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雨滴》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雨滴》读后感1000字

2021-01-01 00:00: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雨滴》读后感1000字

  《雨滴》是一本由王厚皋著作,中华百科出版社出版的2020-11-1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雨滴》读后感(一):世界是一场盛大的冒险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人们更多的是沉浸在每天名利追逐上,在思想上一切向钱看,关于世界的思想好像也只有诗人才会去考虑,而在诗人的笔下,人们每天面对的喧嚣世界,却是不同的。

诗人以细腻的词汇描绘出自己内心的世界,它既可以平常温馨,如诗集中的《阳光》一诗;也可以刻录旅行中所见所闻,如《长桥颂歌》;也可以寄托诗人对爱人的想思,思念祖母、诉说对母亲的眷恋,刻写对爱妻的哀思。这时候的诗人,是细腻的、温和的,如同阳光下呼吸的每一个人,也就是常说的接地气,不脱离生活,活在世俗而不世俗。

诗人不仅仅于此。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诘问过世界的本质,它到底是什么?人们从何而来,又要往哪里去,生活在这世间,故老纸堆里记载的历史和自己有关系吗?又有什么什么样的关系?

诗人怀古问真,或华丽,或婉约、或深情的诗句,将过去和现在糅杂在一起,引领着读者跟随诗人的步伐去观看一个宏大瑰丽的世界。

它可以有游明故宫时对石础山呼万岁的感叹;也可以对俨然排列的女墙,关于铁血的向往;登临吴淞古炮台时,对屈辱历史的愤怒和呐喊;同时,诗人,又引领着读者去拾取童趣童真的纯洁,在迪斯尼乐园里,面对星愿湖的心尖雀跃、寄情狗尾草的温情、波光粼粼的湖面岸边依偎着的花儿、抬头可见的云朵、庭院里的桂花树等等,平凡而珍贵的事物,都可以让人去思考,去重新发现。

它可以有对市场下残忍真相的揭露;光彩四溢水晶的打量;重重漫漫之心事的深究;世间自然现象风、云、雾、闪电的探寻;茅台酒与友人的二重唱。

在岁月中歌颂友谊,在新年里赞扬小草,这就是诗人啊,多情诗人给读者看见他世界的一角,就已经让人心动不已了。

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很有趣味,很有情调,告诉我们,世界是一场现实与未来交织的美好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以童心云冒险,它不是无趣的,也不是危险的,它是华丽的。

大胆去冒险吧!诗人温柔呢喃。

  《雨滴》读后感(二):看看《雨滴》

  《雨滴》这本书里面的诗歌是真多啊,作者刚开始写诗集的时候可能是青壮年吧,作者从黄河开始写,到他80岁了他还在写诗。可以说诗歌是一个过度,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吧,也算是圆了他对诗歌的初心。

  黄河开始都是他对岁月的情怀。正如泰戈尔所说,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黄河篇里他说他是黄种人,对于黄河孕育了他,并且他将在黄河里老去是淡定的。文中是这样写的:“我是一滴黄河水,能从天上来,我知足。来日归大海,我淡定,我黄色的面孔上,写着信仰与荣幸。”生在黄河,黄河是故土。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出生,也很荣幸能够在这里拥有自己的信仰,拥有自己的坚定。人总有一死,但能在黄河这里拥有了自己的信仰与坚定,也是很满足的吧。诗有风骨,是通过人来传递的。一个人笔下的诗,表达的是他自己的风骨,传递着他自己的信仰与坚定。 作者应该是经历过那段战争时期吧,所以对战争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从黄河到游明故宫,甚至到后面的对于文物的爱惜,都传达着一种对于战争的痛恨,战争的岁月应该算是一段比较挣扎的日子吧。“国人之泪”、“破除不了的魔咒”“大炮”等字眼清晰可见。当他再次游明故宫的时候,可能就会触景伤情,感物于怀吧。所以他做下了这首游明故宫。所以他后面的诗歌中也多一些包含勿忘国耻,理解抗争的诗歌吧。

  当然,随着岁月的变迁,人事景都在变。生活在变,诗歌的内容也会有所表现。战争结束后,生活在变好。就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英雄了,大多数人都开始变得平凡。但其实没有战争,人生本就是平平凡凡,平平淡淡的。平凡的人生,他们可以静静的欣赏花开花落,静静的看一看身边的美景。那时他们满眼不再是战争,而是“满眼山水树木”。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希望,平凡的日子。

