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断(1-4)读后感精选
《红楼梦断(1-4)》是一本由高阳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0.00元,页数:1998-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梦断(1-4)》精选点评:
●高阳作品,生活琐事,典章故典,饶有趣味,娓娓道来!
●高中时看的书基本杂七杂八,高阳的书也算涉猎了一番,记着写得也颇精细,情节什么的也大概忘却了~
●前两部编的故事,能看,后两部就着红楼梦就没意思了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时,自欲将以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红楼梦》第一回开篇点题,曹雪芹写作缘由,重在记录“闺阁”群芳,不致“使其泯灭也”——两百年后,高阳创作《红楼梦断》,逐一还原“彼裙钗”,芹官点缀其间,充当见证,诚解人也!读者幸焉!
●全书共十二册。曹老太太死后,把给曹雪芹的遗产和曹雪芹的婚事托给鸳鸯。曹家抄家,王熙凤钱财上的烂账事发,王使计,以自己身死,保全了曹家。抄家后,曹家归旗回北京,曹雪芹两度经人提亲。第一次因女方心高气傲作罢,第二次女方未过门而逝,曹雪芹于是决意不再正娶,只与一妾杏香厮守。鸳鸯年近五十,被收为曹家女儿,订嫁镖局掌门仲四老爷。这时一场大火,贾政牵涉贪污,说好由贾政一人顶包,让贾琏得以全身而退,谁知正在贾政发配欲行,传来贾琏中风而亡的消息。现家一家的重任落在了曹雪芹的身上......
●上大学时看的,那时觉得看这样的非专业书有种不务正业的感觉,但就是痴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高阳一如既往的佳作。历史加上演绎,引人入胜。虽然有些地方有点偏了,但还是令人激赏!
●曹李两家之故事
●直男对封建时代大家族的意淫可能真的是骨子里自带吧,哪怕在如今的时代依然如此不加掩饰,这么一对比,才能发现红楼梦的好,不可多得的珍品。
●里面的曹雪芹,感觉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呀,有些桥段都是类似的。
《红楼梦断(1-4)》读后感(一):曹家的悲剧命运如何避免?
一、始终受到历任皇帝的宠爱,一如康熙对曹寅的感情。
只要这个前提成立,无论曹家的子弟如何为非作歹,家族生活如何骄奢淫逸,家族都可以长盛不衰。可惜的是,康熙皇帝虽可算得上长寿皇帝,但总有老死的时候。而继任的雍正皇帝,对曹家的感情很淡。
二、曹家自上而下能够居安思危,各自检点约束自己的言行,规行矩步,勤俭持家,即使换了皇帝,不复有康熙在位时的殊荣,至少也可自保。
三、在家族危机初起的时候,能悬崖勒马,团结起来,全力补救,抄家的命运也可以避免。
在这三种情形中,第一种自非人力可致,而后两种情形却全在曹家自身。“天作孽,犹可说;自作孽,不可活”,这句俗话的确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红楼梦断(1-4)》读后感(二):关于“红楼系列”的几个疑问
近日重读先生的“红楼系列”,在一如既往佩服之余不期然产生了几个疑问。特在此写出以就教于方家:
一、书中对锦儿褒扬有加,写锦儿对曹家有功,而且一再写锦儿为了震二奶奶在与曹震较量时问心无愧、理直气壮,可是从结果上看,锦儿偷偷给曹世隆报信并一再地阻挠曹震与震二奶奶算帐,并最终亲手将震二奶奶从曹家算计的私房给了劫持曹世隆的那帮人,这能算是对曹家有功吗?
从曹家的全局来看,锦儿似乎更应该配合曹震用震二奶奶的私房补曹家的亏空,而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对震二奶奶一味地愚忠。所以我感觉说锦儿对震二奶奶忠心则可,说她有见识说她对曹家有功却大成疑问。 说到底,锦儿只是震二奶奶的一个陪房丫头。她有对主子的忠诚,也有做事的干练,但为了使下文的扶正更顺理成章硬要把她拔高,就显得有点生硬了。
二、对乾隆即位时的明争暗斗不太理解。乾隆即位可是有雍正遗诏的,皇位来得很是正大光明,而弘皙只凭有继位的资格就可以跟乾隆叫板?甚至可以迫使乾隆答应如果永琏早夭就必须退位?那按这个逻辑哪个皇子没有理由闹?老皇帝的遗诏还有没有效力?再说作者的清朝系列中一再地强调清王室特重祖宗家法,而弘皙的闹和张廷玉态度的暧昧却看不出祖宗家法的威力。
三、书中说平郡王后来失宠的原因之一是他没有办好弘皙争位这个案子,可在写这个案子时明明是以肯定赞许的语气来写平郡王和方观承的。而且,在这之后的几年里平郡王也是很受重用的。
四、还有对方观承的描写书中也有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味道。到了后面居然说方观承就是漕帮的,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五、书中写的好多人物可以说都是人尖子,个个世事练达、深谋远虑,可到了后来却让人看到他们所做的努力都是无用功。作者通过作品试图传达的世味难道是:无论贤愚世事都不可能发生改变?或者说在命运面前,任何智者贤者的努力都是徒劳?这是不是太灰暗了?如果对人生有这样的体味,那人为什么还要努力还要向上?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表达清楚没有?恳请朋友们予以解惑。这里先行谢过!
