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库2003》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读库2003》读后感摘抄

2022-04-12 03:32: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读库2003》读后感摘抄

  《读库2003》是一本由张立宪 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库2003》读后感(一):读库2003

  最喜欢《那些奇怪的大脑》,抛出看似神乎其神的现象,而后从脑科学角度来进行科普程度的阐释,明晰易懂。对联觉最为感兴趣,多感官联动更富创造性。《从北大到南大》,北大的狂傲和南大的低调,都别具一格,能在两种环境熏陶下形成自己的个人意志实在是令人羡慕。只怪我才疏学浅,文中一些激烈思想碰撞有点雾里看花。我自己的成长环境是应试,更加向往文中学术氛围。《在王府里上学》坊间传闻和生活琐事占比略高,有点小家子气了。《除却群山无故人》对难民问题只开了个小口,这个问题还值得深入探讨。《1917》两篇影评从技术角度重新了解了这部电影,第一次看的时候没那么喜欢,因为一镜到底在故事情节方面会略显薄弱,但其中的技术和艺术性的战争画面还是令人佩服的。《私人文化史》像和作者的闲谈,在当下回顾时代背景强烈的读物挺有意思,即使在被束缚的文化背景下,真正的佳作依然难掩其光芒。《新闺秀派》中的凌氏姐妹的独立思想是耀眼的。《梨花枪》一文很考据,题材个人不是很感兴趣就没太能看进去。

  《读库2003》读后感(二):久违的书评

  

因为工作调动的关系,书拿到时已比较晚,赶在国庆期间方才抽空读完。书中前两篇《从北大到南大》《在王府里上大学》是主编想送给所有开学季学生的礼物。但我这个毕业已久的老生也读地很是过瘾,尤其前面一篇读了三遍。作者频繁掉书袋,但我很是喜欢,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在读书、师教中耳濡目染,体悟两所大学截然不同的校风和校格,前者狂放不羁、自由天性,后者低调隐忍、笃定踏实,并内化于心,畜养自己的“读书宽大之气”。多读两遍,是想借他的文字去了解感受我不曾的,也是想多激励自己边读书边思考,不断打磨丰满自己的品性。

《除却群山无故人》可以配合同名书籍一起阅读。书作为传播载体让人们知道有这么一群人的存在,他们(多是政治避难/寻求庇护者)被澳大利亚拒绝在国土之外,发配到与世隔绝的小岛,并因严酷的制度丧失生命信心与人格自由。除了书籍,另有两篇文章传递给读者电影《1917》的力量,从“一镜到底”的摄制幕后讲起,也抨击了战争的荒诞性和对平民带来无可磨灭的毁灭性。

《那些最奇怪的大脑》以各种案例切入,讲了关于记忆、位置识别、幻听、幻想,甚至“活死人症候群”等大脑知识盲区,科普性十分强,因为案例扎实详尽,专业术语多也不枯燥。

同样比较喜欢《“新闺蜜派”》,对于那个文人时代,我们可能更多了解徐志摩、林徽因、胡适等人,但这位作者带读者走近一回一对并不“婉顺”的望族姊妹——凌叔华、凌叔浩,各种趣闻和八卦让我兴致盎然,也会收获比如弗吉尼亚·伍尔夫也在这段历史中交集出现的小惊喜。

