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笔记小说史》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中国笔记小说史》读后感1000字

2021-01-09 04:07: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笔记小说史》读后感1000字

  《中国笔记小说史》是一本由吴礼权著作,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2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笔记小说史》精选点评:

  ●写得很好啊,典雅详赡

  ●工具书

  ●把志怪小说论述的很清楚

  ●基本的思路認為筆記小說的興衰起伏和當時歷史研究是否興盛有密切關係。敘述尚清晰。有些部份抒情了點。

  ●本事詩列入筆記,何以此後詩話不列。清筆記分類亦可再議。

  ●更像一篇论文,文笔不错,部分细节略武断,不过在那个网络不普及的年代,埋首故纸写这样一本书也不容易,加分

  ●随便翻一下就看见有错,淳熙和嘉泰两个年号都没分清楚,没有欲望读下去了

  ●作为工具书草草看了一遍,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买书指南和阅读指南…

  ●像是导读类。OK, 有感情的笔记小说导读。

  ●志怪 国史 轶事 事类 杂俎

  《中国笔记小说史》读后感(一):不错

  这本书比我想象得好。自序以及开篇有点罗嗦,但后文渐入佳境。到底是读了很多文言小说的人,文笔不俗,简约典雅。视野也较广阔。对清代文言小说的分析,把《耳食录》《咫闻录》等划分为《阅微》影响下的作品,我略有不同意见。因《耳食录》故事堪称文采一派,而《咫闻录》作者序中明确表示模仿志怪笔法,心目中未必有《阅微》轩轾。

  因我重点看的是清代部分,就这部分而言,引文不够精彩,没有引到书中最精华的篇目,也许是限于篇幅。

  《中国笔记小说史》读后感(二):似是一本演讲录

  《中国笔记小说史》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3年8月台湾第1版,1997年8月北京第一次印刷,印量不详。不过至今尚在中国图书网售卖不已,想来数量可观,历近20年尚未售绝。

  全书正文七章,如果作为讲座或者演讲看,的是不俗:脉络清楚,语言明媚。各章节标题大都采用诗句,显得活泼明晰。笔记如下:

  一、开章名义,作者为笔记小说正名:所谓“笔记小说”,就是那些以记叙人物活动(包括历史人物活动、虚构的人物及其活动)为中心、以必要的故事情节相贯穿、以随笔杂录的笔法与简洁的文言、短小的篇幅为特点的文学作品。……说得再质朴一点,……就是指那些具有小说性质、富有文学意趣的笔记作品。

  作者认为,远古神话传说、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是笔记小说的源头活水。

  二、初步茅庐第一功:汉代,国家统一,上好言神仙、风流淫佚。神仙与帝王风流遂成为初创时期的笔记小说主要内容。作者以“徐娘未妆时,风韵已夺人”为题,介绍了汉人笔记小说11部:《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汉武洞冥记》、《东方朔传》、《西京杂记》、《燕丹子》、《飞燕外传》、《杂事秘辛》、《韩诗外传》、《说苑》、《新序》。

  三、乱世出英雄: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玄谈风行,造就了笔记小说两大流派:称道灵异的志怪派与掇拾轶事的轶事派。

  张皇鬼道,称道灵异的志怪类笔记小说:《搜神记》、《列异传》、《搜神后记》、《齐谐记》、《续齐谐记》、《拾遗记》、《幽明录》、《异苑》、《神异记》、《冥祥记》、《冤魂志》。

  清谈为经济,放达托人生的轶事类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笑林》、《语林》、《郭子》、《俗说》、《小说》、《启颜录》。

