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读后感锦集
《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是一本由(法)笛卡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1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精选点评:
●直观——演绎——架构(穷举),Descrates的思考方法是典型的数学家思考方法。初中/高一时看的,现在补标。
●学术。我都不知道这书怎么打星....
●16.9.14
●直观!难怪胡塞尔那么看重。
●原则五清晰体现了笛卡儿化繁为简的思想,原则三却将“直观与演绎”提升为获得真知的唯一方法,原则二断言考察心灵“似乎就足以获得确定无疑的认识的那些对象”,原则四肯定了方法对于探求事物真理是绝对必要的…其他原则中还包含了使用互相联系、类比、列举、符号简化等方式方法认识事物。整体而言,笛卡儿的原则充满了演绎、分析、理性、怀疑的倾向,尽管有对于心灵和演绎的过度强化倾向。
●虽然我很菜,但真版的翻译确实有问题
●抽象
●经典
●语言的障碍是不容忽视的。
●演绎也好枚举也好次序也好关系也好噼里啪啦全还原到直观/近似直观,直观靠理性肯定正确,理性为何这么厉害,因为自然之光照着。还挺浪漫的(误……
《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读后感(一):翻译的好像有些问题!
今天刚从图书馆借到这本书,拿来看了前几篇,很多句子的翻译都有问题,句子本身的文法出现诸多错误,很影响阅读,郁闷!
再往下看看吧,希望看了后面,可以有助于理解前面的篇章!
《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读后感(二):这是认识世界的总纲
世界是一个丰满的大体系,认识它需要将它每一个节点弄得通透,然后逐一连接起来,所以他提出了 秩序和度量。
秩序存在于全部地方,无法想象混沌是无序的样子,而度量是考察秩序的好的切入口,秩序是形成度量的基础。
《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读后感(三):我是冲着作者笛卡尔来的。
还记得中学时候讨厌的坐标吗?没错,就是这个家伙发明的。
虽然坐标对我的意义非常大,但是某次期末考试的某一题仍然难住了我。
所以我现在要爆他的料——他迷恋长斗鸡眼的女人。
笛卡尔用自己的哲学原理解释道,他钟爱斗鸡眼的女人,是因为小时候他曾喜欢上一个长斗鸡眼的玩伴,他以为只要意识到自己喜好的起源,便能够从此得到解放,再次爱上有着正常眼球的女人。
笛卡尔在日记中表示,他喜欢早上睡到11点
不得不说丫口味太重了。
并且是个喜欢斗鸡眼的重口味懒鬼。
但是
不妨碍他的成功。
《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读后感(四):欧陆理性的曙光
和方法谈互为姊妹篇,方法谈为宏观描述而此指导原则则为微观细化,二者互为补充,确实蔚为大观。
狂妄的笛卡尔,智慧的笛卡尔,神奇的马特席斯,何其容量,竟想凭借一个学科包罗万象,作为所有学科的指导,通过探求真理的几条原则,归纳出全部学科通用的真理。
所有学科归根结底只是人类心灵的认识,从理论上来讲,此指导所有学科的方法确实有其实现的可能,万物与我为一,可指于此。
笛卡尔也充分认识了人类理解的限度,指出人类之理性之光所不能照耀之处,并首度产生了所谓辩证法的雏形,万物相存相依,彼此联系,不能孤立存在。最后把此方法引入其形而上学体系为其服务,上帝观确实不能令唯物论者信服,体系可能不完备,但方法可超脱于体系焕发新生。
可惜的是原计划的三十六条原则只遗留下来二十一条,前十二条为总纲,私以为价值也最大,后九条不完整,构不成体系,也只能一知半解,产生谬误了,可能受到当时学界教条主义影响,译后记对笛卡尔上帝观念的攻击不可谓不激烈,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了。
伟大如笛卡尔也会有前后矛盾的错误,译者的注释比较详尽了,翻译时有些句子译的可能不符合现代阅读的习惯,不是很通畅,不过总体说来还是比较可靠的,为译者点赞。
那些打三星一下说这原则用不了的,可以多读几遍顺便看看谈谈方法,可能会更加有助于理解本书,那些随便看看走马观花打个一两星的人,你还是上一边玩泥巴去吧。(没错,我进行了人身攻击)
《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读后感(五):心灵认识的直观、演绎和相继与自然对象的实验
我是从梅亚苏的思辨实在论返回来看这本书的,梅亚苏批判康德哲学开启了相关主义的哲学思潮,即认识即是被给予,反对绝对的脱离人的认识的存在,不论是德国古典哲学、唯意志论、存在主义甚至语言哲学都没有逃离相关主义。梅亚苏通过批判康德的相关主义得以使哲学可以重新思考绝对,把笛卡尔哲学单纯视为独断的唯理论然后斥之为过时而丢弃是不应该的,虽然笛卡尔为了保证真理的绝对在最终世界观上滑向形而上学,这表现在笛卡尔1644年写的《哲学原理》中,这样他为思考人认识的上限设定了一个上帝实体,这就导致只关注人的认识能力的相关主义迟早会崛起。梅亚苏告诉我们可以无视笛卡尔在世界观构造上设定的上帝,只通过笛卡尔认识的方法直面一个无限可能的宇宙,于是我开始研究笛卡尔的认识方法,我认为这本书很好地阐述了笛卡尔的认识方法,在这种书里前几个原则中已经把很多问题说清楚了,第一是直观,直观即是心灵的真理之光,当然这种光对于没学过或者讨厌数学的人可能没什么感觉,欧几里得所写几何原本所处理的是纯粹的数学对象,里面有很多几乎没法质疑的公理,直观首先就是天赋了这些理念的能力,是心灵自发的真;第二是演绎,这个演绎不同于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里面那种三段论演绎,笛卡尔主要指的是几何学式推理;第三是相继,他有时候也用归纳,主要是说演绎的链条如果太长,需要记忆来保证连在一起。那么从直观的很难再怀疑的第一理念出发,经过一步步地逻辑推理,并且这个逻辑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被心灵直观到并相继记忆到,最后直观到推理结果。当然一般来说如果是自然科学还要诉诸于对自然对象的科学实验,即思考的结果必须和实验相一致,如果实验一直无效,就要反过来修正思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