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总敲两次门》读后感精选
《邮差总敲两次门》是一本由詹姆斯.凯恩著作,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2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邮差总敲两次门》精选点评:
●趁着上午停电停网的空隙,破天荒地一口气读完了传说中的《邮差总敲两次门》。稍稍找回了一点久违的阅读的快感。结尾让我联想到了古天乐演的《意外》。单从悬疑度来评价,个人还是觉得希区柯克短篇更胜一筹。
●很是发人深省
●简单的叙述手法原来也可以表现得这么棒!
●不知道是翻译还是什么的原因``看起来有些涩``看不明白他们怎么逃掉法律制裁的``同样对题目表示不理解``确实是黑色浪漫的开山作``
●命运终会再次敲响
●神經病一樣的兩個故事⋯⋯尤其後面那個
●看不太懂文化,只是把故事情节看完了。
●前几天把这本书列入阅读书籍。刚看完电子版。书中的一些场景叙述,人的行为和心理描写到位。男女主是一见钟情,二见倾心,三见要取他人性命。很快就爱情至上的男女主角为在一起,两人两次周折密谋杀害女主的丈夫成功。被捕后的猜忌怀疑。两个律师的斗争。被威胁和出轨的现实。压力一直在,而当初义无反顾的爱情也一再变质,人性不断变幻和动摇,最后的结局,有孕事故的女主,被执死刑的男主。书中最后一句:如果你已经读到了这里,就为我和科拉祈个祷吧,祈祷我们无论到了什么地方都会永远厮守在一起。这圆了书的轴线。于全书也是一个结局。
●关于信任和机会
●有点意思。
《邮差总敲两次门》读后感(一):邮差总敲两次门
故事和人物很简单:油滑的流浪汉和漂亮女侍者合伙杀死饭店老板后惊险脱罪,整个过程中两个人以爱情的名义在一起,实则各怀鬼胎,屡次相互背叛。直到女人怀孕俩人才终于下定决心要好好过日子,然而一场车祸导致女人死亡,男人也受到迟来的惩罚。
作者的叙事冷静,语言简明又冰冷,像一个面无表情的讲述者,把人物的性格阴暗面赤裸裸地摆出来。
在我看来,男女主人公的结合并非出自真正的爱情,他们只是为了自己没有道德的行为找一个借口。而最终的温情时刻却让我感到困惑,分不清楚两人是否真正产生了感情,或许是像以前吵架后的红酒时间,自欺欺人地暂时维持良好的关系,也或许,在见识过对方最恶毒的一面之后渐渐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不懂。
作者的叙事语气对于阅读后的感觉影响很大。现在想起来两个主人公心里都是冷冰冰的,“两个不招人喜欢的人,你们愉快地一起过日子也好,大概也不会愉快地过日子,事情败露被绞死也好,都无所谓,反正最终都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邮差总敲两次门》读后感(二):以为,但。
用了一下午的时间,读完了邮差总敲两次门,这本书让我想起蝴蝶梦,都是在故事高潮时紧扣人心弦,然后按着出人意料的发展,得到人们想要的结局。
只是邮差还在得到结果之后来了一个晴天霹雳,女主角死于纯粹的意外,或者说纯粹是作者把它写死。
初读完,觉得作者真是心思缜密,但在缜密中也会突开脑洞,颇有欧亨利的感觉,但读过许久之后,再忆起这本小说,觉得也不过如此,难于大作相媲美,情节理顺之后很简单,没有什么能够让人深深回味的东西。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开头第一段是“约在中午时分,我被人从运干草的卡车上扔了下来。前一天夜里,我从边境处纵身攀上卡车……”经过了偷情、谋杀、诉讼等非同凡响的经历后,小说结尾的最后一段是:“他们来了。神父说祈祷会有用的。如果你已经读到这里,就为我和科拉(已遭车祸而死的女主角)祈祷吧,祈祷我们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永远在一起。”
再过许久之后又觉得,这是一本里程碑一样的作品。本书描写的不是爱情,描写的是纯粹的欲望,人们为了自己的私欲不停的攻击别人。律师为了打赢官司可以隐瞒事实。法官也可以为了让事件引人瞩目而强行给人安上杀人的罪名。助手也会为了钱而敲诈客户,并且打算无止境地敲诈。
跟这样的环境一比,我们似乎的主角所犯下的罪过显得不那么专注了。
至于书名,我想意思大概就是上帝是邮差,他怎会按两次门铃,如果你第一次没有听见,那么第二次应该就会听见。
所有的事情不是没有回报,只是时候未到。
但是女主死的莫名奇妙实在是难以令人满意。
《邮差总敲两次门》读后感(三):搞死一个人有多难
如果你想干掉一个人,我是说真的想要谋杀一个人,就会发现这不是件容易事儿。无论是精心策划你的谋杀布局,还是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意外,就算谋杀成功侥幸逃过一劫,死人的阴魂仍旧不会放过你。
事实上,侥幸能存在一次,第二次它就要了你的命。
