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乌泥湖年谱》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乌泥湖年谱》读后感1000字

2022-03-14 15:20: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乌泥湖年谱》读后感1000字

  《乌泥湖年谱》是一本由方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5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乌泥湖年谱》精选点评:

  ●读这本书时,很巧合地在之前了解了那段反右的历史。所以初读时有些共鸣之处。但我觉得芳芳的表现方式还是太柔和了,

  ●很好读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读了两遍,写得很扎实。

  ●最后100页读下来 断断续续哭了很久。到现在还记得刘格非。

  ●知识分子可悲、可叹的人生,可与池莉的《江河水》对比阅读。

  ●娓娓道来的神作

  ●对于老知识分子在特殊历史时期的遭遇写了不少,尤重此时的思想动态及顾忌,而对于小孩子写得过于可爱懂事。感觉全书很一般,主题不是很鲜明,只是反映了压力下的无奈。而且还有不少印刷错误,比如467页倒数第4段“不”应是“当”,491页第2段第4行“往”应是“住”

  ●方方确实更擅于中篇,但这部长篇与最近关注水利的心是契合,如此主题,方方也是大胆的,且昨日之事,今日之时。

  ●这是一本形象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从反右运动、灭麻雀、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一直写到文革前夕。其中1962年到1965年这暴风雨前平静的几年稍显平淡了些,另外关于三峡的建设与各类政治学习的会议纪要也只是打个过门,余下部分很是值得一读,不乏发人深省的地方。在中国从众即是安全的,既是身处“乌泥湖”,又怎么可能干净呢,百无一用是书生,你甚至连做一朵白莲花的机会都没有。每次改朝换代,必将伴随新当权者的惶恐,极权与恐惧的产物便是“兔死狗烹”、迫害异族或不同阶级之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能出版已经是种进步了。很是赞同书中这样的感慨,“人有时就是被瞬间的念头左右一生”,1966年第5部分的末尾几段写得太好了!宿命感真强。丁子恒凭借主角光环活到了最后,可身犹在,心已死,难道不是最糟糕的结局吗?

  ●家庭背景差异大的人无法深交也不要深交。前面写得特别棒,越往后越弱。

  《乌泥湖年谱》读后感(一):难以忘记

  说不清楚读这本书的感觉。 只是当时觉得非常放不下。 在办公的间歇、睡觉前、去WC时都抱着它读。 说不清楚是什么吸引我。 以往对武汉的女作家一直很偏爱,但如此喜欢她们的中的某一位的一本书还是少有的。 很喜欢四毛。 好可爱。 喜欢书中的文字。

  《乌泥湖年谱》读后感(二):知识决定命运

  从头看到尾,一路感叹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命运.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乌泥湖年谱》读后感(三):心魔

  也许,人的确无法与命运抗争。在一个社会的大背景下,难以完全以自己的意愿生活。如果命运真的无法改变,但是屈从命运还是与命运抗争,全在于自己的选择了。

  你无法忍受哪种痛苦?是于心不安、平庸、压抑、无奈、谨小慎微的痛苦?还是与他人不同(甚至为敌)、受人嘲笑、世人不解、遭人白眼的痛苦呢?

  道路只有一条,无法取中。

  选择的时间只有一瞬,无法长久思索。

  命运迫着人,但许多时候,不是命运,而是我们的牵绊太多,是自己的心魔。

  《乌泥湖年谱》读后感(四):三峡往事

  因为方方的《万箭穿心》让我心痛不已,不禁对这个作家产生了兴趣,于是买了我最关心的《乌泥湖年谱》和《汉口的沧桑往事》。由于我是水利背景,与武汉也有些渊源,因此我多次向朋友推荐过这两本书。

  方方的父亲是上海交大毕业,本来在长江下游局南京工作,五十年代,为了响应中央建设三峡大坝的决策,举家来到武汉。而这本书写的就是这一批从四面八方来到武汉为建设三峡大坝出谋划策的工程师们,他们住的地方就在汉口二七路处的乌泥湖。作为拥有水利背景,对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有过一些了解的人来说,这里面的许多事情都让我感同身受,建设三峡最首先需要决定的是三峡选址争论,是三斗坪还是宜昌的南津关,为了解决这一重大争论,他们多次实地考察,最终拥有便利条件,外观适宜的南津关由于其致命的地下溶洞而遭否决,三斗坪优越的火成岩地质情况另大家十分满意。而中途的“反右”运动,让一批工程师受到不公平待遇,以致有的出自书香门第、不甘屈辱的工程师自动放弃这一工作,回乡种地。大多数选择了忍耐。后来中苏关系紧张,苏联科学家回国,三峡大坝坝址的备战功能又提上了议程,于是新一轮的选址考察开始了。那些年,工程师们饱含热情,只希望这一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能够在有生之年完成,然而多事之秋,消磨了他们的宝贵时光,他们的希望最终在岁月变幻中成为泡影,成为遗憾,他们最后的希望莫过于保全一家老小,平平安安。1998年三峡终于动工,2003年建成,他们中有多少看见了呢?即使看见,感慨多于激动吧。

  《乌泥湖年谱》读后感(五):说的有点儿多

  1957-1966

  小说结束时,文革刚开始。这十年的动荡远比不得接下来的十年疯狂,但是岁月流逝,生活无奈,精神退缩已然让人读后沉湎不已,久不能释怀。

  不刻意地说,我在性格上和丁子恒很像。除了一点,对农民或者劳动阶层的态度。我从内心上认为我们都是平等的。家境好,清华毕业,就可以看不起别人么?不可否认,如今还是很多这样的人,而且似乎越来越多,我不求影响别人,只保持自己的价值观就好了。

  我也不擅打交道,不擅钻营,只想好好把自己的技术搞好,人与人之间简简单单的,能发挥自己的所长做些事情。但是现实总是很严酷。看到丁子恒一年年不经意间老去,却一事无成,我很感伤。为他,也为自己。

  大毛和同学在路灯下激情飞扬地彻夜畅谈。关于理想。关于生命。关于事业。关于爱情。关于社会。关于知识。关于一切的一切。关于所有的所有。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地热血青年。看到这几句话我会激动,我会兴奋,是因为自己还残留着一点青春的气息。过年回家同学聚会,所有的话题都是结婚生孩子挣钱过日子。发现自己其实虽然还有一点点大毛的心思,但是身体却已经到了丁子恒的年纪。

  重视历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不明白之前的西红柿的做法。也不明白如今的管制。希望国家以后不要再出现万岁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