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故事》读后感摘抄
《大地的故事》是一本由[法]亨利·法布尔 著;著作,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地的故事》读后感(一):对地球认知的启蒙,本作绝对是不二的选择!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四十六亿年以来,从一片混沌虚无到如今人类文明的璀璨,我们脚下这片大地给了我们无穷尽的财富和依托,让我们可以在生命的奇迹下安心的生活和前进。虽然,对于地球的一切我们的认知还远远不够,但人类从未就此放弃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让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去了解大自然的一切,并努力呵护我们的家园。
知道亨利·法布尔是在中学时期接触到的《昆虫记》,这本基于介绍昆虫真实生活的书充满了灵性,在国内的人气非常高,其实在整个世界上的推广范围都非常广泛,影响深远。这是很多人对于昆虫开始感兴趣的一本启迪性质的教科书级别的读物,推崇备至。同样的,今天看到的《大地的故事》是一本讲述地球方方面面的科普性读物,既然我们住在这里,当然要尽量了解地球的一切,因为这很重要。
《大地的故事》对于孩童来说,一切都充满了疑问。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白天和黑夜,每年都要度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雪可以融化成水,而水从高处往低处流,通过小溪和湖泊,流进漫无边际的大海中,整个地球上,海水的面积是陆地的三倍,海水蒸发,落雪到南北极,重复往返,形成常年积雪和冰川,维持着微妙的平衡;火山、地震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某种程度上只是地壳变动的一部分,峡谷、平原的形成,地下深度的高温…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刻感受到的很多普通现象、甚至是物理现象,最为神奇的就是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你站立不动,什么都感受不到,然而地球的神奇却一点都没停止,对人类的细心呵护,仿佛人类的温馨摇篮?
《大地的故事》是一本寓教于乐、界面友好的科普读物,它用简单的案例、朴实的语言以及严谨的科学相结合的方式,为青少年普及相关知识,条理清晰、逻辑缜密、以简单明了的方式阐述复杂多变的现象,不仅仅是青少年可以读的轻松愉快,就算是成年人读起来也趣味性十足,对于喜爱地理、物理、地质等学科的青少年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级的现象级读物,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启蒙的作用非常关键,如果你对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很感兴趣的话,那么这本书将是不二的选择。
《大地的故事》读后感(二):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读物
地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对于地球的一切都是非常熟悉的,但是这种熟悉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尤其是在科技落后的时代 ,人们对于地球的了解其是是非常少的,而且是很不全面,甚至有些理论是错误的。这些错误的理论的来源大多数是人们通过日常的判断而产生的,就像一些简单的事情,看起来是这样的,可是却并不像人们肉眼看到的那样。就像地球是什么形状的这样的问题也是困扰了人们相当长的时间,直到近代社会,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完成了环绕地球的航行之后,才发现地球原来是圆形的。
类似于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是非常神秘的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人们都是充满了好奇,青少年更是如此,对于他们来说,任何事物都是新鲜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同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他们需要阅读更多的科普读物,来学习知识,开阔眼界。现在的科普读物也是越来越多,最近就看了一本,这本书的名字就和地球密切相关,书的名字叫做《大地的故事》。
《大地的故事》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亨利·法布尔,作者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出名的昆虫学家。作者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由此可见作者在昆虫界的影响力。作者用水彩绘画的几百幅真菌图, 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做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主要作品有:《昆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本书就是作者的一本 代表作品,里面讲述的关于地球的知识,是非常全面,详细的,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学习。
本书共分为二十多个篇章,讲述了关于地球的详细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对于青少年非常有吸引力,对于我们成人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可以让我们对于地球有更多的了解。虽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地球的认识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准确,可是还是有更多的奥秘等着被解答。
