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别》经典读后感有感
《漫长的告别》是一本由[美] 雷蒙德·钱德勒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一):说点不足
看了原著,也看了几个版本的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
感到原著有个问题,就是故事中间“断了一下”。
中间那个插入的婚外情案件,跟主线关系很弱。会有叙事压力一下就偏掉的感觉,如果是改编成更紧凑的剧情的话,估计要把婚外情的更多的铺垫往前放,让两个案子嵌套的更紧。还有就是要更增加对于整个社会百态的描写,要把那种幻灭感做出来。
不过这样改动太大,也许读者很难接受吧。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二):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 little.
“永远不知道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什么时候会变得至关重要。”
一位私家侦探马洛无意间与特里结缘,继而被卷入一场上流社会的阴谋当中。随着真相的逼近,马洛意识到,从被卷入这场阴谋的那一刻起,他就在与这场对友情、爱情的双重背叛做着最漫长的告别。
欧美文学一个特点在于有着大量的外部环境描写,本书中外部环境描写几乎占了近三分之一,这对于读惯了亚洲文学的读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但钱德勒的描写手法并没有太华丽,更多的是平铺直叙,全文读起来也比较流畅,这大概是他被誉为“硬汉派”作家的一个原因吧!
本书的写作手法是一个亮点,它与我先前读过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以及柯南·道尔的欧美侦探小说有很大的不同。侦探马洛在本书中作为案件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全文以第一人称讲述,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常会觉得我是在看马洛的生活感受而忘记了推理探案。
一杯一半金酒一半罗丝派青柠汁的螺丝起子,更多的也是在象征着矛盾的主人公马洛。马洛在文中评价自己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整个故事说白了都是源于他在舞厅门口对醉汉特里管的一场“闲事”而引起的。他与特里相识的时候并不长,更谈不上是深交的朋友,马洛却在这仅有的几次谋面中坚信特里不是杀害他妻子的真凶,从而也在这场阴谋中越陷越深,到头来发现,所谓的友情、爱情都是一场欺骗罢了。
“一天二十四小时,总有人在逃跑,总有人在追逃。窗外,在那片上演着千宗罪的夜色中,有人在死去,在遭受摧残,被飞起的玻璃割伤,狠狠地撞上方向盘,或是身陷沉重的轮胎下。有人在被毒打、被抢劫、被扼死、被强奸、被谋杀。有人在忍受饥饿、疾病、厌倦,绝望地面对孤独、悔恨或恐惧,他们愤怒、残忍、狂乱,浑身战栗,泣不成声。一座相较而言并不特别糟糕的城市,一座富裕的、充满活力与骄傲的城市,一座迷失的、垮掉的、从里到外全是空虚的城市。
这一切全都取决于你屁股坐在哪里,取决于你自己心里记着怎样的一本账。我没有账本。我也不在乎。”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三):以告别之语,抒友谊之情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四):印象深刻的段落
