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之路》的读后感大全
《名老中医之路》是一本由周凤梧 / 张奇文 / 丛林 主编 /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编辑著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12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名老中医之路》精选点评:
●听完全书…
●基本读完第一辑,不错,想学医,无奈精力有限。
●名老中医才是名老中医。擦心灯糊口两不相误。受教受教
●对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还是深了点
●断断续续,利用零碎时间终于读完了。前辈们的赤诚之心,医道精神,给现一代迷茫的学院派更多启示。经典不离手,临床两不误,勤,恒,思辨总结,广交道友,吾记下辽。
●好书
●一本介绍近现代中医的名录,故事性不算强,可以从中参考从医的要项和精神。
●3月在图书馆借的 仅看第一册 后来心有旁骛 后几册一直没看
●鼓励
●老中医的谆谆教诲,对学中医者既有励志也可学临床经验。对非专业者,太厚了,我只认真看了第一辑。
《名老中医之路》读后感(一):案头书要少,心头书要多
研究一门学问,最需要入门目录。如张之洞所言,“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 而这本书,不仅是提供了自学中医的最好的入门书单,还是畅谈各种自学方法的学问指要。甚至,由于它饱含了大量老中医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智慧,可以说也是一本向道、求道之书。老人们焚膏继晷的学习态度,孜孜探索的人生追求,谦虚自省的做人风格,令人敬佩。人如何才能在一门专业之中有真正的成就和体会?这本书给出了非常多的值得思考和总结的例子。其中,详细入门书目见《学无捷径贵有心》、《我学伤科的四个阶段》诸篇。
《名老中医之路》读后感(二):未来的名医属于有钱有慈之人
看了三分之二,虽然中医没有学到多少,人生感悟却很多。大部分为了混口饭吃而走上了中医之路,还有部分是几代杏林,子承祖业。名医,未必是善医,未必能治多少人,记得中间有位柳四公,真乃神人也!名利双收的很多,能够被列入该书的几乎晚年算是二者皆善。记得有位文中描述的全是自己如何治死了多少无辜病人,真乃大德之人!有的满篇俗见,无一个人之见解,也属名家。有的满口奇效,极少误失,可笑可笑。有的满文才思,文理敏智,就算不坐医亦能功成名就!......林林总总,笑看人生啊,不说了,自己去体会吧。而且他们对各名篇经典见解互相矛盾,倒是什么儿时记诵的药性赋、汤头歌诀等等,都统统相同,都感叹要少壮多强诵!
《名老中医之路》读后感(三):打算走上中医养生信奉老中医之路了
对于每一位愿意学中医的爱好者来说,我首先推荐要读的,就是《名老中医之路》,这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不但中医爱好者要读,即如已经临床多年的中医师也要读。每位前贤走过的路,都值得后人参考;每位中医(www.zyydq.cn)大师的临床经验,都有我们可效可法之处。常读此书,如良师在侧,耳提面命,循循善诱,受益极大。 名老中医之路 www.zyydq.cn
《名老中医之路》读后感(四):关于《名老中医之路》第2辑的随笔
下面说的是我买到《名老中医之路》第2辑的随笔。
《名老中医之路》共3本,原先都读过,从中获益不小,属于必备之书。可惜余生太晚,错过了1980年代大批好书出版的时代,今见书店赫然有崭新的《名老中医之路》,自然买下。书后原标价3.6元,这家书店买12元,还算便宜。不过只有第2辑。翻读若干篇,那时候的名老中医才真叫名老中医,如果对比一下江苏科技最近2年出的那本名老中医用药、用方的调查,现在的一些名医实在腹中空空,能写出的用药经验实在与人们平时所了解的并无太大差异。而名老中医的老师更是了不得,这些人,或许在当时也只是在当地出名,随着时间流逝今天的人几乎就不知道他们了。这是最让人痛心的!
比如洪子云老中医的父亲,对洪子云授课甚严。当子云单独应诊时,还暗中查访。有一次,突然问:某村之某病,疗效如何?对曰:已愈。其父大怒。分析其病人之正确的辨证,并说:辛被我察觉,及时更换处方,病始告愈。尔阅历不深,读书不够,从即日起,停止应诊,专读医书。此举不啻当头棒喝!如是两年内,子云之处方权曾三夺三予。
洪老先生平时积累了不少医案文稿,但临终要求子云全部销毁。他的理由是:学业之道,未见有靠先辈而精而成者。全靠尔之自立也。“儿孙有用,要它何用?儿孙无用,要它何用?”这位父亲真是让人神往之致。
又如王渭川老中医的老师袁桂生,善用经方,经验宏福,王老在文章中记录了1例。6岁男孩,肌肤如冰,脉如细丝,肛门体温40摄氏度。袁首用熟附片15克,次用生石膏30克,他说一以清里热,一以强心衰,非此不救,结果真的2剂而愈。显然大家手笔。
王渭川先生、洪子云先生不知有无传人,其术有无流传。王有著作,洪好像没有著作,而他们即使有传人也没有听说过。而看看现在的名老中医,让人不知作何感想。http://jiranju.bokee.com/2904102.html
《名老中医之路》读后感(五):命题作文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在1980年创办了“名老中医之路”专栏,并向全国的名老中医或其徒子徒孙们征稿,可以认为,这是以“名老中医之路”为名的命题作文。
既然是“名老中医之路”,所述就应该紧扣这一“路”字,其实只需要将自己学习、工作的经历叙述一下就可及格。从上交的“作业”来看,质量参差不齐。
第一篇作文,岳美中所交,算是不错的答卷,紧扣命题,质量颇高,是全书中的典型代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简述作者自学中医的经历,第二部分叙述其学习过程中对中医认识不断深入的几个阶段,第三部分则是其所总结的一些学习经验和教训。
不及格的的作文是怎么回事?主要是跑题了,不讲学习经历,反而大谈一方一药的经验,或者拿医案来凑字数。拜托,这不是医案医话征稿。
最差的作文,则是板起面孔,居高临下,祖师爷训话了,小的们都听好了,什么多读经典啊,多临证啊,几乎全是废话。
全书的真正价值,恐怕还是在于20世纪上半叶医疗行业从业者的“口述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从这些亲历者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在现代医学诞生前,这些未来的名老中医以及他们的老师们,面对很多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是多么的无力,虽然成功的例子很多,但死亡率是惊人的。要是把这些顶级的名老中医合在一起开家医院,拿到现在恐怕没多久就要关门了。一百年前肠痈死个人只能自认倒霉,现在阑尾炎要是死个人可得让多少记者兴奋不已,夜卧不安啊。
映像颇深的一个例子,书中759页,湖南中医学院谭日强所述年轻时所治一病例,患者上午劳动后中午暴食酒肉,下午腹痛,以藿香正气散加保和丸治之,半夜死亡。翌晨检视尸体,背部瘀斑累累。医者至老耿耿于怀,然终不知为何病。其实据描述的情况看,应是典型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就算现在也是凶多吉少,作者当然无需自责。但若现在医者仍对这个病毫无认识,意识不到凶险性,或者非要逞能,固守中医急症的阵地,还是处方藿香正气散加保和丸,后面的画面太美我不敢想。
所以,每个热爱中医的人都应该看看本书,中医不是无能,但绝不是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