《红楼梦断(1-4)》读后感(三):文以载史
高阳这部红楼系列很长,十年之内为了消磨时间和解闷我读过很多次。最初当然是为了对《红楼梦》的兴趣看的,但实际上,这是真正高阳风格的历史小说。对高阳来说,对自己的学问见识极为自负,写写历史小说只是为了承载他自己对于历史的观点和“考据”,这点在长篇作品里尤为明显。因此这部书距离《红楼梦》本身已很遥远,曹雪芹和曹家只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串起高阳对于康雍乾三朝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独家解读。
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就是全书人物极多,上至朝堂下至草莽,你方唱罢我登场乱得不亦乐乎,曹雪芹却是其中面目最模糊不清的一个,他的性格中只有厌弃仕途和尊重妇女两条比较明显。情节上,如果刨掉全书所有历史相关事件,剩下的基本就三件事:做媒(正房小妾都算);算命;绣春。做媒简直是不厌其烦,几乎所有的主角除了守寡的短命的,全做了一遍,个别人物做了n遍不止,每次做媒写起来少则三四页多则大半本。给平郡王算命也是,左一位高人右一位高人详细批过,批得到底合不合理得让家父来瞧瞧才能判断,我自己一窍不通,但每次我都不由得想:算命又不是跳大神的,早就算出福彭短命还一算再算很烦的啊!另外从《红楼梦断》到《大野龙蛇》,总是情节不够绣春来凑,每到编的接不上气时,就把她拉出来讲上十几页。绣春要嫁人了,绣春打胎了,绣春要出家了,绣春还俗了,绣春又要嫁人了……一直到最后一本绣春还在为单薄的主线情节做着贡献,作者真是抓住了不放手,只拣她一个人捏。
如果忽略曹家,单看书里的历史成分,那乐子就更大了。这方面槽点遍地不胜枚举,只说一句:凡一件事有几种不同说法的,作者永远只取最有趣的那种,而不是最合理的那种。当然作为通俗小说作家必得考虑吸引读者,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就我个人来说我最喜欢的设定,是14被从圈禁里放出来之后每天闭门看春宫读小黄书。不厚道的说,书里这位14还真不适合当皇帝,开个书社出版Playboy还差不离。
曹家李家的各位人物与红楼中人,都不算完全相似。我觉得还原度最高的是曹震及其两任太太。从这也可以看出,才华与能力真是勉强不来的。高阳在历史小说作家里,已算是很不错的人物了。可比较一下曹雪芹在平儿身上用了多少笔墨,高阳又在锦儿身上用了多少,而这两人哪个形象更鲜明,更讨人喜欢?