本书中,讲述的知识,是非常有趣的,但是有趣本书的成书时间比较早,所以作者讲述的很多的知识,和现在稍微有些区别,尤其是在某些称谓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在书中也进行了标注,这样有助于阅读理解,可以更加正确的阅读。书中涉及的知识是比较全面的,而且也是比较系统的,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也是对于读者有帮助的,可以系统的学习,确实是一本非常不错的科普读物。
《大地的故事》是一本非常不错的科普读物,本书是法国巨匠亨利·法布尔的一本经典作品,作者在科学界也是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在文学界也是如此。因此这样的一本书,对于青少年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作者的讲述深入浅出,比较系统,而且严谨,作为一本科普读物是非常适合的。一个个故事也是非常生动有趣的,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非常喜欢阅读的。很不错的一本书,不仅适合青少年阅读,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本不错的看阔眼界的作品。
��
《大地的故事》读后感(三):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个美丽的星球以其独特的魅力,引发了世人好奇的目光与梦幻般的想象,还有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为什么站得高看得远?为什么苹果熟了会掉在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为什么陆地不会沉入海底?为什么火山会喷发?……一个个看似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其实都内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大地的故事》带你走进身边的世界,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本书作者亨利·法布尔,1823年出生于法国,是世界知名科普作家。亨利·法布尔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但他凭借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在12年时间内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在教学之余经常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研究成果曾得到过达尔文的肯定,撰写《昆虫记》更是享誉世界。
除了对昆虫的微观世界进行观察研究,法布尔也将目光转向了更为辽阔的大地山水。在《大地的故事》这本书中,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举例论证的方法,从一个个简单而又典型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地,以及支撑这个世界运行的深刻规律。
这是一本地理之书,但不同于专业的理论书籍,它更侧重于科普知识,这种角色定位决定了道理阐述必须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所列举的事例要生动有趣,容易吸引读者的目光,涉猎的现象应该是日常所见而又被人熟视无睹的,只有这样,科普的意义才能真正展现出来,书本的价值也才能被读者所接受。幸运的是,这本书在法布尔深厚的专业知识、幽默而风趣的描述中实现了。
这本书的内容异常丰富,有大地山川、河流湖泊、火山冰川,从南到北,从天上到地面,大地上种种奇妙的现象几乎全部囊括其中。阅读全书,你会对日常的自然现象有一个全面而大致的了解。在阅读的同时,又能同步领略世界奇异的风光。在叙述上,作者坚持科普读物的典型特征,以故事引入,以规律阐述为主,辅助以简要的图形解释,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现象背后的规律。
纯粹的专业理论书籍总有一些枯燥无味,科普读物的主要作用之一,就在于将这些深奥复杂的自然现象简单明了化,让读者通过最精炼的语言,最清晰的思路,了解事物背后隐藏的本质。《大地的故事》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在书中穿插的探险故事,对科学理论的研究也演变成了一次科学知识的探险之旅,随着追寻的步步深入,谜底渐渐被解开,大地的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一览无余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时至今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从未止步,认识地球,理解星空,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永无止境的追求。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孜孜追求的寻觅,才让无数科研工作者对我们生存的这颗星球着迷,不惜穷尽一生破解它的谜底。亨利·法布尔以其自身的努力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更为我们在更高层次上了解地球奠定了基础。
相知是不是一味的征服开采、挖掘利用,而应该是更好的保护,更细心的呵护。人类与地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相知才能永远相伴,只有与地球和谐共生,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家园,这才是我们认识自然的根本所在。亨利·法布尔为我们了解地球打开了一扇门,走进这扇门,我们与地球一起迎接未来。
《大地的故事》读后感(四):面对孩子稀奇古怪的问题,你的知识储备还够吗?