  而随着人越长大,可能就会更加的念旧吧。所以后面的多了许多关于母亲啦,妈妈啦,然后是外孙啦。甚至是童年时光。当然,与他相伴最久的肯定是他的爱人。所以也多了很多与他爱人互动的诗歌。无论是互动眼神还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都是娓娓道来。里面都是他的生活。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当然没事干的时候也会去一起赏赏景,去找一些消遣啦!所以也有一些关于湖,关于旅游,关于手机的诗歌。关于这些景色,作者也是从晨昏写到了夜幕。从“薄雾蒙蒙”到“天边的星”、“楼窗的灯”。

  作者写诗写到老年,脑子就没有年轻时候那么灵活。但是旷达的心性还是比较好的。一句“难得糊里糊涂”也是非常的乐观呢。

  作者的一生都在写诗。诗里有真情,有初心,也有风骨。而他自己也一直在追求诗歌里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想来这一生也很圆满了吧。

  《雨滴》读后感(三):黑夜里有你我的光茫

  

你让我终于明白,人生如诗,在字里行间中有了深刻的记忆。你让我终于懂得,人生如画,在赤红黄绿中有了美好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把《雨滴》中平淡的文字与自己的人生联系在一起。 曾几何时,我们认为写诗作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无夸张的说,这是一门难以掌握的技能。然而,《雨滴》却把我们的人生写得如此平淡,于平淡中见到你我真实的样子,与世间万事万物一样,自始自终为了一份初心。 不要追问初心是什么,因为每个人的初心是不一样的,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你会发现诗真的很接近我们的生活。活着不仅仅要经历,更应该是在经历之后有了阵痛,留下一些或喜或悲、或狂或静的诗句。当你认同了生活在你身上无情的鞭打,你的一切表述都将有诗的内涵,画的丰胰。 拥抱自然、拥抱生活,才能被自然所宠幸,被生活所滋养。如果想让自己不枉费有且只有一次的生命,你需要战胜的是不切实际的欲望。是的,这山望着那山高,你永远只是一位登山者。知道在山巅时俯视自己跨越的险阻,抚平起皱的肌肤,才发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布满荆棘的前行之路,只有勇敢者才能说自己是幸运的,无悔于当初的选择,才能完成神圣的使命。 爱自己、爱别人,似乎在现代化语境中,二者是对立的,正如一块蛋糕,如果一人多食了,另一人必然要少食。可是,相对于物质的稀缺,情感却是无比的丰裕,你可以爱人及己,不把自我视作他人的对立面,像一滴雨滴融入茫茫无际的江河湖海中,无论最终得到的是什么,但都不会怀疑自己的决定。 情景交融的佳句名篇,俯拾皆是,只要你真的用心去领会。有时候,发现《雨滴》的某些句子好似从一片并不出奇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艳美花朵,你可以在风中闻到花香,在雨中见到花形,但是你没有权利去摘取花朵。诚然,美只是在一刹那间进入你的心田,你并不需要每时每刻都去拔弄麻木的神经。 因为深爱,所以慈悲。《雨滴》所摘录的很多诗篇都源自亲情,企图复原我们人生最朴素、最直接的情感,这或许对于今天的写诗学习者而言,不失为一条捷径。如果你连自己是谁都无法解释,那么你写出来的句子只能成为灰烬,在如火的岁月中。随手一挥,清新自然,其实你也是可以的,只是我们太担忧读者吝惜掌声。可是,你写作的初心并不是为了让别人喝采,而是证明自己曾经活过。 格局,总是在读者阅读《雨滴》中不安分地蹦了出来,是的,这种感觉不是挤出来的,不是“为赋新辞强说愁”,而是“清风明月总相宜”。当然,如果你也与作者一般,在人世间有了高寿的待遇,那还有什么名啊利啊放不下,还能在反反复复的岁月洗礼中找寻不着命运的底色?

