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告诉世界我可以》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告诉世界我可以》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0-12-14 23:58: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告诉世界我可以》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告诉世界我可以》是一部由李炳执导,魏坤琳 / 郑渊洁 / 郎平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告诉世界我可以》观后感(一):如何养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功课

  作为一个新生儿家长,最焦虑的事莫过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生娃之前看过无数本亲子教育书,可是面对一个小生命真实降临时,那种慌乱和手足无措的感受依然让我印象深刻。最近无意间刷到《告诉世界我可以》,看完以后非常有感触,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育儿好片。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广东那个带女儿游遍全国,被刷上热搜的单亲奶爸。沉寂了这么久,没想到再次见到他,居然是看到他作为《告诉世界我可以》的嘉宾。这个为了女儿兜兜的健康成长,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爸爸的钭先生真的让我忍不住泪流满面。身边有非常多的朋友都是离异家庭长大,而我们的父辈们在处理离异后孩子的抚养问题时显然不如我们现在的思想这么开放和客观。就像片子中傅首尔说的那样,小时候妈妈对离异家庭的她的教育是:爸爸是魔鬼。也正因为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让中国大多数离异家庭,最后都变成了“单亲家庭”,缺少一方的爱。由于婚姻关系的变动造成的家庭结构的变动,再到亲密关系的变动,一系列的变化其实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而父辈们对于离婚后不许另一半探视的执拗,对孩子造成的心理上缺失更是无法弥补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于离异家庭抱有歧视,认为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上不够健康的原因。 所幸,在社会不断进步,观念不断开放的当下,越来越多人对于这种错误的观念持否定态度。我觉得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钭先生主动提起和兜兜谈起妈妈,并且称妈妈为“我们共同的朋友”,鼓励兜兜不回避关于妈妈的事,不给兜兜灌输任何负面的情绪,保护兜兜的身心健康。在充满爱和阳关的教育下,我相信,兜兜一定会变成一个健康,阳光,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如何养育孩子是为人父母一辈子要学习的功课,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要“教育”,更应该去学习“养育”。给予孩子温暖阳光的环境,“养”大成人的同时,还要不断把控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向,“育”他成人。

  《告诉世界我可以》观后感(二):我们该如何为下一代营造好的生活环境?

  

Z世代的孩子,面对的成长环境竞争压力更大,孩子从一出生就要面对阶层划分的问题。许多人讲:孩子应该会更早地面对世态炎凉,更早地从学习竞争走向社会竞争,更早地走进社会融入社会,这样才不会落人一步。

所以焦虑的甜心父母,为她报十几个兴趣班,为她筛选优质朋友圈,为她举办派对推出去social;

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的兜兜爸爸会花70多天的时间,带兜兜从东莞骑行到西藏;

香芋妈妈可以为了6岁已经拥有“梦想”的小香芋,辞职陪做专业横漂;

....

正如郑渊洁点评: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也是一生的老师,孩子的小毛病都是和家长学的。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是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他们会对外面的世界会十分好奇,会模仿身边的人,就像球球教育弟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日常推搡弟弟一样,父母一定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那么孩子将来也会成为很优秀的人。

《告诉世界我可以》展示了多个完全不同的家庭故事,他们出身不同、认知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也就就代表着眼界、家教、人脉、经济基础、人格养成不同。后天的成功恰巧就靠这些,而不是钱。

这部中国式成长图鉴,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每一个孩子,都映射了当今的真实社会的真实家庭状况,只是不同的家庭甘苦不同,却又殊途同归。

也让每一个在思考如何为下一代营造好生活环境的父母们,提供一些参考。

如果能有反思,那就是这档节目赚到了。

  《告诉世界我可以》观后感(三):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你问身边的父母们,现在这么拼命是为了什么?他们会说:为了下一代教育,就像现在甜心的焦虑妈妈一样,为孩子定制的学习计划越满,对未来就多一份“信心”。

再问:下一代读书是为了什么?高考;高考是为了什么?进好大学;进好大学是为了什么?找好工作;找好工作是为了什么?挣钱。

如果教育最终目的是挣钱,那香芋的妈妈告诉了观众,4岁开始孩子就可以挣钱了;

那,孩子还要教育吗?

哪怕如今提倡综合素质教育,但社会但各种压力还是不会放过每一个人。

看着节目不禁困惑,教育的目的到底是培养更杰出的人才?还是淘汰一批本身优秀,却被打压下的下一代呢?

