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夫》观后感精选
《独夫》是一部由Paul Whittington执导,里斯·谢尔史密斯 / 谢里丹·史密斯 Sheridan Smith / 凯特·弗利特伍德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夫》观后感(一):真实的恐怖故事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剧情片。但是它比任何的恐怖片都更加的令人毛骨悚然。本片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讲述的是英国人 Malcolm Webster在杀害了第一任妻子后,又企图杀死第二任妻子的故事;Malcolm于2011年5月在最高法院被判定有罪,随后提起上诉,但法院只取消了关于放火的罪名,对于其他罪名,维持原判;Reece Shearsmith扮演Malcolm Webste。这部迷你剧在原案件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延伸。剧中Malcolm在愤怒之下杀死了第一任妻子后尝到了甜头,又先后谋杀了两任妻子,最终他的真实嘴脸在第四任妻子才暴露出来。全片色调较深,营造出了一种压抑的恐惧感;全片没有太多的配乐,以原声为主,有一点记录片的质感,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感,降低了戏剧感。尤其要感叹Reece的演技,他的一个眼神都反应出了Malcolm内心的扭曲与邪恶,让人毛骨悚然。
《独夫》观后感(二):教条式
1、男人的武器,除了金钱,还有温柔。
2、纵火的人多胆小,这些人不敢直接拿起武器伤人,只会用一种迂回的方式,比如说下药、放火、爆炸。
3、有些人,习惯了用自己的方式看待一切事物,即使错在于他,他也会理所当然地推到别人身上。对于这种人,讲理是没用的,唯有躲避与强权。
4、对于那些没多少钱却习惯大手大脚的人,保持警惕;对于那些在金钱方面一直含糊的人,保持警惕;对于那些一直怂恿开联名账户的人,保持警惕;对于那些其他人都不认可的人,保持警惕;对于那些太会花言巧语的人,保持警惕。
5、不要将自己当成圣母,如此善良的你值得更好的人。
6、女人既然敏感,那就好好利用它。一旦身体或其他地方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慢性的病变才是最难以救药的。
7、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都不能善良和宽容,又怎么保证他对其他人能够友善,除非你可以让他有利可图。
8、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喜好展示给他人,知根知底,便能快速被攻入。
9、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别人既然背负了几十年积累的罪恶,又怎么会轻易因你而悔悟?
10、神秘感意味着不可预知,也意味着危险。那些没有亲人与朋友在身边的单身汉,多数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独夫》观后感(三):肯对你用心的不仅仅是真爱
“他很绅士,很有魅力。”这是第二任妻子在提到他时的评语。“他是我交过的最好的男朋友”,他的第三任准新娘在他被抓后念念不忘地对她的朋友这样说。
他当然有内疚与负罪,于是,那个从来都不存在的摩托车从最开始的一句话“它冲了出来”,到后来“喝醉酒的摩托车司机冲向了我”,故事就这样越来越丰满。在与第三任的故事中,导演让我们看到了他更多的魅力。他注意到她那绞在一起的线团,送给她一个即可以听歌又可以听电台的礼物。他留心到她对于知识是那么渴求,推荐她去读一个医学法的硕士。他自生自灭一团火,来告诉她他的英勇。他向她倾诉前妻的故事,他把自己打扮成白血病患者,一个完全的受害者,于是,他对她说,“你是我生活下去的唯一动力,你让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们怎么可能不在一起呢?这么多的用心,这么高的赞美与肯定都给了你,你不会心动?
他是如此洞察人性,如此为所欲为地利用人性,所以,在面对她的质问时,他可以那么理直气壮地将背叛的罪名推到她的身上——“你打碎了我们两人爱的小屋的所有窗户!”如果你接受了前面那么高的肯定,那这句话绝对就可以成为你的致命一击。她会欺瞒警察,跑去给他送现金,她问这个问那个,最想问的问题是,“你有没有真的爱过我?”他没有给他机会,在听到车声时,他瞬间就只留给她一个背影。
再次去和朋友航行,她依然带着对他的留恋。翻开那晚他乘她睡着时穿过的她的救生衣,她发现氧气已经被放没了。那一刻,她的感情是怎样的?愤怒他的冷漠,自我憎恨自己的选择,还是难过?
《独夫》观后感(四):安嘉和看了这个也得骂他人渣!
请各位先回顾下可以载入我国电视剧史册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由冯远征扮演的安嘉和至今让我想起来都害怕!不少豆瓣上的人都说安嘉和是童年阴影,扮演者冯远征在生活中至今都被人称作那个“打老婆的”记得冯远征的妻子都被人问到“他打你吗”。可见安嘉和多么深入人心,不过这回好了,《独夫》一出我再也不害怕安嘉和了!
