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五十岁,我辞职了》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五十岁,我辞职了》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2-21 00:32: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五十岁,我辞职了》经典读后感有感

  《五十岁,我辞职了》是一本由[日]稻垣惠美子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元,页数:1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五十岁,我辞职了》读后感(一):摘抄/不工作的日子我烫了爆炸头

  

1.就在那时,我突然想到:“对,去烫个非洲爆炸头!”这既非我蓄意为之,也并非战略使然。当时我只是想随便什么都可以,只要有变化就好。

  《五十岁,我辞职了》读后感(二):四十二周岁,我也辞职了

  

同样曾在知名媒体大公司供职,阅读过程中有太多相似的想法,估计80%的经历和感受一致,所以不算太惊喜。但我确实时不时的会划下其中的语句,并且加批注。自己的选择也跨越时空找到了共鸣,感觉自信和幸福感更强了一些。这本书文字本身也很接地气,如果大家在纠结要不要换一种生活方式,还是很值得读一下的。

  《五十岁,我辞职了》读后感(三):书摘及一些感想

  

当你不关心拿到多少钱时,也就不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为“评价=金钱”。我只是想堂堂正正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我开始埋头于不依赖任何人的工作中。

【一个从事朝日新闻社记者工作的人,在50岁那年,辞职了,无业,无夫,无子,书里阐述了这个心路历程。

作者以前是名校,大公司的主干道走下来的,也是高级白领,每月都买高级衣服和化妆品,住在高级公寓。

作者产生辞职的念头,是被公司流放似分配到高松工作后,发现钱不重要。那里的储蓄率很高,因为喜欢吃乌冬面,而乌冬面卖的有非常便宜。所以当地人购买任何东西都会和乌冬面做对比,然后觉得贵就不愿意花钱。后来作者发现,自己每天600日元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真的不需要什么钱。从而让自己有底气,想要尝试辞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和她没有家庭有很大关系,不然家庭的责任是无法回避的。我也只能羡慕了。】

古代印度人把人生分为4个阶段思考:梵行期,家住期,林栖期,遁世期。

林栖期就是常识性宗教生活,隐居山林,但是还是偶尔会回家里看老婆孩子。

很多人退休以后失去了目标,不知道人生为了什么而活。

  《五十岁,我辞职了》读后感(四):可以借鉴但不要效仿的生活方式

  

五十岁辞职,真的非常需要勇气吧?(事实上任何时候辞职都需要吧)

一般到了五十岁,考虑的应该是提前退休,怎么想也很难毅然辞职。

因此这大概是我很佩服在NHK电视台工作了28年后辞职的女主播稻垣惠美子,而且她单身、无子女,没房,最重要的是,她烫了一个圆滚滚的非洲爆炸头。

当然,烫头很容易,但是普通上班族能作出这个举动,必定不是一般人。

1.为何辞职

辞职的缘由可能跟爆炸头有关,但据书中所述,是想从“很好”的状态逃离出来,害怕“大幸福掩盖小幸福”,害怕失去,继而不断丧失自由精神。

比起金钱,惠美子现在更想要的是时间和自由。

但这么说还是不够具体,实际上后面还是交代了更现实一点的理由:如果不想一心出人头地,继续留在原处是很耗费心力的(这个可能是日本年龄或性别歧视缘故吧,国内留在原职位没那么累),而这个时期用来探索自我更为合适。

辞职之前,她的工作生涯正好处于分水岭,也就是要么提拔,要么就被踢出局,她已经厌倦了不停往上爬的职场压力。

我对“要做到差不多就可以了出乎意料地困难“深有体会,即使自己因为不想增加工作量和各种限制而选择甘愿呆在原职,也是有些人会说风凉话,而且跟自己一起进公司的同伴职位更低时,内心确实会受到伤害。无论你自己内心如何考虑,从社会层面而言你就是等于比他“差”。

我个人解决方案是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即可,再往上要看运气,不再勉强自己去做额外的付出,尤其那些跟工作无关的事。

2.确立即使没钱也快乐的生活方式

因为对之前的奢侈生活进行了反思,也因为工作调动到了远离中心的四国香川高松,惠美子阴差阳错开始体验不花钱的快乐。

比如农产品的直销点,感受因季节转变而出现不同的时令蔬果;山中漫步,与遍路朝圣者的相遇感受到干净透明的笑脸;以香川乌冬面作为计量单位来衡量消费金额的变化。

古代印度人把人生分成四个阶段:梵行期、家住期、林栖期、遁世期。

其中林栖期也就是隐居山林的生活,工作与养育儿女告一段落后,远离世俗,隐居到山里。

这一段应该可以认真探索自己生活的意义所在,考虑到体能精力,于是惠美子“努力到五十岁”然后进入林栖期的想法终于萌芽了。

我个人:不花钱也能快乐,但我同时也能享受花钱的快乐(比如商务舱、比如住在离公司只有五分钟路程市区中心的新房。。。。)