《红楼梦断(1-4)》读后感(四):谁应为曹家被查抄负责
曹家的败落与政治斗争有着一定的关系:康熙病死,雍正不喜曹家,其他人望风希旨,为谋求自己的前途与好处对曹家倾轧乃至落井下石。但是如果曹家上上下下能够各司其职,各尽本分,悲剧也许不是不可避免的。
一、曹頫——不通世务的公子哥
作为一家之主,曹頫显然不称职。除了安分供职、诗酒遣兴之外,他的唯一特长也许只是训斥侄子儿子了。对于家族的事务,对于官场的应酬交际,甚至对于本职工作——织造,他都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因而被曹震、震二奶奶、族人、下人等玩弄于股掌之上。曹家的败落,他的责任独重。
二、曹震——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
曹頫虽然是一家之主,但由于他不懂庶务,实际掌权的人是他的侄子曹震。公事,曹震替曹頫处理打点;家事,曹震与妻子商量办理。只可惜这位家里家外一把抓的曹震是个只会吃喝嫖赌的败家子,最擅长的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与金钱来满足自己永远不知满足的淫乐欲望,脑子里根本没有修身齐家的概念,更不懂什么叫居安思危、持盈保泰。
三、震二奶奶——精明的蠢人
和《红楼梦》中的琏二奶奶一样,震二奶奶也“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应该说,和前面的两个当家人曹頫曹震相比,震二奶奶的智商、情商与财商要高得多,生为女儿身,确实有点埋没了她。但可惜她把自己超人的天赋都用在了整人和为自己敛财上。在她在曹家当家的几年里,她恩威并施,对下人实施了有效统治;对家人族人或逢迎或笼络或分化或孤立或打击,树立起了绝对权威;同时也聚敛起了她的几倍于曹家家产的财富,这些都证明她确实具有极高的智商情商和财商。但是震二奶奶作为一个内当家的致命缺点却是私心过重,她不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没有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她的高智商情商财商都被用来追逐个人私利,对家族利益却视而不见甚至为了个人私利而悍然损害家族利益。
如果震二奶奶的贪心能小一些,那曹家的亏空不致越来越多;如果震二奶奶能在山雨欲来之时稍微抑制自己的私欲,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私房来弥补曹家的亏空,曹家就能避免破家的厄运,她自己也就毋需为曹家殉葬。所以说震二奶奶是聪明的蠢人。
至于曹家的其他人,上自老太太、马夫人、曹頫的姨娘,下到绣春、锦儿、秋月、春雨等下人,由于各自的年龄、身份、地位所限,虽然都有其过人之处(季姨娘除外),也曾尽力维系或挽救整个家族,但都力不从心,只能眼睁睁看着曹家的败落。
《红楼梦断(1-4)》读后感(五):如何看待震二奶奶的不守妇道? 如何看待震二奶奶的不守妇道?
在古代,女性没有封官拜印、出将入相的资格,而作为与统治天下的男性相匹配的一个社会群体,其中总会有一些天生异禀、政治手腕与能力均不让甚至超过须眉的特异女子,比如吕后、武则天、慈禧等等,机缘巧合、风云际会使她们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舞台上秀了一把,虽然永背骂名,但也总算让世俗懂得“女人的名字并不总是弱者”。
只是这样的女性毕竟屈指可数,更多有天赋、手腕与能力的女性只能蜷曲于四面高墙的家庭中,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既定模式,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相对于她们的天分,家庭这个舞台显然过于狭小,于是在家庭内呼风唤雨、生杀予夺之余,她们中的很多人便将过剩的天分用在了对情与欲的追逐上。
在《红楼梦》中,琏二奶奶的偷情被描写得很含蓄、隐晦,很多人没有留意,或虽留意但形不成完整、清晰的印象;而在高阳的“红楼梦断”系列里,震二奶奶的不守妇道的行为却被渲染得很清晰。作为曹家实际的当家人,震二奶奶在钱、权方面予取予求,惟有在“情”“欲”二字上,囿于自己的女性身份,无法与曹震抗衡,也许这反而激发了一贯争强好胜的震二奶奶的抗争热情,以致精明到每一个毛孔的她以自己的名节、身份、权势、金钱为代价,降尊纡贵,在表叔李鼎、本家侄子曹世隆身上去满足自己的情与欲。
在与李鼎、曹世隆的私通中,震二奶奶因其性格上、尤其是经济、权力上的强势一直占据主动的地位,她利用自己的金钱、权势,也利用自己的姿色、柔情将上述二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但具体而言,震二奶奶对于李、曹二人的态度还是有所不同的。
对李鼎,震二奶奶有情有欲;对曹世隆,则欲胜于情,甚至可以说有欲无情。从现在的视角看,震二奶奶的婚外性行为也许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的,因为曹震与她夫妇之情很淡,而且纵欲无度,就像《红楼梦》中贾母数落贾琏“什么香的臭的都要”,以致青春年少兼且美丽风骚的震二奶奶长期处于感情与性欲的饥渴之中,如果换成其他弱势的女子,当然只能选择忍,而震二奶奶当然不能忍也不想忍,于是红杏出墙便顺理成章了。
但在古代,在夫权与君权、父权、族权同等重要的背景下,贾琏、曹震之流再怎么荒淫也是理所当然,甚至成为炫耀财富与身份、睥睨世人的资本,至多被家中的长辈笑骂一声荒唐;而对于琏二奶奶、震二奶奶来说,红杏出墙而不暴露当然无伤大雅,而一旦为人所知,那身败名裂则成为那个时代必然的结局,即使精明能干、得势得宠如王凤姐、震二奶奶者也不例外。
所以,如何看待震二奶奶的不守妇道,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处于不同的时代,会得出不同的结论。