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库2102》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读库2102》读后感摘抄

2021-05-01 04:16: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读库2102》读后感摘抄

  《读库2102》是一本由张立宪 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库2102》读后感(一):# 读库2102

  

汪小智是未给人带来惊喜的作者,希望真如老六说的,约了几十年的稿。《在同一片历史天空下1583-1592》的结构更像是一个平行蒙太奇的剧本,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多条剧情线并行。作者很会讲故事,时而严谨郑重,时而风趣幽默,读起来酣畅淋漓。

从前我只知道有碎片化阅读,在读完《少年西厢记》之后,我知道有种文章叫做碎片化写作。材料堆砌起来就完事了?红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 四喜丸子,就成了一桌席。

文学作品被创作出来的故事总带着些浪漫色彩,对于作者本人常常是暗黑的时刻。樋口一叶是后人口中津津乐道的五千日元小姐,有生之年并没有享受多久的荣誉,拮据的生活和艰难的创作是她人生的底色。

这期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当数《太空中的漂流瓶》,前前后后共有5颗探测器带着人类的好奇心飞出太阳系,飞向茫茫无垠的宇宙。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旅行者2号、旅行者1号、新视界号,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美丽象征,负载着人类星际旅行的梦想。每当人想起这几颗探测器,就会重新仰望星空。我不禁想起《中国太阳》里的一段话,有些人只满足老婆孩子热炕头,从不向与己无关的尘世多看一眼。有些人用尽全部生命只为看一眼人类从未见过的事物。

读库的书向来以印刷质量高而文明,我这次却中奖了一个孤本,樋口一叶那篇文章中的第285,288,301均有印刷重影。

  《读库2102》读后感(二):读《2102》

  

难得按时出的一期,收到就立马看起来哇~虽然文章都不是我感兴趣的,但还是增长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知识点…

第一篇《1583-1592》就是有名的万历十五年前后中西方的故事,太阳底下无新事。

知识点:当年欧洲公历和儒略历并用时会发生“时光倒流”现象;美国国会大厦位于西经77°—“上帝经度”(春分能够连续三百年出现在3月21日)。

第二篇《错误、边缘、野马》好友间不设主题的现挂。

知识点:冷冰川老师的画是白色卡纸涂墨再刻出来的。

第三篇《少年西湖记》令人羡慕的西湖游学,西湖边长大的孩子实地体会古人笔下的西湖美景。

第四篇《京剧院里的修图师》没想到京剧院里还有专门修复京剧老照片的工作人员,读毕特意翻看@上海京剧院SPT 微博,还有老唱片呢。这样的工作对京剧推广是有意义的。

第五篇《樋口一叶:在明治的尘世中》作者眼中日本小说作者(“五千日元小姐”)的故事。

第六篇《太空中的“漂流瓶”》浩瀚宇宙,人类探索太空的征途从未停止。

第七篇《至暗时刻》即戏曲中英雄面临杀妻、别母等亲人离世的情景。

  《读库2102》读后感(三):开卷有喜,每一篇都喜欢

  

《1583-1592》:开卷惊喜的一篇文,用整个年份时间线为纵轴,以中欧在各个年份发生的大事件为横轴写的同一年中西方各自发生了什么,是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奇妙结合。当然中西方当时是有交流的,主要体现在来到东方的传教士和西方人写的关于东方的书籍,但总体来说两边是在各自发展,互不干扰。对我来说很奇妙的是作者偶尔爆出的知识点,比如塞万提斯与西班牙英国的海战还有点关键,比如去罗马朝圣的日本少年团。

当英国和西班牙为何海上航线和殖民地在打仗时,万历皇帝还在为明朝各地的叛乱以及官员升迁头疼,如此看来颇有唏嘘之感。

最好的一点是作者写很多历史故事务求讲述得条理清晰明了,摒弃了很多细节,没有“我一定要展开讲讲”的讲述欲,特别好。

《错误、边缘、野马》:与艺术家冷冰川的一席谈。和上一期的《心病》连起来看会有收获,再次印证了艺术既创作于生活又升华于思想的二重性。同时要记住,艺术带来的对人的冲击力,永远不可能用文字就表达清楚,这是种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少年西湖记》:用历来文人雅士描绘西湖的文章来讲述西湖,简而言之是一篇对西湖吹的彩虹屁,但是我喜欢!因为我特别特别喜爱杭州和西湖,这个城市的文艺气息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而且不仅仅说了西湖,还说了龙井和虎跑,犹如又去杭州转了一圈一样令人陶醉。

《京剧院里的修图师》:我们是仅仅在修复照片吗?不,我们还在怀念历史和那些风流人物。

《樋口一叶:在明治的尘世中》:日本现代第一位女作家,开日本女性写作之先河,本文主要介绍她的生平。因为生前默默无名,她的生平主要靠日记和创作来拼凑,不过令人费解的一点是,为什么日本学者研究日记以后一定要让她有个情人?