3.自主决定工作方式

因为找到了没钱也能快乐的方式方式,所以可以不在乎薪酬和晋升,不在乎他人对自身评价。也因此可以在工作中得以多少施展自己的想法,如“把截稿时间提前”,关注地方版报纸,开始“一个人的项目”,于是,在公司能做的事情都已经做了,接下来应该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比如登山、农民、厨房和木匠等等。辞职的想法开始可以实现了。

4.成为好消息的日本社会问题

自然是“人口减少”和“空置房屋增加”这两个问题,但对于立志不工作的人,算是好消息,因为人手严重不足,只要不过分挑剔总能找到工作;对住所不讲究,便可以租到便宜房子。

坦白说这一点在国内也是如此,但前提是没有小孩!!

5.极简生活

(1)不用电。因为福岛核电泄漏,决定把电费减半,随后不用电的想法真是惊到我了!

不用电的生活她在书中没有详写,但没电怎么看书刷剧听歌呢?

没有空调和冰箱我也无法想象。

(2)必需品的甄选。人会对物品产生依赖,但随之而来的是离不开的不自由。

减少生活必需品是很好的想法,我也在实践中。

(3)消费陷阱。买手机因受到销售的轮番轰炸无法决断,导致发烧三天卧床不起确实有点过分,但想到国内双十一各种购物节其实也大同小异,都是叫人毫无节制的买买买。

大家请坚决抵制各种消费陷阱啊。

6.日本是公司型的社会

如果不是在职员工,信用卡、租房、失业保险金、年金等都无法保障。

这个社会对于非正式员工的工作薪酬支付也很低,也就是公司压榨非常厉害。

这个,我想国内更是如此吧。。。

老实说,我之前也算是认真研究过FIRE和数字游民生活,结论十分残酷:其实在正儿八经的公司里工作,如果没有太多野心的话,还算相对轻松。如果创业或成为单打独斗的自由职业者,真的会很辛苦,但成就感也会很大。

其实,我对于慧美子的感情经历也有点好奇,是被动选择单身还是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一个人生活,我想其中有非常大的区别。可惜,书中并未提及。

这是我的极简生活记录系列(还没有成功):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08504396/

  《五十岁,我辞职了》读后感(五):五十岁,我想游刃有余的面对职场以及人生

  

电脑屏幕前的你,有没有在某个时刻想过辞掉现在的工作,做自己的老板,不再为任何人打工呢?两年前我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想法产生的最大原因是:我正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同时觉得即使我重新换一家公司,对方也不会根据我的喜好来安排工作。

在没读过接下来要介绍的书之前,我会觉得辞掉工作,自己赚钱,才能获得自由。书读完了以后了解到我的动机是比较负面的,也不是为了我热爱的事情,我只是比较在意目前的工作,却没有好好想过我自己这个人以及什么能够支撑我的人生。

这本书叫《五十岁,我辞职了》。(日文名:魂の退社)

作者:稲垣えり子(いながき えりこ),在朝日新聞工作了28年左右,50岁的时候,没有结婚,没有孩子,辞掉了工作--这是出版社在封面腰身上印制的看点信息。但吸引我阅读的是以下三点:

第一,作者的职业--报社编辑,说明作者一定具备扎实的写作能力,可以保证书的质量。

第二,我很喜欢读长者写的书。饱满的人生阅历,同性面对社会的视角,一定有益可寻。

第三,讨喜的爆炸头,从形象上就很想去认识这样一位看上去有趣的前辈。

而书本开篇,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有趣,

开篇醒目的大标题写着[爆炸头是辞职的导火索吗?]—作者自答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的是!作者还用了一些篇幅自夸自己是因为变身爆炸头以后才开始被人搭讪。字里行间里透露着可爱的朝气。在日本社会,多半的中年女性应该不会公开自夸自己受欢迎有人气。通过开篇的表述,作者很好的向读者传达了,你现在要开始阅读的是一本会和日本社会常识有些出入的书(全书中作者有多次Q到安倍首相,以及(笑)的备注还有大阪腔的句子,读着读着就觉得作者是真的可爱)。

事实上,整本书读下来,作者的很多观点都是与日本社会常识相左的。正文里作者有理有据的论述了她的观点。

40多岁还在公司就职的作者认为中年期的职员对于公司来说只被分为两种:对公司有用的人和没有用的人。每个月惯性获得收入,靠收入来生活的人会很难从这种模式中抽身。如果对公司来说没用了的话,那要如何获取收入呢?