有讨论冯远征和二册之争,这俩完全不能比好不好啊!安嘉和跟马尔科姆一比安嘉和简直就是爱妻模范!!!!!道德模范!!!!!五好丈夫!!
安嘉和至死都爱着妻子,纵使家庭暴力人家也是在内心爱着老婆,从没有想过谋杀妻子,利用妻子骗取钱财,反观二册的马尔科姆完全是人渣变态,压根就没爱过任何人,甚至在第一任妻子墓碑前都不说实话,B站评价道,这是骗鬼呢,没错二册在墓碑前都骗鬼!哪里有爱,完全看不出!
在马尔科姆眼里妻子和电脑一样,用完了就烧掉,他的一言一行都没有从内心发出,追女友的每个言行都是谨慎思考,目的明确,这种冷静简直是变态,对比安嘉和他内心对妻子还是有爱的,要不然妻子也不会对他抱有幻想。而马尔科姆不一样,想想结尾处第三个女友看到被放空的救生衣,细极思恐啊,全是骗局,毫无真心。
这电视剧真让人三观重建啊!受到多年电视剧那句“论人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侵害”我一直以为两口子哪怕那些离婚的两口子财产分割闹的再不痛快,可是人家当初结婚的时候都是以过一辈子爱一辈子为目的走到一起的。看完二册之后,你妹啊!原来还可以这么干啊!娶媳妇是发财致富的最好途径,娶媳妇是提高生产力带动消费的最好方法!!!!此刻想到安嘉和真是爱老婆的好男人耶!!!!
=================
二册啊二册,你演的忒好了,弄的我得看遍疯城记来缓解那抑郁的心情了。
《独夫》观后感(五):自大型妄想狂
本片的焦点应该是睡在身边的敌人和明知有危险却无法言明的警察之间的矛盾。但是此项矛盾被淡化,而着重描写马尔科姆这个变态杀手的心理。然后这种心理也流于表面,他为什么这么做?
马尔科姆是自大型妄想狂杀手,自大型妄想狂的特点是对自己超乎寻常的自信,对其他人有控制欲,对犯罪拥有惊人的控制力,善于伪装自己,高智商。马尔科姆在和受害者交流时,都会迅速的获取对方的信任,在迷倒对方以后,把所有错误归咎于受害者,是他们的无能和过错逼迫他杀死她们。这一系列做法都是自大型妄想狂的特点。
然而,自大型妄想狂一般都有很高的智商,对待犯罪一丝不苟。根据马尔科姆父亲的说法,马尔科姆的智力低于常人,他从小就有读写能力问题,这说明马尔科姆从小就缺乏生存能力,这也是他乱花钱的原因。他唯一的长处是给自己催眠,使得自己成为一个被大家认可的人。他模仿能力很强,可以滔滔不绝的给别人讲课。而且很善于交流,几个受害者都表示他很“绅士“,这和他的自我催眠有关系。他在杀人的时候并不认为自己在杀人而是认为他人杀死了自己。这种把自己抽离出现实的做法就是妄想狂的特征。
本片对马尔科姆整个人生没有进行剖析,把笔墨过多流于表现他的自大、自我催眠、策划犯罪上。马尔科姆喜欢玩火,有纵火经历,纵火是一种性行为犯罪,所以纵火犯很大比例是男性,而且纵火犯大都有反社会倾向,但是马尔科姆却喜欢用毒杀这种”pussy“的方式杀人且目的只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财政亏空,让他的犯罪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自保的被动犯罪,而不是主动谋求性快感或支配感的主动犯罪,说明他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他为什么会这样?这些疑问本可以在片中得到解答。
《独夫》观后感(六):“知死而后生”《The Widower》
真正是秋天了,初秋的风微凉,配着明亮但不再灼热的阳光,惬意由心而生。
这个周六的下午,看了一部英剧《The Widower》,这部仅3集的戏秉承了英剧一贯的精致制作和毫无拖沓,最幽默的是字幕大神,把剧名由“独夫”改称“毒夫”,与剧情贴合的天衣无缝。
这部剧原是根据英国一个真实的案件改编,小镇男人 Malcolm Webster从事护士职业,看上去完完全全是个暖男,可以在人前谈笑风生、绅士无比或善解人意,其真面目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sociopath。