《太空中的“漂流瓶”》:地球人对于外星系的想象,都在一个个飞出太阳系的探测器上。

《至暗时刻》:戏曲中与至亲诀别的场面,虽然经过戏剧加工,依然有着触动人心房,让人悲伤的力量。其中吴汉的那场戏最让人难忘,杀妻死母,人生的大悲痛。

  《读库2102》读后感(四):通向冷冰川的路径

“今天星期天,客人蛮多,主人避坐在回廊看书。三拨客人在眼前离去,遂听到三种评语:‘这正是贵族们玩物丧志的地方!’这是几个不得志的中年人。‘下回换个地方。梅庵,霉字不吉利。’一帮生意人。‘嗯,不错,这倒是个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好地方。’边说边颔首的是附近军分区的干部。”

上文出自《梅庵日记》,作者为梅庵书苑女主人冷雪兰,冷冰川的胞妹。2005年7月,经天涯社区网友“往事知多少”(杨运)牵线,我购得此书。阅毕,南通这家书苑成为我的心灵地标。也正是在那一年,《读库》创办于北京。在那前后,老六与诸多南通人结缘,并于十五年后在南通设立物流与阅读基地,而阅读基地的首场活动,主角就是冷冰川。

《读库2102》面世后,冷冰川来到郑州松社书店,与读者分享“黑与白——自然创作中的朴质”。我前往聆听,现场体会《错误、边缘、野马》文本之外的滞涩与流畅、沉默与幽默。多年以来,我先后收罗不少与其相关的图书、挂历、画片、明信片、笔记本等,此行便携之请其签字画押,以为留念。

虽然冷冰川不喜欢自己被称作“插图画家”,但我初次接触他的作品,就是在《读者文摘》(现已更名为《读者》)杂志上,后来还买了一本《〈读者文摘〉十人插图集》——其中就有冷冰川。当年编印手抄报合集《纸上读我》,设计封面之初,我钟情于冷冰川,不过最终情定比亚兹莱。

众多收藏中,三联书店版《最后的罂粟》《遁词》值得一提。此二书由汪家明担任责任编辑,分别为祝勇、洁尘对冷冰川画作的阐释,左图右文,或图解或游离。针对冷冰川选材单调的异议,洁尘辩解道:“我从来以为风格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程度的重复的。重复即是巩固。”而祝勇解读冷冰川刻画的梵·高系列,没有用到他在别处的观点,让人遗憾,特转引于此:“外国人看梵·高是看他的作品,中国人看梵·高是看他的人格。如果梵·高生前一帆风顺,像毕加索那样,没有经历过精神上的磨难,他在西方仍然是偶像,而在中国就未必了。”

也曾近距离欣赏过冷冰川的原作。2011年5月8日,《读库》编辑魔鬼训练营第二课次日,我闲逛798艺术区,在百雅轩邂逅“冷冰川艺术展”,遂进去参观。此前我就知道,他那些刻墨作品不是在黑纸上用白色的笔描画出来的,而是在涂墨纸板上用刻刀锲刻而成,可走近原作,看着细密繁复的线条,还是惊叹不已。锋利坚硬的刻刀,圆润雅致的画面,经他的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的布上雕塑作品是另一种风格,极简而粗犷,与刻墨相映成趣。这些布面综合材料作品,是他创造的另一种艺术样式。他将画布用茶水反复浸染,并伴随反复打磨,在布上以积淡墨色为深浑的厚色,然后再将麻丝、药材渣、茶叶末、枯草屑等多种材料拌和在油画颜料中,成为综合媒材进行塑造,产生类似浅浮雕的空间效应。凑近作品,依稀有淡淡的植物香气,令人浮想联翩,这也是经由印刷品体会不到的。

“原作,一定要看原作啊。”面对冷冰川的原作,我想起老六的感慨。

转引《读库2102》几段话:

不过,尽管事先知道“新视界”探测器也会“飞出太阳系”,科学家们却并未让它像“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那样,也携带致外星人的信息。除对外星人的兴趣已大为降低外,或许也是对那样的信息被外星智慧生命解读的可能性越来越不乐观。事实上,像先驱者镀金铝板上的氢原子谱线及脉冲星示意图那样的信息,被外星人正确解读的可能性实在太渺茫。至于旅行者金唱片,除非有合适的“电唱机”,否则哪怕对地球人也是天书。

……其实真要传递信息的话,那几个探测器本身才是最清晰的信息,不仅可以从它们的制作中推出人类科学的很多方面,而且也可以从其运动轨迹反推太阳系的位置,这恐怕远比利用先驱者镀金铝板上的抽象信息更有可能。(卢昌海《太空中的“漂流瓶”》)

恃才傲物,是中国古代士人面对权力傲慢时一种特殊的反应模式,但士大夫之所以能够如此,前提是权力虽然傲慢却有所忌讳,如同祢衡这位三国时期的奇人,有本事却不讨喜,于是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权力者都想借刀杀人,因为都有所忌讳——不想留下杀士子的恶名。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京剧《击鼓骂曹》里祢衡的两面,他的A面当然是古代文人的典范,在权力面前不肯屈膝弯腰,始终保持自己的气节;但是还有B面,差不多就像是三国时代的键盘侠。这不仅因为在确信没什么风险时他们都显得很勇敢,听戏里的祢衡唱他“手中缺少杀人刀”,多少有点喜感,有刀的人就安坐在他对面呢,在被他骂呢,只不过不愿直接动刀子杀他而已。祢衡面对曹操,只能佯狂发愤,其实他并没有真正有效的手段去扭转世道和乾坤,满满的只有绝望。(傅谨《至暗时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