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梦想家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梦想家读后感100字

2020-12-27 00:56: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梦想家读后感100字

  《梦想家》是一本由吉尔伯特·阿代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元,页数:1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想家》精选点评:

  ●梦境被现实撞醒

  ●2011年5月读过

  ●动荡的年代~疯狂有混乱的三角关系让人看得头晕目眩~~!

  ●五月运动

  ●书写的比电影直白的多了

  ●就像看剧本

  ●哎呀我草電影改編的太好了 还是喜欢电影多一些 总觉得书中对他们的影痴描写很好 但是人物不如电影中丰满 还有matthew啊 完全就是换了性格嘛

  ●有怀旧情节的人都是相似的但又是孤寂的,若能像他们那样找到无所顾忌的同伴,真是一件幸运的事。而青春往往则是在骚动中挥霍完的,不必后悔,活着是自己的事情,不为别人的开心

  ●没看懂电影,所以借来看看,终于知道了结局……感叹友谊和那一段荒诞……

  ●为了凑单吧,5块钱入的,从毕业前就开始翻,空了好长一段时间,到现在才迷迷糊糊的看完。我的重点全放在3个主角嬉闹的小细节上了,对于牵扯政治的部分基本都一带而过,中途查了一下5月风暴还是觉得云里雾里的,就这样吧,不关心政治,随便看看。

  《梦想家》读后感(一):云中~

  “云中,有我们珍爱的过往”。

  而现在,就让我再一次为你读那首小童谣,

  再一次为你变幻出那片宁静湖泊,

  再一次为你铺展开洒满星星的夜空,

  再一次和你手拉手,奔跑在故乡的小路上。

  ^____^/^___^

  《梦想家》读后感(二):青春啊,青春

  读这本书,当然是因为那本电影,那样的一部电影,在看过之后,不可能不留下深深的震撼。于是,在发现了这本小说之后,肯定是要读的。革命是和我无关紧要的事情,那只不过是他们三人的青春的一个巨大的背景罢了。是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革命,成全了他们的避风港,使他们的生活丝毫不受到任何人的打扰,让他们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可能在青春的过程中,注定就是迷乱的,被性,情欲和乱伦的迷幻所吸引着,不能自拔。一旦受到这种非正常生活的吸引,可能谁都难逃脱了的吧~~

  《梦想家》读后感(三):..

  他也害怕他并没有正确的领会他们缔结的友谊条款的附属细则

  他忘了 真正的友谊是一种根本没有附属细则的契约

  火跟火是不同的 有烧毁一切的火也有给人温暖的火 有把森林烧焦的火也有抚慰一直家猫入睡的火

  自恋也是一样 曾像是世界奇迹一样新奇的东西不久会变得旧拖鞋般家常

  马修和他自己逐渐无法使彼此兴奋莫名了

  日子就这样流逝过去 快乐而又永远欲壑难填 在所有的欢笑和蒸气中 伴随着特雷内的唱片 已经停摆的时钟 低垂的窗帘 在调情和戏弄中 在整个公寓都浸在其中的游泳池般潮湿发霉的媚豁造就的停滞般气氛中流逝 由夜晚分成两半 就像一部影片被一条黑带分成两半

  是唱针又卡住了么?

  如果是 那也只是对于观众中的两个人而言

  他们坐在第一排 当他们倾听特雷内时 他们的眼中就像身边的人一样泪光闪烁

  他们的泪水却自不同的源头而来 也是为不同的人而流

  -如果你们父母发现了 你们怎么办?

  -这绝对不能发生

  -是呀 我知道 但如果真的发生了呢?

  -这绝对不能发生

  -但只是让我们假设一下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假如你们父母真的发现了 你们该怎么办?

  ..伊莎贝尔仔细想了一会

  -这绝对 绝对不能发生

  《梦想家》读后感(四):<梦想家>PK<戏梦巴黎>

  在这里,我想说的只是一部叫<梦想家>的书和一部叫<戏梦巴黎>的电影...

  我现在更加明确了一个观点,一部好书的确可以造就一部烂片,当电影在原著的对比下显的足够渺小时...