一般患有此症的人,经常把自己当成社会中心,任何别人不利自己的行为,都是不正义的,而且幻想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合理合法,理所应当。这个病多由成长背景而来,却常常无药可治。Malcolm呢,一方面反社会型人格都关乎control,他却无法控制自己的物质占有欲,获取钱财的来源是女人甚至是配偶的性命,从幼年的纵火癖到成年后的害人性命,他会慢慢的接近、吸引你进入他的婚姻,然后你喝的水吃的饭都不知道加了多少额外的调料,他会对着昏昏睡去的你沉静无比说“都是你的错,都是你逼我的”,(像不像《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冯远征?) 他的偏执,他的真实情绪只在你已无意识之际才淋漓尽致的释放。
在杀害了第一任妻子后,不仅满足了对自己犯罪天才设计而又从容逃脱的自得,更是从寿险上尝到了甜头。三年后,新西兰,他在骗光对方财产后又企图杀死第二任妻子,未遂。好吧再换个地儿换个人,回到英国的他迅速猎取了下一个目标,故伎重演,扮救火英雄扮白血病患者,设计各种事故,几乎快得手之际终难逃法网;Malcolm于杀妻15年后才被判定有罪,最后那任妻子在宣判后都还认为他是自己交过的最好的男人,只到发现自己被他破坏的救生衣,才明白曾和死神擦肩而过。这些个女人,是她们太傻吗,细思极恐啊!!!
中国有很多古话是在矛盾和统一的两边游走的,既有“天下最毒妇人心”,又有“无毒不丈夫”,在我看来,人群之中是有概率的,无论男女,都有那么小概率的一撮是“毒”的,怕就怕你碰上了那个小概率,又修炼不够无力识别,好吧,那就希望在自己的最后关头有法律有外力来拯救。
婚姻的剧本各不相同,但都要求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你要会过滤,会取舍,要有“运”才行。
可是,为什么剧中的几任女人都是和男主同业的护士呢,既是专业人士又被长期下药而不自知,也是懵懂啊
《独夫》观后感(七):鳏夫的温柔杀机
怎么可能有这种人?他很温柔,善良又体贴,多数女性都无法抵挡他的追求。但是,就是在这样一幅全然无害的外表之下,却包裹着可怕的恶魔。
杀人对马克西姆而言,似乎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重要的是,他从不会感到一丝丝的悔恨或恐惧。
为了表现悲伤,他会对着镜子练习流泪,克莱尔的葬礼上,没有人比他更伤心。为了博得克里斯的同情,他可以把头发全部剃掉,在自己的手臂上扎针,伪装成身患白血病的样子。如果不是父亲及时发现,菲莉丝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被他害死。
身为护士的马克西姆可以很容易地从医院窃取安眠药,他不停地把粉末混在水中和食物里,前两任妻子都被他弄得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妄自尊大的马克西姆不能忍受妻子的指责与唠叨,让她们闭嘴的唯一方式就是令她们永远睡去。之后,他就可以丈夫的名义领取巨额保险金。
根本没有什么爱情,在马克西姆看来,女性不过是他可以利用的钱袋。适当时机杀掉她们,取得金钱才是他唯一的目的。所有的柔情蜜意都只是诱饵。自从杀掉第一任妻子之后,他就从来不曾悔改,并非常享受愚弄他人的成就感。
为什么他可以面不改色地撒谎、欺骗?同一个自己爱的人组建家庭共同生活下去,难道不好吗?更何况,他伪装得是那样真实,如果不是出于真情,怎么可能会做到那个样子?人心是复杂而多面的,可这样的分裂,真是超乎我的想象!
克里斯也不相信,毕竟马克西姆是自己遇到过的最好的男友。那些安慰的拥抱,无条件的支持,真的都是为了博得信任的骗术,杀掉自己,窃取金钱,怎么可能呢?
我根本无法将那些事情与他本人连到一起。
半年过去了,克里斯才从其中恢复过来。当她踏上到游艇,准备起航之时,才发现救生衣里的气体全部被放走了。
回忆闪过,这不就是她和马克西姆出航的那个夜晚,自己看到过救生衣?马克西姆谎称拿错了,其实他是故意将其中的气体放走,准备把克里斯推入海中杀掉的。
看到眼前的一切,克里斯才终于相信,自己真的曾被差点杀掉,如果不是警官的电话,马克西姆肯定是会动手的。
苏格兰的连阴雨衬托着故事的阴郁与沉重。许多细致入微的大特写似乎也在尽力窥探出人类心底的秘密。可是,面对一个披着羊皮的野狼,我们该怎样辨别,掏出魔掌?