  四、海上明月共潮生:唐代,国力强盛,文学繁荣,史家失实,加之小说地位提高、古文运动的促进、传奇小说的成功三者影响,笔记小说流派纷呈

  万里长城今犹在的志怪派笔记小说:《小说旧闻记》、《集异记》、《宣室志》、《三水小牍》、《杜阳杂编》。

  网罗遗逸三百载的国史派笔记小说:《隋唐嘉话》、《国史补》、《因话录》、《阙史》、《群居解颐》。

  忆昔开元全盛日的轶事派笔记小说:《朝野佥载》、《次柳氏旧闻》、《东观奏记》。

  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事类派笔记小说:《羯鼓录》、《本事诗》、《北里志》。

  江南草长杂花生的杂俎派笔记小说:《酉阳杂俎》、《封氏闻见记》、《独异志》。

  十运维艰文章在的五代时期笔记小说:《唐摭言》、《中朝故事》、《北梦琐言》。

  五、把酒临风话沧桑:宋代重文轻武,史学昌盛,史派纷杂,笔记小说以记述本朝轶事为主流

  强弩之末叹逝流的志怪派笔记小说:《稽神录》、《江淮异人录》、《夷坚志》。

  文章学问两风流的杂俎派笔记小说:《洛阳缙绅旧闻记》、《石林燕语》、《能改斋漫录》、《云麓漫钞》、《鹤林玉露》。

  情深意长述见闻的国史派笔记小说:《归田录》、《涑水记闻》、《渑水燕谈录》、《挥尘录》、《桯史》、《铁围山丛谈》、《四朝闻见录》。

  囊括诸品成一编的宋代笔记小说总编:《太平广记》、《唐语林》。

  六、时过境迁叹式微:元代,史学不昌,儒学零落;明代,文网严密。致元明通俗文学盛行,笔记小说式微。

  四顾茫茫独跄然的元代笔记小说:《山房随笔》、《三朝野史》、《庶斋老学丛谈》、《缀耕录》。

  烟消雾散不见人的明代笔记小说:《苏谈》、《琅琊漫抄》、《庚巳编》、《泾林续记》。

  寻章摘句蔚成风的元明笔记小说汇编:《說郛》、《语林》、《青泥莲花记》、《古今谭概》、《智囊补》。

  七、夕阳无限好:清代对文人采用”利用“、”怀柔“、”高压“政策,文字狱时有发生,考证成为文人们求生的方式,笔记小说仅剩志怪与杂俎。

  无限风光在险峰:贵在创新的《聊斋志异》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蒲派作品:《新齐谐》、《谐铎》、《夜谭随录》、《萤窗异草》、《夜雨秋灯录》。

  迭开风气更登场的《阅微草堂笔记》及同派作品:《阅微草堂笔记》、《耳食录》、《两般秋雨盦随笔》、《闻见异辞》、《耳邮》。

  长河渐落晓星沉的清代其他笔记小说:轶事派的《明语林》、《汉世说》《今世说》,事类派的《板桥杂记》、《秦淮画舫录》、《宋艳》、《京尘杂录》,国史派的《觚剩》、《广阳杂记》、《重论文斋笔录》、《燕下乡脞录》、《郎潜纪闻》、《熙朝新语》、《啸亭杂录》,笔记小说汇编有《坚瓠集》、《字触》、《雨窗消意录》、《明斋小识》、《荟蕞编》、《茶香室丛钞》。

  读此书,可了解笔记小说的脉络,对历代笔记小说有个大体了解;章节标题命名颇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至于作者认为笔记小说与史学的关系,姑妄听之吧。

  是为笔记。

  《中国笔记小说史》读后感(三):《中国笔记小说史》笔记

  火车上闲来无事读的,正好打算涉略古代小说,就读读看,读完刚好差不多下车,所以旅途也比较愉快。

  不过本身不是很喜欢这类书,宛如一顿美餐,人家嘴里嚼烂了给你吃,好下口,但还是原味好吃。作为梳理还不错。

  【笔记小说的定义】

  1.内容:文字应有人物活动其中,有必要的故事情节

  2.形式:文言,5k字以下

  3.有故事发生的时代,地点,人物。

  【发展历程】

  先秦萌芽。

  汉代初具规模,有开创风气作用

  魏晋南北朝关键时期,繁荣。

  唐宋新篇章,内容多。

  元明落寞。

  清柳暗花明。

  【汉代笔记】

  文笔精炼,情节动人。

  好言神仙,帝王风流轶事。

  《神异记》《十洲记》《汉武故事》《飞燕外传》《东方朔传》《西京杂记》《燕丹子》《杂事秘辛》《韩诗外传》《说苑》《新序》

  帝王带动好神仙风,求长生,很少考虑死后,秦汉写鬼的少。而且儒家有“怪力乱神”

