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Notorious RBG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Notorious RBG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1-16 03:02: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Notorious RBG经典读后感有感

  《Notorious RBG》是一本由Irin Carmon / Shana Knizhnik著作,Dey Street Books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19.99,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Notorious RBG》精选点评:

  ●作为传记来讲过于简单了,跟月出看的纪录片RBG基本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RBG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然而这本书还是把焦点集中在她icon的身份上,讲她的爱情,讲她的时尚,讲她的健身,当然也讲她在法律界的贡献...不过不管怎样,RBG就是精神领袖、正义楷模。毕竟,You can't spell truth without RUTH #IDISSENT

  ●已经疯狂迷恋金奶了 偶像!

  ●很厉害的女性啊!

  ●水分略大。。

  ●是第一本自己特别想去看的英文书,因为太想了解这个人了~确实应该多看看这些了不起的人类。

  ●有趣的RBG传记,主要讲述了她从诉讼律师到大法官一贯务实克制的平权运动,直到最近几年对罗伯茨上任后的右倾严重不满、选择不再克制。作为一本轻松读物还是很不错的。 敬请期待我家小狐梨即将翻译出版的中文版《”臭名昭著”的金斯伯格》!

  ●伟大的女性,引领我们前行。一个聪明而且有策略的人,从康奈尔大学,到哈佛法学院,在70年代法学院有些大楼连女厕所都没有,一步一步走出来,走进最高法院,而且身体力行,坚定而平和地在最高法院推进女性的平等权利,看完非常震撼。Generally, change in our society is incremental, I think. Real change, enduring change, happens one step at a time.” She would have to be patient. She would have to be strategic. And maybe a little deaf。

  ●老太太很励志很传奇,但这书是粉丝写的,很一般。

  ●final之前解压听完的audible。RBG也是双鱼啊,是爱因斯坦那种类型的我觉得,做到极致的浪漫与智慧。极幸运的人生,每一个法学院女生的终极偶像。刚来的时候ACS入会测试题,who is your favourite supreme court justice: a. RBG b.RBG c.RBG d.Notorious RBG!

  ●刚开始的时候,就纳闷儿,这个老太太干啥了,就臭名昭著的了,还是我对‘notorious’这词有误解,后来发现确实有误解,人家是爱称。

  《Notorious RBG》读后感(一):历史第二个女性大法官

  现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之一的Ruth Bader Ginsburg是曝光率较高的86岁的高龄女法官。她从1993年被克林顿提名并当选后,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个女性大法官。提倡女性权利平等,保护弱者权益,深受民主派喜爱。

  因年事已高,两次患癌,总是有人质疑为什么不在奥巴马时期选择退休?我觉得能问出这些问题的人不了解她,一个毕生都在追求法律的公平公正信念,而不是钻营党派政治斗争的人。

  这本书重点介绍的是RBG出生成长路上怎样与性别歧视抗议,以她自身的才华力排众议走上法律界的最顶峰。手握哥伦比亚法学院第一名的成绩单却在当时找不到工作;发言表达观点却直接被人忽视.....她就这么一点点地在工作里证明自己,同时呼吁消除性别歧视的法制建设。

  2018-2019年她身体不佳,每次进医院都会有媒体跟踪报道。即便如此,在2019年的最高法庭几次庭辩里,她依然口齿清晰,思维敏捷地发问,十分令人敬佩。

  《Notorious RBG》读后感(二):成为金斯伯格 不完全手册

  金斯伯格是个改变历史的人,她在很多事情上,都领先了整个国家和时代,20年。所以她最终在晚年闪闪发亮,成为时代的焦点,全部依赖于从她年轻时默默耕耘,几十年如一日的智慧、汗水、信念和谦卑。

  我试图归纳金斯伯格的简历(因为我实在太喜欢她了),我想知道,她到底是哪里的选择如此特别,造就了她今天各方面的非凡成绩。但是总结下来,她没有在任何一条道路上走了捷径——大学念了4年,工作第一份工作2年,第二份工作6年(Rutgers),第三份工作8年(哥伦比亚),第四份工作10年(大华府法院),第五份工作近30年(高级法院)。

  所以看完她的简历,我更喜欢她了。

  加起来,金斯伯格从15岁高中毕业以后,一丝不苟地工作了70年。

  一丝不苟到什么程度呢?举几个小例子:

  l 金斯伯格怀孕第一胎的时候,被雇主发现,直接丢了工作;所以怀第二胎的时候,她故意穿妈妈的旧衣服,一直隐瞒,到临产才告诉雇主。当然一生完就马上回到了工作岗位;

  l 卡特是个早鸟,他早上去上班的路上,经常能遇到金斯伯格,打个照面——金斯伯格刚下班;

  l 金斯伯格对于用词和语法非常严厉,哪怕是下属的小贴士到公诉文案,都会认真研读进行修改

  也就是说,基本可以推断,金斯伯克一周精神高度集中,差不多工作100个小时,在同一个职业领域,如此坚持了70年。

  而且工作以外的生活,完全没有优待她。老公一结婚就生了睾丸癌,金斯伯格忙着读书,还要照顾孩子;即使是学校第一,毕业根本找不到工作;在法院里永远是少数派,发言不被重视,基本就是陪跑;在丈夫生命不知还剩多少的时候,又怀了二胎;自己也生了癌症。