女性相对单纯,马克西姆真的很温柔,懂得她们的弱点和喜好。只要是他看准的猎物,从来不曾失手!
菲莉丝始终没有与马克西姆结婚,她说那是自己保护其他女性的唯一方法。
知人知面不知心。你最信任的枕边人居然只是惦记着你的金钱,找准时机杀掉你,还时时伪装得那样在意你,呵护你。
最可怕的陷阱,莫过于此吧!
最可悲的是,至始至终,你一无所知。
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人格型态?有一个细节,马克西姆带着妻子菲莉丝与自己的父母吃饭,言谈间,父亲透漏出对儿子非常不满,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绝对不容置疑的父权。马克西姆就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大约从来没有得到过父亲的承认,有的只是鄙夷。
自己的财物出了问题,父母是绝对不会帮助马克西姆的。所以,他选择利用婚姻进行诈骗。
他总是会提起被自己喂过安眠药而睡得死沉的人的手臂,颓然垂下,似乎已经死去。面对这样毫无抵抗力的人,马克西姆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大可以为所欲为,没有丝毫顾及。
可悲的人总是通过宰制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获得快感。强者,他们是会敏捷避开的。
鳏夫,毒夫,伪装爱你,只为杀掉你。
蛇蝎之心,被美丽动人的外衣包裹着,正如画皮。提高警惕吗?对不起,你将永远被蒙在鼓里!
《独夫》观后感(八):有些错误一生只允许犯一次(附真实事件新闻内容)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叫“有些错误一生只允许犯一次”,里面罗列了许多因为找了变态男友而最终香消玉殒的事件,一时间让人汗毛直立,念想找对象真是个技术活,要以头别在裤腰带上的意志去恋爱。就算是钢筋铁骨,也保不齐暗箭伤人。
婚姻原本是神圣的,你看那么多的同性恋在呼吁婚姻自由,又怎么会理解有人靠着结婚去谋财,以金钱的得失去计较爱情的长度?《独夫》的第一场戏就是Malcolm的婚礼,看到每个人开心快乐的样子,你几乎就要相信一切会有幸福的归宿,但很快剧情都急转直下,深情的丈夫动了杀机,柔弱的娇妻沦为待宰的羔羊。
小骑士在看片时总在说,为什么这些女人就那么相信Malcolm,对此我也只能和他解释,谁能相信枕边人真的会对自己挥下屠刀呢?
《独夫》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在戏剧呈现时对Malcolm这个人物还是做了些细致的刻画的。比如他被控纵火,而这个人非常喜欢用火去解决一切,在《犯罪心理》中讲过纵火犯其实和杀人犯的心态很接近,都是一种集中控制欲的表现。我在网上看到,“在纵火犯的人格障碍中,其分布与其他犯罪不同,纵火案例中以Schneider分类的无力型(衰弱型)者居多,这种类型的人内向、胆小、神经质、有不满的情绪不随意发泄而在内心积累,以后发展为强烈的情绪、偏执,最后酿成纵火行为。”而在《独夫》中,我们也不难看出Malcolm情绪的变化。
比如他在犯下罪行前总认为是对方的过错,他花钱的大手大脚,财务的问题已然存在,但在妻子问起来时,他却感觉到受到强烈的挑衅和莫大的精神压力。表面上这种情绪被其隐藏,私下里却像滚雪球一样,最终压垮了他维持一段婚姻的耐心。而当他发现这是个畅快的来钱路子时,一方的死亡就成为了终结婚姻继而从中获利的最佳选择。第二任妻子之所以暂时的逃出生天是因为怀孕有了孩子,暂时平息了二人的矛盾;而第三任女朋友,则是因为有一颗救世主的心,同情加怜悯加上爱交织在一起,根本就没有注意到Malcolm背后隐藏的诸多生活问题。 她以为Malcolm真的有癌症,能活下来已经是奇迹,加上两个人孕育生命的渴望,又怎么会去计较其他呢?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Malcolm的两任老婆几乎都曾说过自己交往过“人渣”,也就是说在恋爱时,她们可能没有被很好的对待。而Malcolm在交往中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也在很大程度上抚平了她们曾经的创伤,让她们忽略了很多真正重要的事,比如这个男人几乎没有朋友、和父母的关系也很浅等等。而最后一任女朋友,也要等到注意到自己救生衣上的气被放空,才意识到这个男人对自己有过杀心。