看过节目反思了一下,我对于教育的理解是这样的:教育是为了掌握知识的同时拓展经验,更多的去理解世界,并掌握理解的方法。但这也只是教育的目的一小部分而已,宇宙需要无尽探索,教育当然也是。

  《告诉世界我可以》观后感(四):看完《告诉世界我可以》深深的觉得:国外的教育培养的是人,我们培养的劳动力。

  

看了第四期才来评论,原本看节目是想看这个节目对于中国教育有没有图鉴参考意义,看完发现,有的。

第四期中,香芋和甜心两个孩子让人太心疼了!香芋变成了妈妈明星梦的工具人,甜心变成了妈妈阶级梦的工具人。

一个小小年纪没有正常生活,每日为伍的都是相差几轮年纪的成年人,学习的是如何“高情商”的对话;

一个是小小年纪除正常生活外,时间表比忙碌的成年人还满,年纪不大就拥有了成年人的憔悴。

在国外,幼儿园小学没有考试,也就没有排名。给奖状的时候都是每个人给一个,老师根据每个小孩的特长颁发奖状,更多的是为了鼓励孩子:你总归是有优点的。

在中国完全相反,从幼儿园开始就开了应试教育第一步:考试、排名...从小学的半期考期末考到中学的月考周考,考试成了中国孩子寻找优点的为数不多的方式。很多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就要开始因为排名,接受别人的标签:“你不行”!这样的结论,对人的个性来说,没有比这种东西更敌意和更具破坏性,让这么小的小孩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其实,对比很多中国孩子,香芋和甜心的成长算是“相对优质”,有从小改变命运的“机会”、有即使辛苦也愿意培养特长的父母,相较于更多的“佛系”家长们,这种焦虑意识算是优先一步了。

《告诉世界我可以》让我们看到很多教育理念的固化,孩子承接了家长的梦想,每个人对于教育和工作都是变成了为了将来,真的会好吗?

  《告诉世界我可以》观后感(五):中产家庭儿童真人秀(多图预警)

  

相较于大红大紫的《爸爸去哪儿》,优酷于2020年9月推出的儿童成长观察纪实真人秀《告诉世界我可以》,自播出以来可以说是不温不火。

魏坤琳博士

节目由“中国最帅教授”的魏坤琳博士作为常驻的专家,并邀请到“童话大王”郑渊洁父子,女排“铁榔头”郎平,“霸道总裁”董明珠,“水哥”王昱珩等名人作为嘉宾,通过在观察室中,对普通萌娃4-6岁“性格形成期”所表现出的关键特性进行探讨与总结,为普通父母挖掘和培养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

兜兜

第一个出场的小女孩兜兜,靠着高颜值大眼睛征服了嘉宾和我,让我们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她。作为一个做梦都想当个成为女儿奴的人,别提有多想生一个这样的闺女了。可惜自己不争气,现在只能眼巴巴羡慕,望着自己家调皮捣蛋的小兔崽子流下悔恨的泪水。

兜兜的爸爸很厉害,独自支撑单亲家庭,抚养兜兜长大。兜兜爸还带着兜兜历时71天,骑行西藏,引得众网友羡慕,一度红遍网络。

但是妈妈这个词,对于父女两个,都是很敏感的。

虽然两个人生活中不过多提及,但是妈妈终归是道不得不过的坎儿。所以爸爸想让兜兜能够正常面对妈妈,并不因为成年人世界的分离,而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爸爸通过和兜兜玩剪刀石头布的小游戏,外加作弊取胜的方法,成功让兜兜敞开了心扉,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爸爸想要的效果就是,让“妈妈”,成为父女两人共同的朋友。是的,是朋友,不再是亲情,也不必沦为仇人,应该是共同的朋友,我觉得这是一个单亲父亲对离异关系非常棒的处理办法。

姌姌

第二个出场的小朋友姌姌,也十分可爱,不过似乎是个爱哭鬼。

姌姌和全职在家照顾她的妈妈建立了很深厚的情感链接,不仅表面像个跟屁虫,连吃饭穿衣也一定要妈妈陪着,内心对妈妈可谓依赖十足。所以让姌姌妈焦虑的是,如果姌姌去幼儿园不适应了怎么办。很显然,姌姌妈产生了关于姌姌的入园焦虑。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姌姌被送入幼儿园后,没有一点拖泥带水,不回头的就跟着老师走了。

