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家彼得读后感锦集
《梦想家彼得》是一本由[英] 伊恩·麦克尤恩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2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虽然没预料到是双语版导致一个故事看了两遍 但这仍是今年看过的最好的书 所谓少年 本应如此 再次声明 封面是我!
●^^13年朋友送的书 今天看完了(英文没看) 猫那一章可以给四颗星 其他章比较无趣 而且总是同样的套路 幻想-发现是幻想。
●每次想到老猫彼得,都觉万般美妙
●最喜欢彼得和老猫的故事。按封面的意思,难道编辑也作如是想?
●有一天,他会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这会发生得很慢,他根本不会注意到。等到真正发生时,那个机灵爱玩的十一岁的自己会像如今他眼里的大人一样遥远,一样古怪和难以理解。
●【2014.6.29一天读完】原是看它篇幅小,为了凑齐6月的阅读量读的。在某四的主页里看她曾夸赞此书。薄薄一本,麦克尤恩已给了我太多惊喜。这本里面没有肮脏、阴沉、湿冷和下水道的气味儿。是我们成年人曾经有过的儿时梦想,是我们在紫色的梦境中经历过的奇光异彩。老猫的离去、盗贼老太、婴儿的身份,幽默又惆怅,是夏季傍晚时分,暑热散去后,斜阳摊在地上的一片橘子味儿的金黄。老麦有毛姆的阅读快感,有布扎迪的想象力,亦深亦浅,老少咸宜~~这本书我也会讲给我以后的孩子听~
●最后一篇喜欢极了,彼得啊,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离开海滩上疯跑的那群人,加入坐着聊天的人中间,关心不同的东西:关于工作,金钱和税收,钥匙和咖啡,还有聊天,坐着,没完没了地坐着。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
●这本小书是看过的老麦的最轻松的一本,彼得的每个白日梦都能感同身受。每个大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如同年少时希望自己立刻长大一样,我也希望能回到无知无畏无所谓的童年……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会对年少的自己说:慢慢长大!
《梦想家彼得》读后感(一):读梦想家彼得
感觉作者很奇思妙想,恩无论是彼得妹妹的娃娃们说话了还是彼得和猫互换身体,还是用消失膏把家人都涂掉,很棒的想法,。。。。。。。。。。。。。。。。。。。。。。。。。。。。。。。。。。。。。。。。。。。。。。。。。。。。。。。。。。。。。。。。。
很喜欢封面的那只猫,很喜欢关于猫的那篇,个人觉得如果能以带插图的童书(绘本)的方式出版会比现在用汉英两种语言合成一本出版更好,有点凑页数多卖钱的嫌疑。
不明白为什么要定义童书(绘本)就非得是给儿童看的,现在儿童看的书都很成人,就像现在的动画片也不是专给儿童看的一样。
《梦想家彼得》读后感(三):没有白雪公主化的童话书
看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直到看到消失药水的章节才顿悟,原来彼得像皮皮鲁。
不过彼得比皮皮鲁更真实,因为他会有黑暗的想法,他会想要把一家人给弄消失,这大概是皮皮鲁一辈子都不会做的事吧。
这本书看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记得的片段有消失药水,人皮拉链,和小屁孩换灵魂的故事了。
小屁孩换灵魂实在是有些老套,消失药水也觉得没什么新意,但还是有新意和画面感在,拍成电影应该还不赖。
值得一提的是,翻译居然比我想想中好多了多了~~
《梦想家彼得》读后感(四):奢侈之梦
这是一本写给成人的儿童书,当你翻开它时,你会嗖的一下进入一个十岁男孩奇异的精神世界。无聊、不想上学、自言自语、害怕长大……这个再普通不过的男孩的真实身份却是一个梦想家。他的思想会在不经意间溜入玩具娃娃、家猫等周遭物件的身体,他也会使用消失膏让不想存在的人消失。随着他肆意扩散的思维漫游,一幅幅影像拼接的奇幻蒙太奇就会展现在眼前。恍然间,存在与虚无的界限模糊了。你会看见遥远的自己,听见内心深处微弱却最本真的声音。在一个现实的成人世界做一场无关功利的纯净之梦是奢侈的,站在海边的彼得从成人世界醒来,时间没有因为梦境而忘记向前推移。彼得问:如果人生就是场梦,那么梦醒的时候又会怎样呢?
《梦想家彼得》读后感(五):曾经的童年时光
麦克尤恩的这本《梦想家彼得》,他自认为是写给成年人阅读的小说,因为,在他的视野里,是没有儿童作品与成人作品的分别的。
译者孙仲旭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过去,这本并不很厚的小说是其译作之一。读这本书,也算怀念一下故人吧。
断断续续读完,正如作者所说,变形,是文学中永久的话题之一。麦克尤恩在这本书中,大量采用变形、转换角色来构成彼得的童年故事,也许,可以说是向奥维德致敬吧。
通过彼得成长过程中的变形,麦克尤恩成功的让我们走回自己的童年时光,其中不少故事似曾相识,如在我们的梦中走过。
结尾成长的惆怅,也是我们不经意渡过的河流
如果你想重回童年,读读这本书,一定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