  但是金斯伯格和丈夫的故事也是动人而美好,她丈夫本身也是法律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的婚姻一直延续到丈夫2010年生病去世,还有很多高级虐狗的小故事。

  内向而害羞的她也有很多朋友,有着自己的爱好和偶像,有着自己独立的审美,她的胸饰已成为一种女性独立的文化icon。而这些都是金斯伯格坚持了几十年的东西。

  价值投资最高级的玩法,就是加上时间这个变量,而时间的效力一旦累计到一定程度,通常是指数级别的。

  聪明、优雅、专业;谦卑、独立、理性,再加上70年的时间,就是成为金斯伯格的配方。

  附上她的简历

  23岁,结婚 23岁,大学毕业, 开始工作 24岁,生第一个娃 25岁,哈佛法学院读书,男女比例1/50; 老公得癌 28岁,毕业于布朗大学,排名第一 30岁,哥大法学院国际学术项目,前往瑞典的隆德大学,为期两年 32岁,任教于 Rutgers大学,并于38岁时拿到终身教授; 34岁,生第二个娃 36岁,联合成立美国第一本女性法律权益的刊物 41岁,成为哥大学第一位女性终身教授; 志愿提交了著名的Reed v Reed 法律意见 联名创办了WRP组织(Women’s Right Project) 49岁,卡特任命,前往大华府法院 59岁,克林顿任命,前往联邦最高法院

  Wiki上Ginsburg的出生年龄和书中的有所出入,本文以书中的时间为准。

  《Notorious RBG》读后感(三):一点读后

  

写的一般有点凌乱,全靠RBG个人魅力撑起一本书。RBG是真正可作为精神领袖的人,她的人生态度可用“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来形容。

RBG的想法很超前,在那个时代就把握到了女性主义的核心——“I ask no favor for my sex. All I ask of our brethren is that they take their feet off our necks.” 女性主义的问题一直都是“不平等”而不是“谁该拥有特权”。作为女性去谈论女性主义,并不是要求特殊照顾——包括歧视也包括优待。如果一个行业的标准对男性也一样苛刻,那么我也不期望仅因为我是女性而为我降低标准。反之亦然。

RBG这一辈子都十分关注女性生育自主权的问题。女性的核心问题是生育问题——这是逃不开的生理安排,不是女人的“原罪”。既然人类觉得自己不能绝种而觉得生孩子是种“义务”,那么就不能把生孩子的成本全压在女人身上。既然使用了女人的肚子,女人也当然有权利去决定怎么用她的肚子。

RBG是真正的平权主义者,所以既帮助男人也帮助女人打官司。她看得到性别框架对男女性都会造成伤害。

想到前不久我看到某话题讨论,论说为何律所里最终还是男性合伙人比较多,大家普遍的回答是因为对女性的职业壁垒,女性需要关注家庭所以不得不放弃事业。不过当时我的想法是,就我了解,还有部分女性的确并不是不得不妥协,其实是主动放弃上升的——毕竟当合伙人多累呀。那男性难道不觉得累吗?部分男性可能是不得不被逼着上升的。男性合伙人多,一方面原因有部分女性不得不妥协,而另一方面可能是有部分男性不得不上升。没错啊,乍看下来,总归男性是被逼着上升,总比女性被逼着下降好。但我不觉得被逼着上升的男性也是快乐的——他们其实也应该有更多不上升的自由。

RBG也是谦卑的,在她为民权(平权主义运动)奋斗时,她时刻说我们是站在先人的肩膀上的。毕竟她知道她想要的平权主义事业不可一蹴而就。

感激给女性主义运动赋予内核和精神的人,也更感激那些能把内核和精神转化为现实的实践者——毕竟终于活在这个时代,我不会被法学院拒之门外了,我能快乐地坐在房子里看英文书而不是时常脑子里徘徊着“女人不必读太多书”的“教导”。

RBG的母亲对她的人生应该有很大影响,而Marty与她则是真正的人生partners——精神与生活上是彼此的支柱。这一辈子你或许会遇到很多很差的人,但也并不是便遇不上好人甚至是一个发光的彼此提供能量的人。

RBG坚韧且充满热情,她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吧。于理想主义者,我的理解是,理想主义者的真正快乐源泉是理想本身,而不是这个世界会给之以如何的回馈。所以但凡还能够攥住那份理想,世界的苦难于理想主义者本身来说倒也没什么。

理想与爱使RBG可以歌报之世界。猜测也是实实在在的爱让RBG有能量时刻攥紧她的理想。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 have done is enable Ruth to do what she has done.”