如鱼得水的姌姌

在幼儿园里,姌姌不仅没有像妈妈预想的那样哭着闹着要回家,反而一改在家时撒娇的模样。

之前过度担心的姌姌妈心里则有些空空的,好像女儿不需要像从前那样依赖她需要她了了,这让她的存在价值一下子失去了似的,心情很是低落。

其实每个父母都是一样的,怕孩子太依赖自己不能独立,又怕孩子太独立不需要自己。在这种矛盾与纠结中,目送着孩子渐渐远去,所能做的,不过是多送孩子一程。

也许有的时候,父母需要孩子更甚于孩子需要父母。

球姐

第三个小朋友球球,她爸爸叫她球姐。球姐乍一看,有点像曹格的女儿,性格也是非常鲜明。

球姐是个认为自己很完美的小公举,觉得家里只有自己是爸妈亲生的,弟弟是姨姨(保姆阿姨)生的,所以这种观点也让她在一家人同时在场的时候,会有意无意的欺负自己弟弟。

但其实当爸爸妈妈不在场,没有争宠必要的时候,球姐还是挺会照顾人的一个姐姐,虽然她才四岁。

但是有时候,球姐的脾气有点倔,看到了什么东西,就必须拿到手。自己犯了爸爸眼中的错,就大哭着拒绝认错。这导致球姐的爸爸有时候会用关小黑屋的手段去让她冷静一下。这里需要探讨的是,关小黑屋这种方式,是否是合理的呢?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种方法应该不是球姐爸一拍脑门想出来的。因为球姐爸爸并不是把她关在小黑屋里一走了之,而是在门外陪伴着她。其实这符合了正面管教里面冷静空间的理念。就是把沉浸在某种情绪里面的孩子脱离出让她产生不良情绪的环境,在一个可以给到她安全环境的空间里,让她独自冷静,从而摆脱哭闹。

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样的育儿方法,在不同的家长使用出来,可能会因为不同的环境和性格,产生不同的结果。

二博兄弟

第四组出场的是黑龙江黑河的二博兄弟。两个人一出场就用东北人独有的语言幽默,逗笑了众人,看他们两个人一唱一和的,比听相声还有意思。

短暂的自我介绍之后,我们看到哥哥是有点小大人的感觉,在很多时候会照顾着弟弟。

连弟弟的牙膏都是哥哥给挤得,牙齿也是哥哥帮着给刷的。

哥哥平时没少叨叨弟弟,然而弟弟有时候还挺不耐烦嫌弃哥哥啰嗦。

周瑞希

前两集最后出场的是混血宝宝周瑞希。

其实看到他们一家人你就会瞬间明白,为什么有些国人想要娶/嫁个老外。因为这种联姻的优势太明显了!且不说有一定的几率生出来一个超高颜值的混血宝宝,光是各说各的母语这种教育方式,就足以让自己的孩子今后在中国或外国极具竞争力。中英两种语言无缝切换,这是让多少土生土长的中国父母费尽心血也难以企及的事情啊。不光父母花费巨额学费,孩子也吃尽苦头,还不一定有周瑞希这种语言能力!

还记得有一次我去逛澳门博物馆的时候,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也在博物馆参观。他们在我旁边自然而然交流着,然而不可思议的是,这位母亲在用四种语言在和孩子交流!分别是普通话、粤语、英语和另一种我听不懂的语言。因为是在澳门,所以我猜有可能是葡萄牙语。那一刻,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感受到了中西文化兼容并包的魅力!

说回节目。在看完了这几个特点鲜明的孩子后,我有些爱上了这个节目,迫不及待地想看接下来的内容。除了Dr.魏用渊博的学识穿针引线很好地串联节目内容,“童话大王”郑渊洁老师也分享了许多有深度的干货。

但是。一档节目不火,肯定是有其内在原因的。除了宣发没跟上和等待节目影响力发酵。我们还能找到哪些导致节目不火的原因呢?让我们试着探讨一下。

1. 有些内容太过于有深度,连嘉宾都现场听懵了,需要回去再慢慢消化一下。也许节目的设置,需要更接地气一些。

2. 素人的孩子缺乏明星父母的影响力,没有自带流量的效果。

3. 节目缺少话题性,没有引起社会热议或创造出热搜话题。

4. 整体还是有些平淡,相较于多个孩子在一起的互动模式,教育方式、孩子性格的对比没有那么的及时与鲜明。

5. 《告诉世界我可以》的命题,首先不能精准易懂的传达节目内容,其次这个告诉世界我可以,其实并不代表孩子的想法,只是家长想要自己孩子达成的我可以,有点像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6. 观察四人组之间缺少化学反应,除了魏教授和郑渊洁直接可以很好的交流外,傅首尔更多的是凭借自身的经历与认知去阐述观点,而郑亚旗又没有太多的自我表达的机会。事实上熟悉郑渊洁老师的都知道,郑亚旗是由郑渊洁自己亲自教育的,不用到学去学习,就听爸爸给自己讲故事,看爸爸写的“教材”。这在当时不知道让多少不想上学的小朋友羡慕。节目虽然有意请到了这对父子,却缺乏足够深刻的挖掘。

20岁的时候,我想当个丁克。

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完美,也不够成熟,更是连自己都难以养活。

30岁时,我怕做不好一个父亲。

怕自己不够完美没有最好的基因,怕自己给不了孩子最好的教育培养,怕自己的坏习惯影响孩子的成长,怕自己不够有钱不足以支撑孩子的梦想,更怕自己不够有学识没有办法赋予孩子丰盈的精神世界。

前天老婆问我,“你觉得儿子出生在咱们家,会觉得幸福吗?”

我有些不自信地说,“不知道,应该还可以吧。”

无论你是为人父母还是作人子女,在这段无法割舍的亲密关系中,我们都需要努力成长。而这,大概就是制作和观看这档节目的意义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