漫长的告别(译文经典) 雷蒙德·钱德勒 29个想法 ◆ 1 >> 在舞者俱乐部里,他们需要面对的各色人等会让你产生一种幻灭感:花在打高尔夫球上的大把银子在改善人格方面收效甚微。 ◆ 4 >> 我这种人的一生中只有一个辉煌时刻,那就像是在高高的秋千上荡出的一道完美的弧线。此后,他的余生便只有一个目标了,那就是千万别从人行道上跌回阴沟里。 ◆ 5 >> 我换好衣服,锁上通向后堂的隔门。等到我回到客厅的时候,他已经倒在一把椅子里睡着了,脑袋歪在一侧,脸上像是被放干了血色,整个身体都疲惫得松弛开了。他看上去可怜极了。我碰了碰他的肩膀,他慢慢地醒了过来,仿佛从他方才栖身的梦乡回到我的身边要走很远很远的路。 ◆ 8 >> 拘留所里的生活总是处在一种悬而未决之中,没有目的,也没有意义。在另一间囚室中,你也许会看到一个人既没有入睡,也没有尝试入睡。他正坐在自己那张铺位的床沿上发愣。他也许会看你,也许不会。你看着他。他一言不发,你也一言不发。这里没有什么可交流的。 >> 你只能听见夜岗警监的声音。他的声音清晰响亮地在你的耳中回荡。他会让你通过各种测试项目,就好像你是一条马戏团里的狗。他疲惫、悲观、强悍。他是一名舞台经理,指导着史上上演时间最久的一出戏,但他对这出戏早已失去了兴趣。 ◆ 11 >> 我带着某种超然的情感想着特里·伦诺克斯。他已经朝记忆深处越退越远了——白发,疤脸,软弱又可亲,带着他那种奇特的自尊。我不想评判他或是分析他,就像我从未问过他是如何受的伤,或是他如何跟一个像西尔维娅这样的女人结的婚。他就像是一个你在客轮上偶遇、渐渐熟稔,但从未真正了解的人。接着,他消失了,就像那个同船的旅伴在码头上对你说完“再见伙计,保持联系”一样,但你知道你不会联系他,他也不会联系你。你很可能今生今世都不会再见到那个伙计了。就算你见到了,他也会像是完完全全变了个人一样,不过就是又一个和你同乘一辆社团包车的扶轮社会友。 >> 我是个大坏蛋,马洛。我挣很多钱。我得挣很多钱,才能疏通那些我得疏通的关系,这样我才能继续挣很多钱,然后继续疏通那些我得疏通的关系。 >> 百万富翁们的生活方式都奇怪得很,他们永远躲在大群仆人、保镖、秘书、律师,还有毕恭毕敬的经理们组成的人墙后面。也许他们也要吃饭、睡觉、剪头发、穿衣服。但你永远都没法确定。你读到或听到的有关他们的一切都经过了一帮公关人员的加工——这群伙计拿着高薪来替他们创造并维护一种可以接受的人格,一个简单、干净、鲜锐的形象,就像一根消过毒的针。它不一定非要是真的。它只要同所有的已知事实相吻合就行,而那些已知事实你用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 ◆ 12 >> 世上最致命的陷阱就是你为自己设下的那个。 ◆ 13 >> 一个一脸哀伤的伙计坐在吧台前的高脚凳上,正跟酒吧招待说着什么,后者一面擦着玻璃杯,一面听着,脸上挂着一副塑料假笑——通常,当人们试图强压住大吼一声的冲动时,便会挤出这样的笑容来。那位顾客人到中年,衣冠楚楚,但显然喝多了。他很想说话——但即便他不是那么想说话,他也根本停不下来。他很礼貌、很友好,就我听到的那几句话而言,他的吐字似乎也不算太含糊,但你知道他每天早上一觉醒来,手里面就攥着酒瓶子,只有等到晚上坠入梦乡后才会放手;他的整个余生也都将如此,这就是他的人生。你永远不会知道他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因为就算他对你讲了,那也不会是事实。那至多只是一段扭曲的记忆,而他以为那就是事实。世上每一间安静的酒吧里都有一个像他这样一脸哀伤的男人。 ◆ 17 >> 在这样一栋大楼里,会有几个真正赚大钱的家伙,可他们看起来并不显山露水。他们融入了这破旧的背景中,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保护色。 ◆ 18 >> 他没有冲我挥拳头,于是我转身离开他,朝外面走去。走到那扇宽大的双层门前时,我回头看了他一眼。他一动不动。他还有工作要做。他得把蜜糖一层层地重新抹好 ◆ 21 >> 我跟他解释了爱狗者协会。他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他听说过动物保护协会。他们最好能滚多远就滚多远。他们眼里没有比马更小的动物。 ◆ 26 >> “没事儿。她就是累了。你别管了,韦德。不要多想了。我不该问你的。”“别想了,说得轻巧。”他的声音这会儿听上去有点犯困了,像是在自言自语。“别想了,别做梦了,别再爱了,别再恨了。晚安,亲爱的王子。我再吃一粒药吧。” ◆ 32 >> 我坐下来,看着他。他也看着我,像一个动物学家看一只甲虫。 >> “钱一旦多起来,就获得了一种自我生命,甚至是一种自我意识。钱的力量会变得难以驾驭。人一直是一种贪婪的动物。人口增长、战争的巨额花费、没收性赋税的无尽压迫——这一切都使他变得越来越贪婪。普通人是疲惫又恐惧的,而一个疲惫、恐惧的人无法负担崇高的理想。他必须养家糊口。