推荐这本冷酷的男性小说,应该不算推理范畴了,讲一个流浪汉搞了餐馆老板的媳妇,然后和那个婆娘策划如何杀死老板的故事,第一次因为一只倒霉的猫,没弄死,第二次又去旅游的路上假装醉酒把车搞下悬崖,他们提供的证词被保险公司随意戳穿,俩人以为的爱情在一顿恫吓下立刻分崩离析,俩人彼此指认,等着被审判的过程中,却又因为保险条例重新安排了命运。
就这样,杀人犯狗男女拿到了保险,还没有受到惩罚,回去继续经营餐馆,餐馆奇迹般的生意还算不错,他们的日子幸福了吗?木有。
这次换老板娘因为愧疚想要逃跑,然后流浪汉再次出走,搭上了一个小妞,他疲惫不堪的回来,发觉老板娘怀孕了,俩人没有在游泳的时候弄死彼此(谁知道呢,谋杀过一次总会再来一次),结果在回家打算好好生活的路上,出车祸了!老板娘终于挂了。
无辜的流浪汉,这次却被判死刑,书假装是他在监狱里写出来的,还打算万一减刑就付之一炬,结局是他死了,和老板娘的灵魂永远缠绕在一起,生也是死也是,哪怕爱一点也不伟大。
离开那些诡谲的策划,离开那些高科技和炫目的背景,普通人想要搞个谋杀,就是这么不。容。易。想想看杀条鱼丫都会蹦跶很久,給鸡放血丫直接站起来跑走,何况是个大活人。
书整体的感觉是炎热骚情的美国南部,夏天延绵不绝,对场面的描写没有钱德勒那么固执。书名字和内容看似没有关系,但是两次谋杀,两只猫,两个审判,都隐隐预示着一切皆在冥冥之中。
本书两次被搬上大银幕,第二版很精彩。
《邮差总敲两次门》读后感(四):黑色幽默的深沉之处
这个故事据说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故事并不长,却有着接连几次的曲折。很有意思。
凯恩描写的每一次谋杀都有一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放佛自己就站在男女主角的身边,在他们看不到的角落里默默地关注着事情的进展。很多时候都有一种上帝的感觉,对于他们的选择无能为力,却又觉得他们的命运早已被自己看穿。看完全书,颇有一种压抑的感觉,尤其是男主赴死的时刻,我很想为他祈祷为他们的爱情祈祷,但始终觉得爱情于他们于命运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了。本来是为了爱情而杀人,却又因为杀人而失去爱情,在跌跌撞撞中找回爱情又都没了命。实在是太讽刺了。
为了让他们之间的结合更加的容易让人原谅,科拉的墨西哥老公几乎是一个不良老公角色。而科拉和弗兰克却一个性感虚荣一个放纵大胆。律师也都不过是不在乎真相,只在乎个人名誉和金钱的人。警察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为了能让他满足,不惜任何代价。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人真正在乎过这个被害人的感受,甚至没有人想过他。在这个故事里,他就是一个被害人而已。他的葬礼是一个表演场,每个人绘声绘色地扮演自己在葬礼中的角色,然后满意地退场谢幕。恐怕这个人以后也不会被人想起了。当然,除非故事有了新的进展以供闲谈。
邮差没有出现过,但邮差又无处不在。整个故事里,凡影响命运的时刻都有发生两次。却带来不一样的结果,第一次他们成功地逃脱了法律的追究,第二次他们被命运送上断头台。人生没有对错,不过幸也不幸地是,每个人都得自己给自己买单。吃完了,结账,走人。
《邮差总敲两次门》读后感(五):邮差的三次机会
关键词
无名小镇 旅馆 外来者 大老板 弱女子
英雄过路,路见不平,两情相悦,拔锤相助,抱美而归。
如果没有后面的故事,这正正一个西部片的节奏。
但故事很简单
一个过路人看上老板娘然后谋财害命的故事。
Frank是有机会做英雄的。
黑猫死了,锤子砸了,老板住院了,二人第一次出走。
走成了,两人就自由了。没有命案,没有死亡,只有一次停电和一次伤者。
科拉不同意。
这是命运给他们的第一次机会。
Frank流浪后再次归来。
这次没有黑猫,没有停电,也是一场“意外”,老板死了。
连保险公司也来保驾护航。
命运又给了一次机会。
但Frank依然带不走科拉,又失去了一次做英雄的机会。
Frank跟猫女流浪后三次归来
“老板的幽灵”——那份证词,也归来了。
男人做了次并不光彩的英雄,把坏蛋赶跑。
命运让他们暂时安全了。
剧情急转直下,从西部片变成了心魔片。
科拉这次想走了,Frank不同意。
鬼使神差的怀孕,鬼使神差的结婚,鬼使神差的撞车。
Frank二次上庭,钉死他的是那张“爱的纸条”。
我的第一反应是:可惜,他们差点就成功了。感觉如同被黑夜的冷水突然浇湿,无处申诉的寒冷与无奈,荒诞不已
按正常的道德来看,这时旁观者的心态应该是“天网恢恢”。
你们两个坏蛋也有今天。
命运的惯性放过了他们三次,事不过三,坏蛋栽了,读者反而觉得无奈,替坏蛋可惜。
被命运惯坏的人,往往会有幻觉。
不禁反问,黑色小说黑色小说,黑的是故事情节,还是读者的心。
Frank流浪了三次,来了三次。科拉逃离了三次,前两次失败了,最后一次死了。
那间旅馆,一颗幽灵般的大树,不停在上空游荡却又无处可去。如同命运一般死死的钉在那个无名小镇,谁离开,谁倒霉。
不要有侥幸,一切皆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