  《雨滴》读后感(四):偶然的人生,必然的命运

  

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雨滴》让我想起了这句泰戈尔的名句。对于人而言,我们何曾不似一只永远在寻找归宿的鸟,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却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面对遥不可及的天际线,我们相信每一次向上向善的努力都值得纪念。王厚皋,这位八旬老人用饱含血泪的笔,向读者展示了不一样的人生思考。 诗是简洁的,又是深刻的。似乎现代化进程中匆匆行走的我们,顾不得休息片刻,为了名与利而放弃健康与幸福。终其我们忙忙碌碌的一生,为什么要等到年老,才意识到少年时的荒唐与冲动呢?都说少男少女的心情如诗如画,可是以八旬老人的观察与思考,最流利的诗、最绚烂的画只要经历风雨洗礼后才能真正地赢得共识,不是吗? 《观云偶得》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物我两忘的随缘,更多的是天人合一的执着。是的,茫茫人海中的我们,与天空中没有方向的孤云是多么地相似,既然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来,就无须为了虚无的目标而伤感,像一片孤云那般享受着“在夕照中与落霞齐飞”,哪怕黑夜总会到来。“云是假大空,云山无矿山”警醒着那些有着强烈的企图心的人,只要有希望,就注定有失望在前方等候你,你所能捕捉的无非是心跳与呼吸,而非外在的功名与利禄。变脸是云固有的姿态,不要怨风儿烈、雨儿狂,要怨也只能怨我们没有坚定的信仰,这一刻还在苦恼,觉得世间恋无可恋,下一秒可能就连本体也支离破碎,所谓当下就是最好的时刻。 《风云雾三题》起笔大开大合,将生命放置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时空之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何等的壮观与凄烈,的确在大自然面前,人真的什么也不是,可是人却总能忘记自己的卑贱,惦记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于是在风云雾交相出现的考验中,难得糊涂,易得清醒。乱象发生了,也不要慌张,表面上是自然界对我们的惩罚与敌视,实质上是我们内在不知何时起、亦不知何时灭的欲望。 《黄河》母亲之河,或许是约定俗成的文化观念,但除此之外,是不是还应该有深层意味?诚然,九曲十八弯,并不是具体的地理描述,而是将独有的人生体验与自然现象牵强附会地联系在一起。坚韧的冰凌,刚毅的冰瀑,足以让我们心惊胆跳,但何况我们自诩为黄色图腾的传人,也未能人人得以见识如此大巨大的变迁。只有在流淌的岁月中,才能明白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夸张地说,世界与你并不会发生关联,哪怕是那一滴水,流入汪洋也会不早不晚地干涸! 在王厚皋的写作视野中,从来不会为了故弄玄虚而选择生僻的字词、无聊的典故,只会倾向于用简单易懂的意象让读者与作者实现跨越时空的交流,不在乎谁多说了,谁少听了,只在乎我说的是你的心中话,你的心中话我能听懂,仅此而已。

  《雨滴》读后感(五):拥抱自然,感受生活

  

你拥抱自然,拥抱生活,你更爱别人,也更爱自己。这是书里序里的话。 《雨滴》一本诗集可以说是一本人与自然的对话。 作者的诗大概率都来自对世间万物的看法,对自然的了解和感悟,在他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都是有着感情的,天地宇宙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其实都是有一定关联的,它们也许不会说话,也不会移动,但是它们却在改变人的思想,从而改变人的行动。 关于黄河的诗,作者写了黄河犹如繁星,感悟到了生命的起点,也写了黄河的雄伟,黄河的激荡与咆哮。延伸出了自己的信仰与人性,从这些景色当中来获得自己的感悟和领悟。 寄情狗尾草,作者从那普通的狗尾草想到狗尾草也有如人一般的意志,苦涩中生长,就像人类存活的忠贞,问想到自己童年是喜欢狗尾草的,在与它亲近,所以身边的一物一景都能够触动自己的内心。 我的桂花树这首诗应该是作者对过去回忆有感而发的,毕竟他与自己的妻子共同栽了很多桂花树,这个桂花树就像他的另一半一样,作者在诗中写到我的庭院的桂花树,懂我,体贴我。最后一句的你和我也表达了对过去的思念。 大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从农村里面走出来,却难以回去,我们带着面具在城市里面勇敢的活着,只有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当中,也许才能感受到那么一点温暖,才会摘下自己的面具,去感悟,去享受,去接受灵魂的滋养,摆脱肉体的束缚。 万事万物都是这个样子,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境界,有了境界才有了目标。诗和远方一直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然而却是那么的不容易,所以当我们看见世间万物的时候,总会有许多的感悟,而世间万物就在作者的笔下生动而形象的描述起来了,不仅是自然和万事万物的感悟,也是一种情感的依托。 好多诗人写诗,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写诗的人会自杀,也许是他们想把灵魂释放出来,不再被肉体所束缚,当然这样是不可取的,我们不仅要拥有健康的体魄,也要拥有生命,去领悟,去感受,去创造更积极的状态,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才应该是我们拥有的好的状态。 所以我们看到喜欢的食物,可以用语言,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表达出来,能让我们找到心灵的一种寄托,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方式存活在世上了,世界的万事万物,半点不由心,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有那么一刻给自己放一个假,有那么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属于自己的思想。 窗明几净的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喝一杯茶,看一本书。去感叹这世间万物所赋予我们的一切,去赏一盆花,去了解一颗植物的成长史,明白我们生命的意义所在,人与自然之间就是这么的奇妙。 从自然出发,从天地出发,生命中的感悟去把它们幻化成美丽的文字,让我们去阅读,去理解,去感受,去领悟,可以让我们停下来,慢下来,静下来,找到失去的自己,回到自己的本身,也许就在那一刻,我们才发现我们是真实存在的,我们与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