作者看到[日本社会很多职场人士都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人生,可是到了退休年龄,职场的作息惯性会和退休生活产生很大的断层,很多人是无法安排好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这一现象--想到这些而感到不安和恐惧感的作者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

书中介绍了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以后,开始尝试极简生活,甚至做到不用一度电的地步。为自我改造计划做的努力。这中间提到了金钱和生活的关系,作者认为不被金钱物质所捆绑,视角才会变的更广阔,人才能变的更自由。

以及50岁真正离职以后,发现社会的很多制度都是以公司职员为中心来运转的,一个还很有能力的中年人好像被删选在了社会运作体系外。真实的无力感让作者感受到,在安倍经济模式的影响下,日本社会是[公司社会]。在大的坏境下,企业或公司为了存活下去必须大量生产,并通过过剩包装以及推销手段把可有可无的东西向大众渲染成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促使大众大量消费。企业公司越是努力想要存活下去,越是会给大众带来不幸的影响。

这里请你想一下,对你而言的“必需品”是不是真的必需?作者认为现代社会在向大众的制造一种被建构起来的需求--[有即是方便],[无就是不便]的概念。但其实没有就是没有而已,不会不方便。而且我也觉得高科技,新商品给予我们更多方便,节省我们更多时间的一面,我们却变得更无聊了。

工作28年左右的作者抱着人生大于职场工作的观点,重新定义工作应该是让他人获得快乐并得到满足的事情。作者提倡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在公司工作这件事的同时,也一再强调公司职场是成年人获取经验,能力,知识的好学校。书中有一段是当朝日新聞遭遇丑闻曝光的时期,作者竭尽全力为公司提供挽回方案的故事。作者对朝日新聞给予的栽培充满感激,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报答公司的恩情。

书的后半段是前面所有叙事论述的总结段落,感受到作者全篇逻辑工整的同时读的也非常过瘾。

作者提出:

[所谓的经济成长,不是日本人自力更生了,而是大众寄附于过剩商品,主动或被迫的消费而已。]

[对于现状,比起对社会怀抱希望,应该更多的去思考一下,自己可以做什么?]

[尽量降低自己对收入的依赖度,不要被“金钱”和“人事调职”所左右。尽可能的不要过度依靠全部收入过活,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变得多元化,当自己遇事时候的心理状态也会变得游刃有余]

书的最后,作者希望日本社会不是以[公司社会],而是以[民众社会]的形式运转下去。

日本社会的现状是大部分人把自己的人生分为3个阶段:[学生期]即还没有出社会,被家人以及学校照顾的时期,[家住期]即在公司就职并组建了家庭有子女的时期,[退休生活]即在公司工作到定年退休以后的时期。就我个人觉得这和中国社会的现状是一样的。

当你读完这本书,你会了解到在别的国家,辞掉工作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在古代印度,他们把人生分为4个阶段[学生期],[家住期]之后他们还将人生细分成 [林竹期]即暂时离开家庭,离开子女,住进山林里的时期,[游行期]即宗教世界里近乎遁世的时期。人生的形态远比我们所见所感受的还要丰富多彩。

就像作者说的,不是只有在职场工作的人在支撑着日本这个国家,自由职业者,家庭主妇,老人,残障人士,孩童他们都有出力。通过这本书,对于[在职场工作]这件事情,也许会带给你新的思考。

注:在此感谢来来给我邮寄的原版书,谢谢你(笑)~~

我一直不想再在公司打工了,最少就目前的状态而言,我觉得是对我的一种内耗。但是辞掉工作,我要靠什么来生活呢?--目前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知道我很喜欢写点小东西,这本书中,作者的一段话感动到了我:

 「体験したことを文章にまとめ、人に面白く伝える。そして、その文章が読まれ、喜ばれ、反応が返ってくる。そのことが本当に楽しくて楽しくて、寝る間も惜しんで書き続けたのです。」

--[体验过的事物用文章把它总结出来,有趣的向他人进行描述。然后,文章被阅读,被喜欢,收到反馈。这件事本身真的非常非常快乐,快乐到会去缩短睡觉的时间拿来继续写作]

如果因为我写的这篇文章,而让你产生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我也是会非常非常快乐的!

谢谢阅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