  我庆幸的是我能从图书馆先借回了<梦想家>,并且将它一气呵成的看完.雌雄同体的两兄妹,可爱的马修,那个动荡的时代以及沉醉于梦想的梦想家们.于是我开始幻想把它拍成电影,这将会是多么理想化的影片.那些不羁的青春,终于在革命的洪流中逝去...随着马修的血液.

  于是我满怀憧憬的找来了由此著作改编的电影<戏梦巴黎>.或许它能受到众多的赞美,可是...错误在于,原著的魅力不可比拟...

  首先是对于三人关系如此隐讳的描写,书中三人间不可替代的爱貌似变成了伊沙贝拉对两个男人的强权...妹妹与哥哥的关系避重就轻,马修与雷奥同性恋情的描绘,电影中只是着重描写了伊沙贝拉与马修的恋情而已.可是单从<梦想家>来看,马修有着隐秘的同性恋倾向,书中对于马修在马路上见到的瘸子美男和在革命爆发时马修救下受伤的美男才是能够体现马修性格的段落.马修爱的一切,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一种形而上的追求,简单来说...梦想!

  其次,对于书中结尾如此震撼人心的马修挥舞旗帜大唱革命歌曲以及马修之死的段落全部略去.我感到不可思议...不再多加感慨...

  再次,书中反复出现的歌曲意象也同样消失了...那首联系三人梦想与青春的颂歌不见了...

  最后,我想把电影叫做<戏梦巴黎>抑或是<性.梦.巴黎>...而那本书,才是真正的<梦想家>...

  《梦想家》读后感(五):梦想,让情色靠边

  lt;The Dreamers>英国作家吉尔伯特.阿代尔一生的骄傲.

  初闻这部影片,是在两年前的夏天.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在去年的夏天,而第一次阅读这本小说,于去年夏天看完影片后的下午...

  小说的本身并没有值得人们大谈特谈的本质.影片的质量在贝托鲁奇的所有作品中也不显得耀眼.但是,正是两者美妙的结合使得<The Dreamers>成为人们对于情色片有了更加深厚的认识.

  lt;The Dreamers>,又译<戏梦巴黎>或<性,梦,巴黎>.小说的封面采自伊娃.格林饰演的伊沙贝拉在浴室抚摸男主角马修的脸庞这一画面. 而影片的海报则有多个版本.其中最著名一个的是伊沙贝拉抚摸这赤裸的马修,而他们身后的镜子中则反射出另一位男主角:伊沙贝拉的哥哥泰奥.

  整部影片充斥着性爱,乱伦,情欲,禁忌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作者借着1968年巴黎五月流血事件的大背景下,巴黎一个小角落中三个平凡,俊美,热爱电影,而又相互陷入畸恋中的男女反映出了在混乱的大师代中人们茫然的自我意识.

  影片的女主角极为靓丽,正是由于这种天生的高贵气质和与世隔绝的自我性格完美的融洽,使得处于梦中的青年完全迷失在了自我的梦境支中,与其说是在乱伦,滥交,不如说是在对自我的救赎.

  从马修在洗脸池中偷偷摸摸撒尿到自然而然的群交,从泰奥对着照片自慰到衣不遮体的外出觅食,从伊沙贝拉在剧院门口茫然的吸烟到最后慌忙之中想到了自杀的那些场景,救可以理解一个人要是想要改变是一件多么容易,多么不值得一书的事情.

  但问题是时代的大环境究竟有没有改变这三个或许还只能被称为"孩子"的少男少女?

  随着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不同的信念,泰奥同马修分道扬镳.伊沙贝拉,面对着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同床共枕十几年的哥哥,充满法国人浪漫情愫的泰奥;认识不久,双双献出彼此处子之身的好友,狂野之中稍有理性的美国人马修.一个投身于流血事件的冲突之中,走到了战争的最前线;另一位及时收起还没迈出的脚步,退回到芸芸众生之中...

  伊沙贝拉的抉择是痛苦的.但是十几年的亲情有怎是几天的肌肤之亲所能比拟的呢?

  茫茫人海,各自都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为了自由,为了梦想,在这个充满梦想的都市中,在这片充满迷茫的土壤里....

  戏 梦 巴 黎

  The Dreamers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梦想家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