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花香满径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花香满径读后感1000字

2021-01-03 03:23: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花香满径读后感1000字

  《花香满径》是一本由维廉·巴克莱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4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香满径》精选点评:

  ●我想念那个人,他是最最好的老师,朋友

  ●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读圣经,兴冲冲的点开这本书,发现是以前读过的,都忘了是哪个时候被浇灌的,喜欢这种随笔,加一分

  ●7月18日捐赠

  ●小书蕴涵大道理

  ●2008年6月读。

  ●这本书读起来很快,大约是因为另外一本同时在读的书会更好的关系吧,这本完全是我累时的调节读物。

  ●读这本书之前,从来不相信能让人心情愉快的文字。

  ●清新自然,小文中透出人生的哲理,却不显突兀~

  ●涉及宗教,我实在是看不下去。没有对宗教的鄙视,就是感觉像是强行给我打鸡血。是我的读感偏见吧。

  ●自律~

  《花香满径》读后感(一):心灵花香满径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刚从北京回来的时候,一个设计师朋友送给我的。

  从没有那么静下心来阅读

  这是一本能让心灵平复的书

  文字间甚至不必细细体会

  只需淡略而过

  清雅扑鼻

  回到长沙之后,每当有心情烦躁难安的时候总喜欢捧着它

  在床上独自一人,静静的

  是它激发了我对于宗教重新认识的欲望

  字里行间表达着作者对于人间事最为质朴最为简单纯粹的认知

  《花香满径》读后感(二):那条路 这条路

  在那堆陈旧的书籍里,别人的书籍里,偶然发现它。

  十年前读过。

  现在再读。

  很像新读物,仿佛那些字是第一次看见。

  可是。慢慢想起,十年前,撇去没读的,现在仍然撇去。

  十年前,细细留意的文字,现在仍然打中心扉。

  最后,才忽地明白,犹如十年、十五年前读过的每本书,包括《悲惨世界》,该沉淀入灵魂的部分,早已在那儿。

  我跟小闷说,嘿,这书上面说的那些,我很多都做到了诶。

  她看我一眼,笑了,说书名很好听。

  我为我是我而高兴。

  我为我能成为更好的我而雀跃欢欣。

  走过的那条路和现在正在走的路,确乎总是‘花香满径’。

  《花香满径》读后感(三):每日庆典

  爱尔兰神学家巴克莱博士的Daily Celebration,中文译作《花香满径》。

  汉语言文学喜好追求句式的恢宏,词藻的华丽。我们很少能看见一个国语作家像杜拉斯用“一个男人,站着。”这样简单的句子讲述故事。或者如昆德拉引用大段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著名思想家的原句,来向人证明,不是我强迫你来接受我的观念,先哲们如是说。

  个人到认为原来的题目虽不够美,却更适合这本书。

  全书是巴克莱博士发表的散文精华,分为十二章,按照月份日期一日一日排列下来,刚好是365篇短文。

  一直认为,书是可以分为两种的。日光下的书,和灯光下的书。

  白日里进行的阅读可以尽可能繁华。奇幻,武侠,言情,空洞时用来填补时间缝隙。社科自然,即使不尽喜欢,为了在社会上生存也要略微了解。

  夜色里读的字却不同,这个时候不论这一天怎样度过,轰轰烈烈地大爱大恨,还是如水般平淡无奇,总是感觉疲惫。这个时间一切皆在沉睡,四下寂寂,可以听见灵魂轻微撕咬的声音。要读些安定的文字,才能抚平心中的褶皱。

  这一本书,就是属于后者。不能安睡的夜晚,一页一页翻过。

  多是作者在生活中遇见的简单人事,时时怀抱着爱的决心品味并且感恩,以及关于《圣经》的某些理解。文字简单朴实,口气平易近人。

  这样翻过去,真的仿佛又度过漫长的一个年头。

  《花香满径》读后感(四):引一段

  十二月二十五日 一个孤单的人

  前些时,我旅行,住在青年的宿舍里,在布告板上看见一张十分吸引人的剪报,是从加拿大出版的一份报纸上剪下来的.作者没有署名,题目是《一个孤独的人》,内容如下:

  这个人出生在很少人知的小村落,父母都是犹太人,母亲是个农家 女.他在另外一个小村庄里长大,在木匠的店里工作.三十岁后开始旅行布道,三年之久.

  他没有写过一本书,也没有担任过什么职务,也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屋,更没有自己的小家.他从没有进过大学,也不曾涉足大的城市.足迹所到的地方,离他出生地最远不逾两百英里.一切和伟大的人物的伟大有密切关系的东西,他全没有;他连一张证书也没有,有的只是他自己.

  这世界没有给他丝毫,除了他的人体.年纪很轻的时候,大家就看不起他,反对他.他的朋友抛弃他,其中还有一个出卖了他.他被交到敌人手中,受审判,为人戏笑、嘲弄.

  他被钉在一个木头的十字架上,钉在两个强盗当中.他在世上拥有的唯一的一件外衣,被执刑的士兵拈阄来分.他死后被人从十字架上取下来,埋葬在一个借来的坟墓里.这个坟墓是他的一个朋友让出来的.

  一千九百多年后的今天,他已成为人类的中心,世界进步的动力.我敢说,把全世界所有的陆军,海军,所有议会的议员,所有统治过人类的帝皇,都加起来,对地球上人类生活的影响力,远远不及这个孤独的人.

  这是耶稣一生相当华丽的描写。

  《花香满径》读后感(五):什么是幸福

  回想大学时代,手上一旦有了点钱,不是换成书,便是换成CD,可见物质贫乏时,精神却很充实。彼时逛书店,若是恰巧翻到一本好书,顿时宛如邂逅佳人般的心跳加速,满心欢喜。捧回家后,能看完的却是寥寥。可见与女生逛街一样,享受的只是购买这一过程,而非单纯所购物品的本身。

  花香满径正是仅翻了第一页便被其深深吸引,立刻决定买下的那种。开篇便是幸福的三要素——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初看此书时年方弱冠体会不深,现下自己正大步奔四,顿觉人生若能得此三要素,已是幸福无限。前两则小故事个个短小精干,发人深省;而白朗宁的诗更是文艺得要命。

  如今想来,对于这本书,有此一页,足矣;人生,能读懂这一页,足矣。忍不住摘录了这一页,与大家分享。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

  一是有希望。

  二是有事做。

  三是能爱人。

  有希望。

  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

  一个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却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的生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监狱。

  有事做。

  一个英国老妇人,在她重病自知时日不多的时候,写下了如下的诗句:

  现在别怜悯我,永远也不要怜悯我,

  我将不再工作,永远永远不再工作。

  很多人都有过失业,或者没事的时候,他就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生活十分的空虚。有过这种经验的人都会知道,有工作不是不幸,而是一种幸福。

  能爱人。

  诗人白朗宁曾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

  生命中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焕发、谦卑、有生气,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仿佛有千百件事等着我们去完成。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变得万紫千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