所以婚姻这等技术活,单纯的头脑发热的激情碰撞根本就应付不来,被爱情冲昏头的情侣步入婚姻真的要考虑周旋。还有一点,就是救世主心态万万不能有,这个男人一身伤痛,安慰他就好,千万不要被同情心左右而误以为这就是深情,免得他移魂大法把痛苦转加给你,真是哭都来不及了。
==============================
附真实事件新闻内容
新西兰妇女 Felicity Drumm最近可谓如释重负。就在本周二,她的前任丈夫、英国人 Malcolm Webster在苏格兰爱丁堡高等法院被判处终生监禁,最少30年不得假释,罪名是杀害其第一任妻子、英国妇女 Claire Morris,以及谋杀未遂第二任妻子,即 Felicity Drumm。
甚至就在 Malcolm Webster和 FelicityDr umm的婚姻状况还未解除之时,Malcolm Webster还试图和另外一个英国妇女 Simone Banerjee结婚。随着法院判决落锤,Felicity Drumm和 SimoneBanerjee都大大松了一口气,表示这意味着她们新生活的开始。
最早的谋杀案发生在1994年的英国,当时 Malcolm Webster经过精心策划,布局杀害了妻子 Claire Morris。他首先让妻子服下药物,然后制造假车祸造成妻子死亡。在接受警方调查的时候,Malcolm Webster说自己是为了避让迎面而来的另外一辆车子才发生车祸的。车祸给 Malcolm Webster带来了超过四十万的保险金理赔。
1999年,在和Felicity Drumm结婚并居住在奥克兰后,Malcolm Webster试图故伎重演,同样让妻子服下药物后制造车祸,但这次 Felicity Drumm死里逃生。结果 Malcolm Webster转走了妻子账户里的十四万纽币后逃之夭夭,他甚至还试图再次要求超过150万纽币的保险金理赔。
《独夫》观后感(九):这人渣做的事,比恐怖片要恐怖100倍
派爷恐怖片看得多。
自以为已经训练出了抵御一切的大心脏。
可总被现实一次次击穿,心理阈值跟着不断提高。
前几天,天津男子为骗保杀妻的事件上了微博热搜。
引来5.4亿阅读,8.7万讨
这男子的行为不止违反了法律,更击溃了常人承受能力。
人,为了一己私欲,居然能够杀死身边最亲近的人。
这个世界上,值得信任的,还能有谁?
这则新闻让派爷想起一部想忘却一直忘不掉的剧,
人间悲剧总在不断上演啊——
《独夫》(2014)
“杀妻”,这个字眼,总会不时地涌进我们的视野。
比如2018年8月23日一审宣判的“上海杀妻藏尸案”。
起因,是日常里的纠葛和拌嘴;杀人,总还带着一些冲动。
电影也有很多,比如《天水围的夜与雾》。
任达华饰演的男人,因为生活潦倒患上了疑心病,怀疑妻子出轨,从家暴到杀死妻女,最终自杀。
这些,是生活的悲剧。
而更恐怖的,是那些经过冷静的密谋的,这就是人性的悲剧了。
比如这部《独夫》。
派爷现在还能想起当时看《独夫》的战栗,它塑造了一个冷血的杀人狂魔。
他看似体面,内藏杀机。
他无比自私,别人的性命只是他享受人生的踏脚石。
可恨的是,他又非常有魅力,屡屡能够俘获美人芳心。
马尔科姆是个男护,外表绅士,举止体面,有很强的说话技巧。
他把一些阴狠歹毒的心思放在漂亮的场面话里,于是这些好听的话就变成他的面具。
“如果那还不管用的话,就来点TLC(安眠药)吧”
(记住这个安眠药,后面经常出现)
面对女人(猎物),马尔科姆有绝对的耐心。
他把欺骗感情当成事业,步步为营,投入巨大心力。
第一步,主动示好,打开对方的心门。
看台词也能发现,这礼物是花了心思的,投其所需、所好。
第二步,编造故事,将自己描绘成重情、痴情的人。
第三步,伪造英雄事迹,博取对方信任。
当觉察到自己已经在对方心中建立了一个好的形象后。
第四步,苦肉计,博取女性同情。
当然,做戏要全套。
为了做出做过化疗的假象,他伪造针孔,剃光头发。
毛发落下,恶魔浮现。
逐渐让女人产生了怜爱之心。
从走到她的眼里,一步步走到她的心里。
但他又是极端自私的,他用最简单的方法让自己耳根清净,根本不管别人死活。
比如他查看病房,遇到一个孩子因为病痛而辗转反侧。
他不会去安抚,而是用安眠药去抑制。
对待自己老婆,也是如此。
他坚持婚后和老婆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过二人世界。
他求的不是浪漫,而是清净。
马尔科姆有消费奢侈品的生活习惯,没和老婆商量就买来价格不菲的古董商品。
老婆怪罪,马尔科姆花费100英镑买纯种猫来讨她欢心。
要知道,克莱尔为了省下2.5英镑的购物费用,会从报纸上剪下优惠券。
面对正常的指责,马尔科姆只有冷嘲热讽。
婚后三个月,各种催款单的挂号信就催上门来。
克莱尔要求对账,这就妨碍了他的“自由”,于是,他故技重施。
用妻子的昏睡换来自己的安宁,这是什么心肠?