  《雨滴》读后感(六):《雨滴》——用诗歌记录生活,用积极的心态过更有诗意的生活

  

生活会善待每一个认真的人,以一颗真心看世间万物,那心底的纯净会让生活充满诗意的底色。

《雨滴》是一位经历过太多风霜雪雨的老人历尽劫波之后境界升华的诗作,尽管语言不算细腻,韵脚不够精致,但是作者的真情却是表露无遗。

1939年是一个混杂着血雨腥风的年份,世界上,纳粹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华夏大地,日军大肆侵略,国土沦丧、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经历过抗日战争的颠沛流离,经历过解放战争的炮火洗礼,经历过自然灾害的饥肠辘辘,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颠倒黑白,经历过改革开放的时代新风,经历过跨越新世纪的骄傲豪迈,经历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屈辱奴役的旧时代,到挺直腰杆的新时代,这个八十余岁的老人是中国历劫重生的见证者,能在经历苦难之后看到国家富强,感受苦涩之后的甘甜,这种幸运是很多人无缘的奢求,却成了白本音波将生活过出诗意的生活底蕴。

在《雨滴》这本诗集中,作者以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把所见所感、所思所悟都述诸笔端,以一句句短小的诗行,展示着自己的真性情:湖边的小花小草、天空的风雷云雨、家里的春夏秋冬这些最容易触发诗情的自然风情,大街上的红男绿女、大洋彼岸的见闻感受、当今的风云政客也能让作者触发灵感,这种见什么写什么,无时无刻不在抒发自己感情的创作激情是难能可贵的,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尚且难以做到,对于一个耄耋之年的白发老人来说更是让人钦佩的不凡行为。

这本诗集由背景、况味、足迹、情境、赠言、亲情以及心曲等七个专辑所组成,作者在其中歌颂生命,记述生活,向亲人朋友表达心意,赞美新时代,体现出了他对待家人、家庭、家乡、家国的真挚的、浓厚的感情,能拿出一颗真心投入到生活中,将生活中的拳拳真情提取凝练到短短的诗行中,这样的作品都是值得我们真心点赞的。

在这本诗集中,最让我喜欢的有三类内容:一种是体现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对自然的敬畏、对宏大场景描述的那些讲述长江黄河、雨雪冰霜的自然伟力,以及对明故宫、唐人街、石础女墙等的历史兴衰的诗歌;一种是对家人、对朋友、对家中景物的浓浓真情和穿越时空的记忆的诗歌;一种是对新时代、新现象、新局势的关注,抒发自己感想的诗歌。这三类诗歌是作者根据自身经历、经过自己思考之后的思想精华,是能以个人视角反应历史况味的作品,一个小的切入点能看到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这样的作品对青年一代了解过去的历史,认识现在的社会是有所帮助的。

希望这本诗集可以激发更多的人,将真情真心投入到自己生活中,活出自己的真性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