  《读库2003》读后感(三):说下2003的每篇文章,纯属个人观点

  1.《从北大到南大》:我连一所名校都没上过,而作者却在两所名校求学过,我虽然未上过名校,但也曾在人民大学小住过一段时间,但那段时间没有好好珍惜,我与名校的缘分也就到此了。 2.《在王府里上大学》:作者的在贝勒府求学经历确实令无数学子羡慕,这是学子梦寐以求的,读完后竟然想起了自己的初中母校,那所学校是所有我求学的学校中最漂亮的,在学校的时光至今都难以忘怀。 3.《除却群山无故人》:在我的印象里澳大利亚一直是一片世外桃源一般的自由之地,而且听之前的新闻他们是鼓励移民进入的,没想到这么长时间不关注国际新闻竟然会是这样,澳大利亚政府原来对待移民政策是这么惨无人道的,伊朗作家做的对,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的最好表现,就应该“文以载道”,无论身处何方。 4.《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影片最后,斯科菲尔德转交完布雷克的遗物,独自坐到树下,阴霾的天际终于倾泻出无数阳光,洒在他的身上。这段旅途,从树下开始,又到树下结束。——————整篇文章只有这一段是看懂了的,其余都是摄影师才懂得专业术语! 5.《影片背后的战争》:虽然说一战是无意义的,像被外星人抓到战场上去打仗一样荒缪,但也不可否认它改变了所有参战国的国运,尤其是中国,战争固然是被全世界人民所深恶痛绝的,但只有在这种“疼痛感”中才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如“破茧成蝶”一样。 6.《那些奇怪的大脑》:读库几乎每本都会有一篇长达80页的超长文章,从头到尾读下来是很耗费脑力和时间的,这篇文章我真的不太喜欢,因为我讨厌疾病以及相关一切,而且还都是病例和医学术语串联起来的,但其中用“棉棒和柠檬汁来检测外向和内向性格”的这个方法很实用,也很好玩。 7.《私人文学史(续三•完)》:可能是年代太久了,对于我们这些90后来说,前面的那些小说都觉得枯燥乏味,唯独凌力的《星星草》我最喜欢,尤其是曾国藩批评李眉生作的打油诗那段很精彩,我都想找来这本小说看看了。 8.《“新闺秀派”》:凌叔华的故事和小说都让人感觉她是个自我保护的小女生一样,同时又很倔强,尤其是她和徐志摩之间的故事挺有意思的,按照原文中讲她还真是把徐志摩当成了“男闺蜜”了,依我看是凌叔华对徐有意思,而徐对她却没有意思,可能是凌叔华误会了吧,徐把她当成小妹妹了。 9.《梨花枪》:戚继光将军的《纪效新书》中关于制作枪杆的木料这一记载,让我长了见识,原来看电视剧里武斗场景觉得很酷,但却不知枪杆是首选“椆木”,而民间的表演枪械是用“白蜡木”,这个挺有意思的,比梨花枪有意思。

  《读库2003》读后感(四):关于读库2003的流水账

  《读库2003》读后感(五):读库2003概览

  《读库2003》读后感(六):“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

  

“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诚如谢晋电影《最后的贵族》里的这句台词所言,你书架上的许多书,看似各自独立,却又彼此呼应。

《〈读书〉十年》是扬之水(本名赵丽雅)在《读书》编辑部工作期间的日记选,上起1986年12月15日,下讫1996年4月15日。在翻阅《读库2003》前两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不时联想到扬之水日记里的相关文字,在心里形成互文与共振的效应。

樊国宾的《从北大到南大》一文,其中记述1993年4月26日,沈昌文先生在北大的讲座细节,提及同行者有《读书》杂志骨干吴彬、赵丽雅。作为当事人之一,扬之水在当日日记里写道:

“傍晚与沈、吴、何非同往北大,参加‘三联学友会’举办的讲座,据云这是第一次,学友会只有两个人:一为经济系的女学生,一则为俄语系女学生。看起来落落大方,很有办事能力。讲座地点是一间阶梯教室,坐得满满的。老沈现场发挥得极好,题目仍然是我的那句话:‘书读得越多越傻。’老沈讲了半个小时。接下来是提问,但多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问题。老沈便推给吴彬来回答。吴也极有应变能力,讲起来滔滔不绝,应对自然,我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这些大学生们的确还有许多孩子气,稚嫩得很。”

樊文还回顾了1993年春天,他去中国美术馆看法国罗丹艺术大展的经历与感受。当年2月15日,扬之水亦曾前往观展,并在日记里写道:

“往美术馆参观罗丹艺术展。面对一具具青铜雕塑真品,方解通常人们所说‘生命’‘生命之真气’‘生命之律动’的含义所在。的确,每一条筋肉下似乎都鼓荡着鲜血。有一件‘我是美的’,给人印象很深。几件代表作差不多都在这里了:加莱义民、巴尔扎克、青铜时代、夏娃、大影子。无论效果怎样好的图片,与直接面对雕塑,都无法同日而语。门口正在卖着由我责编的《关于罗丹——日记摘[择]抄》,据说卖得很快。”