妻子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
每当妻子有什么要求,马尔科姆做的,是加大安眠药的剂量。
1次。
2次。
3次……
就这样,马尔科姆的负债越来越多,妻子的身体越来越差。
直到,妻子坚持去医院检查自己的身体,让马尔科姆露出爪牙。
马尔科姆爱火,在他看来,一把火,什么烦恼都可以烧个干干净净。
家里从来不缺汽油。
严寒来了,堆起柴火,烧。
催债的账单来了,烧。
甚至,妻子不“听话”了,也是烧。
这部剧,让派爷看到了最恐怖的一场哭戏。
前一部分,是悲伤欲绝;后一部分,是无比清醒地自我观察。
这个人物的人性与魔性,就涵盖在这个让人胆寒的哭泣里。
他得到的是什么?
20万英镑的理赔金。
人的贪婪就像是漩涡,一旦尝到甜头,就会不断复制。
马尔科姆的魔手,又伸向了其他人。
面对第二任妻子费莉希蒂。
一如既往的,他还是巧舌如簧。
这次甚至搭配上了幻灯片,情感渲染力更强了。
一如既往的,第二任妻子对丈夫的评价还是很高。
一如既往的,还有马尔科姆的贪婪和歹毒。
他开始不断地模仿现任妻子的签名,撺掇妻子卖掉名下的房产。
马尔科姆开始想方设法让妻子同意开通联名账户,再然后就是转移资金。
一旦妻子对他的挥霍有所阻拦,他就会狠下杀手。
侥幸逃脱的费莉希蒂质问他为什么后备箱放着汽油与打火机,马尔科姆愤怒之下的摊牌令人触目惊心。
对他来说,人就像是他钱包里的钞票,可以随意消费。
第三集一开始,是极富隐喻的一场戏。
马尔科姆在河边钓鱼。
那些上了钩的女人,就是他为自己人生买单的工具。
可悲的是,那些被骗的女人,仍会执迷地信任着他。
但是,反过来,更能看出这种事件的悲剧性。
谁愿意去怀疑枕边人?
谁能想到,枕边人是个恶魔?
《独夫》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克莱尔被杀于1994年。
24年后,这件悲剧在我们身边重演。
一样的人面兽心。
一样的因为金钱蒙蔽了双眼。
目前,该事件已经立案,该有的处罚当然会有。
但,它所引发的悲剧远远没有结束。
他杀死了妻子,毁的是三个家庭。
女子被杀后,她的父亲和母亲经常陷入恍惚状态。
更让人痛心的,是那个跟随旅行的20个月大的孩子,
孩子白天总是愣神,夜里总是哭醒,一边苦一边叫着害怕。
从前,孩子每天晚上都会找妈妈,事发后,孩子再没提过妈妈。
所有人都难以置信,1岁多的孩子,居然就接触了死亡,懂得了死亡的滋味。
派爷逛微博的时候,看到一句评论:
类似的话,派爷还能想到。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一个人,拿着别人生命当做自己生活的翘板时,
为何不多想一想,
这透支的,可能是更多人无比宝贵的一生。
《独夫》观后感(十):比杭州杀妻案还凶残,安嘉和都要骂他人渣
人非圣贤,都会犯错。
有些错,能让人吃一堑长一智,为升级打怪攒经验。
有些错,只能触犯一次,连汲取教训的机会都没有。
后者代表,就有杭州杀妻案中的受害者来女士。
在用残忍手段杀妻后,许某主动报案,在镜头前从容淡定接受媒体访谈。
这种强大到反人类的心理素质,说畜生不如都是在侮辱畜生。
毒药君不太赞同单身保平安的论调。
造孽的是利用婚姻关系杀人的人渣,而不是婚姻。
今天毒药君想通过一部冷门英剧,来聊聊人渣如何通过婚姻杀人的。
独夫
The Widower
这部只有三集,每集50分钟的迷你剧,故事简单,情节瘆人。