“The principal advice that I have gotten from Marty throughout my life is that he always made me feel like I was better than I thought myself.”

  《Notorious RBG》读后感(四):RBG和她的网红之路

  

最近一周集中地接触了一些RBG相关材料,包括纪录片RBG、忽左忽右有一期节目聊到了她、还有这本Notorious RBG,实际上还有一部电影On the basis of Sex,但是还没来得及看。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这本书,因为很久不读英文书有点磕绊,涉及法律知识的部分由于这方面知识的匮乏,就读得很慢也很粗糙,简单地做一点记录。

1933年春天RBG出生于纽约市著名的穷人区布鲁克林,她曾经就读于哈佛及哥伦比亚法学院,现任美国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之一,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也是目前现任的九人中资历最长的自由派大法官。RBG今年已有87岁高龄。年初疫情肆虐的时候她住院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RBG的母亲在她高中毕业前一天去世。母亲得病到去世这段时间,RBG知情。由于不想太影响母亲的心情,她选择承担这些负面情绪,烟瘾很重。

在康村的第二年她认识了Martin。Martin家在纽约富人区长岛。其父经营一家百货公司、其母是歌剧演员。难说RBG广为人知的歌剧爱好是否有关。两人1956年6月毕业后结婚,婚后育有一对子女,直到2010年6月27日Martin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因癌症去世,死亡才把他们分开。

Marty不仅是最好地税务律师,也真心实意地支持RBG的工作,在RBG的事业发展中做出了很大贡献,包括帮助RBG做好后方工作,和帮助她赢得总统提名。

人们都认为RBG和先生Marty是神仙眷侣,但传记中呈现的故事显然是更加立体的。

RBG由于一生中为女权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但实际上RBG并非一开始就这样女权。

Marty为了不耽误高尔夫球训练于是放弃了有机课,因此与药学专业无缘;而RBG为了更好地理解丈夫的工作选择了相同的专业。康奈尔的九名女生晚餐,教授提问”你对你占据了本来属于男人的位置有什么感想“时,她就是这样回答的。

两人一毕业就结婚。蜜月之后由于 Martin 需要服兵役两年,RBG也搁置学业随着他前往,和当时的军太太一样考社工证做社工。社工等级分为五级,五级最高、工资最多。而RBG由于诚实地说明了自己有孕三月,失去了高等级的工作机会。

之后两人一起前往哈佛法学院学习,同时养育女儿。不久Martin诊断癌症,RBG要抚养女儿、照顾Martin的身体和学业,只有在凌晨两三点才能坐下来开始自己一天中的工作和学习。与此同时她还在哈佛法律评论工作。

Martin在RBG的照顾和帮助下不仅战胜了癌症,也顺利完成了在哈佛的学业。由于他找到的工作在纽约,RBG不得不前往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院。她试图借藤校之间的途径转学,但是遭到了拒绝。但最终她还是如愿前往哥大。

毕业之后她因为已婚已育的犹太女性身份,求职四处碰壁。在她的老师的帮助(威逼利诱)下获得一份工作。

不久后RBG受邀前往瑞典进行学习的考察。Martin支持了她,并且和女儿定期去瑞典看望她。战后瑞典女性工作已经非常普遍,并且女性依法享有堕胎的自由。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在RBG心里埋下了女权的种子。

这之后的事情纪录片交代得非常清楚。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我也没怎么看明白书里的内容。

RBG的走红显然是有原因的。美国历史上有两位女性大法官,另一位就没有成为RBG这样的网红。

这本书中文名翻译成“异见时刻”,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随着中立派大法官桑德拉欧康纳退休,RBG成为了九名大法官中唯一的女性和自由派,她不得不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发表异见。这些异见使她逐渐走红。此外,她还主持了两场同性婚礼。她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主持同性婚礼的大法官。(本书最值得的章节是第四章和第六章,分别有一张表总结她的女权主张和异见。)

RBG的走红也与其性格不无关系,她温和、安静、事业有成、婚姻幸福、儿女双全、家庭和睦,可以说她在自由派和保守派的观点中取得了平衡,所以才这样老少皆宜。

年轻人中有不少以RBG为role model,这位87岁高龄的老太太不愿意退休,她要持续地为不平等发声直到她不能再工作为止。

“So it was that ten years of my life that I devoted to litigating cases about—I don’t say women’s rights—I say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of the equal citizenship stature of men and women.”

—RBG, 2010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