小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有了不懂的问题张嘴就问,根本不管老母亲老父亲是否答得出来,更不会顾及老母亲老父亲的颜面,挑个合适的时候再问。 前几天,闺蜜向我诉说自己的一件囧事。 儿子与她一起刷朋友圈,她无意间刷到了一段地震时拍的一段小视频。视频中画面晃动,还有嗡嗡的声音。闺蜜随口说了一句,地震真可怕。 儿子立刻就问,什么是地震?闺蜜一愣,随口告诉儿子,地震就是大地震动了,它发怒了。 儿子又问,大地为什么愤怒?为什么震动呢? 闺蜜又答,谁都会生气呀,大地也会。 儿子继续追问,谁那么淘气,把大地惹得发了怒? 面对儿子的连环三问,闺蜜真是有点应接不暇,继而张口结舌。 我捂着嘴连连发笑,确实小孩子就是问题宝宝,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常常逼得双亲牙龈上火。于是,我顺手将自己正在看的《大地的故事》给了闺蜜,这本书虽然不够应付宝宝所有的问题,但关于地震、火山、平原、河谷的形成及其他知识介绍得清清楚楚,详尽生动。 《大地的故事》作者为法国科普作家法布尔。可能有些朋友知道这位作家,他写的《昆虫记》入选小学必读书目,而这本《大地的故事》是法布尔特意写给青少年的世界地理入门书。让读者从故事中聆听地球变迁的历史,让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多姿多彩的风物人情。
做科普,法布尔是专业且用心的。 比如他写火山喷发的一部分。他介绍到地球其实是一个液态星球,地壳只是覆盖于表面的薄薄一层硬壳。地球内部发生着剧烈的岩浆运动,因为这个运动才使陆地不被海水吞没。但因为岩浆运动产生的能量巨大,足以造成地球毁灭的,但地球存在几十亿年,并没有被分裂成碎片,飘散于宇宙中,这都得力于火山口的存在。 火山口之下是火山管道,连通地球内部,那些过剩的巨大能量就会说着火山管道来到火山口,造成火山喷发。这能量得以释放,地球这个古老的星球才能安然存在。可以说火山口就是地球的安全阀门。 法布尔为读者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我们固有思维中,认为火山喷发使环境遭到破坏,物种被毁灭,生活被扰乱,但通过法布尔的书写,我们不难发现火山喷发虽造成了不利影响,但它也维护着地球整体的平衡。 这一说法也恰恰印证了法布尔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宇宙中的所有机制都是密切相连并被安排好的,人类因害怕自然灾害,而企盼这些自然现象消失的想法是可笑的。
有的读者认为,科普类书籍比较枯燥,但《大地的故事》并不如此。 在书中,法布尔多次引用旅行家的记录与经历,为我们呈现了多姿多彩,别样生动的文字。 比如他引用了登山家巴尔马特攀登勃朗峰的一段文字,让我们能随着巴尔马特亲历一段攀登历程及心路旅程。 巴尔马特攀登勃朗峰,有一块难以跨越的岩石挡住了去路,无奈他只能退回。此时,他的同伴已经放弃攀登,离开此地。他进退两难,是和同伴一样离开,还是继续攀登?实在是个难题。但他产生了一种直觉,他觉得一定会成功。于是自己孤身一人继续前进。 要知道攀登一座气候多变的雪山,且孤身一人,是多么危险。巴尔马在此过程中也渐感孤独与无助。不过他在雪山上过了夜,坚持到最后一刻才离开。由此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个月后,一位物理学家与他同行,再次攀登勃朗峰。最终登顶! 读了这个故事,不免让人心生感慨。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更不能半途而废。有时,你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咬咬牙,再多挺一会儿,多挺一会儿,或许就能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有一句话说得好,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是啊,并不拥挤,当你咬牙挺住,当你熬过一道坎,再熬过一次失败,下一次就有可能成功。 如果,没有成功,那是渡的劫还不够,没有经历四十八道天雷,一百零八道地火。 话又说回来,巴尔马特并不是一次登顶,孤身一人且困难巨大时他选择了放弃,回程休养,积蓄力量。这也印证了一句话,“下蹲是为了更好的起跳。” 虽然在《大地的故事》的封面上写着本书是科普大师法布尔写给青少年的世界地理书,但这本书适合所有人读,不管是为了应付好奇宝宝的家长朋友,还是被生活折磨得焦头烂额的中年人,亦或是不懂地理知识的地理小白,都能从书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更能从书中获得不同的启示。 这恰恰是一本好书带来的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