1993年,苏格兰,一名叫马尔科姆的男人,娶了一位叫克莱尔的女人。
婚礼上,马尔科姆表示,克莱儿让他成为世上最幸福的男人。
克莱儿也对朋友说,马尔科姆是她的真命天子。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婚礼致辞有多骚,婚姻生活就有多糟。
在马尔科姆的建议下,两人搬到偏僻的郊区,一个与克莱儿父母家很远的地方。
马尔科姆继续当护士,负责赚钱养家;
克莱儿则辞掉护士工作,负责貌美如花。
生活很平淡,夫妻关系却开始紧张。
马尔科姆喜欢买买买,超前消费,无法自拔。
克莱儿却表示,居家过日子,就要精打细算。
消费观不同,隔阂就产生了。
正常人面对问题,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马尔科姆,则会解决发现问题的人。
克莱尔喝的水,吃的饭,都被他下了安眠药。
在药物的作用下,克莱尔精神不振,大量脱发,身体越来越虚弱。
克莱尔想去医院检查身体,马尔科姆表示,只是病毒原因,过一阵就好了。
面对克莱尔日渐衰弱的身体,邻居建议她体检。
如果体检结果出来,马尔科姆的好男人人设就会坍塌,他因购物造成的财政赤字也会被发现。
马尔科姆认为,要想人不知,就要去杀人。
值得一提的是,马尔科姆为克莱尔提前买了保险。
这样一来,如果克莱尔死掉,他就能收到一笔保险金。
买完保险不久,马尔科姆就给克莱尔下重药让其处于昏睡状态。
并在随后用汽油引爆汽车,杀掉了车中的克莱尔。
面对克莱尔的死亡,马尔科姆流泪满面地对警察说,自己为躲避一辆高速行驶的摩托车,才酿成车祸。
他希望警方能给一个交代。
这是1993年的英格兰郊区,监控设备不齐全,当地警方调查无果,最终案件不了了之。
因为克莱尔的死,马尔科姆拿到20万英镑保险金,过上了滋润的生活。
克莱尔去世三年后,马尔科姆在奥克兰与另一名女子——费莉希蒂结为连理。
婚礼上,他表示费莉希蒂拯救了自己。
而费莉希蒂也认为,自己找到了正直可爱的真命天子。
事实上,马尔科姆娶费莉希蒂只有一个目的:敛财。
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故技重施,对费莉希蒂下药,并疯狂暗示费莉希蒂以夫妻名义开联合账户。
然而,费莉希蒂拒绝了他的请求。
于是马尔科姆调整战略,精心模仿费莉希蒂的笔迹,为她购买各种高额保险。
他想杀掉费莉希蒂,收割高额保险金。
和用车祸杀死克莱尔的方法不同,马尔科姆用的是张东升的办法。
爬山。
就在关键时刻,费莉希蒂说了句保命的好消息:她怀孕了。
这让马尔科姆暂时消除了杀机,但费莉希蒂的危险依旧存在。
孩子出生后,他借着郊游散心的名义,带走了昏睡状态的费莉希蒂。
值得一提的是,费莉希蒂并没有像克莱尔一样,婚后远离父母。
她的父母看到女儿不能独立行走,感觉有蹊跷。
费莉希蒂的爸爸立刻调查马尔科姆的电脑,发现他擅自转走了女儿的存款。
而他本人的财产状况已经非常糟糕,敛财动机相当明显。
事情败露后,马尔科姆的好丈夫人设坍塌。
他却反问费莉希蒂:
你本来可以很快乐地死去,不是吗?在此之后,马尔科姆逃到苏格兰的亚伯丁郡。
在这里,他开始了第三次猎艳。
猎艳目标是个叫西蒙的妹子,工作稳定收入高,有全款购买的房子,和朋友一起出资购买的游艇。
他挤走西蒙的男友,成功追到西蒙。
论相貌,马尔科姆平平无奇;论财产,他也不值一提。
为啥他总能情场得意,桃花朵朵开?
