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1000字

2021-01-09 03:12: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1000字

  《集体行动的逻辑》是一本由曼瑟尔·奥尔森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集体行动的逻辑》精选点评:

  ●大概就是说:有集体行动能力的社团都是私利的,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很大程度上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非市场决策问题或集体行动问题,而现代经济学的拓展证明「公共选择理论」在「理性人」逻辑前设上发现了逻辑漏洞,即: 一般认为,由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所形成的集团均有进一步拓展集体利益的倾向,但是奥尔森提出,这里拓展的是共同利益,我们必须考虑个人利益。若某个个人活动使得整个集团状况有所改变,因此默认为个人付出的成本与集团获得的收益是等价的(书中没有解释为什么等价),但是付出成本的个人却只能活得其行为收益的一部分,而且集团规模越大的情况下,所分得的收益越少。奥尔森试图通过「有选择性的激励」这样一种动力机制解决集团成员懈怠问题,但是机制本身就有极高的成本,而且没有办法杜绝这样的现象。所以,奥尔森说与其说「集体行动的逻辑」,不如说「集体行动的困境」。 @2018-11-20 16:45:28

  ●实在读不懂。。。

  ●翻译一塌糊涂

  ●爽利,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典范。从一个简单算式推导开始给出集团体量不同导致的根本差异即搭便车问题,与个体行为直接挂钩,绕过了集团动力学的假说,继而剖析其中各种激励和约束是怎么使集团“行动”——不,其实是集团中的个人如何行动,是驻足围观、支持强制限制抑或支持扩大集团?总之,将古典的压力集团神话破除了。

  ●人性对行为的致命伤,莫过于图近不谋远的偏爱,以及忽略内在而只看外在的物欲。(新桥译丛 46)

  ●把计算理性推到极致

  ●一个人不管是否属于一个集体,他的行为始终指向个人私利,这是人的本性也是理性。但这种自利目标常常与增进集体利益并不等同。因为集体利益是一种公共物品,每个成员都可以享受它、消费它。那么每个成员的理性选择尽量等待其他人提供公共物品,而不去主动提供公共物品,除非自己花费的成本小于个人所享受到的公共物品。

  ●一个简单的道理,竟用了这么长的篇幅来写,太啰嗦了。反倒是对马克思主义与压力集团理论的批判更有意思。

  ●没看完。看了前沿和第一章,基本可以概况为两句话:小型组织,个体付出的成本也许会比较多,但收益可观,收益远大于成本。大型组织,没人愿意付出,搭便车居多,另外处于竞争状态,付出即为成本升高,需要监管。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一):非常值得一读

  当然,也值得再读,多读几遍更好,理解更深刻,这本书前后看了两三遍,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选择性刺激和印度种姓制度分析,之前也有关于中国的行会分析,但是和印度种姓制度比较,在目标选择的挑战性上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总结起来,谈了三个问题,第一,什么原因导致集团出现。第二,集团的属性。第三,成员与集团的关系。非常棒,简洁明了。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二):强制,是反情感的,是符合逻辑的,是占道理的,是必需的

  不知道也不关心是种悲哀,可谁说知晓并接受了就不悲哀了呢。

  冷冰冰的理论之下,一切都是要低下头的,温情的面纱保不住。

  集体是合并同类项。共同利益,相同的属性,同一种定义,总之脱不了一个“同”字。

  略晦涩,毕竟离工会有些远。

  某些概念不错,譬如:潜在集团,压力集团,“排外”“相容”集团。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三):说不尽的集体行动理论

  这本书所阐述的思想,应该在博弈论、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以及许多学说中都能看到影子。

  此书理论前提之一是人是理性的,而且是利益理性的。这应该只是人性中重要的一个成分,但不是全部。在统计分布上,应该规律明显,但在个体上应该差别很大。

  人的行为模式、集体的行为模式,应该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需要多种理论参照,才能接近实用。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四):书评

  奥尔森对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开拓此书是他最好的见证,原本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理性行为分析,而问题在于集体活动在这样的分析方式之下就失效了。奥尔森是看到了这个问题,对集体活动行为内在的逻辑进行分析,集体与个体利益冲突时人们的行为选择、搭便车的问题等等,而对于大集团和小集团的根本有着本质的区别则是二者之间的组织成本问题,也就论述了小集团为何如此有活力,而大集团往往是效率底线。这本书算得上公共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先驱之作了。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五):一般般吧,这本书

  说说不好的地方吧

  其一就是这本书的翻译质量实在是不咋滴,三个人翻译的,甚至某些术语都没有统一,而且不少的句子中文都读不通,非常不爽,建议英文还不错的直接就看英文吧,应该说不难读的

  其二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其实也就如前言所说的,几句话可以总结即:集体行动会存在搭便车行为,大集团比小集团更甚,除非采用激励手段克服,要不这种现象会一直存在。。。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前面几章的论述也就够了,后面所涉及的工会等内容我感觉不是正统的经济学研究范畴,而是社会学的范畴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