  《雨滴》读后感(七):在诗家不幸的年代,做一个幸福的诗人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员叶嘉莹在大陆研究古典诗歌时,曾有学生问她:“老师,你讲诗的课我们也很爱听,但我们读这些古典诗歌有什么用处呢?” 叶嘉莹回答:“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 如今是太平盛世,却不是一个诗歌的盛世,爱读诗的人寥寥无几,诗人身上也不再有光环。 所以我看到《雨滴》这本书是作者的第三本诗集时,是有点吃惊的:在这个时代,是什么点燃了作者创作诗歌的热情呢? 一首首看下来,竟被这平平常常的诗歌打动了,它们自是没有盛唐诗歌的光彩夺目,却也忠实记录了一个人一生的悲欢与思考。 最喜欢这一组灵动的短诗: 守望:空巢老人/蹲在家门口/一座石狮/已经风化了。 爱哭:哭了/不是伤心/是看到点赞/“好美”! 心虚:发现了老婆/猛抽两口/丢了半截烟/神态镇静。 蹲在门口的老人,别人不理解的眼泪,背着老婆抽烟,信手拈来,于平淡的生活中品出别样滋味,这是诗人的幸福,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样的。 也喜欢作者记录亲情的诗歌。 为所有的亲人写一首诗,无论是早已在记忆中模糊的祖辈,还是给了自己生命并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点点滴滴的回忆,是最好的创作源泉。 断炊:喝了两碗稠厚的粥/我赶路坐轮船去求学/家中断炊/我心中发慌母亲说她不要紧/两天后生产队发口粮。 几十年前的事了,读来还恍惚是在昨天,在母爱的庇护下茁壮成长,但读到下面这首写给外孙的诗,一下子好像穿越了时空: 电脑上的小鱼/在苏州河里游泳/随后插上翅膀/飞跃太平洋。 也羡慕作者的随性。 澳门的赌场、泰国的人妖、韩国的泡菜 ,不用字斟句酌, 有想法就随手写成诗, 不吐不快 嘛,用诗记录生活似乎已经成为作者的生活方式。 只是不喜欢作者对市场的看法,有些事情,感性的诗人往往看不透。 市场明里卖香烟/黑里卖鸦片/市场里核弹囤武库/竞价卖军火/市场招显人性/牟利人/不在乎残忍/想活就要当心。 我曾经也是个愤世嫉俗的文艺女青年,感性地评判着世界的对错,但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我学会了用理性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好。 市场并不是洪水猛兽,这甚至可以从作者的诗作中得到佐证——母亲时代的断炊到外孙时代的电脑,市场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我们不能因为偏见就假装看不见。 所以我如今只看经济学家对市场的看法,而对于诗人,我更喜欢他们对生命细腻的感悟。 《雨滴》一书给我的感觉,就像雨滴落下来,落在泥土里,落在水泥地面上,落在行人的伞上,落在江河湖海里——各有不同的结局,但都能触发美好的觉知。 历史上有很多不幸的诗人成就了诗家的幸运,但在诗家不幸的年代做一个幸福的诗人也没什么不好,就像作者说的:“活到80岁上衰老,并没有对我构成威胁,我的时间在诗歌创作中消失,回味时间凝聚的感情,再现空间呈现的景象,我有了属于自己送于别人的礼物。” 行为的本身是对自己的酬报,这个时代可以有幸福的诗人,我们也不妨做一次幸福的读诗人。

  《雨滴》读后感(八):一片冰心在玉壶

  

写诗的人,需要葆有一份初心,不因物欲而迷失。活着的时候,每个人都想为世界留下点什么,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方式,有人向往功名,有人擅长立言,还有人却只能沉浸在诗歌的海洋里。

现代化的社会并不是诗歌的盛世,愿写诗、能写诗、写好诗的人毕竟是少数。然而,即便是少数人走的路,也有如白本音波( 王厚皋 )这般“一条路走到黑”,以敏锐的观察、清晰的思维去审视自我与他人、他人与他人、现实与理想、过去与未来的关系,并以诗的语言表达。正如我手中的《雨滴》,总能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春花、秋月、冬雪、夏阳的美丽,或许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吧。

漩涡,一种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在白本音波( 王厚皋 )的心中,却有着神圣的印记,它以漩涡作寓,想到人生谁都无法回避的情感纠纷,《漩涡情》中表达着欲说还休的胆怯,一方面想深入人群中寻求自我,一方面想逃避尘世舍弃梦想,在坚持与抛弃中的两难境地,极尽小儿女之细腻心情。

诗的语言是凝练的,相比于小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诗必须减少字词的应用去表现丰富的思想。以《短诗二首》为例,我们并不惊诧白本音波( 王厚皋 )遣词造句的功力,只是担心他能否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初心,好比自己是一面镜子,以自己度他人,照见的不仅仅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镜像,更多的是一份度人度己的豁达。夕照中的老媪,如果在都市,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符号,在贫与富的视角中,老媪是不足一值的,但是她的存在恰恰验证了都市生活的复杂性,与之对应的是悠然自得的贵妇人。即便二人在夕照中有了一次照面,但也是各走各的路,各做各的梦。为了将这份“对照”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纯朴,白本音波直呼胸臆,向读者提出了如何认知贫富,哪怕只是经济地位和收入水平的差异,也实实在在影响了心理认知与情感判断,相信“朝晖中穷得很阳光,夕照里富得很窝囊”,不是歌颂亦或鞭挞,只是作为旁观者冷静的审视。