安枫的《在王府里上大学》一文,钩沉诸多故人故事,尤以杨沫的家事令人扼腕。阅毕,我特意搜索了“以唱《我为祖国献石油》而闻名的某位著名歌唱家”究竟是谁。关于张中行与杨沫的姻缘往事,扬之水也有数次记录,如1990年9月6日,她在日记里写道:

“陆(灏)言及前日与张中行先生续谈,后往思梦园午饭,问起与杨沫的一段姻缘,先生乃细说原委,道与杨曾一起生活五年,养有一女,但杨是信者,而张是怀疑论者,二人志趣迥异,终于分手。后仍常有往来,只是一次在杨家吃饭,席间张说道:‘我就不信一人说了算可以长久!’杨听罢色怫,从此再不往来。”

转引《读库2003》几段话:

我看到斯宾诺莎在阿姆斯特丹和海牙靠磨制镜片维持生活,物质欲望淡漠,政治上声誉不佳,四十四岁壮年时因肺痨病死去。读到《伦理学》最末两卷,看到他说在自然状态下无“是”也无“非”,意见上的自由很要紧——我们所遭遇的事在多大程度上由外界原因决定,我们就相应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奴役——我们有几分自决,便能有几分自由。

读到这里,二十三岁的我内心澎湃起来:“人只要不由本愿地是大整体的一部分,就受着奴役!”自由人最少想到死!……斯宾诺莎的智慧对一个小地方出生、心智尚未健全的中国青年,此刻产生了天崩地裂般的心灵震撼,这真是个严重的时刻。他老人家知道吗?(樊国宾《从北大到南大》)

2008年,由保罗·格罗斯编导并主演的加拿大电影《帕斯尚尔战役》(Passchendaele),对这场战役进行了直接表现。这部电影是第三十三届多伦多电影节开幕影片。

加拿大投拍“一战”电影,原因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不仅从本土征兵,还把日不落帝国的全部殖民地都拖入世界大战,分别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泊尔、南非等殖民地征兵,组成殖民地兵团。

加拿大作为英国殖民地参加了“一战”,累计派兵达六十二万人之多,而当时加拿大总人口才八百万。加军参与了“一战”中的维米岭、帕斯尚尔等战役。

在加拿大参加的维米岭战役中,加军伤亡巨大。维米岭是西线战场少有的一处高地,双方都认为此处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所以争夺异常惨烈。

这场战役是加军在“一战”战场上独立承担的作战任务,参战官兵来自加拿大全国各地,最终以上万加军伤亡的代价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极大提升了协约国士气,同时也提升了加拿大国民自豪感和国家地位。

为感谢加拿大的牺牲,法国政府把维米岭周围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送给加拿大,至今法国境内还有这一块加拿大国土。在这块法国境内的加拿大飞地上,建有维米岭战役纪念碑、纪念馆等设施,由加拿大退伍军人管理部管理。(李宇飞《影片背后的战争》)

海伦在2013年时曾通过Skype短暂采访过鲍勃,当时她问鲍勃,2011年11月7日发生了什么?鲍勃在回答问题前先反问了一句:“那你记得那天你发生了什么吗?”海伦想了一想说,不记得了——尽管这一天其实是她生日!这是人类记忆非常常见的现象,我们会合并同类项:如果你经常做一件事(比如开门、关火等),大脑就会把同类的记忆都合并,这样某一次开门或关火的细节就被忽略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忘记自己是不是关门,或者有没有关掉煤气灶的原因。海伦从神经科学学到的小小诀窍是:如果你在关门时大声发出某种动物的叫声,比如“汪”,这样就不太容易忘掉这件事了。海伦说:“尽管刚开始这么做时感觉自己有点儿傻,但它确实有效。”那一声叫声,避免了这次记忆被合并同类项。(克韩《那些最奇怪的大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