  “不知生,焉知死”遗训,作家不敢想人死为鬼。

  【魏晋南北朝】

  国家不幸诗家幸。

  主写仙鬼神妖,人民渴求安定,把希望寄在不现实的空中楼阁,鬼神故事不断产生。

  这个时期人们对生命有了新的看法,不相信神仙的存在和长生不老,人不免一死。

  一是秦皇汉武死亡的教训,二是佛教流行,轮回观念为人所接受。

  轶事专门记录士流任诞放旷的骇世行为与清言隽语的清谈。

  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文人由于臧否人物到批评政治,导致党锢之祸。汉代儒学没落,佛道盛行,于是从清议到清谈,名士在无为,无名,逍遥,齐物做功夫。

  精老庄,通周易是学问标准。

  志怪笔记:

  《列仙传》《神仙传》

  《搜神记》《列异传》《甄异记》《灵鬼志》《搜神后记》《齐谐记》《续齐谐记》《拾遗记》《幽明录》《异苑》《神异记》《冥祥记》《冤魂志》

  轶事:

  《世说新语》《笑林》《语林》《郭子》《俗说》《小说》(殷芸)《启颜录》

  【唐代】

  数量多,流派纷呈。开始把小说当做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生活态度功利,激情而纵欲,豪放而残酷。归于佛道,感悟生命。

  志怪小说:

  《小说旧闻记》《集异记》《宣室志》(许贞狐婚)《三水小牍》《杜阳杂编》《博弈志》

  《卓异记》《云仙杂记》《续仙记》《前定录》

  国史派小说:

  《隋唐嘉话》《国史补》《因话录》《阙史》《群居解颐》《大唐新语》《幽闲鼓吹》《松窗杂录》

  轶事:

  《朝野佥载》《次柳氏旧闻》《东观奏记》《明皇杂录》

  事类:

  《羯鼓录》《本事诗》《北里志》《云溪友议》《琵琶录》

  杂俎:(轶事与志怪混杂)

  《酉阳杂俎》《封氏见闻记》《独异志》

  《桂苑丛谈》《玉堂闲话》《记文谭》

  【五代十国】

  时运维艰文章在,多记叙唐代旧事。

  《唐摭言》《中朝故事》《北梦琐言》

  【宋代】

  新高峰,空前繁荣。上有所好,下成风俗。

  主要特点,记录本朝轶事。

  志怪一般,强弩之末。

  志怪小说:

  《稽神录》《江淮异人录》《夷坚志》

  杂俎:(集轶事,志怪,名物考证于一卷)

  《洛阳缙绅旧闻记》《石林燕语》《能改斋漫录》《云麓漫钞》《鹤林玉露》《东坡志林》《南窗纪谈》《墨庄漫录》《广卓异记》《青箱杂记》《随手杂录 》《梦溪笔谈》《容斋随笔》

  国史派:(亲历)

  《归田录》《涑水纪闻》《渑水燕谈录》《挥尘录》

  总集:

  《太平广记》《唐语林》

  【元明】

  《山房随笔》

  《何氏语林》《世说新语补》《苏谈》《琅琊漫钞》《庚巳编》

  汇编:

  《说郛》《何氏语林》《清泥莲花记》《古今谭概》《智囊补》

  《丽情集》《妇人集》《烟霞小说》

  【清代】

  政治高压下,鲜提当朝。

  志怪盛行,少涉人事,多叙名物,多考辩。

  《聊斋志异》

  仿聊斋的:《新齐谐》《夜谭随录》《夜雨秋灯录》《萤窗异草》《影谈》《昔柳摭谈》《浇愁》《淞隐漫录》《遁窟谰言》《淞滨琐语》《香隐楼宾谈》《此中人语》

  《阅微草堂笔记》,仿作《耳食录》,《两般秋雨盦随笔》《耳邮》(通病:故事之后考证议论,实在煞风景。)

  《闻见异辞》《琵琶演义》

  《春在堂随笔》《古仙台馆笔记》

  汇编:

  《板桥杂记》《秦淮画舫录》《宋艳》《京尘杂录》

  《广阳杂记》《熙朝新语》《觚剩》

  《字触》《雨窗消意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