《雨滴》还寓示着我们作为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尽管体量小,但仍然是带着使命来世间走一遭。倘使“每个人都是自己”,那么他就“不与他人排座位”。表面上说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活出自己的模样,实际上道出了诗歌,乃至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同时离开这个世界也是孤独的。自孤独始、自孤独终,需要我们自我教育、自我安慰,形成自信、自尊、自立,就像明月从来不因为你的观望而改变阴晴圆缺的规律,居于高处,你得到世间仰望,此时不足以自豪;居于低处,你失去了人类的关爱,此时更应自强。尽管说孤独不可能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改变你前行的路径与方向,但是只有历经孤独、品味孤独的人才能“孤云万里行”,成为心中最美的自己。

“人生七十古来稀”。更何况《雨滴》著者白本音波( 王厚皋 )是一位八旬老人,有着太多太多的生命体验。联系他所生存的时代,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苍茫的过往,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憧憬,简单地说,还没有活够。其实,初心就是需要这种历经岁月的考验,才能化作刚劲的文字,在回味时间凝聚的情感以及再现空间呈现的景象中,成就一段永不褪色的光辉岁月!

  《雨滴》读后感(九):《雨滴》:遇见初心,拾得珍贝

  

《雨滴》:遇见初心,拾得珍贝

生活如一幅画卷,细心的人用智慧描画精美的图案,并用真心涂抹上鲜艳的色彩。

作者白本音波虽已是白发老人,但热爱美好的生活,向往美丽的大自然,珍爱生命,更爱他人。

一个如此淳朴的人,拥有写诗的笔,更有写诗的心,甚至从那智慧的双眸中,洋溢出浓浓的情,这激情如火山喷涌,炽热绵长;似甘泉汩汩,细水长流。

诗人用犀利的笔,将平凡的人生点透。一首《不点名的人》,文字虽少,但却把一个霸道的、自私的强权国家的丑恶嘴脸揭露出来,那些人表面上倡导和平,装出一副老大哥善良慈爱的样子,背后却舞枪弄棒,到处挑衅,到处杀戮,一些不听指挥的小人物,一个个都倒在了他残酷的利器之下。

这些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指责恶人,评说政治。就像鲁迅的文章,有政治生命,就有了传播、生长、延续的可能。但是鲁迅机智,多用暗喻来写文章,比如“四周黑暗,容易碰壁,因此鼻子扁了。”这样的暗喻,用来抨击当时的社会,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也能使自己的作品长久地流传。

《雨滴》中的诗,直白地点明了国家的名字,公然批判霸道强权的可恶,除非在那些国家倒下之后,这样的诗才会得以大力宣传,并得到众人的支持和赞许。否则出于和平的考量,谁也不会去冒险,挑逗一个地头蛇,或者招惹一条疯狗。

就像臧克家写的诗《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人不点名道姓,却写出了两类截然不同的人,并且说明了他们的行为和结果,这样的诗就不会直接得罪人,还能宣传正能量,让大家明白自己是哪一类人,对号入座,或者说将会有怎样的结局?其中的深意都含在文字背后,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所以无论是从自身安全还是诗的生命力来看,诗中不指名道姓抨击某个事物,就会显得含蓄,进而缓和矛盾。

诗可以隐晦一点,用暗喻或双关等方式进行揭露,这样大家读来心知肚明,更能将诗句反复诵读,吟成经典。如北岛的诗“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这样的句子耐人品读,并且能从中读出哲理来。

世间本没有路,第一个人走了,就会有无数人跟风,于是路就形成了。在这条路上,后人大多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行。

《雨滴》中记录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平凡小事煮成佳肴,酿成美酒,绘成佳作,燃成诗情。诗中亦有不足,比如有些诗欠缺了美感、押韵、含蓄、跳跃等,但是诗人的真诚令人感动,执着地将文字版出,做到了“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读着诗,看着诗人的笑容,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老师,他也坚持走在写诗的路上,用一支笔默默地记录着生活中的感人之处。写诗的人是孤独的,是寂寞的,但内心也是汹涌澎湃的,写诗的人值得敬佩,值得礼赞,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超越了一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