在第三次猎艳行动中 ,大家就能看到马尔科姆追求女人的杀手锏。
送礼物,他投其所好。
对克莱尔的死亡念念不忘,塑造深情人设。
在病人房间制造火灾,救助病人打造良好形象,赢得对方好感。
还有一招最致命。
伪装成白血病患者,赢取对方同情。
为了增强可信度,他扎针孔,剃光头发,慌称是化疗的后果。
多重夹击下,善良的西蒙以为自己找到了爱情。
不要拿上帝视角的来说,西蒙真傻。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很少有女人能扛得住这么多机关算尽的手段。
当马尔科姆认为自己能得手,将顺利杀掉西蒙继续图财害命。
他万万想不到,属于自己的末日即将到来。
其第二任妻子费莉希蒂的姐姐是高级法务人员,她受妹妹之托,希望英国方面重启杀妻案。
这些年来,费莉希蒂一直没有解除和马尔科姆的婚姻关系。
因为她想动员一切力量,揭开马尔科姆的真面目。
费莉希蒂有让人流泪的高贵人性。
她一直不和马尔科姆离婚,只为避免更多的女孩受伤害。
马尔科姆这样的人渣不除,正义不彰,天理难容。
英国警方通过各种努力,让沉迷在情网中的西蒙明白,马尔科姆的过去不仅有克莱尔,还有尚存婚姻关系的费莉希蒂。
西蒙这才意识到,她了解到的马尔科姆,不过是对方想要她看到的马尔科姆。
马尔科姆最终没有逃脱警方的制裁,被终身监禁。
此时克莱尔已经去世了13年。
尽管马尔科姆被监禁,西蒙在半年后才缓过神。
她依旧认为,尽管马尔科姆是骗子,但他依旧是自己交过的最好的男友。
然而,她很快就推翻了这个观点。
对此,《独夫》给了一个让西蒙细思恐极的结尾。
为了保护毒粉们的美好体验,毒药君就不过多剧透了。
2014年,《卫报》评选十佳英剧,《独夫》上榜。
有人看完《独夫》,感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安嘉和都要骂他人渣。
一个是打人的无耻家暴男,一个是杀人敛财的大变态,马尔科姆的恶更加瘆人。
毒药君选择推荐这部冷门佳剧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因为它根据现实故事改编。
剧中马尔科姆和克莱尔的角色,在生活中均有原型。
这件案子是苏格兰历史上最长的诉讼案,最终的结局是马尔科姆被终生监禁。
世界上上少了一个败类,但不能保证女孩子不会遇见马尔科姆式的败类。
杭州杀妻案以后,毒药君查阅各种资料,发现为一己之私的杀妻案件层出不穷。
比如接近完美的锯木机谋杀案。
因为偷情被妻子发现,一位叫理查德的人果断杀妻,用碎木机将其尸体打碎,毁尸灭迹。
刑侦专家李昌钰通过不懈努力,抽丝剥茧才发现,报案者理查德恰恰就是杀妻凶手。
理查德也是个像马尔科姆一样的男人,猎艳手段非常高明。
在他将妻子碎尸之前,就有两个失踪的妻子。
不要以为杀妻案件只是某个地区的黑天鹅事件。
201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张轲统计了近300件近亲属间故意杀人犯罪案。
其中夫妻案件共有 186 件,占比62%。
其中婚姻矛盾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中,有68名女性被杀,12名男性被杀。这就意味着女性被害是男性的 5.7 倍。
有网友汇总江苏的杀妻案,案件太多,让人怀疑人生(不是针对江苏,其他地区也不乐观)。
在查阅资料时,一个评论让毒药君心寒:
吊诡的是,杀妻案不是偶然,杭州杀妻案能被侦破,却是偶然事件。
如果没有媒体的力量,群众的舆论,警方的努力,来女士极有可能成为为偷情而被失踪的又一个女人。
更令人愤慨的是,在杭州杀妻案上热搜后,还涌现一批自以为幽默的看客,也让人感受到人世间深深的恶意。
这些自以为是的玩笑的背后,可能正如接受采访的许先生,有一张张平凡、却令人细思恐极的面孔。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冷漠的人心,比魔鬼还可怕。
对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只能仰赖自己。
哈佛大学临床精神病学专家玛莎•斯托特曾在《小心,无良是一种病》曾提到,如何避免找到魔鬼伴侣。
“在判断什么人可以信任的时候,请牢牢记住,如果一个人一直在伤害他人或是做出过分的行为,却又经常装可怜博取你的同情,那么你就要小心,他极有可能就是没有良心的人。拥有这两个特征的人不见得就是杀人狂,或者生性凶残,但你不应该把他们当好朋友,跟他们合伙做生意,不应该请他们帮忙照顾小孩,或是和他们结婚。”还是那句话,警惕的不是婚姻制度, 而是与你结婚的那个人。
挑选枕边人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P.s.本文首发于毒药公众号(duyao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