我们这个时代见证了公德与私德的骇人滑坡。你不能指望一群生活在缺乏品质中的人能拿出品质来。你没法从大规模生产中得到品质。你也不想要品质,因为品质太持久了。于是,你取而代之以款式——一种旨在人为产生过时的商业骗局。只有让今年出售的产品在一年之后显得过时,大规模生产才能在来年继续出售其产品。我们拥有世上最洁白的厨房和最闪亮的卫生间。可就在这间可爱、洁白的厨房里,大多数美国主妇却做不出一顿堪吃的饭食,而那间可爱、闪亮的卫生间多半只是一个容器,用来盛放除臭剂、通便药、安眠药,以及那个被称作美容业的诈骗集团提供的各类产品。我们制造着世界上最漂亮的包装,马洛先生。里面的东西却基本上是垃圾。” ◆ 38 >> 彼得森治安官继续一次次地当选,活生生地见证着这样一个事实:在我们这个国家,哪怕你没有任何相关资质,你也可以将一个重要公职永久性地收入囊中,只要你的鼻子不去乱嗅是非,你的脸还算上照,你的嘴巴闭紧点,别乱说话就行了。除此之外,你要是还能亮出马背上的英姿,那就更是不可战胜了。 ◆ 39 >> “我搜过他的书桌了。他给自己写了不止一封信。他写啊写啊写啊。不管是醉了还是清醒着,他都要敲那台打字机。他写的有些东西纯属疯言疯语,有些挺好笑的,还有些则透着哀伤。这伙计的心头压着一座山。他写的东西全都绕着它在兜圈子,却从不触及这桩心事本身。 ◆ 42 >> 坎迪一言不发地将酒摆在我面前。他看了眼斯宾塞,斯宾塞摇摇头。坎迪又飘走了。没人注意到他。他就像是中国京剧舞台上的道具师——那个在舞台上把道具搬来搬去的家伙,不论是观众还是演员全都当他不存在似的。 ◆ 45 >> 有一个问题依然没有答案,而且恐怕永远也不会有答案了,那就是:为什么罗杰只是呆呆地站在原地,任她宰割?他一定早就知道了结局会是怎样。所以他干脆自暴自弃,听天由命了。语言是他的营生,他能用语言描述一切,却唯独面对这件事时只有无言的沉默。 >> 。时间让一切都变得卑贱、可鄙,满面褶皱。人生的悲剧,霍华德,不在于美丽之物英年早逝,而在于他们会变得衰老,变得卑贱。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再见了,霍华德。 >> 不用了。还记得你开车从巴士底狱把我送回家的那天晚上吗?你说我有一个朋友等待着我的告别。我从没有和他真正告别过。如果你们刊登了这份影印件,那么这就是告别了。这等待已经够久了——太久,太久了。” >> 他们不必听说你。马迪的地产就在塔霍湖内华达州那侧的湖岸边,紧挨着哈兰·波特家。说不定他俩偶尔还会打声招呼。说不定拿马迪钱替马迪办事的某个人从拿波特钱替波特办事的某个人那里听说,一个叫马洛的小混球多管闲事,还嗡嗡地惹出了好大的动静。说不定这句顺便一提的闲话就会被人一路顺便传递下去,直到洛杉矶的某间公寓里电话铃响起,一个肌肉发达的壮汉领会了电话那头的弦外之音,决定出门锻炼一下肌肉,顺便也带上三两个朋友一同锻炼。如果有人想要你的小命或是把你揍扁,那些负责执行的壮汉是不会跟你解释原因的。这对他们来说只是常规工作。 ◆ 46 >> 马路对面山上的树林,还有街尾的那个隆起的山坡。“真是个安静的好地方,”他说。“安静得刚刚好。”他走下台阶,钻进汽车,绝尘而去。警察从不告别。他们总是希望能在指认嫌犯的队列中再见到你。 ◆ 50 >> 她哭了起来。“你这傻瓜,你这彻头彻尾的傻瓜!”她的脸颊湿了。我能感觉到上面的泪水。“假设这婚姻持续了半年或是一年或是两年。你又有什么可失去的呢,除了办公桌上的灰尘、百叶窗上的沙土,还有你那空虚生活的寂寥?”“你还要来点香槟吗?”“好吧。”我将她拉到身边,她靠着我的肩膀哭了。她不爱我,我俩都知道这一点。她并不是为我而哭。她只是在此时此刻需要落几滴眼泪罢了。 嗯 >法国人有一条谚语,说的就是这种感觉。那群混蛋为每一种感觉都发明了一条谚语,而他们的话永远是对的。 说一声告别就是迈入死亡一小步。 >> 法国人有一条谚语,说的就是这种感觉。那群混蛋为每一种感觉都发明了一条谚语,而他们的话永远是对的。说一声告别就是迈入死亡一小步。 ◆ 53 >> “可你买下了大半个我,特里。只用了一丝微笑、一个点头、一次挥手,外加一间清静的酒吧里的几杯清静的酒。这一切都很美好——在它没有被打破的时候。再见了,朋友。我不想说告别。我在那个字眼尚有意义的时候已经对你说过它了。当我说出它时,它是一个哀伤、孤独、无可挽回的词。” ◆ 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