接受。培养的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新的理念,更缺乏表达的勇气。
6、 在书中,美国的家长和中国的家长没有二样,在面对孩子不一样的成绩所表现的情绪行为是一样的,作者很客观的写到,诺拉父母是工薪族,家里三个孩子,工作,吃喝拉撒睡,不能细致真正的关心到每个孩子的成长。诺拉这样的天才儿童隐瞒了父母十年。只有通过成绩来知道孩子近阶段的状况。当不好时,无法接受,质疑学校对孩子的关心程度。一个老师除了假期期间,应该是比父母更多的与孩子在一起(更何况是我女儿住校),家教双方的互动,双方的沟通是至关重要,都有责任对每一个孩子近阶段的思想,状态及时关注。避免出现如书中史蒂芬因为没有考好留下的后遗症:经常生自己的气,担心考试,甚至装病,变得不在快乐。需要老师的责任心去发现,与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在学习考试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没有太大可能改变的教育现状,也就接受并适应目前的形式。但作为家长的我,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尽可能平和正确的引导孩子对待考试、竞争和压力。老师们也都认真工作,学生把功课做好也是作为学生阶段最重要的。只是希望在老师、家长和学生心中渗透一次、两次分数并没有那大的控制力和决定因素。让我们的孩子放松和愉悦的状态下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成绩单》读后感(四):【2020/10/08】『成绩不是唯一重要的事』
【2020/10/08】
#做手不离卷的阅读者#
[美]安德鲁·克莱门斯 成绩单
『成绩不是唯一重要的事』
2020阅读之326
今年我开始转变了自己做家教的想法。
四年前正式开始做家教的时候我没有背景也没有太多丰富的经验,所以为了可以在小县城里把这一份职业给坚持下去,我的目标是所有的学生都要考上小县城里最好的高中。第一年的目标顺利完成,于是之后也开始更加有动力起来,帮学生疯狂改作文、投稿,然后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年初的时候拖着越发疲累的胖身体我开始在心里问自己,这么拼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选择自由职业,是因为我不想因为工作失去生活,可为什么最后,我似乎变成了为了所谓的生活,失去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我是那样自私想享乐的人,所以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同时我也想起了小学时老妈子和我说过的话:“其实比起所谓成绩好智商高的人,妈妈更希望妳可以成为一个有高情商的人。”
智力不一定代表一切,成绩也不能定义一个人的一辈子。书里的诺拉,有着超高智商,而且小小年纪时,她就懂得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可她就像那本著名的绘本《天才大笨猫》一样,她只想过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她不想因为自己的聪明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于是她开始控分,甚至在心里暗暗制定了计划,她想让所有人知道,成绩单的好坏并不能意味学生的档次。
今年暑期上课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和学生提到了这一点。小时候我们听朴树唱歌,听他唱“像夏花一样绚烂”,明明至今还是可以哼哼,可在我那样正是青春灿烂的年纪,我就是不喜欢。可现在,当他站着一动不动地唱着《平凡之路》的时候,每一次,我都可以热泪盈眶。因为我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天才,我收敛了少年时代的傲气、张狂,我开始明白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普通的人,我们要承认自己的平凡,这一点儿也不丢人。不过我们可以不去承认自己是平庸的人,所以这一路我们都一直努力,就算结果没办法成为伟人,至少我们总会变成一个做事情比较认真的不错的人。我也开始去更好地理清自己和学生,学生与成绩之间的定义。我和学生始终平等,我传授自己掌握的知识,他们的父母给予我相应的酬劳,我不需要每个学生喜欢,也不需要说每个学生都要顶顶好各个拿奖作文发表,只要他们进步了,即使微小,就要承认他们没有原地踏步。我也开始告诉自己不是每一个人绝对努力就会有百分之百甚至两百的回报,可只要脚踏实地了,就很好。
坐姿比上一次挺拔了,错别字比上一篇少,考试比上一回少错了一道选择题,这样的小小进步就足够好。学校的成绩单只是短暂的学生生涯中那么一小部分的组成而已,我要和家长们一起努力,并且教会孩子,让他们知道,只有人生的答卷没有遗憾,这才是生命中顶顶的好。
非常适合孩子和家长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